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纪的发展过程 “、 新生代以前的环境演化概况 b、中生代(Mz): 1.大地构造演化与现代地貌轮廓的奠定 (1)印支运动(T3):由南海北陆转为东西分异; (2)燕山运动(J1一K2):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形成(但地势东高西低) 2.气候及自然景观向干燥方向发展 以古昆仑、古秦岭为界,北干南湿;J恐龙,K暖热,南北之间干燥带 我国现代的自然环境是在中生代末期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1、第三纪的发展过程 b、中生代(Mz): 1. 大地构造演化与现代地貌轮廓的奠定 (1)印支运动(T3):由南海北陆转为东西分异; (2) 燕山运动(J1-K2):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形成(但地势东高西低) 2. 气候及自然景观向干燥方向发展 以古昆仑、古秦岭为界,北干南湿;J恐龙,K暖热,南北之间干燥带 我国现代的自然环境是在中生代末期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一、新生代以前的环境演化概况
、第三纪的发展过程 ■第三纪时期,喜山运动奠定了中国的地形格局。 西部青高的隆升和古地中海的消失 基本格局 东部边缘海域的出现 继承燕山运动阶段的构造体系发生的升降运动 台湾新生代地槽的褶皱升起
一、第三纪的发展过程 ◼ 第三纪时期,喜山运动奠定了中国的地形格局。 西部青高的隆升和古地中海的消失 东部边缘海域的出现 台湾新生代地槽的褶皱升起 继承燕山运动阶段的构造体系发生的升降运动 基 本 格 局
1.第三纪的构造演化与地形发育 燕山运动(中生代中侏罗纪到百垩纪约2亿年一距今6500 万年的构造运动)奠定了中国现代地貌的基本轮廓。 燕山运动后相对宁静时期 ◆长期侵蚀和堆积, 地势起伏逐渐和缓 第三纪初,准平原广泛发育 喜运动使得准平原解体
1.第三纪的构造演化与地形发育 燕山运动(中生代中侏罗纪到白垩纪约2亿年-距今6500 万年的构造运动)奠定了中国现代地貌的基本轮廓。 燕山运动后 相对宁静时期 长期侵蚀和堆积, 地势起伏逐渐和缓 第三纪初,准平原广泛发育 喜山运动使得准平原解体
喜马拉雅运动有两个强烈的活动时期 (1)早期: 在北东东构造线的 西部:中始新世后期 控制下,形成许多 东部:中新世 内陆和近海盆地 (2)晚期: 南北发生分异,北部盆 西部和东部:都发生在 地以大面积下沉为主, 上新世,并延续到更新 北纬30以南地区以抬升 世早期。 为主,仅有一些小规模 的断陷盆地相对下沉
(1)早期: 西部:中始新世后期 东部:中新世 在北东东构造线的 控制下,形成许多 内陆和近海盆地 南北发生分异,北部盆 地以大面积下沉为主, 北纬30以南地区以抬升 为主,仅有一些小规模 的断陷盆地相对下沉。 西部和东部:都发生在 上新世,并延续到更新 世早期。 (2)晚期: 喜马拉雅运动有两个强烈的活动时期
早期的喜山运动 印欧板块相撞 西部 特提斯海封闭 青藏地区隆起,但海拔仅1000m左右 板块北移挤压 西北地区 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 古生代褶皱带 基底稳定的地块 断块山地 沉陷盆地
早期的喜山运动 西部 印欧板块相撞 特提斯海封闭 青藏地区隆起,但海拔仅1000m左右 西 北 地 区 板块北移挤压 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 断块山地 沉陷盆地 古生代褶皱带 基底稳定的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