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第二节 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木原则 教学日的和要求:对什么是物权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趋势,知晓物权法的价值取向。紫握物权平等保护原 则、物权法定原则、公示公信原则 一物一权原则的内涵。 重点 物权法在市场径济中的重要作用,物权的社会化趋势,物权法定主义的含义是重点:物权法定原则的修正,物权公示。 知识物 1,物权法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物权的社会化、价值化、国际化 3.。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训:由于本章是物权法与物权理论的入门,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启发学生物权法调整的是财产归属和 利用的法律关系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答疑、提问为辅。 答疑、提问 2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内涵是什么?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二、三章。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饭社,2008年4月版,第一章。 3、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一章. 《物权二元 第二章 物权的一般原理(4学时) 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物的经 教学目的和要求:明了物权的概念和物权特征的内通。明了物的概念和基本属性,重点掌握物的一些重要分类。理解物权的排他效 力、优先效力、追及效力以及何为物权请求权,能够举一两个例子进行简单的说明。 重点难点:物权的特征,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以及区分的作用是重点:物权的效力和物权请求权是难点· 知识结构: 1,物权的客体为物 2、什么是物?外延与内 、原物等 的分类 6、物权的几种效力 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物,让学生来将之归类 物权的效力,提问设计的避目 用考四 1、为什么要区发不动产与动产,在物权法上如此划分有哪些作用? 2、如何区分主物与从物,原物与草息?举例加以说明。 3、物权与债权不同的特征有哪些? 4、举例说明物权的追及效力? 酸老文献: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一章。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二章。 3、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三章。 4、钱明星:《物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章
第一章 物权法导论(4学时)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与性质 第二节 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对什么是物权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趋势,知晓物权法的价值取向。掌握物权平等保护原 则、物权法定原则、公示公信原则、一物一权原则的内涵。 重点、难点:物权法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物权的社会化趋势,物权法定主义的含义是重点;物权法定原则的修正,物权公示、 公信原则是难点。 知识结构: 1、物权法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物权的社会化、价值化、国际化 3、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训:由于本章是物权法与物权理论的入门,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启发学生物权法调整的是财产归属和 利用的法律关系。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答疑、提问为辅。 教学过程和内容:讲授、答疑、提问 思考题:1、什么是物权法? 2、物权法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内涵是什么?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二、三章。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一章。 3、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一章。 4、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一章。 5、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一章。 第二章 物权的一般原理(4学时)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物权的分类 第三节 物权的客体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 教学目的和要求:明了物权的概念和物权特征的内涵。明了物的概念和基本属性,重点掌握物的一些重要分类。理解物权的排他效 力、优先效力、追及效力以及何为物权请求权,能够举一两个例子进行简单的说明。 重点难点:物权的特征,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以及区分的作用是重点;物权的效力和物权请求权是难点。 知识结构: 1、物权的客体为物 2、什么是物?外延与内涵 3、动产与不动产区分实益 4、原物、孳息等特殊的物的分类 5、物权相比债权具有的特性 6、物权的几种效力 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物,让学生来将之归类。 教学方法:先预习,讲授重点难点,举例加强理解,兼提问答疑。 教学过程与内容:讲授物的定义,动产不动产区分的价值,物权的效力,提问设计的题目。 思考题: 1、为什么要区发不动产与动产,在物权法上如此划分有哪些作用? 2、如何区分主物与从物,原物与孳息?举例加以说明。 3、物权与债权不同的特征有哪些? 4、举例说明物权的追及效力?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一章。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二章。 3、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三章。 4、钱明星:《物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章
5、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困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五章。 为的物变别 为以外原因的物权变动 第四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物权发生、变更、消灭的方式,掌握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规范模式以及物权行为理论和基于法律行为 以外原因的物权变动,着重理解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特别是不动产物权的登记制度。 重点难点:物权行为理论(包括物权无因性理论)是难点. 知识结构 、何为物权变动 、物行为写 的观点(赞成一方,反对一方)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训:在学习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的过程中,可以举动产、不动产两个例子进行说明,物权行为理论也可 以举这样的例子进行说明 教学方法:两堂课讲授理论为主,穿插例子进行讲解,后两节课组织一次案例教学。 教学过程和内容:组织本学期第一次案例教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要形成自己的意见,然后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 题考题 1、何为物权的无因性理论?我国民法应否采取这一理论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二编, 2、李律张、王崇轴主编,《物权法》,声林大学出版社,00年4目版,第四意。 3、孙宪忠:《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其中几篇物权行为理论的相关论文,是中国较为深刻地论述物权行为理论的佳 4、[德]迪特尔·梅迪库斯著,邵建东译,《德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000年版,第十二章, 第四章 所有权概述(2学时)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所有权的内容 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 四 与要 中所有权的内容,把是所有权的基础理论,初步能知晓取得时效的价值 结构 1、所有权的完全性、自物权性、独占的排他性、弹力性、永久性。 2、所有权的木而的学说与理论 3、各种基于所有权的请求权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们举例说明所有权的几大权能及其性质,讨论取得时效制度的适用条件。 教学方法:讲授所有权的基本理论,并提问所有权的几项权能。 教学过程与内容:举例说明难点问题,提问、讨论穿插课堂同时进行 什么是所有权 2所有权四 木权能是什久 3、所有权的本质是什么? 4、所右权明制的理由是什久? 5、动产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参考书日: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七章。 2、学建 、王崇敏主编:《物权法》 ,吉林大学出版料 08年4月版,第五章
