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告!⑤ 纤维制造日期 MMYY 试验门期 MMYY 树脂制造日期 MMYY 数据提交日期 MM/YY 预浸料制造口期 MMYY 分析期 MM/YY 复合材料制造日期 MMYY ⑧ 单向板性能汇总⑦ (RTA [大气千态,最沙到最热 湿态。量冷到最热】 1轴拉伸 2轴拉伸 3轴拉伸 1轴乐缩 数据类型按每种试验类型方向/环境的情况组合米注明 2轴压缩 3轴压缩 12面剪切 23面剪切 31面剪切 {附加类型试验/方向} 数据的分类技照强度模量/泊松比/破环应变的顺序:⑧ A=A75.a=A55,B=B30.b=B18,M=平均值,1=临时伉,S=帝选,=尤数拔(参见表1.4.2()》, 表1.4.2b)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施加、固化工艺类型和工艺步臻的描述 增强体施加过程 固化工艺类型 工艺步赚的类型 自动纤维铺放一带 压缩模塑 老化致硬 自动纤维铺放一预汝丝束 扩散结合 返火 日动纤维铺放一涩 注射模塑 压实预州化) 动纤维铺放一烦没料 注射模塑一真空辅助 冷却 自动纤维铺收一湿 注射模塑一反应 因化一海漏 于工铺贴一预沒料 注射模塑一液体 固化一尤津漏 手·工铺贴一湿 烘箱 压实(debulk) 预成形一编织 热止罐 压实致出(densify) 预成形一机织 水!压热压罐 注射 喷涂 trapped rubber 等温驻留 缠绕一干 拉挤成型 周部插入 缠绕一¥ 树脂传透模塑 问部移动 缠浇一预没料 VARTM【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 后固化 真空海透 预成形件插入 气相沉积 预热 电子束 感应 6
表1.4.2(C)MIL-HDBK-17数据种类与最低取样要求 最低要求 名称 符号 说明 批数 试件数 A75 A-基准-充分取样 10 75 A55 a A基准-简化取样 5 55 B30 B B基准-充分取样 5 30 B18 6 B-基准-简化取样 3 18 M g 平均值 3 18 临时值 3 15 S 饰选值 关于汇总信息第2页(表1.4.2(d)的说明: ①任何警告都安排在此页的顶部。 ②汇总信息第2页项部的方框,给出了这个数据赋值的基本物理参数。在第1个数 据列内包含了名义值和典型的规范信息。这个信息可能与该数据赋值中直接使用的信息不 匹配,例如按预浸料制造商所提供的名义纤维体积含量可能是某个值,而在本手册内,将 按照第一卷2.5.7节把该值归一化为一个不同的值以满足一致性要求。如果不能够得到名义 值,可以由其他信息计算出一个或多个名义值。例如如果得不到名义的复合材料密度值, 则可由名义的纤维密度、基体密度和纤维体积,来算出这个名义复合材料密度值。在这个 情况下,用注来说明这个计算。如果数据源没有提供名义纤维体积含量,则假定空隙含量 为0%,并根据树脂含量、纤维密度和复合材料密度来计算该值。 ③第2列数据给出了所提供数据赋值的系列数值。这些数据可能彼此并不直接相关。 例如,纤维体积含量和纤维面积重量可能是批次的平均测量值,而化后的层厚则通常是 以各单独试件的测量值为基础的。 ④最后一列给出获得这些数据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在早期版本的数据文件要求中没 有包括这个信息。 ⑤层压板的性能数据汇总在较下的方框内,采用与前页单层性能数据汇总相同的方 式。在每个层压板族的下面列出各层压板族的性能。采用以方括号包用、逗号隔开的一列 铺层取向来识别一个层压板族。只在需要仔细区别各个铺层情况时,才在层压板汇总表内 包括更明细的铺层信息。具体的铺层信息在其随后的一些详表中。只在能够得到数据时, 才按表1.4.2(e)包括试验类型与方向的信息。 除非另外说明,x轴相应于层压板铺层的+0°方向。这个材料所包括的数据,采用数据 分类符号,用脚注加以标明。 表1.4.2(d)概要表格式,第2页 {警告}@ 名义值② 提交值③ 试验方法④ 纤维密度 (g/em) X.XX 极小},{最大】 {方法} 树脂密度 (g/cm') X.XX {最小}·般大 {方法} 复合材料密度 (g/em) X.XX {敏小}-{敏大} 法 纤维面积重量 (g/m) XXX {最小.{数大} {方法} 纤维体积 (%) XX (散小}{敏大) {方法) 单层厚度 (in) 0.0 XXX {最小:{救大} {方法】
