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走到这儿躲雨,到底天气不好也。钓鱼的他自不一样,雨里头有生意做,自然是斜风 细雨不须归。 我以为惟有这个躲雨的人最没有放过雨的美。 这算是我的“苦雨翁”吟,虽然有点咬文嚼字之嫌,但当面告诉先生说,“我的意境实 好。”先生回答道:“你完全是江南生长的,总是江南景物作用。” 我简直受了一大打击,默而无语了。 不知怎么一谈谈起朱舜水先生,这又给了我一个诗思,先生道:“日本的书上说朱舜水, 他平常是能操和语的,方病榻弥留,讲的话友人不懂,几句土话。” 我说:“先生,是什么书上的?” 看我的神气不能漠然听之了,先生也不由得正襟而危坐,屋子里很寂静了。他老人家是 唯物论者。我呢?——虽是顺便的话,还是不要多说的好。这个节制,于做文章的人颇紧要, 否则文章很损失。 有一个女人,大概住在邻近,时常带了孩子来打枣吃。看她的样子很不招人喜欢,所以 我关门一室让她打了。然而窗外我的树一天一天的失了精神了,我乃吩咐长班:“请她以后 不要来罢 果然不见她来了。一到八月,枣渐渐的熟了。树顶的顶上,夜人不能及。夜半大风, 阵阵落地声响,我枕在枕头上喜欢极了。我想那“雨中山罘落”恐怕不及我这个。清早开门 满地枣红,简直是意外的欢喜,昨夜的落地不算事了。 天,我知道,前院新搬进了一个人,当然是我的同乡了。我望见他,心想,“这就是 他了。”这人,五十岁上下,简直不招我的反感。——唉,怎么说反感呢?我这人是那样的, 甚是苦了自己,见人易生反感。我很想同他谈谈。第二天早晨,我正在那里写字,他推开我 的房门进来了。见面拱手,但真不讨厌,笑得是一个苦笑,或者只是我那么的觉着。倒一杯 茶,请他坐下了。 他很要知道似的,问我:“贵姓?” “姓岳。”“府上在哪里?”“岳家湾。”“那么北乡。 这样说时,轮了一下他的眼睛,头也一偏,不消说,那个岳家湾在这个迟钝的思索里指 定了一遍了。 “你住在哪里呢?” “我是西乡,——感湖你晓得吗?你们北乡的鱼贩子总在我那里买鱼
路人,走到这儿躲雨,到底天气不好也。钓鱼的他自不一样,雨里头有生意做,自然是斜风 细雨不须归。 我以为惟有这个躲雨的人最没有放过雨的美。 …… 这算是我的“苦雨翁”吟,虽然有点咬文嚼字之嫌,但当面告诉先生说,“我的意境实 好。”先生回答道:“你完全是江南生长的,总是江南景物作用。” 我简直受了一大打击,默而无语了。 不知怎么一谈谈起朱舜水先生,这又给了我一个诗思,先生道:“日本的书上说朱舜水, 他平常是能操和语的,方病榻弥留,讲的话友人不懂,几句土话。” 我说:“先生,是什么书上的?” 看我的神气不能漠然听之了,先生也不由得正襟而危坐,屋子里很寂静了。他老人家是 唯物论者。我呢?——虽是顺便的话,还是不要多说的好。这个节制,于做文章的人颇紧要, 否则文章很损失。 有一个女人,大概住在邻近,时常带了孩子来打枣吃。看她的样子很不招人喜欢,所以 我关门一室让她打了。然而窗外我的树一天一天的失了精神了,我乃吩咐长班:“请她以后 不要来罢。” 果然不见她来了。一到八月,枣渐渐的熟了。树顶的顶上,夜人不能及。夜半大风,一 阵阵落地声响,我枕在枕头上喜欢极了。我想那“雨中山果落”恐怕不及我这个。清早开门, 满地枣红,简直是意外的欢喜,昨夜的落地不算事了。 一天,我知道,前院新搬进了一个人,当然是我的同乡了。我望见他,心想,“这就是 他了。”这人,五十岁上下,简直不招我的反感。——唉,怎么说反感呢?我这人是那样的, 甚是苦了自己,见人易生反感。我很想同他谈谈。第二天早晨,我正在那里写字,他推开我 的房门进来了。见面拱手,但真不讨厌,笑得是一个苦笑,或者只是我那么的觉着。倒一杯 茶,请他坐下了。 他很要知道似的,问我:“贵姓?” “姓岳。”“府上在哪里?”“岳家湾。”“那么北乡。” 这样说时,轮了一下他的眼睛,头也一偏,不消说,那个岳家湾在这个迟钝的思索里指 定了一遍了。 “你住在哪里呢?” “我是西乡,——感湖你晓得吗?你们北乡的鱼贩子总在我那里买鱼
失礼罢,或者说,这人还年青罢,我竟没有问他贵姓,而问,“你住在哪里呢?”做人 大概是要经过长久训练的,自以为很好了,其实距那个自由地步还很远,动不动露出马脚来 了。后来他告诉我,他的夫人去年此地死了,尚停柩在城外庙里,想设法搬运回去,新近往 济南去了一趟,又回北京来。 唉,再没有比这动我的乡愁了,一日的傍午我照例在那里写字玩,院子很是寂静,但总 仿佛不是这么个寂静似的,抬起头来,朝着冷布往窗外望,见了我的同乡昂着他的秃头望那 树顶上疏疏几吊枣子想吃了。 九二九年一二月二九日 (选自《枣》,1931年,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用凝练跳跃的语言交代了自己的生活近况,同时抒写了自己的心境,从中看出 我”是一个情感细腻、多愁善感、对生活有独特感悟的人。 