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熟练掌握运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连续LT1系统的方法: (⑦)掌握连续时间LTI系统的系统函数模型及运用系统函数进行系统分析的 方法,掌握通过系统函数分析系统的时频域特性、判别因果性和稳定性的方法: (8)掌握连续系统模拟框图的建立方法。 第七单元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1.教学内容 ()从拉普拉斯变换到:变换,:变换和:反变换的定义,常用序列的:变 换及其收敛域 (2)单边:变换的性质 (3)单边:反变换的计算方法 (4)常用序列的双边:变换及其收敛域,双边:反变换的计算 (⑤)运用:变换分析离散LT系统 (6)离散LTI系统的系统函数模型 (O)离散LTI系统的模拟框图 2.基本要求 (1)理解:变换和逆:变换的定义,掌握常用序列的:变换(包括单边z变 换和双边z变换)及其收敛域,了解: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2)掌握:变换的性质,并能够熟练运用性质求解一般序列的:变换 (3)掌握逆:变换的求解方法,包括部分分式分解方法和长除法 (4)熟练掌握运用:变换分析离散LTI系统的方法 (⑤)掌握离散时间LTI系统的系统函数模型及运用系统函数分析离散系统的 方法,掌握通过系统函数分析离散系统的时频域特性、判别因果性和稳定性的方 法: (6)掌握离散系统模拟框图的建立方法。 第八单元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1.教学内容 (1)连续和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一般形式 (2)连续和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 (3)连续和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2.基本要求 ()掌握连续LTI系统和离散LT系统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一般形式: (2)掌握根据微分方程、系统函数和模拟框图建立连续系统状态方程和输出
(6) 熟练掌握运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连续 LTI 系统的方法; (7) 掌握连续时间 LTI 系统的系统函数模型及运用系统函数进行系统分析的 方法,掌握通过系统函数分析系统的时频域特性、判别因果性和稳定性的方法; (8) 掌握连续系统模拟框图的建立方法。 第七单元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1. 教学内容 (1) 从拉普拉斯变换到 z 变换,z 变换和 z 反变换的定义,常用序列的 z 变 换及其收敛域 (2) 单边 z 变换的性质 (3) 单边 z 反变换的计算方法 (4) 常用序列的双边 z 变换及其收敛域,双边 z 反变换的计算 (5) 运用 z 变换分析离散 LTI 系统 (6) 离散 LTI 系统的系统函数模型 (7) 离散 LTI 系统的模拟框图 2. 基本要求 (1) 理解 z 变换和逆 z 变换的定义,掌握常用序列的 z 变换(包括单边 z 变 换和双边 z 变换)及其收敛域,了解 z 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2) 掌握 z 变换的性质,并能够熟练运用性质求解一般序列的 z 变换 (3) 掌握逆 z 变换的求解方法,包括部分分式分解方法和长除法 (4) 熟练掌握运用 z 变换分析离散 LTI 系统的方法 (5) 掌握离散时间 LTI 系统的系统函数模型及运用系统函数分析离散系统的 方法,掌握通过系统函数分析离散系统的时频域特性、判别因果性和稳定性的方 法; (6) 掌握离散系统模拟框图的建立方法。 第八单元 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1. 教学内容 (1) 连续和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一般形式 (2) 连续和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 (3) 连续和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2. 基本要求 (1) 掌握连续 LTI 系统和离散 LTI 系统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一般形式; (2) 掌握根据微分方程、系统函数和模拟框图建立连续系统状态方程和输出
方程的一般方法: (3)掌握根据差分方程、系统函数和模拟框图建立离散系统状态方程和输出 方程的一般方法: (④)了解连续和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复频域求解方法 四、课程学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授62学时,期中测验2学时。 单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课时 元 1 第一单元导论 讲课、习题课 2 第二单元信号的时域分析 讲课、习题课 8 3 第三单元系统的时域分析 讲课、习题课、课后自学12 4 第四单元信号的频域分析 讲课、习题课、课后自学12 第五单元系统的频域分析 讲课、习题课、课后自学 6 6 第六单元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讲课、习题课 10 7 第七单元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讲课、习题课 8 8 第八单元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讲课、课后自学 9 总复习 讲课 10 期中测验 讲课 总计 64 五、 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信号与系统的实验单独设课。 六、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 本课程使用PowerPoint幻灯片作为主要教学辅助工具,采用PowerPoint与 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授课。 教学过程中,以建立概念、形成知识体系为基础,指出每个章节知识点的内 涵和外延,并着重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课堂上通过增加当前最新技术动向案例 的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长学生的见识与知识面。同时,突出重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教学媒体的运用根据授课课程知识点的 不同进行选择
