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第一部分:有关城市 城市的属性: 城市:·城市社会实质载体城市既是事又是物 城市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 实质载体:·资源 生态 实体建设空间·居住生活建设 经济产业建设 交通工程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1起源 群居一一原始群落 -固定居民点(雏形 以上进程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扩大而不断进行下去的 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当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之后,出现了专 业的交换场所,"市″就这样,城市的雏形不断形成了 2发展 (1) 城市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 其历史进程如下: 原始聚落一一城市雏形一一小城镇一一中型城市一一大城市一一现代城市一一国际化堿市 经济生活中心一一信息生活中心 (2) 社会思想的发燕尾服与城市的发展 图腾崇拜″:人们处于比较蒙昧的阶段,对自然现象认识不清,所以将精神寄托在自然界中,产 生了对某种物的崇拜,这时的人们无力抵抗大自然,他们只能通过群居的方式,使种族延续下去 英雄崇拜":人们已经能够在一定限度内控制自然界,先前对自然界的迷茫与恐惧消失,取而代 之的是对某个有威力的英雄人物的崇拜,在这个时期常常会形成雄伟、威慑的建筑群和庞大繁华 的城市空间。 自我崇拜":人们已经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实力,对改造自然界充满信心,掌握了较先进的科 学技术,越来越科学地建设城市,城市向着个性、科学的方向发展下去 3从时代发展言城市发展 农业时代:生产力更低,自然经济,因此,多采用天然材料构筑城市实体,抵御自然的能力较差。 城市大都选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 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提高,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使建筑材料有了很大改善,城市实体更加坚固,抵 御自然的能力增强,同时产生了更多提供人类新的需求的场所,但这时城市的生态环境已遭破坏, 自然资源质量下降 后工业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新兴技术蓬勃发展,因此人类的生活方式将随之变化,城市的功 能有了新的发展,城市的外貌更加美观、怡人,同里,其生态环境受到重视,有了改善。 4展望城市的未来 宜人:环境优美,气候适宜,适合人类居住生活 怡人:实体空间建设符合人类需要,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整个城市族的文化水平提高。 冶人:使人在其中能感受到一些东西,使城市(包括城市人)的整体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第一部分:有关城市 一 城市的属性: 城市:·城市社会·实质载体 城市既是事又是物 城市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 实质载体:·资源 ·生态 ·实体建设空间 ·居住生活建设 ·经济产业建设 ·交通工程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二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1 起源: 群居――原始群落――――固定居民点(雏形) 以上进程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扩大而不断进行下去的 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当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之后,出现了专 业的交换场所,“市”就这样,城市的雏形不断形成了。 2 发展 (1) 城市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 其历史进程如下: 原始聚落――城市雏形――小城镇――中型城市――大城市――现代城市――国际化城市―― 经济生活中心――信息生活中心 (2) 社会思想的发燕尾服与城市的发展 “图腾崇拜”:人们处于比较蒙昧的阶段,对自然现象认识不清,所以将精神寄托在自然界中,产 生了对某种物的崇拜,这时的人们无力抵抗大自然,他们只能通过群居的方式,使种族延续下去。 “英雄崇拜”:人们已经能够在一定限度内控制自然界,先前对自然界的迷茫与恐惧消失,取而代 之的是对某个有威力的英雄人物的崇拜,在这个时期常常会形成雄伟、威慑的建筑群和庞大繁华 的城市空间。 “自我崇拜”:人们已经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实力,对改造自然界充满信心,掌握了较先进的科 学技术,越来越科学地建设城市,城市向着个性、科学的方向发展下去。 3 从时代发展言城市发展 农业时代:生产力更低,自然经济,因此,多采用天然材料构筑城市实体,抵御自然的能力较差。 城市大都选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 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提高,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使建筑材料有了很大改善,城市实体更加坚固,抵 御自然的能力增强,同时产生了更多提供人类新的需求的场所,但这时城市的生态环境已遭破坏, 自然资源质量下降。 后工业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新兴技术蓬勃发展,因此人类的生活方式将随之变化,城市的功 能有了新的发展,城市的外貌更加美观、怡人,同里,其生态环境受到重视,有了改善。 4 展望城市的未来 ·宜人:环境优美,气候适宜,适合人类居住生活 ·怡人:实体空间建设符合人类需要,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整个城市族的文化水平提高。 ·冶人:使人在其中能感受到一些东西,使城市(包括城市人)的整体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