5、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五章。 第三章 物权变动(4学时) 第一节 物权变动概述 第二节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第三节 基于法律行为以外原因的物权变动 第四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物权发生、变更、消灭的方式,掌握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规范模式以及物权行为理论和基于法律行为 以外原因的物权变动,着重理解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特别是不动产物权的登记制度。 重点难点:物权行为理论(包括物权无因性理论)是难点。 知识结构: 1、何为物权变动 2、公示与公信原则 3、物权行为理论的观点(赞成一方,反对一方) 4、物权变动与消灭的原因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训:在学习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的过程中,可以举动产、不动产两个例子进行说明,物权行为理论也可 以举这样的例子进行说明。 教学方法:两堂课讲授理论为主,穿插例子进行讲解,后两节课组织一次案例教学。 教学过程和内容:组织本学期第一次案例教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要形成自己的意见,然后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 思考题: 1、何为物权的无因性理论?我国民法应否采取这一理论? 2、公示、公信原则基本内容是什么? 3、物权消灭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二编。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四章。 3、孙宪忠:《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其中几篇物权行为理论的相关论文,是中国较为深刻地论述物权行为理论的佳 作。 4、[德]迪特尔•梅迪库斯著,邵建东译,《德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十二章。 第四章 所有权概述(2学时)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所有权的内容 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 第四节 所有权的行使与限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物权法中所有权的内容,把握所有权的基础理论,初步能知晓取得时效的价值。 重点难点:所有权的性质、内容的理解。 知识结构: 1、所有权的完全性、自物权性、独占的排他性、弹力性、永久性。 2、所有权的本质的学说与理论 3、各种基于所有权的请求权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们举例说明所有权的几大权能及其性质,讨论取得时效制度的适用条件。 教学方法:讲授所有权的基本理论,并提问所有权的几项权能。 教学过程与内容:举例说明难点问题,提问、讨论穿插课堂同时进行。 思考题: 1、什么是所有权? 2、所有权四大基本权能是什么? 3、所有权的本质是什么? 4、所有权限制的理由是什么? 5、动产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参考书目: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七章。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五章。 3、孟勤国:《物权结构二元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一章。 4、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版,第二章
第五章 不动产所有权(2学时) 所有 压右切 教学目的和要求:知晓不动产所有权的基本类型,就士地、房屋等主要不动产的法律规定有一个详细的认知。 重点难点: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在实践中的应用向避。 知退结构 【、土地所有权的基础理论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内容 不动严相关系的法律处理 不 产所有权是物权理论中关键的一环,可以提供案例让学生们白己学习、讨论,然后进行讲解, 启发学 教学青容基木理的解法,案例分析有关士地、房的相关案例,让学生们时论,充分领略士地、房层这些不动产的法律 规定的复杂性。 思老顾: 1、简要说明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 2、何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其本质属性是什么? 3、不动产相邻关系应当在何种情况下适用: 参考文献 、尹飞、程啸著 《中国物权法教程》 人民法院出版社。 、华: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皮 4、孙宪忠:《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有几篇相关论文具代表性。 5、《德国民法典》,第三编第三章, 第六章 共有(2学时) 第二节 按份共有 第二节 北同址右 第四节 准共有 第五节共有财产的分割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物权法中的共有概念,分清楚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以及这两种不同的共有状况的法律处理 高:共有这一物权瓶念的理解 法 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区别, ,共有的概念与特征 2、共同共有的特征与法律处理 3、按份共有的特征与法律处理 4、准占有的概念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举两个分别涉及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的案例,让学生们进行区别,并进行简单的法律分析 思考 3、什么是准共有2 参老文献: 【、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十一章。 2、李建华、王票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七章。 3、扬振山主编:《民商法实务研究》(物权卷),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版。 4、王利明:《物权法论》,中田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十章 第七章 用益物权概述(2学时) 第节 用益物权的概念、分类与特征 第二节用益物权的体系与一般规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白用益物权的概念及其社会作用,并能分清用益物权的几种种类
第五章 不动产所有权(2学时)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 第二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三节 不动产相邻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知晓不动产所有权的基本类型,就土地、房屋等主要不动产的法律规定有一个详细的认知。 重点难点: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在实践中的应用问题。 知识结构: 1、土地所有权的基础理论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内容 3、不动产相邻关系的法律处理 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不动产所有权是物权理论中关键的一环,可以提供案例让学生们自己学习、讨论,然后进行讲解, 启发学生们掌握不动产所有权的法律规定。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讲授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与内容:基本理论的解读,案例分析有关土地、房屋的相关案例,让学生们讨论,充分领略土地、房屋这些不动产的法律 规定的复杂性。 思考题: 1、简要说明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 2、何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其本质属性是什么? 3、不动产相邻关系应当在何种情况下适用?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九章。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六章。 3、陈华彬:《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4、孙宪忠:《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有几篇相关论文颇具代表性。 5、《德国民法典》,第三编第三章。 第六章 共有(2学时) 第一节 共有概述 第二节 按份共有 第三节 共同共有 第四节 准共有 第五节 共有财产的分割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物权法中的共有概念,分清楚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以及这两种不同的共有状况的法律处理 方法。 