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大桥镇中联谊学校12月考试卷八年级语文试题 2015.12 积累运用(共39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翘首(qiao)谛听(di)镂空(lou)硕大(shuo) B.老鸹(gua)潋滟(lian)猬集(wei)愚氓(mng) C.虬干(qiu)倏然(shu)山岚(nan)温馨(xin) D.斟酌(zhen)嶙峋(ling)红桧(gui)参禅(chdn)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多么令人心醉呀!那一片秀丽恬淡的自然风光。 B.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C.农谚说:“谷雨前后,栽瓜种豆” D.生活像一面镜子:你朝它笑,它也朝你笑:如果你双眉紧锁,向它投以怀疑的目光, 它也将还你同样的目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即使故宫里人防、物防、技防全都到位,但如果缺失了心防,恐怕也只能事半功倍 B.像我这样极为普通的芸芸众生的人,也许不能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可以使生命熠熠闪 光 C.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惟妙惟肖的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 D.气温骤降,红军官兵身上还是单衣薄衫,一个个噤若寒蝉,还要翻越雪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B.我们班同学都希望将来成为有作为的人 C.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D.《父母的心》的作者是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作品。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晏子》选自《晏子春秋》,本文人物形象鲜明,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 欺人,晏子的机智善变,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B.《记承天寺夜游》中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结尾,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貌 似达观自得实含惆怅悲凉之意。 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9页)
八年级语文(第 1 页 共 9 页) 2015 大桥镇中联谊学校 12 月考试卷八年级语文试题 2015.12 一、积累运用(共 39 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 ....的一组是(3 分)( ) A.翘.首(qiáo) 谛.听(dì) 镂.空(lòu) 硕.大(shuò) B.老鸹.(guā) 潋.滟(liàn) 猬.集(wèi) 愚氓.(máng) C.虬.干(qiú) 倏.然(shū) 山岚.(nán) 温馨.(xīn) D.斟.酌(zhēn) 嶙.峋(líng) 红桧.(guì) 参禅.(chán)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多么令人心醉呀!那一片秀丽恬淡的自然风光。 B.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C.农谚说:“谷雨前后,栽瓜种豆”。 D.生活像一面镜子:你朝它笑,它也朝你笑;如果你双眉紧锁,向它投以怀疑的目光, 它也将还你同样的目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即使故宫里人防、物防、技防全都到位,但如果缺失了心防,恐怕也只能事半功倍 ....。 B.像我这样极为普通的芸芸众生 ....的人,也许不能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可以使生命熠熠闪 光。 C.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惟妙惟肖 ....的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 D.气温骤降,红军官兵身上还是单衣薄衫,一个个噤若寒蝉 ....,还要翻越雪山。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B.我们班同学都希望将来成为有作为的人。 C.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D.《父母的心》的作者是 1968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作品。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 A.《晏子》选自《晏子春秋》,本文人物形象鲜明,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 欺人,晏子的机智善变,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B.《记承天寺夜游》中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结尾,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貌 似达观自得实含惆怅悲凉之意
南朝刘禹锡的《人琴俱亡》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的独特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 弟深厚的情谊。 D.《背影》是篇叙事记实散文,作者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一一一父亲的背影, 通过特写,抒发浓厚的父子深情。 6.下面五个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②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 ③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 ④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⑤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 捉,却又没有了。 A.⑤③④①②B.⑤①③④②C.③②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所给的拼音写出汉字(4分) 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栗。繁枝伸向高空,仿佛 要擎起整个苍 qiong()。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一个叶孔都在j() 动,拼命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shin()吸着大自 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 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yn()育。 8.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共10分) (1)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3) 乌蒙磅礴走泥丸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阴阳割昏晓。 (6)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莺歌燕舞”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8)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形成鲜明对 比的两句诗: 9.同学们已读过《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说,有同学根据《西游记》的 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9页)
八年级语文(第 2 页 共 9 页) C.南朝刘禹锡的《人琴俱亡》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的独特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 弟深厚的情谊。 D.《背影》是篇叙事记实散文,作者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 通过特写,抒发浓厚的父子深情。 6.下面五个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①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②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 ③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 ④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⑤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 捉,却又没有了。 A.⑤③④①② B.⑤①③④② C.③②①④⑤ D.③⑤②①④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所给的拼音写出汉字(4 分) 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栗。繁枝伸向高空,仿佛 要擎起整个苍 qióng( )。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一个叶孔都在 jì( ) 动,拼命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 shŭn( )吸着大自 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 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 yùn( )育。 8.默写(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共 10 分) (1)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3) ,乌蒙磅礴走泥丸。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5) 阴阳割昏晓。 (6)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 (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莺歌燕舞”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 。 (8)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形成鲜明对 比的两句诗: , 。 9. 同学们已读过《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说,有同学根据《西游记》的
