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感悟 父亲的退休生活诗三首 ⊙收获平台 、《父亲的退休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爸爸游泳和散步一样,从不偷工减料,总是 沿着泳区的最大周边环游。”联系上下文,解释“偷工减料”的词意 、《父亲的退休生活》来看,邓小平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三、鲁迅《自嘲》写得庄严而幽默。请你用通俗易懂、形象可感的话把鲁迅的意思表达 出来。150字左右。 答 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待人的原则,这与邓稼祥、居里夫 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等伟人的待人原则同中见异,请说说对鲁迅先生这种待人原则的理解 和看法 *五、请比较《啊,船长,我的船长》和《林肯总统被刺》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答 ⊙发展空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公仪休者,鲁博土也。以高弟为鲁相。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 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日:“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 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日:“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 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日:“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 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命,自刎 (节录自《史记循吏列传》)
比较感悟 父亲的退休生活 诗三首 ⊙收获平台 一、《父亲的退休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爸爸游泳和散步一样,从不偷工减料,总是 沿着泳区的最大周边环游。”联系上下文,解释“偷工减料”的词意。 答: 二、《父亲的退休生活》来看,邓小平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三、鲁迅《自嘲》写得庄严而幽默。请你用通俗易懂、形象可感的话把鲁迅的意思表达 出来。150 字左右。 答: 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待人的原则,这与邓稼祥、居里夫 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等伟人的待人原则同中见异,请说说对鲁迅先生这种待人原则的理解 和看法。 *五、请比较《啊,船长,我的船长》和《林肯总统被刺》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答: ⊙发展空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 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 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 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 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命,自刎 而死。 (节录自《史记·循吏列传》)
查字典,解释画线词意思: 1、以高弟为鲁相( 客有遗相鱼者 3、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4、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了解文章大意,说说公仪休和石奢两人思想性格的异同。 三、联系下文,说说石奢与居里夫人思想性格的异同。 在举行仪式的前一晚,麦隆内夫人把赠与文件给她审阅,她很小心地读完,然后从容地 说:“文件还须加以修正,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但是按照这个文件,在我死后 这一克镭就成为私人财产,成为我女儿的产业。这是绝对不行的。应该把它算作赠与我的实 验室的礼物。能不能找—个律师来?” 麦隆内夫人觉得有一点为难,回答说:“但是……好罢!既然你愿意这样,我们可以在 下星期办正式手续。” 不要等下星期,不要等明天,就在今晚办妥。这个赠与证书马上就要生效,而我也许 会在几小时内死去的。” 费了很大功夫找来了一个律师,拟定了附属证书。她立刻签了字。 这时,人们才发现已经是深夜了 答 *四、从今天的法律常识看,石奢的言行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认识 ⊙轻松一刻 下面是一段网络留言,请欣赏 传承“五四”精神,建构伟岸人格 古往今来,人类所有的知识无非分为两类,一类是宇宙知识,一类是人生知识。 近代西学的繁荣其实也就是宇宙知识的繁荣。西学东渐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宇宙知识 一世界的本原追寻方面的缺失。于是,我们引进了自然科学研究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这对 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洞开了古老中国的一扇大门,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维 度的思想武器,丰富了我们的思想资源。关于人生方面的知识,我们一向沉湎与儒道释三家 归一的“和谐”和“中庸”之中,强调通脱与超然物外,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对人权,人道以 及人性的终极关怀,在我们的词典中很少有对苦难的悲悯和对罪恶的忏悔。因此,八十多年
