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列 1956 一,光学基础 1
1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一.光学基础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1956 口本章内容 1.光的基本属性 2. 电磁场基本方程 3. 光波的表示 4.光波的偏振 5。单色平面波的反射与折射 6.电介质及其折射率 7.波动方程 8。坡印亭矢量 9. 高斯光束 2
2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1. 光的基本属性 2. 电磁场基本方程 3. 光波的表示 4. 光波的偏振 5. 单色平面波的反射与折射 6. 电介质及其折射率 7. 波动方程 8. 坡印亭矢量 9. 高斯光束 ❑本章内容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1.光的基本属性 1956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恩培多克勒提出微粒说。 微粒说认为光是来自于发光物体的非常细小的粒子流。 >能解释光的反射与折射; > 光从空气折射进入水中,速度增大; >经牛顿发扬光大后很长时间占据统治地位。 >大约在1650年,波动说诞生(格里马第,笛卡尔) 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波动; > 纵波→横波; >能解释光的衍射、干涉、偏振; > 光从空气折射进入水中,速度减小; >惠更斯、菲涅耳、托马斯杨 3
3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1. 光的基本属性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恩培多克勒提出微粒说。 微粒说认为光是来自于发光物体的非常细小的粒子流。 ➢ 能解释光的反射与折射; ➢ 光从空气折射进入水中,速度增大; ➢ 经牛顿发扬光大后很长时间占据统治地位。 ➢大约在1650年,波动说诞生 (格里马第,笛卡尔) 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波动; ➢ 纵波→横波; ➢ 能解释光的衍射、干涉、偏振; ➢ 光从空气折射进入水中,速度减小; ➢ 惠更斯、菲涅耳、 托马斯·杨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1.光的基本属性 1956 第一次微波战争:(1650-1704) ● 导火索:格里马第的小孔实验与猜想 ·结果:微粒军团胜利; 原因: 1)牛顿威望太高 2)惠更斯已经去世,菲涅尔还未出生,波动军团群 龙无首。 3)光的千涉还没有被发现。 1801年,托马斯·杨双缝干涉实验拉开了第二次微波 战争的序幕
4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 导火索:格里马第的小孔实验与猜想 • 结果:微粒军团胜利; • 原因: 1) 牛顿威望太高; 2) 惠更斯已经去世,菲涅尔还未出生,波动军团群 龙无首。 3) 光的干涉还没有被发现。 ➢ 1801年,托马斯·杨双缝干涉实验拉开了第二次微波 战争的序幕。 ➢第一次微波战争:(1650-1704) 1. 光的基本属性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1.光的基本属性 1956 > 第二次微波战争:(1801-1850) 结果:波动军团胜利; 关键战役: )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 2)菲涅耳证明光是横波,解释光的偏振; 3)泊松根据菲涅耳的波动理论导出存在泊松斑,阿 拉果对泊松斑的实验验证; 4)傅科测定空气中光速大于水中。 5)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证实光是一种电磁波。 1887年,赫兹发现的光电效应又导致了第三次微波战 争。 5
5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第二次微波战争:(1801-1850) • 结果:波动军团胜利; • 关键战役: 1) 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 2) 菲涅耳证明光是横波,解释光的偏振; 3) 泊松根据菲涅耳的波动理论导出存在泊松斑,阿 拉果对泊松斑的实验验证; 4) 傅科测定空气中光速大于水中。 5)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证实光是一种电磁波。 ➢ 1887年,赫兹发现的光电效应又导致了第三次微波战 争。 1. 光的基本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