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14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续三) 4.通频带BW RC耦合电路频率响应特性 20 IglA(jo )(dB) 上限截止]3dB 频率:f 下限截止 q() 通频带 频率:f 高频区 BWEfr 低频区中频区 第二章 214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续四) 5.非线性失真 特征:输出信号中产生了输入信号 中所没有的新的频率分量 6.最大输出幅值(V。m)mn或(。m)mn 在D为一额定值(如5%)时的输出电压或电流幅度。 7.最大输出功率尸和效率n D为额定值时的功率 效率 直流电源功率
1 1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2.1.4 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续三) 第二章 4. 通频带BW • RC耦合电路频率响应特性 (dB) 20 lg A( jω ) ϕ (ω ) f f 0 0 3dB fL 通频带 fH 低频区 中频区 高频区 BW=fH - fL 上限截止 频率: fH 下限截止 频率:fL 上限截止 频率: fH 下限截止 频率:fL 2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2.1.4 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续四) 第二章 5. 非线性失真 6. 最大输出幅值(Vom)max或(Iom)max 在D为一额定值(如5%)时的输出电压或电流幅度。 7. 最大输出功率Pomax和效率η D为额定值时的功率 效率: 特征:输出信号中产生了输入信号 中所没有的新的频率分量 ( ) ( ) ... 2 1 2 3 1 2 = + + A A A A D DC O P P η = 直流电源功率
第二章 22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路分析 直流分析-求静态工作点 交流分析一计算指标,分析波形、 动态范围等 分析方法 图解法定性分析。 直流分析。直观(静态工作点,动态范围) 解析法(等效电路法)--性能指标分析。 交流分析。 计算机辅助分析: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 3 22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21图解法 直、交流信号 R⊥R 直、交流信号 歪加点 歪加点 C. C Rv由于存在对交、 隔直电容, Φws 直流特性不同的 交流耦合电容。 元器件,一个电 中频区: 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路的交,直流电 直流开路 图22.1(a) 交流短路 正因为有这样的元器件,才能方便地实现在 直流工作点上叠加交流信号
2 3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2.2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 { 直流分析 ---- 求静态工作点 交流分析 ---- 计算指标,分析波形、 动态范围等 电路分析: 分析方法 { 图解法---- 定性分析。 直流分析。直观(静态工作点,动态范围) 解析法(等效电路法)---- 性能指标分析。 交流分析。 计算机辅助分析: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 4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2.2.1 图解法 2.2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T vO RB vS RC RL VCC 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图 2.2.1 (a) C1 C2 + _ + _ 正因为有这样的元器件,才能方便地实现在 直流工作点上叠加交流信号。 正因为有这样的元器件,才能方便地实现在 直流工作点上叠加交流信号。 直、交流信号 叠加点 直、交流信号 叠加点 由于存在对交、 直流特性不同的 元器件,一个电 路的交、直流电 路可以不同。 C1、C2: 隔直电容, 交流耦合电容。 中频区: 直流开路, 交流短路
22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一-22.1图解法 221.1静态图解分析v R 步骤1:画出直流通路 v=0 步骤2:由输入回路求Bo CC VBE 伏安特性曲线 Ig=∫(BE) 输入直流负载线→Rnn+Vn= v rri rce 斜率-R交点Q(VBEo lB 近似计算 5 22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一-22.1图解法 R 221静态图解分析(续)0 CQ 步骤3:由输出回路求r(o、cEo 了输出特性曲线→1=/a)| 直流负载线 斜率 Ro 交点Q( EQ5CQ 直流负载线 直流工作点的 轨迹;决定于直流通 VBEQ CccE 路;与倌号无关 6
