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 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 bacterial infection)或传染。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或病原菌 ( pathogenic bacterium, 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 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 nonpathogenic bacterium, nonpathogen)。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 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这类菌 称为条件致病菌( conditioned pathogen)或机会致病菌 (opportunistic pathogen) 致病菌入侵后,在建立感染的同时,能激发宿主免疫系统 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
➢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 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或传染。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或病原菌 (pathogenic bacterium,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 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ic bacterium,nonpathogen)。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 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这类菌 称为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或机会致病菌 (opportunistic pathogen)。 ➢ 致病菌入侵后,在建立感染的同时,能激发宿主免疫系统 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大量的,多种多样的 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 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 常菌群( normal flora) 心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生物拮抗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 正常菌群: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大量的,多种多样的 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 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 常菌群(normal flora)。 ❖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生物拮抗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 被打破,形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原来在正 常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条件致病菌 特定条件包括: 寄居部位的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
条件致病菌 ▪ 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 被打破,形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原来在正 常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条件致病菌。 ▪ 特定条件包括: 寄居部位的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
医院获得性感染 医院获得性感染(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病 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通称医院内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根据传染来源分类: 交叉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 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 引起的感染 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所用器 械等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
▪ 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病 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通称医院内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 根据传染来源分类: ➢ 交叉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 引起的感染。 ➢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 引起的感染。 ➢ 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所用器 械等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 医院获得性感染
第二节细菌的致病机制 >致病性( pathogenicity或病原性:细菌能引起感染 的能力 >毒力 (virulence):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 >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 median lethal dose,LD5o 或半数感染量( median infective dose,D50)表示 即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 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 或毒素量
➢ 致病性(pathogenicity)或病原性:细菌能引起感染 的能力。 ➢ 毒力(virulence):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 ➢ 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或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表示。 即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 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 或毒素量。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