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磁性的分类 抗磁性 抗磁性 使磁场减弱 完全抗磁性 顺磁性 顺磁性 使磁场略有增强 磁性 反铁磁性 铁磁性 铁磁性 亚铁磁性 使磁场强烈增强 弱铁磁性 2019/6/3 7y
2019/6/3 11 三、磁性的分类 使磁场减弱 使磁场略有增强 使磁场强烈增强
1.抗磁性 抗磁性来源于电子循轨运动时受外加磁场作用所产生的 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附加磁矩,称为抗磁矩。 特点: >X<0(-10-6),磁化强度为负; B<B0; > 原子(离子)的磁矩为零,不存在固有磁矩; > M与H呈线性关系。 如:Bi,Cu,Ag,Au等金属。 2.顺磁性(弱磁性) 顺磁性主要来源于电子(离子)的固有磁矩。 无外加磁场时,原子的固有磁矩呈无序状态,原子宏观上不呈现磁性, 201963外加磁场作用下,原子磁矩比较规则的取向,物质显示极弱的磁性。12
2019/6/3 12 1. 抗磁性 χ<0(-10-6),磁化强度为负; B<B0; 原子(离子)的磁矩为零,不存在固有磁矩; M与H呈线性关系。 如:Bi,Cu,Ag,Au等金属。 特点: 抗磁性来源于电子循轨运动时受外加磁场作用所产生的 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附加磁矩,称为抗磁矩。 2. 顺磁性(弱磁性) 顺磁性主要来源于电子(离子)的固有磁矩。 无外加磁场时,原子的固有磁矩呈无序状态,原子宏观上不呈现磁性, 外加磁场作用下,原子磁矩比较规则的取向,物质显示极弱的磁性
特点: > X>0(105),磁化强度为正; >磁化率与绝对温度呈反比,X=CT,C为居里常数; > 原子(离子)存在固有磁矩: > M与H呈线性关系。 如:过渡元素、稀土元素等。 3.铁磁性(强磁性) 特点: >X>0(103), 而且很大,磁化强度为正; >较弱的磁场,也可得到极高的磁化强度; >去除外磁场后,仍保留极强的磁性; >M与H呈非线性关系。 2019/6/3 13
2019/6/3 13 χ>0 (10-5),磁化强度为正; 磁化率与绝对温度呈反比,χ=C/T,C为居里常数; 原子(离子)存在固有磁矩; M与H呈线性关系。 如:过渡元素、稀土元素等。 特点: 3. 铁磁性(强磁性) χ>0 (103),而且很大,磁化强度为正; 较弱的磁场,也可得到极高的磁化强度; 去除外磁场后,仍保留极强的磁性; M与H呈非线性关系。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