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在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位于最底层的是(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答案B 2.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 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 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 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A 解析由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两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可知,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体型较大的羊的数 量少于草,而森林生态系统中,昆虫的体型很小,其数量会显著多于乔木。所以前者为金字塔 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 误的是() 非生物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库 A.甲是绿色植物.丙是肉食动物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其中丁所含的能量最少 D.非生物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答案C 解析图中甲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说明甲是生产者,为绿色植物:乙是初级消费 者:丙是次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甲、乙、丙都有箭头指向丁,丁最可能是分解者,A项正 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 机物的形式传递,B项正确。由题意及题图可知,食物链为甲一→乙→丙,因此在能量流动中丙 获得的能量是最少的,C项错误。非生物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既可以来自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和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可以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D项正确。 4.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生产者 ① 初级消费者 分解者 次级消费者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 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 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第 3 章过关检测(B 卷)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在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位于最底层的是( )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答案 B 2.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 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 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 可能是 (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 A 解析由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两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可知,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体型较大的羊的数 量少于草,而森林生态系统中,昆虫的体型很小,其数量会显著多于乔木。所以前者为金字塔 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 误的是( ) A.甲是绿色植物,丙是肉食动物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其中丁所含的能量最少 D.非生物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答案 C 解析图中甲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说明甲是生产者,为绿色植物;乙是初级消费 者;丙是次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甲、乙、丙都有箭头指向丁,丁最可能是分解者,A 项正 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 机物的形式传递,B 项正确。由题意及题图可知,食物链为甲→乙→丙,因此在能量流动中丙 获得的能量是最少的,C 项错误。非生物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既可以来自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和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可以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D 项正确。 4.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 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 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D.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①代 表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5.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 系统中能量流入B时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丙 散失 能量一B摄人甲一乙→C摄入 粪便 !遗体残骸 西 →散失 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 D.图中D的能量并不是全部来自B生物 答案c 解析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项正确。参与丁 分解者分解作用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B项正确。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 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不能确定,C项错误。图中D的能量并不是全部来自B生物,还 来自A生物(B粪便中的能量是B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D项正确。 6.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B、D、F均为消费者,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B-D-F E A.E表示生产者,缺少的箭头是C→A B.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E→F→D→B→C,其中C可利用的能量最少 C.若B获得的总能量为bkJ,则最少需要生产者固定1000bkJ能量 D若减少E的数量,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A 解析由题图可知,B、D、F均为消费者,则E表示生产者,由A和E之间的双向箭头可判断A 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则C为分解者,因此图中缺少的箭头是C→A(分解者的呼吸作 用),A项正确。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最长的食物链是E→F→D→B,其中B可 利用的能量最少,B项错误。当能量传递效率为20%时,需要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少,若B获 得的总能量为bkJ,则最少需要生产者E固定的能量为b÷20%÷20%÷20%=125bkJ,C项错 误。若减少E的数量,光合作用将会减弱,不利于缓解温室效应D项错误。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一定高 B.一般来说,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利用、逐级递减的 答案B 解析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般较低,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 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 强,B项正确。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项错
D.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 答案 B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①代 表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5.某生态系统中有 A、B、C、D 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 A→B→C,D 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 系统中能量流入 B 时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表示 B 的同化量,乙表示 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 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K/2 D.图中 D 的能量并不是全部来自 B 生物 答案 C 解析图中的甲表示 B 的同化量,乙表示 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 项正确。参与丁 分解者分解作用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B 项正确。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 对稳定状态时,B 的种群数量不能确定,C 项错误。图中 D 的能量并不是全部来自 B 生物,还 来自 A 生物(B 粪便中的能量是 B 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D 项正确。 6.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B、D、F 均为消费者,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E 表示生产者,缺少的箭头是 C→A B.