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0U-B-11-213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40051学分5总学时90理论60实验/上机30 英文课程名PIant Protectology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生物技术系 修订时间2006年09月10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植物保护学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两门课综合起来的一门课程。它 包括昆虫基础知识和水稻、甘蔗、蔬菜和水果等害虫防治知识以及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和 多种农业植物病害防治知识。总学时90理论60学时实验30学时。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保护学是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病 虫害防治防治基础知识和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为学好植物科学与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好植物保护理论基础,掌握各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实验和教学实习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使 学生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和防治通过实验和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 求学生采集昆虫标本50种以上,病害标本30种以上。 三、面向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四、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气象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植物保护学与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等课程有着极为 密切的联系。学习植物保护学要有上面的课程的基础知识作依托。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6学时) 1.1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A 1.2昆虫头部 A 1.头部的基本构造 2.昆虫的触角 3.昆虫的眼 4.昆虫的口器 1.3昆虫的胸部 A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40051 学分 5 总学时 90 理论 60 实验/上机 30 英文课程名 PIant Protectology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生物技术系 修订时间 2006 年 09 月 10 日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植物保护学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两门课综合起来的一门课程。它 包括昆虫基础知识和水稻、甘蔗、蔬菜和水果等害虫防治知识以及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和 多种农业植物病害防治知识。总学时 90 理论 60 学时 实验 30 学时。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保护学是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病 虫害防治防治基础知识和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为学好植物科学与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好植物保护理论基础,掌握各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实验和教学实习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使 学生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和防治通过实验和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 求学生采集昆虫标本 50 种以上,病害标本 30 种以上。 三、面向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四、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气象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植物保护学与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等课程有着极为 密切的联系。学习植物保护学要有上面的课程的基础知识作依托。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6 学时) 1.1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A 1.2 昆虫头部 A 1.头部的基本构造 2.昆虫的触角 3.昆虫的眼 4.昆虫的口器 1.3 昆虫的胸部 A GDOU-B-11-213
1.胸部的基本构造 2.胸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3.昆虫的翅 1.4昆虫的腹部 A 1.腹部的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的构造 3.尾须 4.幼虫的腹足 1.5昆虫的体壁 B 1.体壁构造与特性 2.体壁的衍生物 3.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A 1.6昆虫的体腔和内部器官C 作业:认识昆虫各部位名称。 第二章昆虫生物学 (6学时 2.1昆虫的生殖方式A 1.两性生殖 2.孤雌生殖 3.卵胎生和幼体生殖 4.多环生殖 2.2昆虫的发育和变态A 1.昆虫变态类型 2.昆虫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性 2.3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A 2.4昆虫的休眠和滞育A 2.5昆虫的习性A 1.食性 2.假死性 3.趋性 4.昆虫的本能 5.保护色及拟态 6.群集、扩散和迁飞 作业:把本章名词用作业本抄下来并背熟。 第三章昆虫分类(4学时) 3.1分类阶元B 3.2种一亚种和学名B
1.胸部的基本构造 2.胸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3.昆虫的翅 1.4 昆虫的腹部 A 1.腹部的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的构造 3.尾须 4. 幼虫的腹足 1.5 昆虫的体壁 B 1.体壁构造与特性 2.体壁的衍生物 3.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A 1.6 昆虫的体腔和内部器官 C 作业:认识昆虫各部位名称。 第二章 昆虫生物学 (6 学时) 2.1 昆虫的生殖方式 A 1.两性生殖 2.孤雌生殖 3.卵胎生和幼体生殖 4.多胚生殖 2.2 昆虫的发育和变态 A 1.昆虫变态类型 2.昆虫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性 2.3 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A 2.4 昆虫的休眠和滞育 A 2.5 昆虫的习性 A 1.食性 2.假死性 3.趋性 4.昆虫的本能 5.保护色及拟态 6.群集、扩散和迁飞 作业:把本章名词用作业本抄下来并背熟。 第三章 昆虫分类 (4 学时) 3.1 分类阶元 B 3.2 种一亚种和学名 B