层压板性能礼总⑤ (RTA) 大气千志.量冷到最热) 湿巷,量冷到最趋 {层压板族) {试验类型/方向} 数据分类是按照每种试验类型方向环境 的情况组合来注明的 {层压板族} {试验类型方向) 数据的分类按照强度模量/泊松比破环应变的顺序: A=A75,a=A55,B=B30,b=B18,M▣平均,1=临时,S=啼选,·=无数搭(参见表1.4.2(c)). 表1.4.2(e)层压板试验类型与方向 试验类型(按顺序) 方向 拉伸 充填孔拉仲〔FHT) x轴 少平面 区缩 充填孔缩(FHC) y轴 公平面 脑切 冲击后缩(CAI) :轴 3平面 开孔拉伸(OHT) 挤张 开孔压缩(OHC) 挤乐/务路 CTE 1.4.3 单独的数据表—归一化数据 包含归一化材料性能信息的数据表,其格式如表1.4.3(©)所示。归一化的要求和程序见 第-卷2.5.7和2.4.3节。 ①对每页不满足数据文件要求的数据赋值加以警告,很多数据赋值是在建立数据文 件要求以前提交的。不满足第1版本数据文件要求的数据赋值,或者当提交时数 据文件要求E在草拟之中,对这些数据赋值不考虑B或A数据种类。 ②在每页的右上角是一个黑边的方框。这个方框包含了该数据赋值的识别信息、所 显示结果的试验类型、试件的取向、试验条件和数据的类别。带/织物类型的缩写 用于概要表首页右上角黑边方框(圆圈1)的描述;试件的取向则用作为铺层码, 以载荷方向作为参照轴。例如,一个单向试件,对1轴性能描述为[0]m,对2轴性 能则描述为[901。铺层码的描述见1.6节。 {表号} {纤推类别:{基体类别){FAW?-{带织物类型 FAW,纤维面积重量 (纤维名}/{基体名! 试验类型:,{方向) {铺层引 {试验温度/吸湿量」 一对每个数据列重复· (数据类别) 一包括本页中所有数据种类的符号, 按照降序排列(从A75到S)。 8
③对复合材料提供的材料标识为 {纤维}{纤维数{基体}{带/织物类型}{关键I艺参数} 这个信息应和此部分的标题以及概要表首页的材料标识相同。在这个特定页的数 据中要给出固化后材料的物理参数、树脂含量、纤维体积、单层厚度、复合材料 密度和空隙含量的范围。这些范围最终可能不直接匹配,因为纤维体积、树脂含 量等通常是以批次或板的平均值得到,而固化后的单层厚度值则通常以单独试件 的测量值为基础。 ④试验的方法用机构、编号和日期来识别。对于冲击后压缩,因为常常使用不同的 能量水平,在试验方法后附上了试验中采用的名义冲击能量水平。关于说明带缺 口层压板、挤压、和挤压/旁路试验参数的补充信息,参见表1.4.5-1.4.7。 ⑤对力学性能数据,给出了计算模量的方法。这包括计算方法、以及用于该计算的 测量位置或范围。除非(用脚注)另外说明,在泊松比计算时采用同样的方法和 范围。 ⑥对已经归一化的数据介绍归一化的方法(参见第一卷2.4.3节),还包括数据进行 归一化时用的纤维体积含量。对于碳纤维增强的单向材料(带),这个体积含量 通常为60%,而对于碳纤维增强的织物,这个体积含量通常为57%。对于所有的 玻璃纤维增强材料,这个归一化的纤维体积含其为50%。所登录的归一化类型是: ●按纤维体积含量对XX%(固化后单层厚度0.0XXXi)进行归一化 ●按试件厚度和批次纤维体积含量对XX%(固化后单层厚度0.0XXXn)进行 归一化 ●按试件厚度和批次纤维面积重量,对纤维体积含量XX%(固化后单层厚度 0.0 XXX in)进行归一化 作为参考,每个方法中包括了对应名义纤维面积重量的倘化后单层厚度、 ⑦在每个数据列的项部是试验条件。在控制条件下制造和存储的材料要注出为名义 干态。没有吸湿到平衡状态的湿态也要注明。来源码提供了一个手段,以识别同 一来源的数据赋值。没有提供其他别的来源标识。 ⑧在表中,用符号来识别具体的性能。这些符号是词首字母和适当增加的下标与上 标的组合。性能符号的组成见表1.4.3(b)。 将试验类型上标放在性能描述符上标前面,把这些成分组合而建立各种性能符号。 这样,沿1方向拉伸极限强度的符号就是F“。性能描述符上标只用于强度和应 变。这个规则中的例外情况是应变能释放率(例如,G1c)挤压/旁路数据(其 中,"byp"被用作为旁路强度的下标)
表143归一化性能表的格式 {多告迎 材料: (纤维{纤维数/(基体){带/织物类型) ③ 树脂含量:XX,XXX重量% 复合材料密度:XXX-X.XXg/cm ② 纤维体积:XXX-XXX体积% 空弹含量: 0X到XX% 单层厚度:0.0XXX-00Xxn 试验方法:④ 模量计算:⑤③ :机构}编》{日期) {方法,XXX-XXX 归一化手段:{方法》© 温度(F) 平衡吸湿量(%),(T,RH) ⑦ 来源编码 门一化的 测量的 门-化的测量的 归-化的测量的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C.V.(%) F国 B基准值 (ksi) 分布 ⑨ C C2 试样数量 批数 数据种类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E C.V.%) (Msi) 试样数量 批数 粒据种类 平均值 Vi 试样数量 批数 数据种类 平均值 最小值 敏大值 C.V(%) 注意,所提供的应变值是“实测值”,可能不等于应 EM B基准值 分布 变除以枝量值(线性分析), (c) C c 试行数量 批数 数据种类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