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和园林植物资源生物学术语Essential terms offorest and horticultural plantresources目录前言1常用植物类别2植物分类等级及名称3种的命名4植物习性5根6茎7芽8叶9花10果实11种子12苗13苔藓和蕨类植物主要术语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科技与交流合作处提出。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市恒盛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正眉、黄健锋、陆耀东、申聪香、李惠琴。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林业和园林植物常用植物类别、分类等级及名称、习性,根,茎,芽,叶,花果实,种子和苗等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适用于林业和园林植物资源应用、管理、经营、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生物学特征描述。1常用植物类别种子植物(spermatophyte):指用种子繁殖,一般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又称显花植物(phanerogams)。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sporeplant):指用孢子繁殖,孢子常脱离母体发育,不开花,没有种子的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又称隐花植物(cryptogamia)。高等植物(higherplant):指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胚胎发育时期,一般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结构,合子在母体内发育形成胚。包括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又称有胚植物(embryophyte)。低等植物(lowerplant):指个体发育过程中没胚胎时期的植物,一般无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为单细胞结构,合子发育时期离开母体,不形成胚。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
林业和园林植物资源生物学术语 Essential terms of forest and horticultural plant resources 目录 前言 1 常用植物类别 2 植物分类等级及名称 3 种的命名 4 植物习性 5 根 6 茎 7 芽 8 叶 9 花 10 果实 11 种子 12 苗 13 苔藓和蕨类植物主要术语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 A、B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科技与交流合作处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市恒盛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正眉、黄健锋、陆耀东、申聪香、李惠琴。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业和园林植物常用植物类别、分类等级及名称、习性,根,茎,芽,叶,花, 果实,种子和苗等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林业和园林植物资源应用、管理、经营、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生物学特征描述。 1 常用植物类别 种子植物(spermatophyte):指用种子繁殖,一般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又称显花植物 (phanerogams)。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孢子植物(spore plant):指用孢子繁殖,孢子常脱离母体发育,不开花,没有种子的植物。包 括藻类、菌类、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又称隐花植物(cryptogamia)。 高等植物(higher plant):指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胚胎发育时期,一般有根、茎、叶的分化, 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结构,合子在母体内发育形成胚。包括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 又称有胚植物(embryophyte)。 低等植物(lower plant):指个体发育过程中没胚胎时期的植物,一般无根、茎、叶的分化,生 殖“器官”为单细胞结构,合子发育时期离开母体,不形成胚。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
植物。又称无胚植物(inembryophyte)。被子植物(angiosperm):现代植物界中最高级的一个类群,用种子繁殖,具有真正的花。花由花被(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胚珠包藏在由心皮(大孢子叶)闭合而成的子房内。种子由果皮包被,形成果实。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gymnosperm):用种子繁殖,但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只产生种子,不形成果实;孢子叶多聚生成球果状,无真正的花。孢子体特别发达,为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木质部大多具有管胞,极少数具有导管;韧皮部只有筛胞而无筛管。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一般指种子中子叶有2枚的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monocotyledon):一般指种子中子叶只有1枚的被子植物。蕨类植物(pteridophyte):是高等植物中比较原始的一个类群,大多为草本,少为木本。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具维管组织,不具花,以孢子繁殖。苔藓植物(bryophyte):是一类小型的多细胞绿色植物,个体矮小,但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无维管组织,以孢子繁殖。多生于潮湿的环境中,最大种类也只有数十厘米高。维管植物(vascularplant):指具有维管组织的类群,包括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颈卵器植物(archegoniatae):雌性生殖器官中出现颈卵器,包括苔藓、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有花植物(floweringplant):指具有真正的花的一类种子植物,即被子植物,也称开花植物。针叶树(coniferoustree):一般指松柏类具针叶、钻形叶、条形叶、鳞叶的裸子植物,叶多为常绿。是主要的用材和绿化树种。如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等。阔叶树(broad-leavedtree):一般指双子叶植物的树木,具有扁平、较宽阔的叶片,叶脉成网状,叶常绿或落叶。阔叶树是主要的园林树种,不少为重要用材树种,其中有些为名贵木材,如格木(Erythrophleumfordii),降香黄檀(Dalbergiaodorifera)等。古树(oldtree):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是自然或人文环境的历史见证。名木(famoustree):指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如当代或历史上著名人物手植的树木,以及具有特殊经济价值或重要科学意义的珍稀树种。