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专业实验指导书 郑州大学化工实验中心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验室 2007年10月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专业实验指导书 郑州大学化工实验中心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验室 2007年10月
前言 化工过程机械专业是一个传统的工科专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专业 技术人才,为我国的石油化学工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及 工业结构的调整,对传统专业也进行调整与改革,从1998级起,全国化工过程机械”专 业改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并增设了有关控制方面的课程,以培养面向21世纪 的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 为实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目的,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素 质、高能力创新人才,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构建,对专业实验进行了改造与建设,提 升了专业实验装备技术水平,构建了以“过程设备及控制系统”为专业特色的综合实验系 统,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实验装置,有两套多功能综合实验装置(内外压容器基本 实验综合装置,换热器多功能综合实验装置)与单台实验装置若干。 内外压容器基本实验综合实验项目有: (1)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实验: (2)外压薄壁容器稳定性实验: (3)离心泵恒转速性能测定实验: (4)恒流量控制实验 (5)恒压力控制实验: (6)液位对象特征测定实验。 换热器多功能综合实验项目: (1)换热器壳体应力测定实验: (2)换热器管程和壳程压力降测定实验: (3)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 (4)流体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5)离心泵恒转速性能测定实验: (6)恒压力控制实验: (7)恒流量控制实验 (8)换热器出口温度串级控制实验
前 言 化工过程机械专业是一个传统的工科专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专业 技术人才,为我国的石油化学工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及 工业结构的调整,对传统专业也进行调整与改革,从1998级起,全国“化工过程机械”专 业改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并增设了有关控制方面的课程,以培养面向21世纪 的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 为实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目的,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素 质、高能力”创新人才,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构建,对专业实验进行了改造与建设,提 升了专业实验装备技术水平,构建了以“过程设备及控制系统”为专业特色的综合实验系 统,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实验装置,有两套多功能综合实验装置(内外压容器基本 实验综合装置,换热器多功能综合实验装置)与单台实验装置若干。 内外压容器基本实验综合实验项目有: (1)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实验; (2)外压薄壁容器稳定性实验; (3)离心泵恒转速性能测定实验; (4)恒流量控制实验; (5)恒压力控制实验; (6)液位对象特征测定实验。 换热器多功能综合实验项目: (1)换热器壳体应力测定实验; (2)换热器管程和壳程压力降测定实验; (3)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 (4)流体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5)离心泵恒转速性能测定实验; (6)恒压力控制实验; (7)恒流量控制实验; (8)换热器出口温度串级控制实验。 1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加深对专业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掌握专 业实验方法和一些的基本测试技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观察 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为: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与 方法,了解实验所使用的装置与仪器。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听实验指导教师的讲解,并主 动思考,实验操作积极主动,细细致认真,实验记录完整。实验后及时提交实验报告。对 实验报告的要求,根据每个实验的内容特点及有关要求来完成,做到认真规范,内容详实。 实验报告要求: 一,采用统一格式的封面: 二,实验报告按要求顺序装订: 三,每项实验报告内容,一般应包括一些内容: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装置(要求绘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并对各部分进行说明): 4.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实验各种测定数据记录值,建议以表格的形式): 5数据处理与分析(进行有关分析与计算,包括理论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分析): 6结果分析、讨论及建议。 参与本次实验讲义修订工作的主要教师有:刘利平、李洪亮、王定标、张循良、陈俊 英等,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教师对本实验课程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此表示感谢。本书编写过 程中参阅的资料有:宋树波等主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贾高顺《化工机械 专业实验》、北京化工大学编写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多功能综合实验指导书》及 各种仪器说明书等。 编写时间仓促及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足和欠妥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07年10月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加深对专业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掌握专 业实验方法和一些的基本测试技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观察 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为: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与 方法,了解实验所使用的装置与仪器。