第四课华罗庚进清华园 第一课时讲解词语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生要掌握“被迫,料理,羡慕,推荐,破格,提拔” 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用“被迫,料理,羡慕,推荐,破格,提拔” 等词语造句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学好词语,打好基础的教育。 重点: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 难点: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思。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 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教学目标。④讲解 词语,重点词语造句。⑤让学生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⑥布 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词语。③重点词语造句。 1.被迫:不是主观的愿望,是强迫的或被逼无奈所致的 1)由于家里的钱全部花光了,父亲被迫放弃了治疗。 2)在日本鬼子的集中营里,他们被迫劳动十几个小时。 2.料理:办理,处理
第四课 华罗庚进清华园 第一课时 讲解词语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学生要掌握“被迫,料理,羡慕,推荐,破格,提拔” 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用“被迫,料理,羡慕,推荐,破格,提拔” 等词语造句。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学好词语,打好基础的教育。 重点: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 难点: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思。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 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 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教学目标。④讲解 词语,重点词语造句。⑤让学生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⑥布 置作业。 2. 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词语。③重点词语造句。 1.被迫:不是主观的愿望,是强迫的或被逼无奈所致的。 1)由于家里的钱全部花光了,父亲被迫放弃了治疗。 2)在日本鬼子的集中营里,他们被迫劳动十几个小时。 2.料理:办理,处理
1)我一件重要的事情要料理 2)我想要一个妻子,她会料理好我的生活。 3.羡慕:因喜爱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 也有。 1)我很羡慕你的这个新工作。 2)我非常羡慕小洪新买的漂亮书包。 4.推荐:意思是介绍,推 1)我愿意把他推荐给我的朋友们 2)我第一次来中国,你能推荐吗? 5.破格:打破既定的规格的结束。 1)那我只能让你们破格录取了 2)由于他自己的努力,他被破格录取 6提拔:挑选人员使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1)我不能同时提拔你们两个。 2)如果你想得到提拔,你必须加紧努力。 作业:抄写词语,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文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生能熟读课文。 能力目标: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熟读课文及掌握课文
1)我一件重要的事情要料理。 2)我想要一个妻子,她会料理好我的生活。 3.羡慕:因喜爱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 也有。 1)我很羡慕你的这个新工作。 2)我非常羡慕小洪新买的漂亮书包。 4.推荐:意思是介绍,推举。 1)我愿意把他推荐给我的朋友们 2)我第一次来中国,你能推荐吗? 5.破格:打破既定的规格的结束。 1)那我只能让你们破格录取了 2)由于他自己的努力,他被破格录取 6.提拔:挑选人员使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1)我不能同时提拔你们两个。 2)如果你想得到提拔,你必须加紧努力。 作业:抄写词语,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学生能熟读课文。 能力目标: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熟读课文及掌握课文
难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和句型。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课文,给他们多示范来解决。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探求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 ④讲解课文,讲解文中的新词和句型。⑤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 ⑥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课文。③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华罗庚年轻时的生活怎么样? 2.华罗庚是怎么被清华大学熊教授发现的? 3.《科学》杂志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它为什么要刊登华罗庚的文 章? 4.清华大学的领导为什么破格提拔华罗庚? 串讲课文 (第1自然段)讲述了华罗庚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闻名世界 的数学家。 (第2-3自然段)讲述了华罗庚年轻时的生活。 (第4-6自然段)讲述了华罗庚被清华大学教授发现后受聘清华大 学,进了清华园的大门
难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和句型。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课文,给他们多示范来解决。 教学与学习手段: 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探求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 ④讲解课文,讲解文中的新词和句型。⑤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 ⑥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朗读课文。③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华罗庚年轻时的生活怎么样? 2.华罗庚是怎么被清华大学熊教授发现的? 3.《科学》杂志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它为什么要刊登华罗庚的文 章? 4.清华大学的领导为什么破格提拔华罗庚? 串讲课文 (第 1 自然段)讲述了华罗庚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闻名世界 的数学家。 (第 2—3 自然段)讲述了华罗庚年轻时的生活。 (第 4—6 自然段)讲述了华罗庚被清华大学教授发现后受聘清华大 学,进了清华园的大门
(第7自然段)华罗庚在清华大学当了讲师。几年后他被送到英国剑 桥大学深造,回国以后成为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他更加努力终于成 为当代世界杰出的数学大师。 作业:抄写课文,熟读课文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深化课文学习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生要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用《因.…只好,……不过,只..就.,从此》 重点句型造句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掌握重点句型的正确用法。 难点:掌握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处理方式:给学生多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 ④讲解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用重点词语造句
(第 7 自然段)华罗庚在清华大学当了讲师。几年后他被送到英国剑 桥大学深造,回国以后成为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他更加努力终于成 为当代世界杰出的数学大师。 作业:抄写课文,熟读课文。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深化课文学习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学生要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能力目标:学生能用《因……只好,…..不过….,只….就….,从此》 重点句型造句。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掌握重点句型的正确用法。 难点:掌握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处理方式:给学生多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 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②组织教学。③展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 ④讲解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造句,纠正错误。⑥布置作业。 2. 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②用重点词语造句
1.《因.…)只好.)前一份句讲明原因,后一句说明不得不这样, 只得这样。 1)由于天气的原因,运动会只好推迟到下个月举行 2.《…不过…》表示转折,前后两句之间的相反或相对的程度轻 一些。 1)昨夜下了今年第一场雪,不过到今天早晨就融化了 3.《只.就.表示在短时间内结束的某事。 1)他只用三天时间就看完了这本书。 4.《从此,…》表示从这个时候起。 1)去年五月,他加入了共青团,从此,他学习更加努力了。 归纳课文的结构 华罗庚能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就在于他对数学的酷爱,在于他坚 持不懒地钻研和探索,当然,更离不开爱才,惜才的教授和清华大学。 就是这几方面的因素,使华罗庚的天才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世界的科 学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真实交际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生能理解练习题的要求。 能力目标:学生能做练习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发挥独立性。 重点:理解练习题要求,做好练习 难点:掌握重点词语的同、近、反义词。 处理方式:让学生都查词典来解决 教学与学习手段:教材,词典
1.《因……只好……》 前一份句讲明原因,后一句说明不得不这样, 只得这样。 1)由于天气的原因,运动会只好推迟到下个月举行。 2.《……不过……》表示转折,前后两句之间的相反或相对的程度轻 一些。 1)昨夜下了今年第一场雪,不过到今天早晨就融化了。 3.《只…..就…..》表示在短时间内结束的某事。 1)他只用三天时间就看完了这本书。 4.《从此,…》表示从这个时候起。 1)去年五月,他加入了共青团,从此,他学习更加努力了。 归纳课文的结构 华罗庚能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就在于他对数学的酷爱,在于他坚 持不懒地钻研和探索,当然,更离不开爱才,惜才的教授和清华大学。 就是这几方面的因素,使华罗庚的天才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世界的科 学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真实交际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学生能理解练习题的要求。 能力目标:学生能做练习。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发挥独立性。 重点:理解练习题要求,做好练习。 难点:掌握重点词语的同、近、反义词。 处理方式:让学生都查词典来解决。 教学与学习手段: 教材,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