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的常用术语 3.主频 主频也叫做时钟频率,用来表示微处理器的运行速度, 主频越高表明微处理器运行越快,主频的单位是MHz。 ,早期微处理器的主频与外部总线的频率相同,从 80486DX2开始,主频=外部总线频率×倍频系数 外部总线频率频率通常简称为外频,它的单位也是MHz 外频越髙说明微处理器与系统内存数据交换的速度越快 因而微型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也越快。 倍频系数是微处理器的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系数 通过提高外频或倍频系数,可以使微处理器工作在比标 称主频更高的时钟频率上,这就是所谓的超频
微型计算机的常用术语 3.主频 •主频也叫做时钟频率,用来表示微处理器的运行速度, 主频越高表明微处理器运行越快,主频的单位是MHz。 •早期微处理器的主频与外部总线的频率相同,从 80486DX2开始,主频=外部总线频率倍频系数 •外部总线频率频率通常简称为外频,它的单位也是MHz, 外频越高说明微处理器与系统内存数据交换的速度越快, 因而微型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也越快。 •倍频系数是微处理器的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系数。 •通过提高外频或倍频系数,可以使微处理器工作在比标 称主频更高的时钟频率上,这就是所谓的超频
微型计算机的常用术语 4. MIPS MIPS是 Millions of instruction per second的缩写,用来表示微 处理器的性能,意思是每秒钟能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 °由于执行不同类型的指令所需时间长度不同,所以MIPS通常 是根据不同指令出现的频度乘上不同的系数求得的统计平均 值 主频为25MHz的80486其性能大约是20MIPS, 主频为400MHz的 PentiumⅡ的性能为832MIPS 5. ICOMP指数 ICOMP指数是 Intel公司为评价其32位微处理器的性能而编制 的一种指标,它是根据微处理器的各种性能指标在微型计算 机中的重要性来确定的, ICOMP指数包含的指标有整数数学 计算、浮点数学计算、图形处理以及视频处理等,这些指标 的重要性与它们在应用软件中出现的频度有关,所以iOMP 指数说明了微处理器在微型计算机中应用的综合性能
微型计算机的常用术语 4.MIPS •MIPS是Millions of Instruction Per Second的缩写,用来表示微 处理器的性能,意思是每秒钟能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 •由于执行不同类型的指令所需时间长度不同,所以MIPS通常 是根据不同指令出现的频度乘上不同的系数求得的统计平均 值。 •主频为25MHz的80486其性能大约是20MIPS, •主频为400MHz的PentiumII的性能为832 MIPS 5.iCOMP指数 •iCOMP指数是Intel公司为评价其32位微处理器的性能而编制 的一种指标,它是根据微处理器的各种性能指标在微型计算 机中的重要性来确定的,iCOMP指数包含的指标有整数数学 计算、浮点数学计算、图形处理以及视频处理等,这些指标 的重要性与它们在应用软件中出现的频度有关,所以iCOMP 指数说明了微处理器在微型计算机中应用的综合性能
微型计算机的常用术语 6.微处理器的生产工艺 指在硅材料上生产微处理器时内部各元器件间连接线的 宽度,一般以μm为单位,数值越小,生产工艺越先进, 微处理器的功耗和发热量越小。 日前微处理器的生产工艺已经达到0.18um。 7.徼处理器的集成度 指微处理器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的密度。 最早 Intel4004的集成度为2250个晶体管,目前 PentiumⅢ 的集成度已经达到750万个晶体管以上,集成度提高了 3000多倍
微型计算机的常用术语 6.微处理器的生产工艺 •指在硅材料上生产微处理器时内部各元器件间连接线的 宽度,一般以m为单位,数值越小,生产工艺越先进, 微处理器的功耗和发热量越小。 •目前微处理器的生产工艺已经达到0.18m。 7.微处理器的集成度 •指微处理器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的密度。 •最早Intel 4004的集成度为2250个晶体管,目前Pentium III 的集成度已经达到750万个晶体管以上,集成度提高了 3000多倍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以微处理器的发展来表征的 微处理器的集成度每隔18个月就会翻一番,芯片的 性能也随之提高一倍 摩尔定律 1971年~1977年是微处理器发展的早期阶段 字长为4位或8位,集成度约为30001000体管/片,微 处理器的主频为01~5MHz 1971年: Intel4004,是世界上第一片单片微处理器 4位微处理器,寻址空间为4096个半字节,指令系统包 括45条指令 1972年: Intel8008,是世界上第一片8位微处理器 8008采用了10um生产工艺,集成度为3500个晶体管 工作频率为200KHz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以微处理器的发展来表征的 微处理器的集成度每隔18个月就会翻一番,芯片的 性能也随之提高一倍 ------摩尔定律 1971年~1977年是微处理器发展的早期阶段: 字长为4位或8位,集成度约为3000~10000晶体管/片,微 处理器的主频为0.1~5MHz。 •1971年:Intel 4004,是世界上第一片单片微处理器 4位微处理器,寻址空间为4096个半字节, 指令系统包 括45条指令 •1972年:Intel 8008,是世界上第一片8位微处理器。 8008采用了10m生产工艺,集成度为3500个晶体管, 工作频率为200KHz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974年: Intel8080 采用了6μm生产工艺,集成度为6000个晶体管,主频 为2MHz。 1975年4月,MTS公司推出了以8080为CPU的世界上第 台个人计算机 Altair8800。值得一提的是, altair8800 的 BASIC语言解释器是 Bill gates?编写的 1976年: Intel8080 Intel公司生产的最后一种8位通用微 处理器, 8085的工作频率提高到5MHz,指令系统的指令数上 升到246条
•1974年:Intel 8080 采用了6m生产工艺,集成度为6000个晶体管,主频 为2MHz。 •1975年4月,MITS公司推出了以8080为CPU的世界上第 一台个人计算机Altair 8800。值得一提的是,Altair 8800 的BASIC语言解释器是Bill Gates编写的 •1976年:Intel 8080 Intel公司生产的最后一种8位通用微 处理器, 8085的工作频率提高到5MHz,指令系统的指令数上 升到246条。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