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过意不去感到抱歉。 55.左顾右看向周围看。 56.劝说(动)说服,劝。 ~+宾~老师;~病人:~朋友;~同事 状+一及时一:尽早一;耐心~:诚恳 ~+补~得耐心:~得顺利:~得容易:~得成功 一+中一的对象:一的目的:一的时机:一的方式 57.流浪(动)离开家庭,到处走,没有固定的住处。 三、讲解课文: 步骤:a学生朗读课文(一个人读或齐读),教师正音 b串讲课文,学生就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第一部分:罪犯与记者程洁通过信件联系,希望了解持枪抢劫这样的罪行会判多 少年徒刑。 回答问题: (1)程洁是谁?她多大了?她是哪里人? (2)程洁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照片及联系方式在报上刊登出来? (3)是什么人给程洁写了一封信?为什么要给她写信? (4)上级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5)程洁为什么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6)程洁回信了吗?内容是什么? 第二部分:罪犯与程洁通过电话联系,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并决定与程洁面谈。 回答问题: (1)程洁认为对方没回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罪犯为什么七天一直没有回信 (3)两年来,罪犯最想去的是什么地方?可为什么又不回自己的家? (4)罪犯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要给程洁打电话? (⑤)持枪抢劫判刑的结果是什么?如果自首会怎样? 第三部分:罪犯与程洁面谈,并最终选择了自首。 回答问题: 6
6 54.过意不去 感到抱歉。 55.左顾右看 向周围看。 56.劝说 (动) 说服,劝。 ~+宾 ~老师;~病人;~朋友;~同事 状+~ 及时~;尽早~;耐心~;诚恳~ ~+补 ~得耐心;~得顺利;~得容易;~得成功 ~+中 ~的对象;~的目的;~的时机;~的方式 57.流浪 (动) 离开家庭,到处走,没有固定的住处。 三、讲解课文: 步骤:a学生朗读课文(一个人读或齐读),教师正音 b串讲课文,学生就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第一部分:罪犯与记者程洁通过信件联系,希望了解持枪抢劫这样的罪行会判多 少年徒刑。 回答问题: (1)程洁是谁?她多大了?她是哪里人? (2) 程洁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照片及联系方式在报上刊登出来? (3)是什么人给程洁写了一封信?为什么要给她写信? (4)上级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5)程洁为什么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6)程洁回信了吗?内容是什么? 第二部分:罪犯与程洁通过电话联系,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并决定与程洁面谈。 回答问题: (1)程洁认为对方没回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罪犯为什么七天一直没有回信 (3)两年来,罪犯最想去的是什么地方?可为什么又不回自己的家? (4)罪犯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要给程洁打电话? (5)持枪抢劫判刑的结果是什么?如果自首会怎样? 第三部分:罪犯与程洁面谈,并最终选择了自首。 回答问题:
(1)程洁与见面前,为什么会彻夜难眠? (2)黄继伟为什么把会面的地点从一个小饭馆改到了一个医院? (3)促使黄继伟与程洁见面的原因是什么? (4)程洁是怎么做黄继伟的工作促使他自首的? 重点句式讲练: 1.《都市快报》把29位记者的照片及联系方式在报上刊登出来 “出来”作为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表示动作完成并使一种新事物由无到有,如 果动词后有名词宾语,经常放在“出”与“来之间。如 (1)那篇文章终于写出来了。 (2)你们一天之内能否把我的衣服做出来? (3)他们必须把计划订出来。 (4)你们一定要想出办法来。 (⑤)我终于挤出时间来。 2.记者们的承诺在报上登出来后,电话铃声响个不饶。心个”作结构助词) “个”在上面的句子里是结构助词,用在动词后边,连接含有“不停”义的 词语(如“不停”“不住等)充当的状态补语,与“得”的作用相似。注意:在这种结 构里的“个”不能用得”代替。如: (1)他的话把大家逗得笑个不停 (2)她们俩一见面就说个没完。 (3)他非常紧张,心里“怦怦”地跳个不住。 (4)你不要在这儿聊个没完没了。 3.a.电话铃声响个不停,以至王记者们忙得团团转。 b.她有点儿紧张,以至拿着电话的手都微微颜抖。 “以至于以至”用法相同,都是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分句开头。前一句 说明一种原因或情况,后一句强调由于上文的情况而产生的结果。如: (1)这几天天气忽冷忽热,以至于许多人都感冒了。 (2)这些孩子从小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以至于走上了邪路。 (3时代变化太快,以至很多人都感到要重新学习