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E→F→D→B→C,其中 C 可利用的能量最少 C.若 B 获得的总能量为 b kJ,则最少需要生产者固定 1 000b kJ 能量 D.若减少 E 的数量,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 A 解析由题图可知,B、D、F 均为消费者,则 E 表示生产者,由 A 和 E 之间的双向箭头可判断 A 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则 C 为分解者,因此图中缺少的箭头是 C→A(分解者的呼吸作 用),A 项正确。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最长的食物链是 E→F→D→B,其中 B 可 利用的能量最少,B 项错误。当能量传递效率为 20%时,需要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少,若 B 获 得的总能量为 b kJ,则最少需要生产者 E 固定的能量为 b÷20%÷20%÷20%=125b kJ,C 项错 误。若减少 E 的数量,光合作用将会减弱,不利于缓解温室效应,D 项错误。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一定高 B.一般来说,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利用、逐级递减的 答案 B 解析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般较低,A 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 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 强,B 项正确。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 项错
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且循环往复运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 减D项错误。 8.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组成成分。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② ③ A.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 B.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①代表生产者,I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D.①②③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 答案A 解析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所以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①生产者,A项正 确。碳元素在①②③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而它们与④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 式传递的,B项错误。①是生产者,I表示呼吸作用,Ⅱ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C项错 误。有机物中的能量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D项错 误。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B.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C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反复出现、不断循环的 D.流经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答案A 解析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B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反复出现、不断循环的,C 项正确。流经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形成遗体、残骸等,最终流入分解者,D项正确。 10.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植食性鸟 一蛇 草 食虫鸟 蜘蛛→青蛙 食草昆虫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 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C若青蛙数量减少,则蛇的数量也减少 D.鹰处于最高营养级,占据第三、五营养级 答案C 解析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A项错误。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 青蛙4种,B项错误。若青蛙数量减少,则蛇的食物减少,其数量也减少,C项正确。鹰处于最 高营养级,占据第三、五、六营养级,D项错误。 11选择合适的鱼在稻田中放养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下表为养鱼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有机 质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处理 水稻产量/(kghm2) 土壤有机质/% 稻田养鱼 4023 2.72 对照 B474 2.56
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且循环往复运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 减,D 项错误。 8.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组成成分。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 B.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①代表生产者,Ⅰ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D.①②③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 答案 A 解析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所以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①生产者,A 项正 确。碳元素在①②③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而它们与④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 式传递的,B 项错误。①是生产者,Ⅰ表示呼吸作用,Ⅱ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C 项错 误。有机物中的能量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D 项错 误。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B.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C.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反复出现、不断循环的 D.流经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答案 A 解析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A 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B 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反复出现、不断循环的,C 项正确。流经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形成遗体、残骸等,最终流入分解者,D 项正确。 10.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由 4 条食物链组成 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3 种 C.若青蛙数量减少,则蛇的数量也减少 D.鹰处于最高营养级,占据第三、五营养级 答案 C 解析该食物网由 5 条食物链组成,A 项错误。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 青蛙 4 种,B 项错误。若青蛙数量减少,则蛇的食物减少,其数量也减少,C 项正确。鹰处于最 高营养级,占据第三、五、六营养级,D 项错误。 11.选择合适的鱼在稻田中放养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下表为养鱼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有机 质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处理 水稻产量/(kg·hm-2 ) 土壤有机质/% 稻田养鱼 4 023 2.72 对照 3 474 2.56
A.被引入稻田的鱼可以保持指数增长 B.鱼捕食浮游植物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 C.鱼排出的粪便可提高稻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D.养鱼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答案A 解析由于环境资源的限制,被引入稻田的鱼不可能保持指数增长,A项错误。鱼捕食浮游植 物,从而使得浮游植物与水稻之间的种间竞争减弱,进而提高了水稻产量B项正确。鱼排出 的粪便可提高稻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C项正确。养鱼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 地流向人类D项正确。 12.为了更好地对果园生态系统进行管理,农林技术人员研究了果树的不同种植方法对各昆虫 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寄生性昆虫寄生在植食性昆虫中)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植食性昆虫 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 706 图腐生性昆虫 40 20 0 纯苹果种植园 苹果一三叶草 复合种植园 A.三叶草和苹果树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苹果树、三叶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各类昆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纯苹果树种植园的营养结构比复合种植园的简单,两者均随四季变化而变化 D.