一、查字典,解释画线词意思: 1、以高弟为鲁相 ( ) 2、客有遗相鱼者( ) 3、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 ) 4、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了解文章大意,说说公仪休和石奢两人思想性格的异同。 答: 三、联系下文,说说石奢与居里夫人思想性格的异同。 在举行仪式的前一晚,麦隆内夫人把赠与文件给她审阅,她很小心地读完,然后从容地 说:“文件还须加以修正,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但是按照这个文件,在我死后, 这一克镭就成为私人财产,成为我女儿的产业。这是绝对不行的。应该把它算作赠与我的实 验室的礼物。能不能找一个律师来?” 麦隆内夫人觉得有一点为难,回答说:“但是……好罢!既然你愿意这样,我们可以在 下星期办正式手续。” “不要等下星期,不要等明天,就在今晚办妥。这个赠与证书马上就要生效,而我也许 会在几小时内死去的。” 费了很大功夫找来了一个律师,拟定了附属证书。她立刻签了字。 这时,人们才发现已经是深夜了。 答: *四、从今天的法律常识看,石奢的言行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 ⊙轻松一刻 下面是一段网络留言,请欣赏。 传承“五四”精神,建构伟岸人格 古往今来,人类所有的知识无非分为两类,一类是宇宙知识,一类是人生知识。 近代西学的繁荣其实也就是宇宙知识的繁荣。西学东渐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宇宙知识— —世界的本原追寻方面的缺失。于是,我们引进了自然科学研究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这对 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洞开了古老中国的一扇大门,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维 度的思想武器,丰富了我们的思想资源。关于人生方面的知识,我们一向沉湎与儒道释三家 归一的“和谐”和“中庸”之中,强调通脱与超然物外,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对人权,人道以 及人性的终极关怀,在我们的词典中很少有对苦难的悲悯和对罪恶的忏悔。因此,八十多年
前在中国这片灾难深重,充满血腥的土地上,一代优秀知识分子发出了亘古难忘的悲壮呐喊, 第一次把“民主、自由、人权、科学”写在他们的旗帜上。 我们不能忘记赵家楼的火光,不能忘记那一张张充满血性的生动的脸,鲁迅、胡适、陈 独秀、钱玄同、李大钊……他们“上穷碧落下黄泉”找寻着“出路”,他们呼号着、愤怒着、 孤独着,战斗着,他们迥异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异 数,他们殚思竭虑的是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前途,他们是抚尸痛哭的吊客。他们的精神已经 凝成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他们的人格已经化作永恒的坐标,在我们的头顶注视着我们 历史轰隆隆的前行,踏着血污前行。内战、抗战、解放战争,再经过了历次的政治运动, 我们民族的元气大伤,顾准、张中晓、遇罗克、林昭们,一个个思想者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死 去,我们的民族将自己的精英袭杀后,剩下郭老们高唱“就是好来,就是好”!我们走了 圈之后,似乎又回到了鲁迅们所愤怒谴责的时代!“五四”的火炬日趋暗淡,甚至有熄灭的 危险。那曾经激动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民主、自由、人权、科学”,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取而代之的是电脑、MP3、新偶像,是经济的增长,经济、经济、永远的经济,千年之后, 当我们的后人谈论我们的时代时说我们只有“金钱”和“享乐”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历 史会嘲笑我们这一代的新愚昧与新无知,我感到惭愧和内疚,感到无地自容。我们需要个性 的张扬,更需要作为一个“人”的解放,当我们的目光仅仅停留于经济物质层面的时候,我 们自己的精神也便显得渺小和委琐了,社会学家李银河博士在谈到人类精神的时候说道 切关乎崇高的东西,都与物质没有关系。 遗忘历史就等于背叛!让我们回过头看看“五四”,再静下心来思考一会儿,也许这是 我们“狂热激情”的最好的解毒剂,人生的成功不只是拥有堆积如山的金钱,不只是站在政 治高台上的讲话,不只是某次考试获得优异的成绩,人生的成功有比这更广阔,更深厚,更 值得令人追求的内涵,这是更为本质的成功,这是精神的探险,精神的创造,需要热血与生 命的参与,没有勇气和胆略的人,听听MP3,QQ聊聊天可以了,让大智大勇者为我们“肩起 黑暗的闸门”,不过我们不要忘记他们,否则我们又会度过一个非常相象的历史,那时我们 才真正成了一群无可救药的失去良知的流浪者,我们将接受时代的诅咒。 其实,我所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确:我们求学的目的是追求宇宙和人生的知识,我们要勇 敢地思考,我们所有思考的立足点是“人”,做一个大写的高尚的“人”,接过“五四”火 炬,让“五四”精神光照人间。 (载自教育博览www.jybl.net作者:刘军) 话动桌面 人格魅力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帅,具有十分独特的人格魅力。请点击“陈独秀”,阅读 “陈独秀”陈独秀一生呼唤的“科学和民主”必将成为你人生航道上的明灯!