7 (1)程洁与见面前,为什么会彻夜难眠? (2)黄继伟为什么把会面的地点从一个小饭馆改到了一个医院? (3)促使黄继伟与程洁见面的原因是什么? (4)程洁是怎么做黄继伟的工作促使他自首的? 重点句式讲练: 1.《都市快报》把29位记者的照片及联系方式在报上刊登出来。 “出来”作为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表示动作完成并使一种新事物由 无到有,如 果动词后有名词宾语,经常放在“出”与“来”之间。如: (1)那篇文章终于写出来了。 (2)你们一天之内能否把我的衣服做出来? (3)他们必须把计划订出来。 (4)你们一定要想出办法来。 (5)我终于挤出时间来。 2.记者们的承诺在报上登出来后,电话铃声响个不停。(“个”作结构助词) “个”在上面的句子里是结构助词,用在动词后边,连接含有“不停”义 的 词语(如“不停”“不住”等)充当的状态补语,与“得”的作用相似。注意:在这种结 构里的“个”不能用“得”代替。如: (1)他的话把大家逗得笑个不停。 (2)她们俩一见面就说个没完。 (3)他非常紧张,心里“怦怦”地跳个不住。 (4)你不要在这儿聊个没完没了。 3.a.电话铃声响个不停,以至于记者们忙得团团转。 b.她有点儿紧张,以至拿着电话的手都微微颤抖。 “以至于”“以至”用法相同,都是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分句开头。 前一句 说明一种原因或情况,后一句强调由于上文的情况而产生的结果。如: (1)这几天天气忽冷忽热,以至于许多人都感冒了。 (2)这些孩子从小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以至于走上了邪路。 (3)时代变化太快,以至很多人都感到要重新学习
(4)她看书看得那么专心,以至于我走进来她都没发现 (⑤)这电影实在太好了,以至连我这么不喜欢看电影的人都看了两遍。 (6)这篇文章他读了许多遍,以至于全文都能背下来。 4.原来寄信人竞是一个曾经持枪抢劫的人。 “竞”是副词。表示出乎意料,与“竞然”“居然”同义。例如: (1)今天本想出去玩,不料竟下起雨来。 (2)没想到你竟答应了他提出的要求。 (3)我以为考题很难,没想到竞这么简单 (4)这么重要的事他竞没跟我商量旧自己决定了。 (5)从来不讲究的他,今天竞讲究起来了。 c重点句式讲练 5.上级决定让程洁以在报上回信的方式,与这位来信者沟通。 介词“以”和名词结合,构成介宾短浯,用在动词前,表示凭借、利用等意 思,书面浯色彩较浓。如: (1)研究生复试以面试形式进行。 (2)她以朋友的身份劝他去自首。 ()大家都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4)他以这样的方式来欺骗别人,实在不算高明。 (⑤)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吸引了许多观众。 6.你虽然年轻,但毕竟成年了,成年人该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心毕竟”与“到 底”比较) “毕竟”是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强调其后的情况,说明这是一个 事实,不管怎么样,不管出现什么新情况,这种事实是不能否定的。“到底也 有这样的用法,下面的例句都可以换用“到底”。但“到底”还可以用在疑问句中, 表示对所问的问题要追根问底(如“你到底去不去?而“毕竞”不能用在疑问句中。 如: ()我的汉语虽然比原来说得好多了,但毕竞还不够流利,我还要多练习。 (2)他虽然犯过错误,但他毕竟是个好人,不能因为他犯过错误就抛弃他。 8
8 (4)她看书看得那么专心,以至于我走进来她都没发现。 (5)这电影实在太好了,以至连我这么不喜欢看电影的人都看了两遍。 (6)这篇文章他读了许多遍,以至于全文都能背下来。 4.原来寄信人竟是一个曾经持枪抢劫的人。 “竟”是副词。表示出乎意料,与“竟然”“居然”同义。例如: (1)今天本想出去玩,不料竟下起雨来。 (2)没想到你竟答应了他提出的要求。 (3)我以为考题很难,没想到竟这么简单。 (4)这么重要的事他竟没跟我商量旧自己决定了。 (5)从来不讲究的他,今天竟讲究起来了。 c重点句式讲练 5.上级决定让程洁以在报上回信的方式,与这位来信者沟通。 介词“以”和名词结合,构成介宾短浯,用在动词前,表示凭借、利用等 意 思,书面浯色彩较浓。如: (1)研究生复试以面试形式进行。 (2)她以朋友的身份劝他去自首。 (3)大家都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4)他以这样的方式来欺骗别人,实在不算高明。 (5)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吸引了许多观众。 6.你虽然年轻,但毕竟成年了,成年人该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毕竟” 与“到 底”比较) “毕竟”是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强调其后的情况,说明这是一个 事实,不管怎么样,不管出现什么新情况,这种事实是不能否定的。“到 底”也 有这样的用法,下面的例句都可以换用“到底”。但“到底”还可以用在疑问句中, 表示对所问的问题要追根问底(如“你到底去不去?”)而“毕竟”不能用在疑问句中。 如: (1)我的汉语虽然比原来说得好多了,但毕竟还不够流利,我还要多练习。 (2)他虽然犯过错误,但他毕竟是个好人,不能因为他犯过错误就抛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