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可导致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昆虫明显减少 答案B 解析三叶草和苹果树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即群落的垂直结构,A项正 确。该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寄生性昆虫、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 者,腐生性昆虫则属于分解者,B项错误。纯苹果树种植园的营养结构比复合种植园的简单, 两者均随四季变化而变化,C项正确。肉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可导致复合种植 园中植食性昆虫明显减少,因为肉食性昆虫以植食性昆虫为食,寄生性昆虫则从植食性昆虫体 内获取能量D项正确。 13.“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 害”。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和虫害的种群密度 B.茱萸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 C.茱萸与秋蚊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息 D.茱萸、秋蚊和虫害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答案D 解析因为茱萸能驱秋蚊灭虫害,所以能适当降低秋蚊和虫害的种群密度,A项正确。茱萸是植 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B项正确。茱萸是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来进行驱蚊的,所以它们之 间传递的是化学信息,C项正确。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 合,D项错误。 14.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被捕食者 性物种类 鸟 昆虫 狐狸 捕 鸟 食 昆虫
A.被引入稻田的鱼可以保持指数增长 B.鱼捕食浮游植物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 C.鱼排出的粪便可提高稻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D.养鱼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答案 A 解析由于环境资源的限制,被引入稻田的鱼不可能保持指数增长,A 项错误。鱼捕食浮游植 物,从而使得浮游植物与水稻之间的种间竞争减弱,进而提高了水稻产量,B 项正确。鱼排出 的粪便可提高稻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C 项正确。养鱼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 地流向人类,D 项正确。 12.为了更好地对果园生态系统进行管理,农林技术人员研究了果树的不同种植方法对各昆虫 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寄生性昆虫寄生在植食性昆虫中)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三叶草和苹果树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苹果树、三叶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各类昆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纯苹果树种植园的营养结构比复合种植园的简单,两者均随四季变化而变化 D.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可导致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昆虫明显减少 答案 B 解析三叶草和苹果树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即群落的垂直结构,A 项正 确。该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寄生性昆虫、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 者,腐生性昆虫则属于分解者,B 项错误。纯苹果树种植园的营养结构比复合种植园的简单, 两者均随四季变化而变化,C 项正确。肉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可导致复合种植 园中植食性昆虫明显减少,因为肉食性昆虫以植食性昆虫为食,寄生性昆虫则从植食性昆虫体 内获取能量,D 项正确。 13.“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 害”。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和虫害的种群密度 B.茱萸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 C.茱萸与秋蚊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息 D.茱萸、秋蚊和虫害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答案 D 解析因为茱萸能驱秋蚊灭虫害,所以能适当降低秋蚊和虫害的种群密度,A 项正确。茱萸是植 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B 项正确。茱萸是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来进行驱蚊的,所以它们之 间传递的是化学信息,C 项正确。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 合,D 项错误。 14.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生物种类 被捕食者 鸟 昆虫 鼠 狐狸 草 捕 食 鸟 √ 昆虫 √
鼠 貍 鹰 A此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 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 C.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 D.鹰处于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答案c 解析根据表中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可知该食物网如右图。人类大量捕杀鼠,狐狸和鹰的数量都 会减少。 鼠→孤狸 15.假如一杂食性海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性鱼类,1/4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 的肉食性鱼类。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该杂食性海鱼干重增加4kg,共需海洋植物干重 () A.28 kg B.280 kg C.16kg D.160kg 答案D 解析该杂食性海鱼千重增加4kg,其食物至少需4÷20%=20kg),其中来自植物 20×1/2=10(kg),来自草食性鱼类20×1/4=5(kg),来自肉食性鱼类20×1/4=5(kg),5kg肉食性鱼类 需要草食性鱼类5÷20%=25(kg),草食性鱼类需要植物(5+25)÷20%=150(kg),所以共需要海 洋植物10+150=160(kg)。 16.下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干扰 正常作用范围 S S2 时间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D.S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低 答案D 解析S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17.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A.对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及其比例要有严格的要求,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 B.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 C.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土保持干燥,应将生态缸放置在直射光下 D.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和制作日期 答案C
者 鼠 √ 狐狸 √ 鹰 √ √ A.此食物网中有 3 条食物链 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 C.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 D.鹰处于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答案 C 解析根据表中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可知该食物网如右图。人类大量捕杀鼠,狐狸和鹰的数量都 会减少。 15.假如一杂食性海鱼的食物有 1/2 来自植物,1/4 来自草食性鱼类,1/4 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 的肉食性鱼类。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则该杂食性海鱼干重增加 4 kg,共需海洋植物干重 ( ) A.28 kg B.280 kg C.16 kg D.160 kg 答案 D 解析该杂食性海鱼干重增加 4 kg,其食物至少需 4÷20%=20(kg),其中来自植物 20×1/2=10(kg),来自草食性鱼类 20×1/4=5(kg),来自肉食性鱼类 20×1/4=5(kg),5 kg 肉食性鱼类 需要草食性鱼类 5÷20%=25(kg),草食性鱼类需要植物(5+25)÷20%=150(kg),所以共需要海 洋植物 10+150=160(kg)。 16.下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C.S2 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D.S3 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低 答案 D 解析 S3 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17.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 ) A.对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及其比例要有严格的要求,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 B.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 C.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土保持干燥,应将生态缸放置在直射光下 D.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和制作日期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