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CV204中文名:房屋建筑学课程名称英文名:BuildingConstruction课程类别公共课必修修读类别学分学时232开课学期第4学期开课单位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房屋建筑学(第四版),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ISBN:7-112教材及主要07540-8.参考书建筑初步(第三版),田学哲、郭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ISBN:978-7-112-11757-4课程简介《房屋建筑学》是土工工程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起房屋设计和建造的基本概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的初步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其他专业和工种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理论学习与课程设计,本课程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课程目标了解我国的建筑方针,了解国内外建筑的发展状况,掌握民用建24
《房屋建筑学》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CV204 中文名:房屋建筑学 课程名称 英文名:Building Construction 课程类别 公共课 修读类别 必修 学分 2 学时 32 开课学期 第 4 学期 开课单位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 教材及主要 参考书 1. 房屋建筑学(第四版),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 学、重庆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ISBN:7-112- 07540-8. 2. 建筑初步(第三版),田学哲、郭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10,ISBN:978-7-112-11757-4. 一、 课程简介 《房屋建筑学》是土工工程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起房屋设 计和建造的基本概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 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的初步能力,并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其他专业和工种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工程项目的设 计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理论学习与课程设计,本课程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目标:了解我国的建筑方针,了解国内外建筑的发展状况,掌握民用建 24
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设计在功能使用、建筑形式和空间构成上的具体要求,能够进行中小型民用建筑的方案设计了解和掌握建筑结构体系适用的建筑类型和范围掌握建筑构成要素,如墙体、屋面、楼地面、基础、楼梯、门窗及防水和保温的构造做法和施工工艺了解建筑工业化的实现途径和方法,了解和掌握建筑统一模数制的概念及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二、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及比重如下:序号支撑比重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具有必备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及在复毕业要求1.4100%杂土木工程问题中应用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安排及要求如下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业及要求基本要求考查方式绪论2讲授8讲授建筑设计习题完成要求书面作业2讲授习题结构体系完成要求书面作业18讲授建筑构造习题完成要求书面作业2讲授建筑工业化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本课程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课程成绩包括以下部分:(1)课堂讨论+出勤,占10%。(2)课程大作业成绩,占30%。(2)期末考试,占60%。制表: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5
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设计在功能使用、建筑形式和空 间构成上的具体要求,能够进行中小型民用建筑的方案设计;了解和掌握建筑结 构体系适用的建筑类型和范围;掌握建筑构成要素,如墙体、屋面、楼地面、基 础、楼梯、门窗及防水和保温的构造做法和施工工艺;了解建筑工业化的实现途 径和方法,了解和掌握建筑统一模数制的概念及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二、 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及比重如下: 序号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 支撑比重 1 毕业要求 1.4 具有必备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及在复 杂土木工程问题中应用的能力 100% 三、 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安排及要求如下: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绪论 2 讲授 建筑设计 8 讲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结构体系 2 讲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建筑构造 18 讲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建筑工业化 2 讲授 四、 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课程成绩包括 以下部分: (1)课堂讨论+出勤,占 10%。 (2)课程大作业成绩,占 30%。 (2)期末考试,占 60%。 制表: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 25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大纲课程代码CV219中文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名称英文名: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课程类别必修专业基础课修读类别48学分3学时开课学期第4学期开课单位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概论》教材及主要《土木工程材料》吴科如,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参考书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和行业技术标准2.考核方式及平时成绩+大作业成绩+期末考试各环节所占(20%)+(20%)+(60%)比例课程简介《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习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围绕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工程应用和性能评价三条主线,培养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应用的思维方式和性能研究方法。课程讲授过程中,针对性讲授目前最大宗的建筑材料的性能特征,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使学生对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技术特征和应用特点有个全局的了解,并通过室内试验实践,要求学生能理解材料的生产和应用特性,掌握工程材料性能评估的技术报告整理过程。二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及比重如下:序号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比重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具有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复杂毕业要求4.120%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设计、实施和分析的能力。具有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既有210%毕业要求4.2建筑物可靠性检测的能力。26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CV219 中文名:土木工程材料 课程名称 英文名: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修读类别 必修 学分 3 学时 48 开课学期 第 4 学期 开课单位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适用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 《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概论》 教材及主要 参考书 1. 《土木工程材料》吴科如,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2. 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和行业技术标准 考核方式及 各环节所占 比例 平时成绩 + 大作业成绩 + 期末考试 (20%)+(20%)+(60%) 一 课程简介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习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 主要围绕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工程应用和性能评价三条主线,培养学生了 解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应用的思维方式和性能研究方法。课程讲授过程中,针对性 讲授目前最大宗的建筑材料的性能特征,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使 学生对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技术特征和应用特点有个全局的了解,并通过室内 试验实践,要求学生能理解材料的生产和应用特性,掌握工程材料性能评估的技 术报告整理过程。 二 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及比重如下: 序号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 支撑比重 1 毕业要求 4.1 具有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复杂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设计、实施和分析 的能力。 20% 2 毕业要求 4.2 具有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既有 建筑物可靠性检测的能力。 10% 26
