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 《环境保护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环境促护法》是研究环境与保护法及其发展提律的一门法学学科,是法学领域中的一 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环境保护法》系统地概述了环境与保护法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涵 盖了环境与保护法整个学科额域各主要门类域分支学科的主要内容。《环境保护法学》是开 收教育法学本料专业开设的一门选课程。共占3个学分,共5队课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课程前需要熟悉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制度的基础知识,了解环境与资源候护的一 粮常识性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法得到一个比较完整、比较深入的理解, 能够运用环保法的原理认识现实,提高分析和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为我围的环保工作做出 自己的贡献, 三、课内学时分配 (按教学内容的)课内学时分配:本课程3学分,计划课内学时54。学时分配如下 序号 内 课内学时 1 环境保护法概述 4 2 基本原则 8 3 环境法律制度 4 4 环境法律责任 8 5 环境保护法的实施 4 6 污染防治法 4 7 自然货源保护法 4 8 区域环境保护法 9 特株环境保护法 4 10 国际环境保护法基建 4 期术复习 4 第二部分 教学资源的配置和使用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 《环境保护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环境保护法》是研究环境与保护法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学学科,是法学领域中的一 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环境保护法》系统地概述了环境与保护法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涵 盖了环境与保护法整个学科领域各主要门类或分支学科的主要内容。《环境保护法学》是开 放教育法学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选课程。共占 3 个学分,共 54 课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课程前需要熟悉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制度的基础知识,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一 般常识性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法得到一个比较完整、比较深入的理解, 能够运用环保法的原理认识现实,提高分析和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为我国的环保工作做出 自己的贡献。 三、课内学时分配 (按教学内容的)课内学时分配:本课程 3 学分,计划课内学时 54。学时分配如下 序号 内 容 课内学时 1 环境保护法概述 4 2 基本原则 8 3 环境法律制度 4 4 环境法律责任 8 5 环境保护法的实施 4 6 污染防治法 4 7 自然资源保护法 4 8 区域环境保护法 8 9 特殊环境保护法 4 10 国际环境保护法基础 4 11 期末复习 4 第二部分 教学资源的配置和使用
一、主要的敏学资源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为《环境保护法学》,张梓太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文字教材 突破传统的面授模式,在版式安排与工艺设计上充分考虑自学、助学作用,主辅教材密不可 分的配合,使学生的业余自学置身于更为主动和完善的数学环境之中,从而缩短教与学的距 离。 (二)音像教材 为配合文字我材使用以及便于学生自学,根据文字教材的内容,录制教学三分深课程视 领录象,由天津电大制作 二、教学环节 (一)自学 白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依据教学大钢的要求。候证足够的时间在听课基础上,全面系 统认真间读教材和相关的参考书。 (二)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是教学的重要方式,辅导教师要全而系统拿据数学大钢和教料书,通过讲解、 辅导、答疑、组织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辅导课学习,以不少于课程内容 时数的三分之一为宜。 (三)考试要求 考核学生全面系统掌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拿深重点、难点及运用所学基确理论分 析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的规定,题量适当并且难易拼配,按照不同层次大致可分为:有一定 难度的试题占总数的25⅓,中等难度的试题占总数的50%,比较容号的试题占总数的25%。 《环境保护法》考核成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形成性考核,由原来的1阵增加到八:二是 期末考核,开卷,占总成绩的7叭。其中主观性试题占委面成绩的60%,客观性试圈占卷面 成绩的40%。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总论和分论。总论中包括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环境保护法的概 念、特点,目的、任务,体系!环境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制 度、法律责任及环保法的实施。分论中包括各种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区境环境保 护法、特殊环境保护法以及国际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挥环境保护 法的内容。使学生树立环境意识,为我国的环保工作做出贡献。 以下对各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的基本内容做一说明。 第一章环境保护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主要的教学资源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为《环境保护法学》,张梓太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文字教材 突破传统的面授模式,在版式安排与工艺设计上充分考虑自学、助学作用。主辅教材密不可 分的配合,使学生的业余自学置身于更为主动和完善的教学环境之中,从而缩短教与学的距 离。 (二)音像教材 为配合文字教材使用以及便于学生自学,根据文字教材的内容,录制教学三分屏课程视 频录象,由天津电大制作。 二、教学环节 (一)自学 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足够的时间在听课基础上,全面系 统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的参考书。 (二)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是教学的重要方式,辅导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通过讲解、 辅导、答疑、组织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辅导课学习,以不少于课程内容 时数的三分之一为宜。 (三)考试要求 考核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掌握重点、难点及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分 析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的规定。题量适当并且难易搭配。按照不同层次大致可分为:有一定 难度的试题占总数的 25%,中等难度的试题占总数的 50%,比较容易的试题占总数的 25%。 《环境保护法》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形成性考核,由原来的 15%增加到 30%;二是 期末考核,开卷,占总成绩的 70%。其中主观性试题占卷面成绩的 60%,客观性试题占卷面 成绩的 40%。