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392II.货币资本的作用.398434第十九章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398I.重农学派.401I.亚当·斯密..4011.斯密的一般观点.4102.斯密把交换价值分解为v+m.4133.不变资本部分..4194.亚·斯密所说的资本和收入.4275.总结.432I.以后的经济学家....435—549第二十章简单再生产,4351.问题的提出...438II.社会生产的两个部类442III.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I(v+m)和IIc的交换..447IV.第I部类内部的交换。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V.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中介作用.458VI.第I部类的不变资本...470..474VII.两个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VII.两个部类的不变资本,478..483IX.对于亚·斯密、施托尔希和拉姆赛的回顾X.资本和收人:可变资本和工资..487XI.固定资本的补偿..5011.损耗的价值部分在货币形式上的补偿.506..5112.固定资本的实物补偿3.结论5234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11. 货币资本的作用.••.••. . . . 392 第十九章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 .398 34 1.重农学派". .•. .•.•.•.•• ••• ••. •••. .•• ••.•.•. .••.• . 398 11. 亚当·斯密. .•.•.•.•• ••.•. . . 401 1.斯密的一般观点.••. ,. ••• . .•.•. .401 2. 斯密把交换价值分解为v+m. . •••• . .410 3. 不变资本部分. . . .413 4. 亚·斯密所说的资本和收入. . . 419 5. 总结. 427 111.以后的经济学家". ••••.•.•.•.•.•. . 432 第二十章简单再生产. . . .435-549 1. 问题的提出. ••• .•••.•. ••.••. . . 435 11. 社会生产的两个部类".••. . .438 111. 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 :I(v+m} IIc 的交换. . .442 IV. 11部类内部的交换。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 .447 V. 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中介作用. ~. .458 I.第 部类的不变资本. ~.'.'". 470 VII. 两个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474 VIII. 两个部类的不变资本'".•••.••• . .478 IX. 对于亚·斯密、施托尔希和拉姆赛的回顾 . 483 X. 资本和收入:可变资本和工资". . . . 487 I.固定资本的补偿 . . . . 501 1.损耗的价值部分在货币形式上的补偿. . 506 2. 固定资本的实物补偿. . . . 511 3. 结论. -.-.'O.'O. .•.•.•. . . 523
A录526XI.货币材料的再生产539XIII.德斯杜特·德·特拉西的再生产理论第二十一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550590.5531.第I部类的积累,5531.货币贮藏..5582.追加的不变资本..5643.追加的可变资本..565I.第II部类的积累..569III.用公式来说明积累5741.第一例,..5792.第二例5863.积累时IIc的交换.589IV.补充说明注释593605人名索引...606614文献索引.615—624报刊索引.625名目索引.626—667计量单位和货币名称表668669插图《资本论》第二卷1885年德文版的靡页55
目录 XII. 货币材料的再生产.10. . 526 XIII.德斯杜特·德·特拉西的再生产理论. . .539 第二十一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55 590 1.第 部类的积累. . . . .553 1.货币贮藏. . ••• •••• . . . 553 2. 追加的不变资本.IO. IO. . IO. . . 558 3. 追加的可变资本. . . IO. . . 564 11. II部类的积累.IO. ••• •••. . . . 565 III.用公式来说明积累. 569 1.第一例. . . .·.574 2. 第二例. .579 3. 积累时IIc 的交换. ". . . . IO. 586 IV. 补充说明 . 589 注释. . IO.IO. . .593一寸605 人名索引. IO"". .". ." . 606-614 文献索引 .615 报刊索引.".". . .". . 625 名目索引 .626• 67 计量单位和货币名称表. 668 ω 插图 《资本论》第二卷 1885 年德文版的扉页."". .". . 5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57《资本论》第二卷手稿的一页恩格斯编辑和重抄的《资本论》第二卷手稿的一页..61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资本论》第二卷手稿的一页. . . . . 57 恩格斯编辑和重抄的《资本论》第二卷手稿的一页. υ. . 61 6
第六卷说明《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六卷为《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这一卷是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编辑的,于1885年7月在汉堡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共三篇二十一章,主要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实现。在资本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资本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流通过程是统一的,资本的生产过程必须由资本的流通过程来补充。因此,《资本论》第二卷是第一卷理论逻辑的继续,用恩格斯的话来说,也是第三卷的内容的引言。在第一篇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他阐述了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1)拥有货币的资本家作为买者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2)资本家用购买的商品从事生产消费,(3)资本家作为卖者重新回到市场上出售已生产出来的商品。在这里,资本依次从一种形式过渡到另一种形式,形成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马克思分别分析了资本的三种循环,即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他指出,产业资本正常运行的条件是所有这三种循环保持统一,并且每一种形式都能顺畅地完成自已的1
