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⑧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④D.③⑤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资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 自羡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 (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一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 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天津卷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子墨子言日:“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日:“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 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 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1 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2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3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4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5 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6 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1 ○3 ○6 B.○2 ○4 ○5 C.○1 ○2 ○4 D.○3 ○5 ○6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 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 韩延寿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 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 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 分) 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资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 自羡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6.A 7.B 8.D 9.C 10.D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 11.(5 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一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 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天津卷 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 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 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
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 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日:“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土之恶衣,故 文公之臣皆鮮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 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土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 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土之勇,教 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 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 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 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 而土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 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之与家之相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 戚:偷窃 C.何以 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 胁:收敛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 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 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 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 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 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 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 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 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 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 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家之与家之相 篡:劫夺 B. 人之与人之相 贼:偷窃 C. 何以 易:改变 D. 胁息然后带 胁:收敛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 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13.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 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四、(18分)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三、11.B12.A13.B14.C 四 (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 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3)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 缘故 上海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题。(16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 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 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 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 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 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则人谁肯固矣() (2)其必济(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13.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 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四、(18 分)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三、11.B 12.A 13.B 14.C 四、15. (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 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3)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 缘故。 上海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l 题。(16 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 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 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 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 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 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4)侃率之以乘城(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 (2分) 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2分) (五)(8分) 17.4分(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 18.2分B 19.6分(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亡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 职分(1分)。(2)即使(1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1 分) 20.2分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 21.2分深明大议(1分)、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重庆卷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口,众然不问,晏子谏曰:“昔看先君桓公出游赌饥煮之一疾 煮与之慰,使令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举幸游吾乡子?'今子寒途, 据四十里之,禅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 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 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 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觜,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就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今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 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枝解人,”枢始?”公矍曰:“从寡人始”途不支寄。公曰:“以属 曰:”尔罪有三:公使当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 以一马之古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当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 弱邻国,当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今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 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学左右 之,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姓闻之 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晏子,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群其图之。”公曰:“善。 趣危治狗:以会相马。 [注]赀(zi):腐尸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群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乎?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服从 C.公曰:“以属狱。” 交付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 。(2 分) 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2 分) (五)(8 分) 17.4 分 (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 18.2 分 B 19.6 分(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亡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 分),也是(1 分)你的 职分(1 分)。(2)即使(1 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 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1 分) 20.2 分 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 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 分)。 21.2 分 深明大议(1 分)、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 1 分) 重庆卷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 ,众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赌饥者之一,疾 者与之财,使令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举幸游吾乡子?’今子寒途, 据四十里之,禅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 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 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 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觜,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就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今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 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枝解人,”枢始?”公矍曰:“从寡人始”途不支寄。公曰:“以属. 曰:”尔罪有三:公使当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 以一马之古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当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 弱邻国,当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今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 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学左右 之,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姓闻之。 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晏子,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群其图之。”公曰:“善。” 趣危治狗;以会相马。 [注]赀(zi):腐尸。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群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乎? 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服:服从 C.公曰:“以属.狱。” 属: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 特:只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诏行径”和“苛虚百姓”的一组是 A.r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默然不同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财屈国竭,下无以亲上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齐景公漠漠百姓族苦,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l)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分) (2)翻译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4分)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4分) 8、B(服政:指服役纳税) 9、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是景公听取晏子劝谏后的正确做法) 10、D(表现晏子还是景公有争议,另三个故事未能看出晏子的“刚正不屈”) 出游/睹.食/睹 (1)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 尸体到处都是。 (2)无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博取身边近臣的高兴,那么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安徽卷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 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 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它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 特:只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诏行径”和“苛虚百姓”的一组是 A.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默然不同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 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 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财屈国竭,下无以亲上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在齐景公漠漠百姓族苦,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10 分) (1)用斜线(/)断句: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 分) (2)翻译: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背相望。(4 分)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4 分) 8、B(服政:指服役纳税) 9、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是景公听取晏子劝谏后的正确做法) 10、D(表现晏子还是景公有争议,另三个故事未能看出晏子的“刚正不屈”) 11、……出游/睹……食/睹…… (1)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 尸体到处都是。 (2)无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博取身边近臣的高兴,那么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安徽卷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 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 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①,休请均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