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A发展历程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 ※主要工作:人的失误理论与分类研究,人的可靠 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发展以专家判断为基础的 人失误概率的统计分析与预测方法。 ※代表: THERP( Technique for Human Error Rate Prediction) ※特征:以人的输出行为为着眼点,不探究行为的 内在历程。对人的处理方式类似于对机器的处理 称为静态的基于专家判断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第 代HRA方法
HRA发展历程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 主要工作:人的失误理论与分类研究,人的可靠 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发展以专家判断为基础的 人失误概率的统计分析与预测方法。 代表: THERP (Technique for Human Error Rate Prediction) 特征:以人的输出行为为着眼点,不探究行为的 内在历程。对人的处理方式类似于对机器的处理。 称为静态的基于专家判断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第 一代HRA方法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厂事故后,结合认 知心理学、以人的认知可靠性模型为研究 热点-研究动态过程中的人的可靠性。 第二代HRA方法,又称为动态的人的可 靠性分析模型。正在发展,尚未正式用于 PSA工程实践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厂事故后,结合认 知心理学、以人的认知可靠性模型为研究 热点----研究动态过程中的人的可靠性。 第二代HRA方法,又称为动态的人的可 靠性分析模型。正在发展,尚未正式用于 PSA工程实践
主要HRA方法 人误率预计技术( THREP,1983 ※人的认知可靠性模型(HCR),1984 ※成功似然指数法(SLⅠM),1984 ※操作员动作树OAT),1982 ※事故引发与进展分析(APA),1975 ※成对比较法(PC),1984 ※人因可靠性社会技术评估法( STAHR 1985 ※系统化的人员行为可靠性分析程序 (SHARP),1984
人误率预计技术(THREP), 1983 人的认知可靠性模型(HCR), 1984 成功似然指数法(SLIM), 1984 操作员动作树(OAT),1982 事故引发与进展分析(AIPA),1975 成对比较法(PC),1984 人因可靠性社会技术评估法(STAHR), 1985 系统化的人员行为可靠性分析程序 (SHARP), 1984 主要HRA方法
※混淆矩阵法(CM,1981 ※维修个人行为模拟模型( MAPPS),1984 ※多序贯失效模型(MSFM),1985 ※人误评价与减少方法( HEARTY,1988 ※估计人决策失误方法( INTENTY,1992 ※认知事件树系统( COGENT),1992 ※人误分析技术( ATHEANA),1996 ※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方法( CREAM), 1998
混淆矩阵法(CM),1981 维修个人行为模拟模型(MAPPS),1984 多序贯失效模型(MSFM), 1985 人误评价与减少方法(HEART),1988 估计人决策失误方法(INTENT),1992 认知事件树系统(COGENT),1992 人误分析技术(ATHEANA) ,1996 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方法(CREAM), 1998
当前国际上HRA研究三个主流方向 ※继续探讨能合理表征大规模复杂人一机系统 中人的行为特征和规律、系统特征及人机关 系的人的行为模型和人机关系一行为模型 对原主流方法进行改造与完善,包括模型 技术、数据等 ※HRA在PSA工程应用研究,由核能、航天航 空扩大到石油化工、矿山冶金、交通通讯 海洋工程等领域
当前国际上HRA研究三个主流方向 继续探讨能合理表征大规模复杂人-机系统 中人的行为特征和规律、系统特征及人机关 系的人的行为模型和人机关系-行为模型。 对原主流方法进行改造与完善,包括模型、 技术、数据等。 HRA在PSA工程应用研究,由核能、航天航 空扩大到石油化工、矿山冶金、交通通讯、 海洋工程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