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仪器分析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专业必修课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nstrumental Analysis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48/43 其中实验/实战学时:16 先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后续课程支撑:综合项目实训、毕业设计(论文) 授课时间:1-12周,周二周四1-2节(2班)/周二周四3-4节(1班)授课地点:6D-201,仪器分析实验室(12E-301、302) 授课对:2019环境工程1、2班 开课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李亮副教授、胡俊杰讲师、焦哲剧教授、张优饼师 答聚时间、地点与方式:线下:1.课堂前后问答讲解;2.课外时间在12H101、12K302答凝。线上:通过徽信、电话、优学院平台问客讨论。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仪器分析》(第五版),胡坪,王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仪器分析实验》(第三版),胡坪: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教学参考资料: 1)赵藻藩等,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1990 2)林树昌等,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王世平等,现代仪器分析原理与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9 4)赵文宽,仪器分析习题精解,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 5)Fundamenta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9th Ed.,Douglas A.Skoog,Thomson Brooks/Cole,2013 6)Analytical Chemistry -7th Ed.,Gary D.Christian,John Wiley Sons,Inc.,2014
1 《环境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仪器分析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专业必修课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nstrumental Analysis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48/4/3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16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后续课程支撑: 综合项目实训、毕业设计(论文) 授课时间: 1-12 周,周二周四 1-2 节(2 班)/周二周四 3-4 节(1 班) 授课地点:6D-201,仪器分析实验室(12E-301、302) 授课对象: 2019 环境工程 1、2 班 开课学院: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李衍亮/副教授、胡俊杰/讲师、焦哲/副教授、张优/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线下:1.课堂前后问答讲解; 2.课外时间在 12H101、12K302 答疑。线上:通过微信、电话、优学院平台问答讨论。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 使用教材:《仪器分析》(第五版),胡坪,王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仪器分析实验》(第三版),胡坪;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教学参考资料: 1)赵藻藩等,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林树昌等,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王世平等,现代仪器分析原理与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9 4)赵文宽,仪器分析习题精解,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 5)Fundamenta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 9th Ed., Douglas A. Skoog 等,Thomson Brooks/Cole,2013 6)Analytical Chemistry - 7th Ed.,Gary D. Christian 等,John Wiley & Sons, Inc.,2014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分析仪器的理论基础、 仪器的基本结构、重要分析条件的选择、主要的分析方法、数据处理及其分析结果表达。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现 代仪器分析方法,同时通过配套的实验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了解现 代化分析检测手段在环境、化学、食品、材料、生物制品、药品科研等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应用。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单业要求 目标一(知识目标): 了解相应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学握色谱法、 电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质谱法及核磁共振波谱法的 1.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环境工程基础与专业知 基本原理、仪器构造、应用范围。 1.2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并能用于解决 识,能够运用其理论和方法解决环境“三废治理” 环境工程问题。 通过有代表性实验项目的操作及结果处理、分析,进一步 中的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复杂工程问题。 理解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知识,掌握相关仪器的 操作、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方法。 目标二(能力目标) 5. 能够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 能够运用仪器分析中各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 5.2在开发、选择与使用适当的技术、 和实验技术针对不同的检测对象和检测体系提出合理的 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时 分析检测方法: 包括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 能够综合分析不同样品检测中的实际问题,设计出测定该 能够理解这些工具的不足和局限性。 解其局限性: 对象的实验方案。 82在环境工程职业实践中理解和遵守 8.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 目标三(素质目标) 工程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能够履行相 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 应的责任并形成自觉行动。 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2
2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分析仪器的理论基础、 仪器的基本结构、重要分析条件的选择、主要的分析方法、数据处理及其分析结果表达。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现 代仪器分析方法,同时通过配套的实验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了解现 代化分析检测手段在环境、化学、食品、材料、生物制品、药品科研等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应用。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一(知识目标): 了解相应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掌握色谱法、 电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质谱法及核磁共振波谱法的 基本原理、仪器构造、应用范围。 通过有代表性实验项目的操作及结果处理、分析,进一步 理解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知识,掌握相关仪器的 操作、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方法。 1.2 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并能用于解决 环境工程问题。 1.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环境工程基础与专业知 识,能够运用其理论和方法解决环境“三废治理” 中的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二(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仪器分析中各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 和实验技术针对不同的检测对象和检测体系提出合理的 分析检测方法; 能够综合分析不同样品检测中的实际问题,设计出测定该 对象的实验方案。 5.2 在开发、选择与使用适当的技术、 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时 能够理解这些工具的不足和局限性。 5. 