3.3昆虫纲的分目 1.躲虫亚纲 2.无翅亚纲A 3.有翅亚纲A 3.4农业昆虫重要目、科概述 A 1,直期目 2.缨翅目 3.半翅目 4.同翅目 5.脉翅目 6.鳞翅目 7.等翅目 8.鞘翅目 9.膜翅目 10.双翅目 附魄螨亚纲 作业:用作业本把昆虫常见10个目的特征写下并记熟。 第四章昆虫生态(2学时) 4.1农业生态系与农业昆虫 1.农业生态系的特点 B 2.农业昆虫及害虫的类型B 4.2农业生态系中的若干生态学概念B 1.食物链与食物网 2.种群的基本牲特征 3.生物群落、优势种及生态位 4.3与农业昆虫有关的物理因子B 1.气候因子 2.土壤因子 4.4与农业昆虫有关的生物因子B 1.寄生植物 2.天敌 4.5农业昆虫的生存对策B 1.生活史对策 2.时间与空间对策 3.生存对策与害虫防治 第五章害虫调查和预测预报(学生自学)
3.3 昆虫纲的分目 1.蚣虫亚纲 C 2.无翅亚纲 A 3.有翅亚纲 A 3.4 农业昆虫重要目、科概述 A 1.直翅目 2.缨翅目 3.半翅目 4.同翅目 5.脉翅目 6.鳞翅目 7.等翅目 8.鞘翅目 9.膜翅目 10.双翅目 附蜱螨亚纲 作业:用作业本把昆虫常见 10 个目的特征写下并记熟。 第四章 昆虫生态(2 学时) 4.1 农业生态系与农业昆虫 1.农业生态系的特点 B 2.农业昆虫及害虫的类型 B 4.2 农业生态系中的若干生态学概念 B 1.食物链与食物网 2.种群的基本牲特征 3.生物群落、优势种及生态位 4.3 与农业昆虫有关的物理因子 B 1.气候因子 2.土壤因子 4.4 与农业昆虫有关的生物因子 B 1.寄生植物 2.天敌 4.5 农业昆虫的生存对策 B 1.生活史对策 2.时间与空间对策 3.生存对策与害虫防治 第五章 害虫调查和预测预报(学生自学)
第六章害虫综合治理(2学时) 6.1综合治理的概念A 6.2综合治理的经济学原理A 1.害虫对作物的经济为害和作物受害损失的估计。 2.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 6.3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A 1.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 3.生物防治 4.物理机械防治 5.化学防治 6.4综合治理方案制订的原则与展望A 作业:把前面六章内容制作课件。 第七章地下害虫(学生自己看书) 第八章水稻害虫 (4学时) 8.1稻蓟马A 8.2三化螟A 8.3稻纵卷叶螟A 8.4褐飞虱A 作业:如何根据三化螟的幼虫各龄期进行水稻三化螟发生时期的测报。 第九章蔬菜害虫(2学时) 1.菜蚜、菜粉蝶、菜蛾、斜纹夜蛾、美洲斑潜蝇A 2.黄守爪、温室白粉虱、茄二十八星瓢虫B 第十竟果树害虫(2学时) 1.蚧类、星天牛、柑桔全爪螨、柑桔潜叶蛾、柑桔锈螨A 2.大蓑蛾、食心虫B 第十一章甘蔗害虫(2学时) 甘蔗螟虫A 第二部分农业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基础 1.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2学时) 1.1植物病害的定义A 1.2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A 1.3植物病害的症状A 第二章植物病原物(2学时) 2.1真菌A
第六章 害虫综合治理 (2 学时) 6.1 综合治理的概念 A 6.2 综合治理的经济学原理 A 1.害虫对作物的经济为害和作物受害损失的估计。 2.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 6.3 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A 1.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 3.生物防治 4.物理机械防治 5.化学防治 6.4 综合治理方案制订的原则与展望 A 作业:把前面六章内容制作课件。 第七章 地下害虫 (学生自己看书) 第八章 水稻害虫 (4 学时) 8.1 稻蓟马 A 8.2 三化螟 A 8.3 稻纵卷叶螟 A 8.4 褐飞虱 A 作业:如何根据三化螟的幼虫各龄期进行水稻三化螟发生时期的测报。 第九章 蔬菜害虫 (2 学时) 1.菜蚜、菜粉蝶、菜蛾、斜纹夜蛾、美洲斑潜蝇 A 2.黄守爪、温窒白粉虱、茄二十八星瓢虫 B 第十章 果树害虫 (2 学时) 1.蚧类、星天牛、柑桔全爪螨、柑桔潜叶蛾、柑桔锈螨 A 2.大蓑蛾、食心虫 B 第十一章 甘蔗害虫(2 学时) 甘蔗螟虫 A 第二部分 农业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基础 1.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2 学时) 1.1 植物病害的定义 A 1.2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A 1.3 植物病害的症状 A 第二章 植物病原物 (2 学时) 2.1 真菌 A
2.2原核生物A 2.3病毒A 2.4线虫A 2.5寄生性种子植物B 第三章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2学时) 1)病原物的致病性A 2)病害循环A 第四章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植物的抗病性(2学时)A 4,1病原物的致病性A 4.2植物的抗病性 A 4.3病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A 第五章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2学时) 5.1植物病害的流行A 5.2植物病害的预测A 第六章植物病害的防治 6.1精物检疫B 6.2农业防治A 6.3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A 6.4生物防治A 6.5物理防治A 6.6化学防治A 第七章水稻病害 (4学时 7.1稻瘟病A 7.2水稻纹枯病A 7.3水稻白叶枯病A 7.4水稻其他病害B 第八章杂粮病害(2学时) 8.1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粗缩病A 8.2甘薯黑斑病B 第九章油料作物病害(学生自己看书) 第十章果树病害(4学时) 10.1柑桔遗疡病A 10.2柑桔黄龙病A 10.3荔枝霜疫病A 10.4果树其他病害B 第十章蔬菜病害(4学时)
2.2 原核生物 A 2.3 病毒 A 2.4 线虫 A 2.5 寄生性种子植物 B 第三章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2 学时) 1)病原物的致病性 A 2)病害循环 A 第四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植物的抗病性(2 学时)A 4.1 病原物的致病性 A 4.2 植物的抗病性 A 4.3 病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 A 第五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2 学时) 5.1 植物病害的流行 A 5.2 植物病害的预测 A 第六章植物病害的防治 6.1 植物检疫 B 6.2 农业防治 A 6.3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A 6.4 生物防治 A 6.5 物理防治 A 6.6 化学防治 A 第七章 水稻病害 (4 学时) 7.1 稻瘟病 A 7.2 水稻纹枯病 A 7.3 水稻白叶枯病 A 7.4 水稻其他病害 B 第八章 杂粮病害 (2 学时) 8.1 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粗缩病 A 8.2 甘薯黑斑病 B 第九章油料作物病害(学生自已看书) 第十章 果树病害 (4 学时) 10.1 柑桔遗疡病 A 10.2 柑桔黄龙病 A 10.3 荔枝霜疫病 A 10.4 果树其他病害 B 第十章 蔬菜病害 (4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