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1. 3 等高线·1)等高线原理等高线是地面相邻等高点相连接的闭合曲线。一簇等高线,在图上不仅能表达地面起伏变化的形态,而且还具有一定立体感。如图8-4,设有一座小山头的山顶被水恰好没时的水面高程为50m水位每退5m,则坡面与水面的交线即为一条闭合的等高线,其相应高程为45m、40m、35m。将地面各交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按一定比例尺缩小,从而得到一簇表现山头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起伏变化的等高线
9.1.3 等高线 • 1)等高线原理 等高线是地面相邻等高点相连接的 闭合曲线。一簇等高线,在图上不仅能表达地面起伏 变化的形态,而且还具有一定立体感。如图8-4,设有 一座小山头的山顶被水恰好淹没时的水面高程为50 m, 水位每退5 m,则坡面与水面的交线即为一条闭合的等 高线,其相应高程为45 m、40 m、35 m。将地面各交 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按一定比例尺缩小,从而得 到一簇表现山头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起伏变化的 等高线
H-45H-40H-35454035水平面图8-等高线原玛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称为等高距或等高线间隔,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d,称为等高线平距。由图可知,d愈大,表示地面坡度愈缓,反之愈陡。坡度与平距成反比。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等高距选择过大,就不能精确显示地貌;反之,选择过小,等高线密集,失去图面的清晰度。因此,应根据地形和比例尺参照表8-1选用等高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称为等高距或等高线间隔,在 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 d,称为等高线平距。由图可知,d愈大,表示地面坡度愈缓, 反之愈陡。坡度与平距成反比。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等高距选择过大,就不能精确显示地 貌;反之,选择过小,等高线密集,失去图面的清晰度。因此, 应根据地形和比例尺参照表8-1选用等高距。 图8-4 等高线原理 H=45 H=40 H=35 45 40 水平面 35
表8-1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比例尺备注地形类别1:5001:10001:50001:2000平地0.5m2m0.5m1m等高距为0.5m时,特征点高丘陵0.5m2m5m1m程可注至cm,其余均为注至dm山地2m1m5m1m
表8-1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 比 例 尺 地形类别 1500 11 000 12000 15 000 备 注 平地 0.5 m 0.5 m 1 m 2 m 丘陵 0.5 m 1 m 2 m 5 m 山地 1 m 1 m 2 m 5 m 等高距为 0.5 m 时,特征点高 程可注至 cm,其余均为注至 dm
按上表选定的等高距称为基本等高距,同一幅图只能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等高线的高程应为基本等高距的整倍数。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用细实线描绘:为了读图方便,高程为5倍基本等高距的等高线用粗实线描绘并注记高程,称为计曲线:在基本等高线不能反映出地面局部地貌的变化时,可用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用长虚线加密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更加细小的变化还可用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用短虚线加密的等54222高线,称为助曲线(图9-5)。825221820图8-5,各种等高线
按上表选定的等高距称为基本等高距,同一幅图只 能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等高线的高程应为基本等高距 的整倍数。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用细 实线描绘;为了读图方便,高程为5倍基本等高距的等高 线用粗实线描绘并注记高程,称为计曲线;在基本等高 线不能反映出地面局部地貌的变化时,可用二分之一基 本等高距用长虚线加密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更加细 小的变化还可用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用短虚线加密的等 高线,称为助曲线(图9-5)。 25 24 22 21 20 18 21.5 25.2 21.8 20 图 8-5 各种等高线
2)等高线表示典型地貌(盆地山头和洼地图8-6山头和洼地
2)等高线表示典型地貌 • 山头和洼地(盆地) 图8-6 山头和洼地 100 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