三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人口城市化 成熟的工业社会,60%是城市人口 四对城市的研究 城市研 「究 城市规划:事前的系统的整体研究,工作布署性 城市设计:具体的实施技术方案 城市建设:工程建设 城市管理 第二部分有关城市规划 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信息科学)、边缘交叉:几种学科发展相交而成 交叉科学:综合交叉;多种学科融合而成 融贯(横断)交叉:横向或纵向横断各门学科而形成的学科 城市科学:·基础理论科学 应用理论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城市社会学 城市规划学 二城市规划学:·城市社会发展规划 城市产业经济规划 城市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 城市物质(实体)建设规划 物质(实体)建设规划: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城市实体空间环境构筑,城市 市政工程建设(经构布局,建筑构筑) 由以上分析,本校城市规划专业定们在:城市实体空间环境构筑 三城市规划的背景: 1现状(中国): 城市规划的主权更多地掌握在政治家手中,缺乏业务过硬的专业人才,城市规划在中国发展的比 较缓慢,其专业人才的业务水平较低:规划没有长期意识和整体意识,w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的现象比较严重。 2规划的实质: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前人植树”的过程。植树者的劳动得到的将是一个长 远效应”;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政治行为”,一种”社会运动”。 3城市规划的动力因素 经济建设发展 发展了,会促进城市规划的发展,反之,规划做的好,经济会更快地发展 生活方式(文化)的进步:城市规划就是要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以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人在规划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适合于人类居住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反作用于人,使人的整 体水平提高 四城市规划师 1任务:赋形,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2分类;城市交通规划师,城市基础工程师,城市建筑规划师,城市综合规划师,堿市生态环 境规划师 城市规划师的工作是一个具有策略性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大力配合 其实质是一个指挥家的角色,因此,要求我们有一种整体思维的概念
三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人口城市化 成熟的工业社会,60%是城市人口 四 对城市的研究 城市研究 城市规划:事前的系统的整体研究,工作布署性 城市设计:具体的实施技术方案 城市建设:工程建设 城市管理: 第二部分 有关城市规划 一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信息科学)、边缘交叉:几种学科发展相交而成 交叉科学:综合交叉;多种学科融合而成 融贯(横断)交叉;横向或纵向 横断各门学科而形成的学科 城市科学:·基础理论科学 ·应用理论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城市社会学 ·城市规划学 二 城市规划学:·城市社会发展规划 ·城市产业经济规划 ·城市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 ·城市物质(实体)建设规划 物质(实体)建设规划: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城市实体空间环境构筑,城市 市政工程建设(经构布局,建筑构筑) 由以上分析,本校城市规划专业定们在:城市实体空间环境构筑 三 城市规划的背景: 1 现状(中国): 城市规划的主权更多地掌握在政治家手中,缺乏业务过硬的专业人才,城市规划在中国发展的比 较缓慢,其专业人才的业务水平较低;规划没有长期意识和整体意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的现象比较严重。 2 规划的实质: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前人植树”的过程。植树者的劳动得到的将是一个“长 远效应”;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政治行为”,一种“社会运动”。 3 城市规划的动力因素 经济建设发展:经济发展了,会促进城市规划的发展,反之,规划做的好,经济会更快地发展 生活方式(文化)的进步:城市规划就是要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以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人在规划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适合于人类居住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反作用于人,使人的整 体水平提高。 四 城市规划师: 1 任务:赋形,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 分类;城市交通规划师,城市基础工程师,城市建筑规划师,城市综合规划师,城市生态环 境规划师 城市规划师的工作是一个具有策略性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大力配合, 其实质是一个指挥家的角色,因此,要求我们有一种整体思维的概念
第三讲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 城市与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科技的关系 政治:权力中心,唐朝坊”,北宋时才有真正的街道 社会:富人和低层平民的社会阶层不同,所以分民族居住区和种族居住区:要考虑社会学:地 缘性社会,业缘性社会 经济:推动经济有利高速发展,反作用于经济,房地产服务行业大大增加 文化:城市的建设不只是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是精神文明的建设 科技:改变城市建设的技术方式。高架路广州、上海。