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文言文译文汇编 目 录 01、全国卷I02、全国卷Ⅱ03、北京卷04、天津卷05上海卷 06、重庆卷07、安徽卷08、福建卷09、广东卷10、海南宁夏卷 11、湖北卷12、湖南卷13、江苏卷14、江西卷15、辽宁卷 16、山东卷17、四川卷 18、浙江卷 原文与译文 01.全国卷I 原文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 刚论秦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 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 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 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 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 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旦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 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 赋。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祟道观 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 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 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 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 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文言文翻译参考: 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宜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国子录,提升监察御史。当时 蔡京掌权,廖刚论奏无所顾忌。因双亲年老要求补授地方官,出朝为兴化军知军。钦宗即位 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郎,因母亲有病推辞不受
1 2008 年高考文言文译文汇编 目 录 01、全国卷Ⅰ 02、全国卷Ⅱ 03、北京卷 04、天津卷 05 上海卷 06、重庆卷 07、安徽卷 08、福建卷 09、广东卷 10、海南宁夏卷 11、湖北卷 12、湖南卷 13、江苏卷 14、江西卷 15、辽宁卷 16、山东卷 17、四川卷 18、浙江卷 原文与译文 01.全国卷Ⅰ 原文: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 刚论秦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 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 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 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 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 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 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 赋。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 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 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 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 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 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文言文翻译参考: 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宜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国子录,提升监察御史。当时 蔡京掌权,廖刚论奏无所顾忌。因双亲年老要求补授地方官,出朝为兴化军知军。钦宗即位, 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郞,因母亲有病推辞不受
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盗贼 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路监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盜 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 不久召入任吏部员外郎,进谏说:“古代天子一定有亲兵自己率领,用来防备意外并加 强君主的威势,希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强 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 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营建建康,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攻占 的想法。 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重新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 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蓄,每天等待 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已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上三说,将校有 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 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 当时朝廷追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他们,又下诏子孙不得在朝中做官。到这时章 杰从崇道观任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廖刚密封交还诏书,认为这样做, 以什么来表示惩戒,于是一并给与祠禄官。 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进谏说:“礼有厚薄 哥哥为君就用君礼对他,希望抑制圣心,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 郑亿年因与秦桧关系而得到美官,廖刚上疏明显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金人背叛 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近藩,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 地方呢?”改授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报到时,从官聚集在都堂,廖 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 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年去世 02、全国卷Ⅱ 原文: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 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 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 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 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 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 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 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 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 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 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 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 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 康乃悦。 2