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总论和分论。总论中包括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环境保护法的概 念、特点、目的、任务、体系;环境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制 度、法律责任及环保法的实施。分论中包括各种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区域环境保 护法、特殊环境保护法以及国际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环境保护 法的内容。使学生树立环境意识,为我国的环保工作做出贡献。 以下对各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的基本内容做一说明。 第一章 环境保护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环境,环境月思和生态学及其基本规律的一般知识,明确环境和环 境保护法的概念、意义与途径,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实质。从面为学习和理解环境保护 的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一)环境的一般知识 1.了解环境的概老、人类环境的含义。环保法所指的“环境”的含文。 2。明确环境要素的内容、人和环境的关系。 (二)生态学基本知识 1。了解生态系统及其组成。2。了解食物链(网)和营养极、生志平衡。3。拿握生方学基 本规律。 (三)环境问题 1。了解环境问题概念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2.了解我国日前的环境问题。 (四)环境保护 1。掌探环境保护的慢念,明确环境保护的内容。2。明确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3。明确 “可转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作用。4。了解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5。了解中国的环境保护 的基本政策和战略。 第二章环境保护法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拿罪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概念,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好基留,要求学生了 解环境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环境保护法与目的、任务和作用及其适用范围:掌挥环境法律 美系概念、特点和要素。掌摆环境保护法的假名、特点。拿罪环境保护法体系概念、陆位和 构成,环境权的基本内容。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一)环境保护法的概念 1。掌据环境保护法的定义。2。了解环境保护法的特点。 (二)环境保护法的历史发展 1。了解国外环境保护法的历史发展。2。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历史发展。 (三)环境保护法的本质、目的和任务 1。明确环境保护法的本质。2。拿握环境保护法的任务和目的: (四)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和作用 1。明确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2.掌握环境保护法的作用。 (五)环境法律关系 1。章据环境法律关系颗念和构成要素。2,素握环境法律事实的顺念和分类, (六)环境保护法的体系 1。常捉环境保护法体系的概念。2,明确环境保护法体系在法的体系中的地位。3,明确环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环境,环境问题和生态学及其基本规律的一般知识,明确环境和环 境保护法的概念、意义与途径,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实质。从而为学习和理解环境保护 的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一)环境的一般知识 1.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环境的含义、环保法所指的“环境”的含义。 2.明确环境要素的内容、人和环境的关系。 (二)生态学基本知识 1.了解生态系统及其组成。2.了解食物链(网)和营养极、生态平衡。3.掌握生态学基 本规律。 (三)环境问题 1.了解环境问题概念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2.了解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 (四)环境保护 1.掌握环境保护的概念,明确环境保护的内容。2.明确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3.明确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作用。4.了解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5.了解中国的环境保护 的基本政策和战略。 第二章 环境保护法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概念,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好基础,要求学生了 解环境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环境保护法与目的、任务和作用及其适用范围;掌握环境法律 关系概念、特点和要素。掌握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特点。掌握环境保护法体系概念、地位和 构成,环境权的基本内容。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一)环境保护法的概念 1.掌握环境保护法的定义。2.了解环境保护法的特点。 (二)环境保护法的历史发展 1.了解国外环境保护法的历史发展。2.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历史发展。 (三)环境保护法的本质、目的和任务 1.明确环境保护法的本质。2.掌握环境保护法的任务和目的。 (四)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和作用 1.明确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2.掌握环境保护法的作用。 (五)环境法律关系 1.掌握环境法律关系概念和构成要素。2.掌握环境法律事实的概念和分类。 (六)环境保护法的体系 1.掌握环境保护法体系的概念。2.明确环境保护法体系在法的体系中的地位。3.明确环
境保护法体系的构成。 (七)环境权 1.掌握环境权的概念和涵义。2。了解环境权的形成与发展。3。掌握环境权的性质和种类。 4。了解我国关于环境权的提定。 (八)环境保护法学 1。掌据环境保护法学的概之。2,算握环境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了解环境保护 法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常本毒学习,了解环境保护法各项基本在的形成和发展,掌握各项基本原则的含义 内容及贯彻这些冢则的主要指南。 二、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 (一)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晨原则 1。掌握本源则的概念。2.掌握市场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3。明确”增长论”和“先 污染后治理”论的错说。4,掌握“协调发展”原则的主要措随。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1。掌探本原则的概念。2.明确环保工作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因。3.了解贯彻“预防为 主”原则的情。 (三)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利用者补偿的原则 1,明确“污染者付贵”原则的概念。2,了解“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意义。3,明确“开发 者保护”原则的概念,措施和贯相“开发者保护”原则的意义,4.。了解“利用者补偿”解 则的概念 (四)公众参与原则 1.草探公众参与原则的概念和内容。2.明角公众参与原则的必要性。3。了解公众参与原 则在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体现。 第四章环境法律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各项环境法律制度的形成,明确环境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点,重点 掌握各项环境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 (一)环境法律制度概述 1。掌握环境法律制度的含义和特征。2,了解环境法律制度的分类。 (二)环境保护计划制度 1。了解环境保护计划的概之,2.拿据环境保护制度的概念。3,拿握环境保护计划的主要 内容