高科技适合于高密度的人口环境,规划 要考虑大众,以大众为基础,顾及上层社会 二人类社会城市进程与城市体系发展 从"聚居″时代开始,城市化就在进行,直到现代仍在进行,15年以后,我们要建设1000座新 城 城市大发展:农业社会城市人口10%18%(中国) 工业社会城市人口60%32%(中国) 后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1980年对美国社会的抽样调查200人,100人在城市 城市是人的生产培育工厂人类学(体质心理) 城市规划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城市体系:超大城市正负1000万,下同 特大城市500万 大城市 城市体系的金字塔 中等城市50万 小城市25万 小城镇 集聚型一一组团型一一网络型(城市形态类型)(城市科学的发展) 城市技术:生态、交通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生活空间,功能组织 城市社会学:空间环境:宜人、怡人、冶人 城市性质:现代大都市、省会、首府、首都等 大都市:·现代标准的报告馆 现代的图书馆 现代的大剧院 现代的植物园、体育中心 规划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我们的目标是不久的将来 三城市化规划的发展以及其前沿 古典城市建设:形象的雄伟和权力的象征 统一部署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意匠:完全平均主义的、乌托邦的思想 田园城市”理论(英霍华德):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第一次产业革命:城市诞生 第二次产业革命:城市第一次建设革命 城市空间建设构成发生变化 城市功能构成发生变化
第三讲 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 一 城市与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科技的关系 ·政治:权力中心,唐朝“坊”,北宋时才有真正的街道 ·社会:富人和低层平民的社会阶层不同,所以分民族居住区和种族居住区;要考虑社会学:地 缘性社会,业缘性社会 ·经济:推动经济有利高速发展,反作用于经济,房地产服务行业大大增加 ·文化:城市的建设不只是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是精神文明的建设 ·科技:改变城市建设的技术方式。高架路 广州、上海。高科技适合于高密度的人口环境,规划 要考虑大众,以大众为基础,顾及上层社会 二 人类社会城市进程与城市体系发展 从“聚居”时代开始,城市化就在进行,直到现代仍在进行,15 年以后,我们要建设 1000 座新 城 城市大发展:农业社会 城市人口 10% 18%(中国) 工业社会 城市人口 60% 32%(中国) 后工业社会 + 信息社会 + 1980 年对美国社会的抽样调查 200 人,100 人在城市 城市是人的生产培育工厂 人类学(体质心理) 城市规划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城市体系: 超大城市 正负 1000 万,下同 特大城市 500 万 大城市 100 万 城市体系的金字塔 中等城市 50 万 小城市 25 万 小城镇 集聚型――组团型――网络型 (城市形态类型)(城市科学的发展) 城市技术;生态、交通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生活空间,功能组织 城市社会学:空间环境:宜人、怡人、冶人 城市性质:现代大都市、省会、首府、首都等 大都市:·现代标准的报告馆 ·现代的图书馆 ·现代的大剧院 ·现代的植物园、体育中心 规划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我们的目标是不久的将来 三 城市化规划的发展以及其前沿 古典城市建设:形象的雄伟和权力的象征 “统一部署”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意匠:完全平均主义的、乌托邦的思想 “田园城市”理论(英霍华德):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第一次产业革命:城市诞生 第二次产业革命:城市第一次建设革命 ·城市空间建设构成发生变化 ·城市功能构成发生变化
1933年,现代建筑运动城市规划理论一一雅典宪章一一城市四大功能 70年代,后现代哲理思想(以人为本,"自我实现”哲理观念)城市规划原理 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1946年 多中心结构”前苏联 组团″理论 特大城市生态原则交通原则 第四讲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20页9条 1城镇体系总体规划 市域、全国、省、地域城镇体系总体规划 2城镇总体规划一一镇建设规划 3大城市分区规划 4控制性的详细规划一一建设管理和修建性规划 5修建性详细规划一一方案提供(实施参考) 工程项目建设 第五讲城市规划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和能力框架 知识结构:·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规划与设计互相交融) 相关的设计技术方面 相关的理论知识:生态环境、人类学、经济学 实践 语文 能力框架 展开: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生态环境:自然·人工 城规导引 专业介绍 1我们的专业性质:注重空间实体建设 什么是专业?是怎么样的学科?当代的科学学科,横断交叉学科,综合学科,边缘学科 2对其对象的认识 什么是城市,什么是规划?在当前处于世界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分类规划:需要多方面人才,专业团队进行工作,综合规划 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城建史:史实城规原理 发展的基本规律 科技一一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人人对话永远高于人机对话 国际社会一一全球化 群居一一定居一一城市社会一一国学社会一一家庭一一家族一一宗族一一氏族一一部落一一城 池一一城镇 小一一大一一特大一一网络体系 社会生活组织秩序 权力中心一一经济中心一一信息生活中心 (三) 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政治行为(首先):其次社会行为、文化行为 (四)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镇体系·城市总体…….书上九条基本工作内容 (五) 城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城市规划与设计
