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公开进行飞行表演。冯如驾驶自制飞机凌空而上 高约36米,东南行约8千米。当时飞机运转正常,操纵自如,鼓掌之声,不绝于耳。但冯 如急于升高,操纵过猛,致使飞机失速坠地,机毁人伤。医院抢救无效,冯如以身殉国,时 年仅29岁。在弥留之际,冯如犹勉励助手:“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 级。”可见,冯如为开拓和发展我国航空事业,奋斗一生,至死不渝,犹嘱后人,继续进取, 实可敬佩。死后被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首创飞 行大家” 【体验高考】 1.(2010·上海卷)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 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 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 演说 【解析】唐胥铁路开通是1881年,第10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唐胥铁路是中国人自办 的第一条铁路。北伐发生在国共合作后的1926年。《庶民的胜利》描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 在1918年。街上路上互行脱帽鞠躬礼正是体现了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革。 【答案】B。 2.(2010天津卷)“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 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旧城”、“河流”、“铁道线”、“电车道” 等关键信息,这里很明显反映的是陆路—水路—铁路一电气化的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天 津城市发展趋势如此变化,即是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的特点 【答案】B。 【同步训练】
1912 年 8 月 25 日,冯如在广州燕塘公开进行飞行表演。冯如驾驶自制飞机凌空而上, 高约 36 米,东南行约 8 千米。当时飞机运转正常,操纵自如,鼓掌之声,不绝于耳。但冯 如急于升高,操纵过猛,致使飞机失速坠地,机毁人伤。医院抢救无效,冯如以身殉国,时 年仅 29 岁。在弥留之际,冯如犹勉励助手:“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 级。”可见,冯如为开拓和发展我国航空事业,奋斗一生,至死不渝,犹嘱后人,继续进取, 实可敬佩。死后被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首创飞 行大家”。 【体验高考】 1.(2010·上海卷)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 1913 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 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 演说 【解析】唐胥铁路开通是 1881 年,第 10 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唐胥铁路是中国人自办 的第一条铁路。北伐发生在国共合作后的 1926 年。《庶民的胜利》描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 在 1918 年。街上路上互行脱帽鞠躬礼正是体现了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革。 【答案】B。 2.(2010·天津卷)“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 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 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旧城”、“河流”、“铁道线”、“电车道” 等关键信息,这里很明显反映的是陆路──水路──铁路──电气化的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天 津城市发展趋势如此变化,即是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的特点。 【答案】B。 【同步训练】
1.右图为上海造币厂2004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为130多年 前淞沪铁路上运行的“先导号”机车。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 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 B.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C.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 D.中国铁路营运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 2.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十天,到 达澳门用了67天。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时56天 57天。这说明 ①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②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 里③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渐居首位④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了优势 地位 A B.①④ C.①② D.②③④ 3.右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有 ①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②当时中国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 响③当时的教学已经讲授近代自然科学知识④电话已完全改变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 式 A B.①④ C D.③④ 4.“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 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 A.电报传入 B.电灯传 入 C.电话传入 D.英语传入 5.中华民国时期,一位住在南京的普通市民想要前往重庆,最适合他出行的交通工具 是
1.右图为上海造币厂 2004 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为 130 多年 前淞沪铁路上运行的“先导号”机车。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 ) 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 B.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C.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 D.中国铁路营运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 2.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十天,到 达澳门用了 67 天。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时 56 天、 57 天。这说明 ①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 ②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 里 ③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渐居首位 ④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了优势 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④ D.②③④ 3.右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 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有 ①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②当时中国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 响 ③当时的教学已经讲授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④电话已完全改变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 式 A .①② B .①④ C . ② ③ D.③④ 4.“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 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 A .电报传入 B .电灯传 入 C.电话传入 D.英语传入 5.中华民国时期,一位住在南京的普通市民想要前往重庆,最适合他出行的交通工具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