方程的一般方法; (3) 掌握根据差分方程、系统函数和模拟框图建立离散系统状态方程和输出 方程的一般方法; (4) 了解连续和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复频域求解方法 四、 课程学时分配 总学时 64 学时,其中讲授 62 学时,期中测验 2 学时。 单 元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方 式 课时 1 第一单元 导论 讲课、习题课 2 2 第二单元 信号的时域分析 讲课、习题课 8 3 第三单元 系统的时域分析 讲课、习题课、课后自学 12 4 第四单元 信号的频域分析 讲课、习题课、课后自学 12 5 第五单元 系统的频域分析 讲课、习题课、课后自学 6 6 第六单元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讲课、习题课 10 7 第七单元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讲课、习题课 8 8 第八单元 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讲课、课后自学 2 9 总复习 讲课 2 10 期中测验 讲课 2 总 计 64 五、 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信号与系统的实验单独设课。 六、 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 本课程使用 PowerPoint 幻灯片作为主要教学辅助工具,采用 PowerPoint 与 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授课。 教学过程中,以建立概念、形成知识体系为基础,指出每个章节知识点的内 涵和外延,并着重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课堂上通过增加当前最新技术动向案例 的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长学生的见识与知识面。同时,突出重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教学媒体的运用根据授课课程知识点的 不同进行选择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陈后金,信号与系统(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6月 2.参考资料 ()郑君里等,信号与系统(第三版)上册、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3月 (2)Alan V.Oppenheim等,刘树棠译,信号与系统(第2版),西安:西安交 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八、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 和期末考试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及主要评分标准如下: 成绩组成占比 评分标准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主要考核学生对当堂课所讲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情况。根据完成情况划分为良好、及格和不及格三个等级。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主要考核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每次作业 成绩满分5分,0.5进制。按布置作业题目数量及难易程度分配各 平时成绩 40% 题得分,根据完成情况给分。 ·期中测试 按试卷评分标准判分 以上各项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共同组成平时成绩,平时成绩满分 100分,按40%计入总评成绩。 期末考试 ·期末试卷满分100分,按60%计入总评成绩。 60% 成绩 ·按试卷评分标准判分,流水判卷。 九、大纲制(修)订说明 无。 大纲撰写人:关晓菌 大纲审阅人:王东昱 系负责人:鲁远耀 开课学院教学副院长:宋威 制(修)订日期:2022年2月
七、 教材与参考资料 1. 教材 陈后金,信号与系统(第 3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年 6 月 2. 参考资料 (1)郑君里等,信号与系统(第三版)上册、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3 月 (2) Alan V.Oppenheim 等,刘树棠译,信号与系统(第 2 版),西安:西安交 通大学出版社,1998 年 3 月 八、 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 和期末考试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及主要评分标准如下: 成绩组成 占比 评 分 标 准 平时成绩 40%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主要考核学生对当堂课所讲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情况。根据完成情况划分为良好、及格和不及格三个等级。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主要考核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每次作业 成绩满分 5 分,0.5 进制。按布置作业题目数量及难易程度分配各 题得分,根据完成情况给分。 期中测试 按试卷评分标准判分。 以上各项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共同组成平时成绩,平时成绩满分 100 分,按 40%计入总评成绩。 期末考试 成绩 60% 期末试卷满分 100 分,按 60%计入总评成绩。 按试卷评分标准判分,流水判卷。 九、 大纲制(修)订说明 无。 大纲撰写人:关晓菡 大纲审阅人:王东昱 系负责人: 鲁远耀 开课学院教学副院长:宋威 制(修)订日期:2022 年 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