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寒江上有怀》赏析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 “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 “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 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 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 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 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 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 家乡:
•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 “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 “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 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 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 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 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 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 家乡:
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 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 “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 “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 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 “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 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 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 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 问路呢?
• 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 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 “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 “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 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 “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 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 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 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 问路呢?
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 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 的含意。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 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 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 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 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 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 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 融
• 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 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 的含意。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 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 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 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 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 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 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 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