第六卷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六卷为《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 程》。这一卷是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编辑的,于1885 月在汉堡 出版。 《资本论》第二卷共三篇二十一章,主要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和 剩余价值的实现。在资本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资本的生产过程和资本 的流通过程是统一的,资本的生产过程必须由资本的流通过程来补 充。因此, ((资本论》第二卷是第一卷理论逻辑的继续,用恩格斯的话 来说,也是第三卷的内容的引言。 在第一篇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他阐述了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1)拥有货币的资本家作为买者在市场上 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2) 资本家用购买的商品从事生产消费, (3) 资本家作为卖者重新回到市场上出售已生产出来的商品。在这里,资 本依次从一种形式过渡到另一种形式,形成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 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 的形式。 马克思分别分析了资本的三种循环,即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 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他指出,产业资本正常运行的条件是 所有这三种循环保持统一,并且每一种形式都能顺畅地完成自己的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循环。他从分析资本循环中得出重要的结论:第一,一切循环的共同点是价值增殖,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机,第二,只有在三个循环的统一中,才能实现总过程的连续性。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对抗性质和无政府状态,这种连续性不断遭到破坏。马克思还分析了流通时间、流通费用、薄记和商品储备等问题。在第二篇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周转,即单个资本的周而复始、不断往复的循环过程。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榨取剩余价值,也就是使预付资本得到增殖,因此,要分析资本周转就必须分析预付资本的周转,即研究单个资本家总预付资本量的运动,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有很天关系,在付出同样多的预付资本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带来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按预付资本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种形式,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马克思还指出:固定资本的寿命,固定资本的周期更新构成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在第三篇中马克思研究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阐明社会再生产是以什么形式和在哪些条件下不断反复进行的。这一篇在第二卷中占有中心地位。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既包括资本的生产过程也包括资本周转或循环。它要求投入生产的货币最终回到它们的起点。马克思指出,撒开那些阻碍再生产按原有规模进行的干扰不说,再生产只能有两种情况:或者是再生产按原有的规模进行,或者是发生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积累。前者是简单再生产,后者是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构成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考察简单再生产的一般要素时,马克思得出结论:在每一场合,各部门之间必2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循环。他从分析资本循环中得出重要的结论 第一,一切循环的共同 点是价值增殖,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机,第二,只有在 三个循环的统一中,才能实现总过程的连续性。但是,由于资本主义 生产的对抗性质和无政府状态,这种连续性不断遭到破坏。马克思还 分析了流通时间、流通费用、簿记和商品储备等问题。 在第二篇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周转,即单个资本的周而复始、 不断往复的循环过程。他指出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榨取剩余价 值,也就是使预付资本得到增殖,因此,要分析资本周转就必须分析 预付资本的周转,即研究单个资本家总预付资本量的运动,资本周转 的中心问题是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 实现有很大关系,在付出同样多的预付资本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 越快,带来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 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 时间 按预付资本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 动资本两种形式,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 的重要因素。马克思还指出:固定资本的寿命,固定资本的周期更新 构成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在第三篇中马克思研究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阐明社 会再生产是以什么形式和在哪些条件下不断反复进行的。这一篇在 第二卷中占有中心地位。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既包括资本的生产过程 也包括资本周转或循环。它要求技人生产的货币最终回到它们的起 点。马克思指出,撇开那些阻碍再生产按原有规模进行的干扰不说, 再生产只能有两种情况 或者是再生产按原有的规模进行,或者是发 生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积累。前者是简单再生产,后者是扩大再生 产。简单再生产构成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考察简单 再生产的一般要素时,马克思得出结论 在每一场合,各部门之间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