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听实验指导教师的讲解,并主 动思考,实验操作积极主动,细细致认真,实验记录完整。实验后及时提交实验报告。对 实验报告的要求,根据每个实验的内容特点及有关要求来完成,做到认真规范,内容详实。 实验报告要求: 一,采用统一格式的封面; 二,实验报告按要求顺序装订; 三,每项实验报告内容,一般应包括一些内容: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装置(要求绘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并对各部分进行说明); 4.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实验各种测定数据记录值,建议以表格的形式); 5.数据处理与分析(进行有关分析与计算,包括理论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分析); 6.结果分析、讨论及建议。 参与本次实验讲义修订工作的主要教师有:刘利平、李洪亮、王定标、张循良、陈俊 英等,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教师对本实验课程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此表示感谢。本书编写过 程中参阅的资料有:宋树波等主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贾高顺《化工机械 专业实验》、北京化工大学编写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多功能综合实验指导书》及 各种仪器说明书等。 编写时间仓促及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足和欠妥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2007年10月 2
目录 实验一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 .4 实验二振动与隔振实验, 实验三超声波探伤 .14 实验四空气压缩机性能测定实验 22 实验五外压薄壁容器稳定性实验… 31 实验六恒压力控制实验 .34 实验七液位对象特征测定实验 .38 实验八换热器管程和壳程压力降测定实验..… .46 实验九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 …4………………小…………… .48 实验十流体传热系数测定实验79 3
目 录 实验一 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4 实验二 振动与隔振实验…………………………………………………………9 实验三 超声波探伤………………………………………………………………14 实验四 空气压缩机性能测定实验………………………………………………22 实验五 外压薄壁容器稳定性实验………………………………………………31 实验六 恒压力控制实验…………………………………………………………34 实验七 液位对象特征测定实验…………………………………………………38 实验八 换热器管程和壳程压力降测定实验……………………………………46 实验九 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48 实验十 流体传热系数测定实验…………………………………………………79 3
实验一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薄壁容器在内压的作用下,容器壳体、封头的应力分布情况: 2.验证薄壁容器应力计算的理论公式: 3.掌握应力电测法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应变片粘贴、灵敏系数和横向效应系数的 测定,了解电阻应变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量。 二、实验内容 对各种典型的顶盖、筒体及其不连续处的应力进行测试。顶盖可以是椭圆形、半球 形、锥形、平板等,可选其中的一、两种进行测定。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本实验是测定内压薄壁容器外壁上的应力,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 差的原因,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1.实验前的准备 (1)了解测试对象的技术参数,包括几何尺寸、材料性能及机械性能指标。 (2)测点选择在容器外壁上给定的区域内选择测量点。 (3)布片方案由于本实验要测量的容器外表面均处于平面应力状态,而且两主应 力方向己知,故每测量点的布片数为两片,其方向分别为径向和周向。 (4)应变片桥接方式因容器是受单一载荷作用,而且是在室内进行测试,故采用同 一温度补偿片的半桥测量方式,并由预调平衡箱实现多点测量。 2.现场实验工作 (1)测点表面的打磨、划线和清洗脱脂处理: (2)应变片的粘结,应变片与连接线的焊接与固定 (3)应变片与应变仪的连接: (4)静态电阻应变仪、预调平衡箱的调整与操作: (5)容器加载测量,记录数据。 3.数据处理及应力计算 (1)原始测量数据整理 首先进行原始数据的整理,并进行系统修正误差计算。如进行灵敏系数K值的计算, 应变片横向效应的修正计算,连接导线电阻的修正计算,电阻应变片不符合标准值的修正 计算。上述这些计算,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2)应力计算公式 根据修正计算后的主应变,可计算出设备的主应力,应力计算公式为: -(+ (1-1) 4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 1. 了解薄壁容器在内压的作用下,容器壳体、封头的应力分布情况; 2. 验证薄壁容器应力计算的理论公式; 3. 掌握应力电测法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应变片粘贴、灵敏系数和横向效应系数的 测定,了解电阻应变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量。 二、实验内容 对各种典型的顶盖、筒体及其不连续处的应力进行测试。顶盖可以是椭圆形、半球 形、锥形、平板等,可选其中的一、两种进行测定。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本实验是测定内压薄壁容器外壁上的应力,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 差的原因,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1. 实验前的准备 (1)了解测试对象的技术参数,包括几何尺寸、材料性能及机械性能指标。 (2) 测点选择 在容器外壁上给定的区域内选择测量点。 (3) 布片方案 由于本实验要测量的容器外表面均处于平面应力状态,而且两主应 力方向已知,故每测量点的布片数为两片,其方向分别为径向和周向。 (4)应变片桥接方式 因容器是受单一载荷作用,而且是在室内进行测试,故采用同 一温度补偿片的半桥测量方式,并由预调平衡箱实现多点测量。 2. 现场实验工作 (1)测点表面的打磨、划线和清洗脱脂处理; (2)应变片的粘结,应变片与连接线的焊接与固定; (3)应变片与应变仪的连接; (4)静态电阻应变仪、预调平衡箱的调整与操作; (5)容器加载测量,记录数据。 3. 数据处理及应力计算 (1)原始测量数据整理 首先进行原始数据的整理,并进行系统修正误差计算。如进行灵敏系数K值的计算, 应变片横向效应的修正计算,连接导线电阻的修正计算,电阻应变片不符合标准值的修正 计算。上述这些计算,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2) 应力计算公式 根据修正计算后的主应变,可计算出设备的主应力,应力计算公式为: E 12 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