1933 年,现代建筑运动城市规划理论――雅典宪章――城市四大功能 70 年代,后现代哲理思想(以人为本,“自我实现”哲理观念)城市规划原理 “有机疏散”理论 沙里宁 1946 年 “多中心结构”前苏联 “组团”理论 特大城市生态原则 交通原则 第四讲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20 页 9 条 1 城镇体系总体规划 市域、全国、省、地域城镇体系总体规划 2 城镇总体规划――镇建设规划 3 大城市分区规划 4 控制性的详细规划――建设管理和修建性规划 5 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提供(实施参考) 工程项目建设 第五讲 城市规划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和能力框架 一 知识结构:·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规划与设计互相交融) ·相关的设计技术方面 ·相关的理论知识:生态环境、人类学、经济学 ·实践 ·语文 能力框架 展开: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 生态环境:·自然·人工· 城规导引 (一) 专业介绍 1 我们的专业性质:注重空间实体建设 什么是专业?是怎么样的学科?当代的科学学科,横断交叉学科,综合学科,边缘学科 2 对其对象的认识 什么是城市,什么是规划?在当前处于世界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分类规划:需要多方面人才,专业团队进行工作,综合规划 (二) 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城建史:史实 城规原理 发展的基本规律 ·科技――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人人对话永远高于人机对话 国际社会――全球化 群居――定居――城市社会――国学社会――家庭――家族――宗族――氏族――部落――城 池――城镇 小――大――特大――网络体系 社会生活组织秩序: 权力中心――经济中心――信息生活中心 (三) 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政治行为(首先);其次社会行为、文化行为 (四)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镇体系·城市总体……书上九条基本工作内容 (五) 城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城市规划与设计
相关技术设计,相关理论知识 实践 外国语 能力框架:(一)规划与设计 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2城市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城镇(城市)体系规划 总体规划和前期规划重点地段的前期规划 ·进行综合分析和组织 加强口头表达能力 (二)相关技术设计 建筑 景观环境设计:广场、公园、道路、绿化 (三)知识 环境地理知识,气候、地质、水文 城市社会、经济知识 ·城市历史文化知识 城市法规 给排水、供电、取暖、防灾 (四)实践 外国语 城市规划原理 能力框架:1234 第二讲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主要内容:城市篇 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城市的相关因素和发展规律 3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特点 4现代城市的基本概念 5城市的性质、规模及类型 6城市的构成要素及城市用地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历史研究表明,伴随 着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当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 了剩余产品,就出现了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商业和手工业的最早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二)农业社会的城市数量和规模都是极其有限的 1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部分人从事农业决定了农业社会的城市数量的规模都是极其有 限的 2由于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农业社会城市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城市从形成有5000 年的历史 (三)工业化促进了既有城市的扩展,而且导致新兴城市的形成 1从18世纪开始,人类经历了农业
·相关技术设计,相关理论知识 ·实践 ·外国语 能力框架:(一)规划与设计 1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2 城市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城镇(城市)体系规划 ·总体规划和前期规划 重点地段的前期规划 ·进行综合分析和组织 ·加强口头表达能力 (二)相关技术设计 ·建筑 ·景观环境设计:广场、公园、道路、绿化 (三)知识: ·环境地理知识,气候、地质、水文 ·城市社会、经济知识 ·城市历史文化知识 ·城市法规 ·给排水、供电、取暖、防灾 (四)实践 (六) 外国语 城市规划原理 能力框架:1 2 3 4 第二讲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主要内容;城市篇 1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 城市的相关因素和发展规律 3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特点 4 现代城市的基本概念 5 城市的性质、规模及类型 6 城市的构成要素及城市用地 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 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历史研究表明,伴随 着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当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 了剩余产品,就出现了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商业和手工业的最早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二)农业社会的城市数量和规模都是极其有限的 1 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部分人从事农业决定了农业社会的城市数量的规模都是极其有 限的 2 由于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农业社会城市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城市从形成有 5000 年的历史。 (三)工业化促进了既有城市的扩展,而且导致新兴城市的形成 1 从 18 世纪开始,人类经历了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