前在中国这片灾难深重,充满血腥的土地上,一代优秀知识分子发出了亘古难忘的悲壮呐喊, 第一次把“民主、自由、人权、科学”写在他们的旗帜上。 我们不能忘记赵家楼的火光,不能忘记那一张张充满血性的生动的脸,鲁迅、胡适、陈 独秀、钱玄同、李大钊……他们“上穷碧落下黄泉”找寻着“出路”,他们呼号着、愤怒着、 孤独着,战斗着,他们迥异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异 数,他们殚思竭虑的是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前途,他们是抚尸痛哭的吊客。他们的精神已经 凝成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他们的人格已经化作永恒的坐标,在我们的头顶注视着我们。 历史轰隆隆的前行,踏着血污前行。内战、抗战、解放战争,再经过了历次的政治运动, 我们民族的元气大伤,顾准、张中晓、遇罗克、林昭们,一个个思想者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死 去,我们的民族将自己的精英袭杀后,剩下郭老们高唱“就是好来,就是好”!我们走了一 圈之后,似乎又回到了鲁迅们所愤怒谴责的时代!“五四”的火炬日趋暗淡,甚至有熄灭的 危险。那曾经激动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民主、自由、人权、科学”,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取而代之的是电脑、MP3、新偶像,是经济的增长,经济、经济、永远的经济,千年之后, 当我们的后人谈论我们的时代时说我们只有“金钱”和“享乐”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历 史会嘲笑我们这一代的新愚昧与新无知,我感到惭愧和内疚,感到无地自容。我们需要个性 的张扬,更需要作为一个“人”的解放,当我们的目光仅仅停留于经济物质层面的时候,我 们自己的精神也便显得渺小和委琐了,社会学家李银河博士在谈到人类精神的时候说道:一 切关乎崇高的东西,都与物质没有关系。 遗忘历史就等于背叛!让我们回过头看看“五四”,再静下心来思考一会儿,也许这是 我们“狂热激情”的最好的解毒剂,人生的成功不只是拥有堆积如山的金钱,不只是站在政 治高台上的讲话,不只是某次考试获得优异的成绩,人生的成功有比这更广阔,更深厚,更 值得令人追求的内涵,这是更为本质的成功,这是精神的探险,精神的创造,需要热血与生 命的参与,没有勇气和胆略的人,听听 MP3,QQ 聊聊天可以了,让大智大勇者为我们“肩起 黑暗的闸门”,不过我们不要忘记他们,否则我们又会度过一个非常相象的历史,那时我们 才真正成了一群无可救药的失去良知的流浪者,我们将接受时代的诅咒。 其实,我所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确:我们求学的目的是追求宇宙和人生的知识,我们要勇 敢地思考,我们所有思考的立足点是“人”,做一个大写的高尚的“人”,接过“五四”火 炬,让“五四”精神光照人间。 (载自教育博览 www.jybl.net 作者:刘军) 活动桌面 人格魅力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帅,具有十分独特的人格魅力。请点击“陈独秀”,阅读 “陈独秀”;陈独秀一生呼唤的“科学和民主”必将成为你人生航道上的明灯!
老年陈独秀 独秀 假若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 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鲁迅) 孤独的硬汉——陈独秀 姜萌 这个人一生孤立。这个人一生都是硬汉 这个人就是陈独秀。陈独秀的真名是陈庆同,字仲甫。1914年,时年25岁的陈庆同在 《甲寅杂志》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署名独秀。此后,陈庆同在中国开始了他的风 云岁月和风雨人生 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三杰之一,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开山书记 在今天中国大陆,大家提到陈独秀,也许第一反应更多的是我们教科书上说的那个犯了右倾 机会主义大错误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正是由于他的右倾错误,使中国共产党蒙受了巨大的 损失,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右,在近代中国语境里,意味着软弱、妥协、反动和阻挡中国 前进的步伐。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最大的“右派”陈独秀, 却是一个响当当的硬汉 17岁以前的陈独秀除了父亲早逝,基本上没有故事。