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的基本性质 1.2电磁波谱 无线电波一波长比可见光长得多,不能引起人的视觉,可 以引起电子的振荡。由于波长很长,一个金属网笼,甚至桥 梁上的钢架就可以将其阻止 微波一波长范围分布从毫米到几十厘米,他们在食物里很容 易被水分子吸收,可是食物迅速被加热 红外线(R)一分布在微波和可见光之间,且仅能够在它 聚集热的地方探测到。蛇和其他一些生物对红外线很敏感; 红外线不能透过玻璃,这一特性可以解释温室效应:晴天时, 经过温室玻璃的可见光被植物吸收,而红外线被再次辐射, 被玻璃捕获的红外线引起温室内部的温度升高,整个宇宙充 满了宇宙大爆炸时残留的冷却物质发出的红外辐射
◼ 无线电波-波长比可见光长得多,不能引起人的视觉,可 以引起电子的振荡。由于波长很长,一个金属网笼,甚至桥 梁上的钢架就可以将其阻止。 ◼ 微波-波长范围分布从毫米到几十厘米,他们在食物里很容 易被水分子吸收,可是食物迅速被加热。 ◼ 红外线(IR)-分布在微波和可见光之间,且仅能够在它 聚集热的地方探测到。蛇和其他一些生物对红外线很敏感; 红外线不能透过玻璃,这一特性可以解释温室效应:晴天时, 经过温室玻璃的可见光被植物吸收,而红外线被再次辐射, 被玻璃捕获的红外线引起温室内部的温度升高,整个宇宙充 满了宇宙大爆炸时残留的冷却物质发出的红外辐射。 §1. 光的基本性质 1.2 电磁波谱
§1.光的基本性质 1.2电磁波谱 紫外线(UV):频率高于可见光的,不能引起视觉, 对生命有危害,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几乎被大气中的臭氧 完全吸收,臭氧保护着地球的生命,少量透过大气的紫 外线会晒黑皮肤或使进行日光浴的人体产生晒斑 X射线:波长比紫外线还短的电磁波,它们很易穿过大 多数物质。致密的物质、固体材料比稀疏物质容易吸收 更多的X射线,这就是为什么在X射线照片上显现的是 骨骼而不是骨骼周围的组织。其波长可与原子尺寸相比 拟
◼ 紫外线(UV):频率高于可见光的,不能引起视觉, 对生命有危害,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几乎被大气中的臭氧 完全吸收,臭氧保护着地球的生命,少量透过大气的紫 外线会晒黑皮肤或使进行日光浴的人体产生晒斑。 ◼ X射线:波长比紫外线还短的电磁波,它们很易穿过大 多数物质。致密的物质、固体材料比稀疏物质容易吸收 更多的X射线,这就是为什么在X射线照片上显现的是 骨骼而不是骨骼周围的组织。其波长可与原子尺寸相比 拟。 §1. 光的基本性质 1.2 电磁波谱
§1.光的基本性质 1.2电磁波谱 Y射线和宇宙射线: 波长最短,波长尺寸约为原子核大小量级 ■Y射线产生于核反应及其他特殊的激发过程 宇宙射线来自地球之外的空间
γ射线和宇宙射线: ◼ 波长最短,波长尺寸约为原子核大小量级 ◼ γ射线产生于核反应及其他特殊的激发过程 ◼ 宇宙射线来自地球之外的空间。 §1. 光的基本性质 1.2 电磁波谱
§1.光的基本性质 1.3光与固体的相互作用 ■在固体材料中出现的光学现象的电磁辐射与固体材料中的 原子、离子或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宏观上讲,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回发生 光的透过、吸收和反射。 设入射到固体表面的光辐射能流率为qo,透过、吸收和 反射光的光辐射能流率为φ,qA和qg,则有 0=qn+9A+9R 光辐射能流率: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与光线 传播方向垂直)的能量
◼ 在固体材料中出现的光学现象的电磁辐射与固体材料中的 原子、离子或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 从宏观上讲,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回发生 光的透过、吸收和反射。 ◼ 设入射到固体表面的光辐射能流率为φ0,透过、吸收和 反射光的光辐射能流率为φT, φA和 φR,则有 §1. 光的基本性质 1.3 光与固体的相互作用 0 =T + A + R 光辐射能流率: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与光线 传播方向垂直)的能量
§1.光的基本性质 1.3光与固体的相互作用 光与固体相互作用的本质有两种方式: a电子极化 a电子能态转变
◼ 光与固体相互作用的本质有两种方式: ❑ 电子极化 ❑ 电子能态转变 §1. 光的基本性质 1.3 光与固体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