重点难点:共有这一物权概念的理解,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区别。 知识结构: 1、共有的概念与特征 2、共同共有的特征与法律处理 3、按份共有的特征与法律处理 4、准占有的概念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举两个分别涉及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的案例,让学生们进行区别,并进行简单的法律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背诵 教学内容与过程:用一节课讲授涉及共有的基本观念,然后用两个案例来启发学生们对共有这一概念的理解。 思考题: 1、共有的特征与概念是什么? 2、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的区别是什么? 3、什么是准共有?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十一章。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七章。 3、扬振山主编:《民商法实务研究》(物权卷),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版。 4、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十章 第七章 用益物权概述(2学时)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概念、分类与特征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体系与一般规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白用益物权的概念及其社会作用,并能分清用益物权的几种种类
重点难点:用益物权的特征,用益物权的几种主要类型。 知识结 用益 权的意义与特征 用的部方在大个技用技一 生们回答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例子,以加深同学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记忆锻炼,提问,答疑 教学过程及内容:当掌讲授用益物权的概念及其他基本理论,让学生们自由思考,回答问题。学生的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小组成 员选代表进行发言。 思考 、用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尹飞、程啸:《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十二章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八章。 3、钱明星:《物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编。 4、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三、四、五、六章。 第八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2学时 第一节 十地承包经营权据状 第二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 第三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第四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与消灭 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理论 2、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了士地承包经昔权的消灭的法律后果 出台的《农村士地承包法》进行讲解,让学生们用最新的法律规定来解决法 设 个新法律的案 讨论,发言,然后由老师答疑 教学过程与内容:讲授、新法条 的理解,答疑 思考题: 、你对新出台的《 》有 么看法 4、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是什么? 酸老文献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十三章.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十章。 3、《中华人民共和士地承包法》 4、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三章。 第九章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2学时) 第一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待 第三节建发用地使用权的流华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涌和外廷,对其发展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分清建设用地使用权与类似制度的区别。 重点难点: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含义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义务。 知识结构 1、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基础理论 2、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义务 力培养:让学生多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基地使用权
重点难点:用益物权的特征,用益物权的几种主要类型。 知识结构: 1、用益物权的意义与特征 2、用益物权的体系 3、用益物权的一般规则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章是用益物权的一个总论部分,因此应以讲授基本理论为授课主线,用益物权的分类可以让学 生们回答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例子,以加深同学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记忆锻炼,提问,答疑 教学过程及内容:当堂讲授用益物权的概念及其他基本理论,让学生们自由思考,回答问题。学生的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小组成 员选代表进行发言。 思考题: 1、用益物权有哪些特征? 2、我国用益物权类型大致有哪些?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十二章。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八章。 3、钱明星:《物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编。 4、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三、四、五、六章。 第八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2学时) 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述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第四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与消灭 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握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能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分析实际当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土地承包经营权内容,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知识结构: 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理论 2、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的法律后果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2003年4月28日出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进行讲解,让学生们用最新的法律规定来解决法 律问题,设计一个农地纠纷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并进行详细讲解。 教学方法:一个新法律的自读自学,讲解基本理论,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发言,然后由老师答疑。 教学过程与内容:讲授、新法条的理解,答疑。 思考题: 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征是什么? 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原因有哪些? 3、你对新出台的《土地承包法》有什么看法? 4、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是什么?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十三章。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十章。