17岁这年,对于陈独秀来说,是 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中了秀才:过继给身为四品知府、富商和著名书画家的亲叔叔陈昔 凡做儿子:成为安徽统领副将高登科的女婿。作为官家少爷、富家公子,人生道路在陈独秀 面前一下子变得坦荡而宽阔。不过谁也不曾料到,陈独秀却与朝廷命官父亲和满淸将军岳父 背道而驰,1901年留学日本之后,很快变成了一个激进的革命党。走上革命道路的陈独秀 也走上了脱离家族的道路。不仅不问家事,而且视家产如敝屐。相传有一次他到北京,他父 亲在北京开的古玩店“崇古斋”掌柜听说小东家来了,便请他到铺子里一趟,以赏个面子。 陈独秀当即以“铺子不是我开的”回绝。在陈独秀一生中他基本上不提他这个豪富的家族。 1910年,陈独秀和妻妹高君曼自由恋爱为族人和岳父不容,陈独秀认为婚姻自主高于家族 礼法。于是携高君曼出走,从此,陈独秀成为游离家族之外的人。 陈独秀对于万千家财不入眼的同时,对于革命却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1904年,陈独 秀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安庆开办了《安徽白话报》,不久就只剩下陈独秀一人,陈独秀 人跑到芜湖,躲在汪孟邹的科学图片社二楼,一个人负责白话报的编辑和发行。尽管一天 只能喝两顿稀饭,他还是坚持了几个月,表现了极强的意志和超人的能力。这件事后来广为 流传,连蔡元培这样的人都赞赏有加。 《新青年》创办以后,陈独秀不自觉地站在大时代的前端,在文化领域里进行了一次“辛
陈独秀 假若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 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鲁迅) 孤独的硬汉——陈独秀 姜 萌 这个人一生孤立。这个人一生都是硬汉。 这个人就是陈独秀。陈独秀的真名是陈庆同,字仲甫。1914 年,时年 25 岁的陈庆同在 《甲寅杂志》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署名独秀。此后,陈庆同在中国开始了他的风 云岁月和风雨人生。 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三杰之一,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开山书记。 在今天中国大陆,大家提到陈独秀,也许第一反应更多的是我们教科书上说的那个犯了右倾 机会主义大错误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正是由于他的右倾错误,使中国共产党蒙受了巨大的 损失,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右,在近代中国语境里,意味着软弱、妥协、反动和阻挡中国 前进的步伐。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最大的“右派”陈独秀, 却是一个响当当的硬汉。 17 岁以前的陈独秀除了父亲早逝,基本上没有故事。17 岁这年,对于陈独秀来说,是 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中了秀才;过继给身为四品知府、富商和著名书画家的亲叔叔陈昔 凡做儿子;成为安徽统领副将高登科的女婿。作为官家少爷、富家公子,人生道路在陈独秀 面前一下子变得坦荡而宽阔。不过谁也不曾料到,陈独秀却与朝廷命官父亲和满清将军岳父 背道而驰,1901 年留学日本之后,很快变成了一个激进的革命党。走上革命道路的陈独秀 也走上了脱离家族的道路。不仅不问家事,而且视家产如敝屐。相传有一次他到北京,他父 亲在北京开的古玩店“崇古斋”掌柜听说小东家来了,便请他到铺子里一趟,以赏个面子。 陈独秀当即以“铺子不是我开的”回绝。在陈独秀一生中他基本上不提他这个豪富的家族。 1910 年,陈独秀和妻妹高君曼自由恋爱为族人和岳父不容,陈独秀认为婚姻自主高于家族 礼法。于是携高君曼出走,从此,陈独秀成为游离家族之外的人。 陈独秀对于万千家财不入眼的同时,对于革命却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1904 年,陈独 秀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安庆开办了《安徽白话报》,不久就只剩下陈独秀一人,陈独秀 一人跑到芜湖,躲在汪孟邹的科学图片社二楼,一个人负责白话报的编辑和发行。尽管一天 只能喝两顿稀饭,他还是坚持了几个月,表现了极强的意志和超人的能力。这件事后来广为 流传,连蔡元培这样的人都赞赏有加。 《新青年》创办以后,陈独秀不自觉地站在大时代的前端,在文化领域里进行了一次“辛
