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区别? 1
1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区别? 思考: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用基数评价商品的效用缺乏客观标准,无法 具体衡量。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可以用顺序、等级来表示 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组合的满足程度(效用)的 不同,因此提出了消费者偏好概念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用基数评价商品的效用缺乏客观标准,无法 具体衡量。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可以用顺序、等级来表示 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组合的满足程度(效用)的 不同,因此提出了消费者偏好概念。 2
一、关于偏好的假定 1、偏好的含义 ·偏好是消费者根据对商品(组合)的喜好 程度,所做得一个排序。 消费者的偏好程度的差别,反映了消费者 对不同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的评价。 3
一、关于偏好的假定 1、偏好的含义 ▪ 偏好是消费者根据对商品(组合)的喜好 程度,所做得一个排序。 ▪ 消费者的偏好程度的差别,反映了消费者 对不同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的评价。 3
2、偏好的基本假定 1)完全性 对于任意两个商品组合A和B,消费者总可以做 出判断: A>B 对于A商品组合的偏好大于B商品组合; A=B 对AB商品组合偏好相同,无差异; A<B对于A商品组合的偏好不如B商品组合。 *这些偏好是忽略价格成本的
1)完全性 对于任意两个商品组合A和B,消费者总可以做 出判断: A>B 对于A商品组合的偏好大于B商品组合; A=B 对A B 商品组合偏好相同,无差异; A<B 对于A商品组合的偏好不如B商品组合。 *这些偏好是忽略价格成本的。 2、偏好的基本假定 4
2)可传递性 对于任意三个商品组合A、B、C,如果消费者存 在A>B和B>C,则有A>C。 *偏好的可传递性保证了消费者的偏好是一致的, 消费者是理性的。 3)非饱和性 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没有达到饱和。 *假设商品都是值得拥有的“好东西”,因此多比 少好。 5
2)可传递性 对于任意三个商品组合A、B、C,如果消费者存 在A>B和B>C,则有A>C。 *偏好的可传递性保证了消费者的偏好是一致的, 消费者是理性的。 3)非饱和性 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没有达到饱和。 *假设商品都是值得拥有的“好东西”,因此多比 少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