3 5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T vO RB vS RC RL VCC 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图 2.2.1 (a) C1 C2 + _ + _ vBE iB 0 2.2.1.1 静态图解分析 步骤1:画出直流通路 vs = 0 T RB RC VCC IBQ ICQ 交点Q(VBEQ, IBQ) { 步骤2:由输入回路求IBQ VBEQ IBQ Q VCC B CC R V 伏安特性曲线 ( ) B VBE I = f 输入直流负载线 B B VBE VCC R I + = B CC BEQ BQ R V V I − = RB 1 斜率 ----- − 近似计算 2.2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2.2.1 图解法 6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vCE iC 0 2.2.1.1 静态图解分析(续) 直流负载线 直流工作点的 轨迹; 决定于直流通 路; 与信号无关 直流负载线 直流工作点的 轨迹; 决定于直流通 路; 与信号无关 交点Q(VCEQ, ICQ) { 步骤3:由输出回路求ICQ、VCEQ VBEQ ICQ Q VCC C CC R V 输出特性曲线 C CE I BQ I = f (v ) RC 1 斜率 ----- − IBQ 直流负载线 CE CC C C V = V − R I T RB RC VCC IBQ ICQ 2.2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2.2.1 图解法
22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2.21图解法 2212动态图解分析 步骤1:画交流通路 Rino Ⅴc:短路;C1、C2:短路 s 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图2.21(a TR IB RH 步骤2:由输入特性求i波形Im2Q 运动轨迹;同相; 电流变化范围IB1~lB2 7 22放大电路的分析方 2212动态图解分析续) T RC RI 步骤3:由输出回路求(、vc波形 r,i Ie VCE =VCEQ +Vce=VcEo -r2i CEQR Lic+rI 交流负载线 斜率为-/R2′; 过Q点 沿交流负载线运动 C负载线陡 兰R→∞时,二者合一
4 7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T vO RB vS RC RL VCC 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图 2.2.1 (a) C1 C2 + _ + _ 步骤1: 画交流通路 VCC :短路; C1、C2:短路 步骤2:由输入特性求iB波形 2.2.1.2 动态图解分析 2.2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2.2.1 图解法 T vO RB vi RC ib ic + _ + _ RL vBE iB 0 Q VBEQ IBQ Q’’ Q’ 运动轨迹;同相; 电流变化范围IB1~IB2 IB1 IB2 8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vCE iC 0 VBEQ ICQ Q Q’ Q’’ 2.2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2.2.1 图解法 步骤3:由输出回路求iC、vCE波形 2.2.1.1 动态图解分析(续) IBQ T vO RB vi RC ib ic + _ + _ RL RL′ vCE wt iC 0 wt 交流负载线 斜率为 –1/RL′; 过Q点; iB、iC、vCE沿交流负载线运动; 比DC负载线陡。 ∵RL′≤ RC 当RL→∞时,二者合一 交流负载线 斜率为 –1/RL′; 过Q点; iB、iC、vCE沿交流负载线运动; 比DC负载线陡。 ∵RL′≤ RC 当RL→∞时,二者合一 { ce L c v R i ' = − C CQ c i = I + i CE CEQ ce CEQ L c v V v V R i ' = + = − CEQ L C L CQ V R i R I ' ' = − + IB1 IB2
22放大电路的分 2213动态范围 VB ·工作点偏低, 引起截止失真 、i负半周切顶 vo、vc正半周切顶 Q 人·工作点偏高, v 引起饱和失真 i不失真 c正半周切顶 vo、"c负半周切顶 22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221图解法 2213动态范围(续) 动态范围 Q 输出电流在T不饱和、不截止 区域时的范围。 CEQ CE(sat) Vom?RLco 图224放大电路的动态范围 决定于Vm,Vm2中的小者。 时,动态范围最大。 (Q点在有效交流负载线MN中央。) 10
5 9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2.2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2.2.1 图解法 NPN: • 工作点偏低, 引起截止失真 2.2.1.3 动态范围 IBQ vCE iC 0 VBEQ ICQ Q Q1 vCE wt iC 0 wt { Q2 iB、iC 负半周切顶 vO、vCE 正半周切顶 • 工作点偏高, 引起饱和失真 { iC 正半周切顶 vO、vCE负半周切顶 iB 不失真 vB E i B 0 10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动态范围 输出电流在T不饱和、不截止 区域时的范围。 Vom1 =VCEQ - VCE(sat) Vom2 = R’ LICQ 0 VCE(sat) VCEQ vCE Q M N ICQ ic Vom1 Vom2 图 2.2.4 放大电路的动态范围 2.2.1.3 动态范围(续) 决定于Vom1 、Vom2 中的小者。 当Vom1 = Vom2时,动态范围最大。 (Q点在有效交流负载线MN中央。) 决定于Vom1 、Vom2 中的小者。 当Vom1 = Vom2时,动态范围最大。 (Q点在有效交流负载线MN中央。) 2.2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2.2.1 图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