亥革命”。等到蔡元培聘任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他便成为新文化运动名副其实的领袖 名满天下的过程,也是诽满天下的过程。陈独秀鼓吹白话文,打倒孔家店等活动,使他成为 旧派势力集中火力攻击的对象,林琴南(林纾)甚至搬出他的得意学生,当时在北洋政府炙 手可热的陆军次长徐树铮来吓唬陈独秀。虽然陈独秀没有被吓住,可是他特立独行的孤傲性 格,使他在北京慢慢孤立起来,最终不再担任文科学长。苦闷的他在新年写道“万人如潮北 京城,谁知道有人愁似我”。但是在与各种旧势力的斗争中,陈独秀并没有后退,五四运动 爆发,一跃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此时的陈独秀,是万人敬仰的对象,也是万人痛恨的对象。北京呆不下去了,便南下上 海和广东,所到之处赞扬声一片,反对咒骂声一片。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陈独秀人在广 东,无法参加中共一大,还是被选为中共的开山书记。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曾经明 确的说:“我们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决不能让任何人牵着鼻子走。”希望中国共产党能独立 地进行革命,不被第三国际领导和控制。虽然陈独秀是个天生的领袖,领导新文化运动,办 刊物,写文章得心应手,可面对无比复杂的中国形势,领导一个政党进行实际的政治活动, 就不是陈独秀这个书生能够手到擒来的了。面对着党的经费、活动等一个个实际的问题,焦 头烂额的陈独秀显出了书生本色。最终向共产国际低了头。后来有人问陈独秀在共产党加入 国民党这一问题上,为什么一改反对的态度,同意马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这一提 议,陈独秀说他不得不服从共产国际的纪律。让心高气傲的陈独秀服从一个纪律,在陈独秀 生中,只此一个。中国共产党在陈独秀的带领下,迅速发展。此时的陈独秀,由于他的声 名和能力,在年轻的共产党里,高高在上。他再一次成为一个孤立的人,一个大权在握的“家 长”。脾气越来越大,书生气越来越重。即使加入国民党后,也没有多大改变。一次因为中 共中央批评国民党,惹得孙中山气冲冲地对马林说:“像陈独秀那样在他的周报上批评国民 党的事再也不许发生,如果他的批评里有支持一个比国民党更好的第三党的语言,我一定开 除他”。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的陈独秀在孙中山还没去世的时候就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和国民 党的不和谐,他在写给莫斯科共产国际的维经斯基的信中说:“据说,孙中山虽不会马上抛 弃我们,但根本无意识制止反对派对我们的攻击。”孙中山死后,国民党左、中、右三派, 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各种力量相互斗争激化。陈独秀受制于苏联顾问,也拿不出好的斗争 策略。中山舰事件后,陈独秀对彭述之说:“我们和蒋介石转圈子,蒋介石手里有枪,我们 手里没有武器,所以我们很被动,我主张建立我们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并让彭述之去找 加伦谈谈,能不能从苏联那里弄到五千枝枪。这可能是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最有远见的一次 提议,不过在苏联顾问的否定之下,没能实现。此后的陈独秀面对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的进 攻,苏联顾问的制约,不知所措,一路后退。陈独秀后来在他的辞职书中说:“国际一方面 要我们执行自己的政策,一面又不许我们退出国民党。实在没有出路,我实在不能继续工作。”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当时无奈、无力和不甘的复杂心情。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失去陈独 秀的绝对领导后,内部各种意见此起彼伏,难以统一,最后为自己的年轻付出了血的代价。 大革命失败以后,瞿秋白和共产国际劝陈独秀到莫斯科,陈独秀一直不肯。中共六大上, 陈独秀只被保留了党籍。此后一年的时间内,陈延年和陈乔年先后牺牲,大女儿为陈乔年料 理后事,见到弟弟惨状。伤心刺激过度,不久病逝。此时的陈独秀六大落选,失去三个子女, 国民党通缉,东躲西藏,不但在悲愤惊吓之中煎熬,而且又成为一个被孤立的人。即使作为 托派的领袖,也是风雨飘摇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蒋介石的特务捕获,进了监狱。1936年,蒋介石西安被 扣,狱中的陈独秀知道后,以为这回蒋死定了,特地请人买来酒和莱,对狱友濮德治和罗世 凡说:“我平生滴酒不沾,今天要喝个一醉方休”。喝酒时,陈独秀先斟了一杯酒,倒在桌边, 说:“大革命以来,为了共产主义而牺牲的烈士,请受奠一杯,你们的深仇大恨有人给报了
