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县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沉甸甸的果实正躲在树丛后面笑吟吟地望着你, 愿你努力攀爬,细心采摘,到时那最美、最甜的硕果肯定会让你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本试卷共24道题,满分120分,检测时间120分钟 总分 (二) 得分 、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4分) 行走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路上,我们一路欣赏了无数美景。我们曾驻足于巍巍中山陵,陶 醉于它中西合()bi的风格:曾拜访冬天的百草园,在人迹( )han至的荒园中感 受雪地捕鸟的乐趣;曾走近国宝—一大熊猫,欣赏他们憨态可 j的精彩表演;曾 走进诗歌的殿堂,飞跃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倾听诗人的纵情( )yin唱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憎恶(吣)诘问(ji白)差使(chai)蹒跚(pan) B.孤孀( shuang)栅栏(zha)举箸(zhi)颓唐(tui) C.琐屑(xie)尴尬(ga)仄歪(ze)取缔(di) D.愧怍(zuo)焦灼(zhuo)吊唁(ydn)友谊(y1)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C.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我们只有依靠科学,依法办事,才能夺取抗击灾害的全面胜 利。 D.万籁俱寂时,才拥有一片真实自由的天空。黑夜里,无论是云淡风清,一地风光,还是云
林甸县 2014-2015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沉甸甸的果实正躲在树丛后面笑吟吟地望着你, 愿你努力攀爬,细心采摘,到时那最美、最甜的硕果肯定会让你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本试卷共 24 道题,满分 120 分,检测时间 12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一) (二) (三)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27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4 分) 行走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路上,我们一路欣赏了无数美景。我们曾驻足于巍巍中山陵,陶 醉于它中西合( )bì的风格;曾拜访冬天的百草园,在人迹( )hǎn 至的荒园中感 受雪地捕鸟的乐趣;曾走近国宝——大熊猫,欣赏他们憨态可( )jū的精彩表演;曾 走进诗歌的殿堂,飞跃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倾听诗人的纵情( )yín 唱。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憎恶.(wù) 诘.问(jié) 差.使(chāi) 蹒.跚(pán) B. 孤孀.(shuāng) 栅.栏(zhà) 举箸.(zhù) 颓.唐(tuí) C. 琐屑.(xiè) 尴尬.(gà) 仄.歪(zè) 取缔.(dì) D. 愧怍.(zuò) 焦灼.(zhuó) 吊唁.(yàn) 友谊.(yí)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 ....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 力。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人民安居乐业 ....,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C.在突如其来 ....的重大灾害面前,我们只有依靠科学,依法办事,才能夺取抗击灾害的全面胜 利。 D.万籁俱寂 ....时,才拥有一片真实自由的天空。黑夜里,无论是云淡风清,一地风光,还是云
雾笼罩,夜色沉沉,大自然都像一张怡静的网。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C.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作文 D.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不断刷新国内外记录,展现了当代工人崭新的风貌。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小说描绘了一战期间法国被普鲁士打败而被迫割 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情景。 B.《枣核》这篇课文以枣核为线索,表达了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C.《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文章截取了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一一背影 来构建文章。 D.《甜甜的泥土》的结尾是一个诗话的结尾,意蕴丰富,大大提高了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 价值。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 丁洋》) (2)千古多少兴亡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 日风雨大作》) (4) 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5)《七律·长征》中,运用对偶,夸张的手法,借助于写山景来表现红军大无畏精神的 是 (6)《钱塘湖春行》诗人借助于植物的变化来表现早春特点的诗句 是 7.综合实践活动(5分) (1)登长城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这幅对联
雾笼罩,夜色沉沉,大自然都像一张怡静的网。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C. 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作文。 D. 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不断刷新国内外记录,展现了当代工人崭新的风貌。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小说描绘了一战期间法国被普鲁士打败而被迫割 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情景。 B.《枣核》这篇课文以枣核为线索,表达了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C.《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文章截取了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 来构建文章。 D.《甜甜的泥土》的结尾是一个诗话的结尾,意蕴丰富,大大提高了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 价值。 6.用课文原句填空。(8 分) (1)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 丁洋》) (2)千古多少兴亡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 日风雨大作》) (4) ,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5)《七律·长征》中,运用对偶,夸张的手法,借助于写山景来表现红军大无畏精神的 诗 句 是: , 。 ( 6 ) 《 钱 塘 湖 春 行 》 诗 人 借 助 于 植 物 的 变 化 来 表 现 早 春 特点的诗句 是: , 。 7.综合实践活动(5 分) (1)登长城,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这幅对联
提到了 两个有关长城的故事,有 关 诗 有 ”。(3分) (2)品汉字,“汉字”专题的探究学习后,你们班准备以“美丽的汉字”为主题举办一次 语文实践活动。作为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2分)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3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4题(18分) 【古诗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一个 ”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 字,令人满目凄然。(2分) 9.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2分 【古文阅读】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提到了 和 两个有关长城的故事,有 关长城的诗句有: “ , ”。(3 分) (2)品汉字,“汉字”专题的探究学习后,你们班准备以“美丽的汉字”为主题举办一次 语文实践活动。作为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2 分)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3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 8——14 题(18 分) 【古诗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一个“ ”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 ”字,令人满目凄然。(2 分) 9.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2 分) 【古文阅读】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 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敲: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0.【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1分)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1分)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②以其境过清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1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3.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2 分) (二)阅读《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一文,回答15-18题。(13分)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 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 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 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 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0.【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1 分)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1 分) 11.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12.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3.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 分) 14.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2 分) (二)阅读《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一文,回答 15—18 题。(13 分)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 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 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 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
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 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仼越大。碳足迹越小,说 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 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 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 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 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 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 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 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 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 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 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 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 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 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1分): 16.试结合文章内容,运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碳中和”。(3分) 17.第3段中加点词语“甚至”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8.请说说文章第3、4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 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 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 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 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 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 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 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 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 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 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 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 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 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 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 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2009 年第 12 期,有删改) 1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1 分): 16.试结合文章内容,运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碳中和”。(3 分) 17.第 3 段中加点词语“甚至”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18.请说说文章第 3、4 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