B.小说中“我”和先生的对话以及“我”的书信内容,既增添了文人之间充满雅趣的生活 气息,又为小说营造渲染了诗意优美的意境。 C.“这个节制,于做文章的人颇紧要,否则文章很损失”,“我”的意思是说写文章如同 做人,“不要多说”,要含蓄留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否则文章意蕴会损失。 D.小说中写到“我”对故乡人的口音不满,结尾处又写到自己动了乡愁,可见“我”对故 乡人和故乡的情感是爱恨交加、矛盾复杂的 8.小说中多次写到“枣”,请分别分析其对塑造“我”这一形象所起的作用。 9.“散文化”是废名小说最明显的特征,请结合作品分析其“散文化”特点。 、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少知名。弱冠拜骑都尉,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 他日见权,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 “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大噱。 后蜀好,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使至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恪因 下谢,权曰:“马未至面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 安敢不谢?”恪之才捷,皆此类也。权甚异之,欲试以事,令守节度。节度掌军粮谷,文书 繁猥,非其好也
失礼罢,或者说,这人还年青罢,我竟没有问他贵姓,而问,“你住在哪里呢?”做人 大概是要经过长久训练的,自以为很好了,其实距那个自由地步还很远,动不动露出马脚来 了。后来他告诉我,他的夫人去年此地死了,尚停柩在城外庙里,想设法搬运回去,新近往 济南去了一趟,又回北京来。 唉,再没有比这动我的乡愁了,一日的傍午我照例在那里写字玩,院子很是寂静,但总 仿佛不是这么个寂静似的,抬起头来,朝着冷布往窗外望,见了我的同乡昂着他的秃头望那 树顶上疏疏几吊枣子想吃了。 一九二九年一二月二九日 (选自《枣》,1931 年,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用凝练跳跃的语言交代了自己的生活近况,同时抒写了自己的心境,从中看出 “我”是一个情感细腻、多愁善感、对生活有独特感悟的人。 B. 小说中“我”和先生的对话以及“我”的书信内容,既增添了文人之间充满雅趣的生活 气息,又为小说营造渲染了诗意优美的意境。 C. “这个节制,于做文章的人颇紧要,否则文章很损失”,“我”的意思是说写文章如同 做人,“不要多说”,要含蓄留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否则文章意蕴会损失。 D. 小说中写到“我”对故乡人的口音不满,结尾处又写到自己动了乡愁,可见“我”对故 乡人和故乡的情感是爱恨交加、矛盾复杂的。 8. 小说中多次写到“枣”,请分别分析其对塑造“我”这一形象所起的作用。 9. “散文化”是废名小说最明显的特征,请结合作品分析其“散文化”特点。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少知名。弱冠..拜骑都尉,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 他日见权,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 “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大噱。 后蜀好,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使至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恪因 下谢,权曰:“马未至面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 安敢不谢?”恪之才捷,皆此类也。权甚异之,欲试以事,令守节度。节度掌军粮谷,文书 繁猥,非其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