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4.4-4.4.3-4.4.3.1滞后补偿 ·完全补偿(单位增益补偿)Cs ·主极点补偿 主要思想:在低于所有极点频率下,安排一个 新的极点,对放大器引入一个滞后相位,使当 4=180°时,AF已经<1,从而保证稳定性。 频带窄!适用于低频工作。(不一定全补偿) 20lgA 60 40 20 fff加 1 第四章-4.4-4.4.3-4.3.1滞后补偿 2.RC串联补偿 R 产生一个零点频率fz ·改变一个极点频率f”代替 原来的一个极点; 20Ig 调整电路参数和接法,使 零一极点对消; 展宽频带。 60 F (但很困难!) 40 20 3.密勒效应补偿(小电容补偿) f,fp 2
1 1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z 完全补偿(单位增益补偿)CS z 主极点补偿 主要思想:在低于所有极点频率下,安排一个 新的极点,对放大器引入一个滞后相位,使当 ∆ϕ =180° 时,│AF│已经 < 1 ,从而保证稳定性。 频带窄!适用于低频工作。(不一定全补偿) 20 40 · 20lg∣A∣ f 60 fp1 fp2 fp3 F 1 ' 1 f '' 1 f 第四章- 4. 4 –4.4.3-4.4.3.1 滞后补偿 2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2.RC串联补偿 A1 A2 R C 20 40 · 20lg∣A∣ f 60 fp1 fp2 fp3 F 1 '' p f 第四章- 4. 4 –4.4.3-4.4.3.1 滞后补偿 z 产生一个零点频率fZ; z 改变一个极点频率fp”代替 原来的一个极点; z 调整电路参数和接法,使 零-极点对消; 展宽频带。 (但很困难!) 3.密勒效应补偿(小电容补偿)
第四章4,4-43相位补偿 432超前补偿 主要思想: 在易于产生振荡的频率附近引入一个超前相位的零 点,抵销原来的滞后相位,从而获得闭环稳定性。 优点:展宽频带。 △q 丘f 3 第四章 45负反馈放大电路实例 例1 电压串联 负反馈 skn 25k0 DX 密勒补偿 Ikn 时了 图4B1集成音功率数大电路LM380
2 3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主要思想: 在易于产生振荡的频率附近引入一个超前相位的零 点,抵销原来的滞后相位,从而获得闭环稳定性。 优点:展宽频带。 90 ∆ ϕ -90 f fZ fp 第四章- 4. 4-4.3 相位补偿 4.4.3.2 超前补偿 4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4.5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例 第四章 例1: 电压串联 负反馈 电压串联 负反馈 密勒补偿 密勒补偿
第四章 45负反馈放大电路实例(续) 例2 补偿电容, T 小 名长 直流电压并 联负反馈 12kn 交、直流电流 串联负反馈」多级放大电路性能主要由级间反馈决定 第四章 第4章基本要求 1会判断反馈极性、组态、区分交、直流反馈; 2掌握反馈方程式及反馈深度的意义; 3掌握负反馈对电路性能影响(5条); 4掌握深度负反馈的近似计算 5握负反馈电路自激的原因,会用波特图法判断; 6.了解相位补偿。 6
3 5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4.5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例(续) 第四章 例2: 直流电压并 联负反馈 直流电压并 联负反馈 交、直流电流 串联负反馈 交、直流电流 串联负反馈 补偿电容, 小! 补偿电容, 小! 多级放大电路性能主要由级间反馈决定 多级放大电路性能主要由级间反馈决定 6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1.会判断反馈极性、组态、区分交、直流反馈; 2.掌握反馈方程式及反馈深度的意义; 3.掌握负反馈对电路性能影响(5条); 4.掌握深度负反馈的近似计算; 5.掌握负反馈电路自激的原因,会用波特图法判断; 6.了解相位补偿。 1.会判断反馈极性、组态、区分交、直流反馈; 2.掌握反馈方程式及反馈深度的意义; 3.掌握负反馈对电路性能影响(5条); 4.掌握深度负反馈的近似计算; 5.掌握负反馈电路自激的原因,会用波特图法判断; 6.了解相位补偿。 第四章 第第44章 基本要求 章 基本要求
第五章 第5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基本应用电路 51基本概念 1.什么是集成运放 Operational amplifier(OPA) ■多级、直接耦合、高增益集成电路。 十:同相输入端 反相输入端 Ayp(Vp-VN Ap:开环差模增益 -AyDON-VP) A>0 第五章51基本概念 51基本概念(续) 2.理想运算放大器 3输入级的选择 (1)高增益A1=∞ (1)直接耦合 (2)失调小R;= (2)零点漂移问题 (3)恒压输出R=0 (3)差分输入级的优点 (4)频带宽Bw=∞ n抑制零点漂移 (5)零输入零输出 输入失调小 Vp=V时vo=0 输入阻抗高 (6)没有温度漂移 CMR
4 7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第五章 第5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基本应用电路 5.1 基本概念 1.什么是集成运放 Operational Amplifier (OPA) 多级、直接耦合、高增益集成电路。 + - vN vP v0 vo= AVD( VP - VN ) -AVD( VN - VP ) AVD : 开环差模增益 AVD > 0 +:同相输入端 -:反相输入端 8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5.1 基本概念(续) 2. 理想运算放大器 (1) 高增益 AV = ∞ (2) 失调小 Ri = ∞ (3) 恒压输出 RO= 0 (4) 频带宽 BW = ∞ (5) 零输入零输出 VP=VN时 VO=0 (6) 没有温度漂移 KCMR = ∞ 第五章- 5.1 基本概念 3. 输入级的选择 (1) 直接耦合 (2) 零点漂移问题 (3) 差分输入级的优点: 抑制零点漂移; 输入失调小; 输入阻抗高
第五章51基本概念 4.OPA的组成 差分 中间输出级→ 轴入缗放大级 直流偏置 图511集成运放的典型组成框图 (1)差分输入级(组合电路) (2)中间级(提供高增益,差分、CE) (3)输出级(互补输出) (4)附加电路(直流偏置、相位补偿、调零电路等) 9 第五章51基本概念 5传输特性(差放特性 (1)静态 正向饱和区 "D=0; 零入零出 (2)放大区 PN 线性区)窄! 负向饱和区 线性应用 线性区 (3)限幅区 正向饱和 非线性应用 o.负向饱和
5 9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4.OPA的组成 中间 放大级 输出级 直流偏置 vo vN vP 差分 输入级 图 5.1.1 集成运放的典型组成框图 (1) 差分输入级 (组合电路) (2) 中间级 (提供高增益,差分、CE) (3) 输出级 (互补输出) (4) 附加电路 (直流偏置、相位补偿、调零电路等) 第五章- 5.1 基本概念 10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冬梅 5. 传输特性(差放特性) v0 v0H 0 vP-vN v0L 线性区 正向饱和区 负向饱和区 VOL/AVD<VID<VOH/AVD 线性应用 (3)限幅区 vo= VOH 正向饱和 VOL 负向饱和 非线性应用 (1)静态 vID=0 ; vO=0 零入零出 (2)放大区 (线性区)窄! 第五章- 5.1 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