境保护法体系的构成。 (七)环境权 1.掌握环境权的概念和涵义。2.了解环境权的形成与发展。3.掌握环境权的性质和种类。 4.了解我国关于环境权的规定。 (八)环境保护法学 1.掌握环境保护法学的概念。2.掌握环境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了解环境保护 法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常本章学习,了解环境保护法各项基本在则的形成和发展,掌握各项基本原则的含义, 内容及贯彻这些原则的主要措施。 二、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 (一)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1.掌握本原则的概念。2.掌握市场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3.明确“ 增长论”和“先 污染后治理”论的错误。4.掌握“协调发展”原则的主要措施。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1.掌握本原则的概念。2.明确环保工作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因。3.了解贯彻“预防为 主”原则的措施。 (三)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利用者补偿的原则 1.明确“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概念。2.了解“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意义。3.明确“开发 者保护”原则的概念,措施和贯彻“开发者保护”原则的意义。4.了解“利用者补偿”原 则的概念 (四)公众参与原则 1.掌握公众参与原则的概念和内容。2.明确公众参与原则的必要性。3.了解公众参与原 则在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体现。 第四章 环境法律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各项环境法律制度的形成,明确环境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点,重点 掌握各项环境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 (一)环境法律制度概述 1.掌握环境法律制度的含义和特征。2.了解环境法律制度的分类。 (二)环境保护计划制度 1.了解环境保护计划的概念。2.掌握环境保护制度的概念。3.掌握环境保护计划的主要 内容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掌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老。2。掌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 (四)三同时制度 1。章捉三同时制度的复念,2。了解三可时制度的形成过程。3,掌握三同时制度的主要内 容 (五)排污收费制度 1。掌据排污收费制度的概念。2。掌握排污收费制度的主要内容(重点算握征牧排污贵的对 象和范围) (六)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1。掌握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的概念。2,拿据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主要内容。 (七)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1,掌星排污中报登记制度的概之。2.章握中报登记的适用对象。内容、程序和有关法律责 任。3.。了解刑事法律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和污染环境犯罪的罪名。 (八)限期治理制度 1。享挥限期治理制度的概念。2。享挥限期泊理的对象、决定权、期限以及违反限期治理制 度的法排后果。 (九)环境标准制度 1。了解环境标准制度的概念。2。掌握环境标准的作用。3,了解环境标准的形成。4。掌握 环境标准的分级和分类。 (十)环境监测制度 1.掌挥环境监测制度的概之。2.了解环境监测制度的形成。3.了解环境监测的分类、组 织机构及其职责。4.了解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十一)其伦环境法律制度 1。明确污染服告制度的概之和意义。2,了解污染报告制度的法律规定。3。了解现场检查 制度,落后工艺设备限期海汰制度和奖出制度。 第五章环境法律责任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作用和特点。掌挥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环境 民事法律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环境法律责任概述 明确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作用和特点。 (二)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掌握环境法律责任的概老、构成要件。掌摆行政法律责任的种类。 (三)环境民事法律责任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 (四)三同时制度 1.掌握三同时制度的概念。2.了解三同时制度的形成过程。3.掌握三同时制度的主要内 容 (五)排污收费制度 1.掌握排污收费制度的概念。2.掌握排污收费制度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征收排污费的对 象和范围) (六)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1.掌握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的概念。2.掌握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主要内容。 (七)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1.掌握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概念。2.掌握申报登记的适用对象,内容、程序和有关法律责 任。3.了解刑事法律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和污染环境犯罪的罪名。 (八)限期治理制度 1.掌握限期治理制度的概念。2.掌握限期治理的对象、决定权、期限以及违反限期治理制 度的法律后果。 (九)环境标准制度 1.了解环境标准制度的概念。2.掌握环境标准的作用。3.了解环境标准的形成。4.掌握 环境标准的分级和分类。 (十)环境监测制度 1.掌握环境监测制度的概念。2.了解环境监测制度的形成。3.了解环境监测的分类、组 织机构及其职责。4.了解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十一)其他环境法律制度 1.明确污染报告制度的概念和意义。2.了解污染报告制度的法律规定。3.了解现场检查 制度,落后工艺设备限期淘汰制度和奖励制度。 第五章 环境法律责任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作用和特点。掌握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环境 民事法律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环境法律责任概述 明确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作用和特点。 (二)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掌握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掌握行政法律责任的种类。 (三)环境民事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