内容,出了一副上联:斩妖降魔,金猴奋起千钧棒。请你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关 人物、情节,巧妙对出下联。(2分) 下联 10.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5分) 小明作为“长城”景点的小导游,特地上网搜集到了如下关于“长城”的资料。 请认真阅读,完成相应题目 (1)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你 是一卷凄婉的历史啊,长城 (2)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互市的商旅蹙眉:却使历代的皇帝 心安。你是民族封闭的象征啊,长城! (3)可现在的你,敞开了胸襟!亿万游人的到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曾看 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 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4)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 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①资料对历史上的长城和现在的长城分别作了怎样的评价?(2分) ②资料中提到了长城的哪些价值?在你心目中,长城还具有怎样的价值?(3分) 二、阅读理解(共48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11-12题。(5分) 东坡①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确:怪石嶙峋。 1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 的环境特点。(2分) 1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赤壁赋》选段,完成13——16题。(17分) 八年级语文(第3页共9页)
八年级语文(第 3 页 共 9 页) 内容,出了一副上联:斩妖降魔,金猴奋起千钧棒。请你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关 人物、情节,巧妙对出下联。(2 分)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5 分) 小明作为“长城”景点的小导游,特地上网搜集到了如下关于“长城”的资料。 请认真阅读,完成相应题目。 ⑴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你 是一卷凄婉的历史啊,长城! ⑵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互市的商旅蹙眉;却使历代的皇帝 心安。你是民族封闭的象征啊,长城! ⑶可现在的你,敞开了胸襟!亿万游人的到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曾看 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高举双臂,做成一个 V 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 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⑷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 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①资料对历史上的长城和现在的长城分别作了怎样的评价?(2 分) ___ ②资料中提到了长城的哪些价值?在你心目中,长城还具有怎样的价值?(3 分) 二、阅读理解(共 48 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 11—12 题。(5 分) 东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ò)确:怪石嶙峋。 1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 分) 1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 分) 答: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赤壁赋》选段,完成 13——16 题。(17 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 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注释】①既望:农历十六日。②属:致意,引申为劝酒。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 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④冯(ping)虚御风:在天空中驾风遨游。冯虚,凭空、 凌空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或短语。(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水波不兴 (4)遗世独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15.甲段中“闲人”指不贪恋名利而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请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闲 人”在夜游赤壁中是怎样体现的。(4分) 16.下列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闲人如吾两人者”和“羽化而登仙”透露出作者悲观消极、企图逃避的情绪 八年级语文(第4页共9页)
八年级语文(第 4 页 共 9 页)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 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④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 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注释】 ①既望:农历十六日。 ②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 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 ④冯(píng)虚御风:在天空中驾风遨游。冯虚,凭空、 凌空。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或短语。(4 分) (1)念.无与为乐者..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水波不兴. (4)遗.世独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 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___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④ ,而不知其所止。 ___ 15.甲段中“闲人”指不贪恋名利而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请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闲 人”在夜游赤壁中是怎样体现的。(4 分) ___ ___ 16.下列理解与分析错误的 ...一项是( )(3 分) A.“闲人如吾两人者”和“羽化而登仙”透露出作者悲观消极、企图逃避的情绪
B.乙段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相类似 C.张怀民与苏轼一样,都是投身自然、不争名利之人,这从“怀民亦未寝”可以看出 D.甲、乙两段中都写到月光的皎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追求。 (三)阅读《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一文,完成17-20题。(10分)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 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 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 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 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 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仼越大。碳足迹越小,说 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 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 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 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 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 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 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 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 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 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 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 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 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 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八年级语文(第5页共9页)
八年级语文(第 5 页 共 9 页) B.乙段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相类似。 C.张怀民与苏轼一样,都是投身自然、不争名利之人,这从“怀民亦未寝”可以看出。 D.甲、乙两段中都写到月光的皎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追求。 (三)阅读《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一文,完成 17—20 题。(10 分)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 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 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 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 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 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 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 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 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 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 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 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 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 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 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 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 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 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 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 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