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 4、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三章。 第九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2学时) 第一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 第四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效力 第五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涵和外延,对其发展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分清建设用地使用权与类似制度的区别。 重点难点: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含义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义务。 知识结构:1、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基础理论 2、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义务 3、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多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基地使用权
教学方法:讲投、记亿基本概念、讨论 3、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条件有些? 黎老针。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十四章。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九章。 3、梁慧星、陈华彬著:《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十三登, 4、梁慧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000年,第三章, 第二节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 第三节完其地使围权的留料 第四节宅基地使用权行使的限制 第五节字基地使用权的消灭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历史沿革,充分理解我国民法中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相关规定,能够运用这些法条 重点难点: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和取得 知识结构:1、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2、宅基地使用权的基本理论 3、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与清火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老基地使用权的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们运用典权的基本理论进行充分的讨论, 的基本理论,举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们分析,另外还可以答疑、提问等方式检查同学 宅基使用权的法独性质是什么? 2、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有哪些? 3、名基地使用权取得的条件和原右宽些空 4、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评析?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十五章, 2、李建华 王 《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 年月版 一章 地役权(2学时 第三节地 第四节地役权的消灭 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晓地役权的概念和特征,知晓地役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重占确点: 重点是地役权的概念,地役权的取得和效力,难点是地役权和相邻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结构:1、地役权的基础理论 2、地役权的取得方式 3、地役权的效力 4、地役权的消灭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 让学生们查阅各国民法典中关于地役权的规定,让他们写一点研究体会。 教学方法:课下阅读,查阅各国民法典,讲授地役权的基本理论。 教学过程与内容: 讲授、自己写一篇心得,并给予一定的评价。 思考: 何为地役权,其法律特征的是什么? 2、1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十六章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十二章
教学方法:讲授、记忆基本概念、讨论 教学过程与内容:讲解基本使用权的基本理论,讨论哪些权利属于其他使用权。 思考题:1、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是什么? 2、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权具体包括哪些? 3、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条件有哪些?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十四章。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九章。 3、梁慧星、陈华彬著:《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十三章。 4、梁慧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三章。 第十章 宅基地使用权(2学时) 第一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行使的限制 第五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历史沿革,充分理解我国民法中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相关规定,能够运用这些法条 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和取得 知识结构:1、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2、宅基地使用权的基本理论 3、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与消灭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宅基地使用权的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们运用典权的基本理论进行充分的讨论。 教学方法: 课学预习 讲解 讨论 教学过程与内容: 讲解宅基地使用权的基本理论,举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们分析,另外还可以答疑、提问等方式检查同学 们的学习情况。 思考题:1、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2、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有哪些? 3、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的条件和原则有哪些? 4、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评析?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十五章。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十一章。 3、李婉丽:《中国典权法律制度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卷。 4、王利明:《中国物权法草案建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三章。 第十一章 地役权(2学时) 第一节 地役权概述 第二节 地役权的取得 第三节 地役权的效力 第四节 地役权的消灭 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晓地役权的概念和特征,知晓地役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地役权的概念,地役权的取得和效力,难点是地役权和相邻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结构:1、地役权的基础理论 2、地役权的取得方式 3、地役权的效力 4、地役权的消灭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 让学生们查阅各国民法典中关于地役权的规定,让他们写一点研究体会。 教学方法: 课下阅读,查阅各国民法典,讲授地役权的基本理论。 教学过程与内容: 讲授、自己写一篇心得,并给予一定的评价。 思考题:1、何为地役权,其法律特征的是什么? 2、地役权的效力是什么? 3、什么是空间利用权?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尹飞、程啸著:《中国物权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十六章。 2、李建华、王崇敏主编:《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