亥革命”。等到蔡元培聘任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他便成为新文化运动名副其实的领袖。 名满天下的过程,也是诽满天下的过程。陈独秀鼓吹白话文,打倒孔家店等活动,使他成为 旧派势力集中火力攻击的对象,林琴南(林纾)甚至搬出他的得意学生,当时在北洋政府炙 手可热的陆军次长徐树铮来吓唬陈独秀。虽然陈独秀没有被吓住,可是他特立独行的孤傲性 格,使他在北京慢慢孤立起来,最终不再担任文科学长。苦闷的他在新年写道“万人如潮北 京城,谁知道有人愁似我”。但是在与各种旧势力的斗争中,陈独秀并没有后退,五四运动 爆发,一跃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此时的陈独秀,是万人敬仰的对象,也是万人痛恨的对象。北京呆不下去了,便南下上 海和广东,所到之处赞扬声一片,反对咒骂声一片。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陈独秀人在广 东,无法参加中共一大,还是被选为中共的开山书记。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曾经明 确的说:“我们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决不能让任何人牵着鼻子走。”希望中国共产党能独立 地进行革命,不被第三国际领导和控制。虽然陈独秀是个天生的领袖,领导新文化运动,办 刊物,写文章得心应手,可面对无比复杂的中国形势,领导一个政党进行实际的政治活动, 就不是陈独秀这个书生能够手到擒来的了。面对着党的经费、活动等一个个实际的问题,焦 头烂额的陈独秀显出了书生本色。最终向共产国际低了头。后来有人问陈独秀在共产党加入 国民党这一问题上,为什么一改反对的态度,同意马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这一提 议,陈独秀说他不得不服从共产国际的纪律。让心高气傲的陈独秀服从一个纪律,在陈独秀 一生中,只此一个。中国共产党在陈独秀的带领下,迅速发展。此时的陈独秀,由于他的声 名和能力,在年轻的共产党里,高高在上。他再一次成为一个孤立的人,一个大权在握的“家 长”。脾气越来越大,书生气越来越重。即使加入国民党后,也没有多大改变。一次因为中 共中央批评国民党,惹得孙中山气冲冲地对马林说:“像陈独秀那样在他的周报上批评国民 党的事再也不许发生,如果他的批评里有支持一个比国民党更好的第三党的语言,我一定开 除他”。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的陈独秀在孙中山还没去世的时候就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和国民 党的不和谐,他在写给莫斯科共产国际的维经斯基的信中说:“据说,孙中山虽不会马上抛 弃我们,但根本无意识制止反对派对我们的攻击。” 孙中山死后,国民党左、中、右三派, 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各种力量相互斗争激化。陈独秀受制于苏联顾问,也拿不出好的斗争 策略。中山舰事件后,陈独秀对彭述之说:“我们和蒋介石转圈子,蒋介石手里有枪,我们 手里没有武器,所以我们很被动,我主张建立我们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并让彭述之去找 加伦谈谈,能不能从苏联那里弄到五千枝枪。这可能是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最有远见的一次 提议,不过在苏联顾问的否定之下,没能实现。此后的陈独秀面对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的进 攻,苏联顾问的制约,不知所措,一路后退。陈独秀后来在他的辞职书中说:“国际一方面 要我们执行自己的政策,一面又不许我们退出国民党。实在没有出路,我实在不能继续工作。”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当时无奈、无力和不甘的复杂心情。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失去陈独 秀的绝对领导后,内部各种意见此起彼伏,难以统一,最后为自己的年轻付出了血的代价。 大革命失败以后,瞿秋白和共产国际劝陈独秀到莫斯科,陈独秀一直不肯。中共六大上, 陈独秀只被保留了党籍。此后一年的时间内,陈延年和陈乔年先后牺牲,大女儿为陈乔年料 理后事,见到弟弟惨状。伤心刺激过度,不久病逝。此时的陈独秀六大落选,失去三个子女, 国民党通缉,东躲西藏,不但在悲愤惊吓之中煎熬,而且又成为一个被孤立的人。即使作为 托派的领袖,也是风雨飘摇。 1932 年 10 月 15 日,陈独秀被蒋介石的特务捕获,进了监狱。1936 年,蒋介石西安被 扣,狱中的陈独秀知道后,以为这回蒋死定了,特地请人买来酒和菜,对狱友濮德治和罗世 凡说:“我平生滴酒不沾,今天要喝个一醉方休”。喝酒时,陈独秀先斟了一杯酒,倒在桌边, 说:“大革命以来,为了共产主义而牺牲的烈士,请受奠一杯,你们的深仇大恨有人给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