能够广泛了解土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345%毕业要求7.1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具有评估特定复杂土木工程建设对环25%4毕业要求7.2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能力。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毕业要求指标点第一章绪论毕业要求4.2、7.1、7.2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毕业要求4.1、4.2毕业要求7.1、7.2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第四章水泥毕业要求4.1、7.1、7.2第五章混凝土毕业要求4.1、4.2、7.1、7.2第六章砂浆毕业要求4.2、7.1、7.2理论教学第七章墙体材料毕业要求4.2、7.1、7.2第八章钢材毕业要求4.1、4.2、7.1、7.2第九章木材毕业要求7.1、7.2第十章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毕业要求7.1、7.2第十一章高分子材料毕业要求7.1毕业要求7.1第十二章功能建筑材料水泥性能测试毕业要求4.1、4.2实验教学混凝土制备与性能测试毕业要求4.1、4.2大作业(新材料设计与制备)毕业要求4.1、7.1、7.22.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具体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主要对应关系如下:课程目标1:通过课内授课,使学生了解士木工程材料的生产、性能特性和工程应用等基础知识,尤其是目前最大宗的建筑材料-水泥混凝土生产应用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能源与环境问题。课程目标2: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实验设计技巧,材料性能评估和检测等关键技术,掌握分析复杂的试验结果并进行报告整理等重要技巧。课程目标3:通过大作业,设计和制备一种功能性建筑材料,并撰写分组技术报告、设计报告以及口头汇报的形式,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现有建筑材料的不足,从社会可持续角度考虑设计新型生态绿色建筑材料。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教学目标毕业要求4.1课程目标2、3毕业要求4.2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7.1课程目标1、3毕业要求7.2课程目标1、327
3 毕业要求 7.1 能够广泛了解土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 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5% 4 毕业要求 7.2 具有评估特定复杂土木工程建设对环 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能力。 25% 1. 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毕业要求指标点 第一章 绪论 毕业要求 4.2、7.1、7.2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毕业要求 4.1、4.2 第三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毕业要求 7.1、7.2 第四章 水泥 毕业要求 4.1、7.1、7.2 第五章 混凝土 毕业要求 4.1、4.2、7.1、7.2 第六章 砂浆 毕业要求 4.2、7.1、7.2 第七章 墙体材料 毕业要求 4.2、7.1、7.2 第八章 钢材 毕业要求 4.1、4.2、7.1、7.2 第九章 木材 毕业要求 7.1、7.2 第十章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毕业要求 7.1、7.2 第十一章 高分子材料 毕业要求 7.1 理论教学 第十二章 功能建筑材料 毕业要求 7.1 水泥性能测试 毕业要求 4.1、4.2 实验教学 混凝土制备与性能测试 毕业要求 4.1、4.2 大作业(新材料设计与制备) 毕业要求 4.1、7.1、7.2 2. 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具体课程目 标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主要对应关系如下: 课程目标 1:通过课内授课,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生产、性能特性和工 程应用等基础知识,尤其是目前最大宗的建筑材料-水泥混凝土生产应用过程中的 问题,特别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能源与环境问题。 课程目标 2: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实验设计技巧,材料性能评估和检 测等关键技术,掌握分析复杂的试验结果并进行报告整理等重要技巧。 课程目标 3:通过大作业,设计和制备一种功能性建筑材料,并撰写分组技术 报告、设计报告以及口头汇报的形式,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现有建筑材料的不足, 从社会可持续角度考虑设计新型生态绿色建筑材料。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毕业要求 4.1 课程目标 2、3 毕业要求 4.2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7.1 课程目标 1、3 毕业要求 7.2 课程目标 1、3 27
三教学基本内容(一)理论教学第一章绪论(4学时)(支撑毕业要求4.2、7.1、7.2)1.本章基本要求掌握建筑材料基本概念与特征,熟悉建筑材料发展历程,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及学习方法。2.本章教学内容(1)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2)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3)建筑材料发展历史与未来。(4)本课程的内容与特色。3.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与方向。难点:建筑材料与土木工程关系。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支撑毕业要求4.1、4.2)1.本章基本要求了解在不同使用环境下,各类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各性质的涵义,影响这些性质的因素。并能联系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研究和改进材料的性质,对后面具体材料的学习作一个很好的铺垫。2.本章教学内容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重点介绍了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及材料的耐久性,并从材料的组成结构出发,阐述了影响材料基本性质的内在因素,应深入了解,牢固掌握。3.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密实度、孔隙率、填充率的含义及表示方法。难点:材料耐久性包含的内容。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2学时)(支撑毕业要求7.1、7.2)1.本章基本要求掌握胶凝材料基本定义与分类,熟悉主要气硬性胶凝材料特性。28
三 教学基本内容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 绪论(4 学时)(支撑毕业要求 4.2、7.1、7.2) 1. 本章基本要求 掌握建筑材料基本概念与特征,熟悉建筑材料发展历程,了解本课程的主要 内容要求及学习方法。 2. 本章教学内容 (1)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 (3) 建筑材料发展历史与未来。 (4) 本课程的内容与特色。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与方向。 难点:建筑材料与土木工程关系。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 学时)(支撑毕业要求 4.1、4.2) 1. 本章基本要求 了解在不同使用环境下,各类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各性质的涵义, 影响这些性质的因素。并能联系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研究和改进材料的性质,对后 面具体材料的学习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2.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重点介绍了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 的基本力学性质及材料的耐久性,并从材料的组成结构出发,阐述了影响材料基 本性质的内在因素,应深入了解,牢固掌握。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密实度、孔隙率、填充 率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难点:材料耐久性包含的内容。 第三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2 学时)(支撑毕业要求 7.1、7.2) 1. 本章基本要求 掌握胶凝材料基本定义与分类,熟悉主要气硬性胶凝材料特性。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