2 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盗贼 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路监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 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 不久召入任吏部员外郞,进谏说:“古代天子一定有亲兵自己率领,用来防备意外并加 强君主的威势,希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强 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 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营建建康,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攻占 的想法。” 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重新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 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蓄,每天等待 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已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上三说,将校有 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 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 当时朝廷追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他们,又下诏子孙不得在朝中做官。到这时章 杰从崇道观任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廖刚密封交还诏书,认为这样做, 以什么来表示惩戒,于是一并给与祠禄官。 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进谏说:“礼有厚薄, 哥哥为君就用君礼对他,希望抑制圣心,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 郑亿年因与秦桧关系而得到美官,廖刚上疏明显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金人背叛 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近藩,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 地方呢?”改授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报到时,从官聚集在都堂,廖 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 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年去世。 02、全国卷Ⅱ 原文: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 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 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 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 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 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 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 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 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 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 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 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 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 康乃悦
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 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文言文翻译参考: 王昙首,琅邪淋沂人,太保王弘的小弟弟。年轻时有学问和品德,被授予著作郎,不去 就任。兄弟分割财物,昙首只拿图书而已。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跟从大司马修复 洛阳园陵。与堂兄王球一同拜见高祖(曾良策注:刘裕):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高祖说: “这个人既是贵族又有大德,却能够在军营里委屈他的志向。”昙首回答说:“已经跟从了 神明英武之师,自然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谢晦说:“仁慈的人果真有了勇气。”高祖 听了高兴。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参加宴会的人都写诗;昙首最先写好,高祖看 完后,于是问王弘:“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王弘回答说:“如果只让他做平民百姓, 家里怎么能住得下他。”高祖大笑。昙首有见识、智慧和气度,喜、怒不表现在脸上,闺阁 之内和和睦睦的样子。自己手里不拿金子和玉器,家里妇女也不得以此作为装饰和玩物,如 果不是俸禄和赏赐所得到的,不从别人那里接受一丝一毫的东西。太祖任冠军将军、徐州刺 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任府功曹。太祖镇守江陵,昙首自功曹迁为长史,又随府转镇西长史。 高祖非常赏识他,对太祖说:“王昙首深沉刚毅有器量局度,具有宰相之才。你遇事都应该 同他商量。”等到即位后,任命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人,以及讨平谢晦叛乱,昙首出力 最多。 谢晦被平定后,皇上想要封赏昙首等人,正赶上宴会聚集在一起,皇上举杯劝酒,乘机 抚着座椅说:“如果没有您兄弟二人,这个座椅就没有今天。”当时封赏的诏书已经写成 拿出来给昙首看,昙首说:“近日的事情,叛乱将要形成,凭借陛下英明快速决断,所以罪 人才被诛杀。我等虽然得以仰借天光,报效微薄之力,怎么可以乘国家发生灾难之时,以此 作为自身的幸运。陛下虽然想要偏袒我,面对秉笔直书的史臣怎么办?”皇上不能改变他的 想法,所以封官的事就搁置了。 当时王昙首的哥哥王弘担任录尚书事,又担任扬州刺使,昙首被皇上宠爱信任,在两宫 任职。彭城王义康与王弘在一起任职,心里常常怏怏不乐,又想得到扬州刺史的职位,在言 语上也表现了出来。因为昙首在朝廷任职,义康担心他分了自己的权力和职位,更加不高兴。 昙首一再乞求皇上到吴郡任职,太祖说:“哪有想要建造大厦而遗失栋梁之材你?贤兄接连 多次称自己有病,坚决辞去州官职位,将来如果同意了你的请求,这个职位不是您又是属于 谁呢?哪有到吴郡任职的道理。”当时王弘长期生病,多次请求辞职,皇上不答应。昙首劝 王弘分出府中一半的兵力给义康,义康才高兴起来。 元嘉七年,昙首去世。太祖为他的死而悲恸,中书舍人周纠在一旁侍侯,说:“王家将 要衰败,所以贤能的人先死了。”皇上说:“只不过是我家衰败罢了。 03、北京卷 原文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 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颎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 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1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 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 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 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 官2,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