能够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 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包括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 解其局限性; 目标三(素质目标) 8.2 在环境工程职业实践中理解和遵守 工程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能够履行相 应的责任并形成自觉行动。 8. 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 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 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科学的 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和职业道德,成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综合性人才。 理论教学进程表 教学模式 授课数 学时 救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 周次 敏学主题 支撑课 师 数 点) (线上/混合式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线下 程目标 重点:环境仪器分析课程简介与学习方 法,介绍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史的演变过 课程思政作业:要 程。 求学生每人至少搜 优学院+ 难点:无 索并阅读两篇有关 企业微信 1 仪器分析绪论 李衍亮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环境仪器分析在 线上教学 这次新冠病毒的文 目标三 线上讲授 献或报告,找出仪 环境保护、食品、健康、科学研究方面的 与讨论 器设备或者检测方 应用,仪器分析在疫情下对新冠病毒检 法在疫情中所起的 测、诊断和治疗中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 作用 的爱国精神。 重点: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 1-2 气相色谱分析 李衍亮 3 优学院+ 难点:色谱法理论(塔板理论、热力学理 线上教学 目标一 企业微信 论)
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科学的 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和职业道德,成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综合性人才。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主题 授课教 师 学时 数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 点) 教学模式 (线上/混合式 /线下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支撑课 程目标 1 仪器分析绪论 李衍亮 2 重点:环境仪器分析课程简介与学习方 法,介绍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史的演变过 程。 难点:无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环境仪器分析在 环境保护、食品、健康、科学研究方面的 应用,仪器分析在疫情下对新冠病毒检 测、诊断和治疗中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 的爱国精神。 线上教学 优学院 + 企业微信 线上讲授 与讨论 课程思政作业:要 求学生每人至少搜 索并阅读两篇有关 这次新冠病毒的文 献或报告,找出仪 器设备或者检测方 法在疫情中所起的 作用 目标三 1-2 气相色谱分析 李衍亮 3 重点: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 难点:色谱法理论(塔板理论、热力学理 论) 线上教学 优学院 + 企业微信 目标一
线上讲授 与讨论 优学院+ 重点: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理论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李衍亮 3 线上教学 企业微信 第一次作业 目标二 难点:液相色谱固定相及其分类 线上讲授 与讨论 重点:电位分析法理论(能斯特方程) 课堂讲授 电位分析法 焦哲 线上教学 与讨论、 目标一 难点:选择性离子电极的理论基础 视频演示 重点:库仑法理论(法拉第定律),库仑 课堂讲授 3 库仑分析法 焦哲 1 滴定基本原理 线上教学 目标一 与讨论 难点:析出电位与分解电压 重点:极谱法基本理论(尤考维奇方程)、 三电极体系 难点:各种伏安法的特点及其改进依据 课堂讲授 伏安分析法 焦哲 线上教学 与讨论、 第二次作业 目标一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极谱法的发现、伏 视频演示 安法的发展过程,突出科学家的探索精 神和历史贡献,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重点: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原理,光谱仪器 张优 2 线上教学 课堂讲授 4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目标一 难点:光谱仪器及其特点、定性定量分析 与讨论
4 线上讲授 与讨论 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李衍亮 3 重点: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理论 难点:液相色谱固定相及其分类 线上教学 优学院 + 企业微信 线上讲授 与讨论 第一次作业 目标二 3 电位分析法 焦哲 3 重点:电位分析法理论(能斯特方程) 难点:选择性离子电极的理论基础 线上教学 课堂讲授 与讨论、 视频演示 目标一 3 库仑分析法 焦哲 1 重点:库仑法理论(法拉第定律),库仑 滴定基本原理 难点:析出电位与分解电压 线上教学 课堂讲授 与讨论 目标一 4 伏安分析法 焦哲 2 重点:极谱法基本理论(尤考维奇方程)、 三电极体系 难点:各种伏安法的特点及其改进依据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极谱法的发现、伏 安法的发展过程,突出科学家的探索精 神和历史贡献,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线上教学 课堂讲授 与讨论、 视频演示 第二次作业 目标一 4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张优 2 重点: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原理,光谱仪器 难点:光谱仪器及其特点、定性定量分析 线上教学 课堂讲授 与讨论 目标一
重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仪器结构 5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张优 3 线上教学 课堂讲授 目标一 难点:干扰因素,扣背景原理 与讨论 重点:红外吸收光谱的基础理论,常见官 能团峰位范围、谱图解析步骤 课堂讲授 5-6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张优 线上教学 第三次作业 目标二 难点:红外图谱解析 与讨论 重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课堂讲授 6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胡俊杰 线上教学 第四次作业 目标一 难点:峰位位移影响因素 与讨论 重点:方法基本原理、仪器及种类 课堂讲授 7 质谱分析 胡俊杰 4 线上教学 目标二 难点:定性方法、图谱解释 与讨论 重点:方法基本原理、化学位移与分子结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胡俊杰 构关系、仪器及种类 课堂讲授 线上教学 目标一 与讨论 难点:定性方法、图谱解释 重点:分组选定题目,查找文献,编制课 李衍亮 件,在线或课堂讨论(根据疫情适时调 焦哲(1 整) 主题研讨 班)/ 2 课程思政融入点:通过同学们的分组合 课堂讲授 目标三 线上教学 (期中测试) 张优 作,共同搜集主题素材、制作PPT、演讲、 与讨论 胡俊杰 回答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 (2班) 作精神: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 染与食品健康问题与自己的生活休戚相
5 5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张优 3 重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仪器结构 难点:干扰因素,扣背景原理 线上教学 课堂讲授 与讨论 目标一 5 - 6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张优 3 重点:红外吸收光谱的基础理论,常见官 能团峰位范围、谱图解析步骤 难点:红外图谱解析 线上教学 课堂讲授 与讨论 第三次作业 目标二 6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胡俊杰 2 重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难点:峰位位移影响因素 线上教学 课堂讲授 与讨论 第 四次作业 目标一 7 质谱分析 胡俊杰 4 重点:方法基本原理、仪器及种类 难点:定性方法、图谱解释 线上教学 课堂讲授 与讨论 目标二 8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胡俊杰 2 重点:方法基本原理、化学位移与分子结 构关系、仪器及种类 难点:定性方法、图谱解释 线上教学 课堂讲授 与讨论 目标一 8 主题研讨 (期中测试 ) 李衍亮 焦哲( 1 班) / 张优 胡俊杰 (2 班) 2 重点:分组选定题目,查找文献,编制课 件,在线或课堂讨论(根据疫情适时调 整) 课程思政融入点 :通过同学们的分组合 作,共同搜集主题素材、制作 PPT、演讲、 回答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 间的团结协 作精神;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 染与食品健康问题与自己的生活休戚相 线上教学 课堂讲授 与讨论 目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