3 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 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文言文翻译参考: 王昙首,琅邪淋沂人,太保王弘的小弟弟。年轻时有学问和品德,被授予著作郎,不去 就任。兄弟分割财物,昙首只拿图书而已。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跟从大司马修复 洛阳园陵。与堂兄王球一同拜见高祖(曾良策注:刘裕);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高祖说: “这个人既是贵族又有大德,却能够在军营里委屈他的志向。”昙首回答说:“已经跟从了 神明英武之师,自然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谢晦说:“仁慈的人果真有了勇气。”高祖 听了高兴。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参加宴会的人都写诗;昙首最先写好,高祖看 完后,于是问王弘:“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王弘回答说:“如果只让他做平民百姓, 家里怎么能住得下他。”高祖大笑。昙首有见识、智慧和气度,喜、怒不表现在脸上,闺阁 之内和和睦睦的样子。自己手里不拿金子和玉器,家里妇女也不得以此作为装饰和玩物,如 果不是俸禄和赏赐所得到的,不从别人那里接受一丝一毫的东西。太祖任冠军将军、徐州刺 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任府功曹。太祖镇守江陵,昙首自功曹迁为长史,又随府转镇西长史。 高祖非常赏识他,对太祖说:“王昙首深沉刚毅有器量局度,具有宰相之才。你遇事都应该 同他商量。”等到即位后,任命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人,以及讨平谢晦叛乱,昙首出力 最多。 谢晦被平定后,皇上想要封赏昙首等人,正赶上宴会聚集在一起,皇上举杯劝酒,乘机 抚着座椅说:“如果没有您兄弟二人,这个座椅就没有今天。”当时封赏的诏书已经写成, 拿出来给昙首看,昙首说:“近日的事情,叛乱将要形成,凭借陛下英明快速决断,所以罪 人才被诛杀。我等虽然得以仰借天光,报效微薄之力,怎么可以乘国家发生灾难之时,以此 作为自身的幸运。陛下虽然想要偏袒我,面对秉笔直书的史臣怎么办?”皇上不能改变他的 想法,所以封官的事就搁置了。 当时王昙首的哥哥王弘担任录尚书事,又担任扬州刺使,昙首被皇上宠爱信任,在两宫 任职。彭城王义康与王弘在一起任职,心里常常怏怏不乐,又想得到扬州刺史的职位,在言 语上也表现了出来。因为昙首在朝廷任职,义康担心他分了自己的权力和职位,更加不高兴。 昙首一再乞求皇上到吴郡任职,太祖说:“哪有想要建造大厦而遗失栋梁之材你?贤兄接连 多次称自己有病,坚决辞去州官职位,将来如果同意了你的请求,这个职位不是您又是属于 谁呢?哪有到吴郡任职的道理。”当时王弘长期生病,多次请求辞职,皇上不答应。昙首劝 王弘分出府中一半的兵力给义康,义康才高兴起来。 元嘉七年,昙首去世。太祖为他的死而悲恸,中书舍人周纠在一旁侍侯,说:“王家将 要衰败,所以贤能的人先死了。”皇上说:“只不过是我家衰败罢了。” 03、北京卷 原文: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 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 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 1 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 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 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 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 官 2,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 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 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3,因痦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4涕泣,遣吏医 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自。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 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垩?”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 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①历召:一一召请。②学言:学校。③不殊:没死。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文言文翻译参考: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他做颍川太守时,当时俗多怨仇。延寿想更改这种状况,教 育人民以礼让为先,恐怕老百姓不听众,便召集郡中被乡里人信任的长者老人数十人,跟他 们一同商议,规定了婚丧嫁娶的仪礼规格,要人们大体上依照古礼,但不能越过法律。老百 姓遵从他的教导。后来黄霸代替了他的官职,就沿袭他的做法而把政事治理得很好。 延寿到一个地方上任,一定聘用贤士,以礼相待。他广泛征求意见,善于接纳劝谏的良 言,表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和有品行的人,修建了学校。又设置了正、五长,带头孝敬父母, 尊敬兄长,不准容留坏人。乡里之间有了不正常的情况,官吏就会立即听说,坏人不敢进入 他管辖的边界。一开始人们被他烦琐的礼节所苦,后来没有了追捕坏人的劳苦,人民也没有 了挨打的忧虑,老百姓便都安于他的管理。他接待官吏,给以很多的恩惠但纪律严明。有人 欺骗或者辜负了他,他总是自己责备自己:“难道是我对不起他们吧,他们怎么会到了这种 地步呢?”官吏听说后,都自己非常后悔,有的竟然自杀。 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 上报给他。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 里话。韩延寿停下车问他,门卒说:“今天早上您驾车出门,我等了很久您还没出来,我的 父亲来到官府门前,不敢进去。我听说后,急忙出去迎接,恰好您登车出门。因为尊敬父亲 而被处罚,(这)岂不是有损教化吗?”韩延寿在车上挥了挥了下手说:“如果没有你,我 差点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回到官舍,他就召见了门卒,于是重用他。他在东郡三年,有 令即行,有禁则止,案件大减。因为这他被提拔做了冯翊。有一次他巡行到高陵县,有兄弟 两个因为田地的事打官司。延寿听说后非常伤心地说:“我侥幸做了这个小官,本来应当给 全郡人做出表率,然而我对教化宣传得不够,以至于让骨肉兄弟打起了官司,责任在我 这一天,他闭门思过,整个县里的人都不知他在干什么。于是打官司的那家人整个宗族都责 备这兄弟两个,这兄弟二人也深深地感到后悔,自己剃光了头光着上身来向韩延寿谢罪,愿 意把田地互相移动一下,到死也不再相争,整个郡中非常和睦,互相告诫勉励,没有人再犯 法 04、天津卷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 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4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 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 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 3,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 4 涕泣,遣吏医 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 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 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①历召:一一召请。 ②学言:学校。 ③不殊:没死。 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文言文翻译参考: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他做颍川太守时,当时俗多怨仇。延寿想更改这种状况,教 育人民以礼让为先,恐怕老百姓不听众,便召集郡中被乡里人信任的长者老人数十人,跟他 们一同商议,规定了婚丧嫁娶的仪礼规格,要人们大体上依照古礼,但不能越过法律。老百 姓遵从他的教导。后来黄霸代替了他的官职,就沿袭他的做法而把政事治理得很好。 延寿到一个地方上任,一定聘用贤士,以礼相待。他广泛征求意见,善于接纳劝谏的良 言,表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和有品行的人,修建了学校。又设置了正、五长,带头孝敬父母, 尊敬兄长,不准容留坏人。乡里之间有了不正常的情况,官吏就会立即听说,坏人不敢进入 他管辖的边界。一开始人们被他烦琐的礼节所苦,后来没有了追捕坏人的劳苦,人民也没有 了挨打的忧虑,老百姓便都安于他的管理。他接待官吏,给以很多的恩惠但纪律严明。有人 欺骗或者辜负了他,他总是自己责备自己:“难道是我对不起他们吧,他们怎么会到了这种 地步呢?”官吏听说后,都自己非常后悔,有的竟然自杀。 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 上报给他。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 里话。韩延寿停下车问他,门卒说:“今天早上您驾车出门,我等了很久您还没出来,我的 父亲来到官府门前,不敢进去。我听说后,急忙出去迎接,恰好您登车出门。因为尊敬父亲 而被处罚,(这)岂不是有损教化吗?”韩延寿在车上挥了挥了下手说:“如果没有你,我 差点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回到官舍,他就召见了门卒,于是重用他。他在东郡三年,有 令即行,有禁则止,案件大减。因为这他被提拔做了冯翊。有一次他巡行到高陵县,有兄弟 两个因为田地的事打官司。延寿听说后非常伤心地说:“我侥幸做了这个小官,本来应当给 全郡人做出表率,然而我对教化宣传得不够,以至于让骨肉兄弟打起了官司,责任在我。” 这一天,他闭门思过,整个县里的人都不知他在干什么。于是打官司的那家人整个宗族都责 备这兄弟两个,这兄弟二人也深深地感到后悔,自己剃光了头光着上身来向韩延寿谢罪,愿 意把田地互相移动一下,到死也不再相争,整个郡中非常和睦,互相告诫勉励,没有人再犯 法。 04、天津卷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 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 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 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 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 文公之臣皆群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 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 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 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 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 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 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十不以为政 而十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 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文言文翻译参考: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 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 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 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 既已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 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说道:“看 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 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 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 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 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 诈者就不会欺騙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 为相爱而生产的。所以仁者称赞它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 而迁阔的事。 墨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原故。从前晋文 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 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 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 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 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句践 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 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 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
5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 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 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 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 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 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 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 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 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 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 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 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 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文言文翻译参考: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 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 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 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 既已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 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说道:“看 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 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 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 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 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 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 为相爱而生产的。所以仁者称赞它。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 而迂阔的事。” 墨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原故。从前晋文 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 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 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 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 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句践 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 “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 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