乡土树种(indigenoustreespecies,nativetreespecies):即当地有自然分布的树种,是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条件达成稳定平衡,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天然适应性的树种。还包括处于同一气候带的周边地区有自然分布,因人为经济活动而遭毁灭的树种。其最大特点是有较强的分布区域性和对当地自然环境极强的适应性,是当地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树种。包括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园林绿化宜以乡土树种为主,既能适应当地环境,又可反映地方特色。外来物种(alienspecies):在该物种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经直接或间接途径进入本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广义上指由外国引入或自然入侵的物种,狭义上为原产外国的外来种及非本地区或气候带自然分布的国产种。归化种(naturalizedspecies):外来植物通过显示和发展其自身在自然或栽培分布区潜在的适应能力,对新生存条件的自动适应,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在新环境自然定居而能逸为野生,建立起自然种群的物种。如菠萝蜜(Artocarpusheterophyllus),马缨丹(Lantanacamara)等。在园林绿化中,可当作乡土树种统计。外来入侵种(alieninvasivespecies):由人为或自然进入本地生态系统中的外来物种,在当地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可自行繁殖和扩散,并迅速向周边地区扩张,数量增加很快,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农业及人类健康产生一定危害,从而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造成了明显危害或影响的物种。如微甘菊(Mikaniamicrantha)
植物。又称无胚植物(inembryophyte)。 被子植物(angiosperm):现代植物界中最高级的一个类群,用种子繁殖,具有真正的花。花由 花被(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胚珠包藏在由心皮(大孢子叶)闭合而成 的子房内。种子由果皮包被,形成果实。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裸子植物(gymnosperm):用种子繁殖,但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只产生种子,不形成果实; 孢子叶多聚生成球果状,无真正的花。孢子体特别发达,为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木质部 大多具有管胞,极少数具有导管;韧皮部只有筛胞而无筛管。 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一般指种子中子叶有 2 枚的被子植物。 单子叶植物(monocotyledon):一般指种子中子叶只有 1 枚的被子植物。 蕨类植物(pteridophyte):是高等植物中比较原始的一个类群,大多为草本,少为木本。孢子 体有根、茎、叶的分化,具维管组织,不具花,以孢子繁殖。 苔藓植物(bryophyte):是一类小型的多细胞绿色植物,个体矮小,但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 分化,无维管组织,以孢子繁殖。多生于潮湿的环境中,最大种类也只有数十厘米高。 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指具有维管组织的类群,包括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 颈卵器植物(archegoniatae):雌性生殖器官中出现颈卵器,包括苔藓、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指具有真正的花的一类种子植物,即被子植物,也称开花植物。 针叶树(coniferous tree):一般指松柏类具针叶、钻形叶、条形叶、鳞叶的裸子植物,叶多为 常绿。是主要的用材和绿化树种。如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 阔叶树(broad-leaved tree):一般指双子叶植物的树木,具有扁平、较宽阔的叶片,叶脉成网 状,叶常绿或落叶。阔叶树是主要的园林树种,不少为重要用材树种,其中有些为名贵 木材,如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等。 古树(old tree):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是自然或人文环境的历史见证。 名木(famous tree):指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如 当代或历史上著名人物手植的树木,以及具有特殊经济价值或重要科学意义的珍 稀树种。 乡土树种(indigenous tree species, native tree species):即当地有自然分布的树种,是与当地的 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条件达成稳定平衡,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天然适应性的树种。 还包括处于同一气候带的周边地区有自然分布,因人为经济活动而遭毁灭的树种。其最 大特点是有较强的分布区域性和对当地自然环境极强的适应性,是当地生态系统中的组 成树种。包括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园林绿化宜以乡土树种为主,既能适应当地环境, 又可反映地方特色。 外来物种(alien species):在该物种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经直接或间接途径进入本地生态系统 中的物种。广义上指由外国引入或自然入侵的物种,狭义上为原产外国的外来种及非本 地区或气候带自然分布的国产种。 归化种(naturalized species):外来植物通过显示和发展其自身在自然或栽培分布区潜在的适 应能力,对新生存条件的自动适应,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在新环境 自然定居而能逸为野生,建立起自然种群的物种。如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马缨丹(Lantana camara)等。在园林绿化中,可当作乡土树种统计。 外来入侵种(alien invasive species):由人为或自然进入本地生态系统中的外来物种,在当地 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可自行繁殖和扩散,并迅速向周边地区扩张,数量增加很 快,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农业及人类健康产生一定危害,从而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 造成了明显危害或影响的物种。如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
2植物分类等级及名称分类等级(taxonomicranks):生物分类体系中的不同级别,基本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在基本等级之间有时还设置辅助等级,其名称是在主要等级名称前冠以前缀“超”或“亚”等组成,如亚纲、超目等,种以下还有亚种、变种、变型、品种、品种系等。界(kingdom):是生物科学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如植物界Plantae和动物界Animalia。门(division):具有最基本最显著的共同特征的生物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门,如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class):相近的目合并成纲,如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目(order):相近的科合并成目,如木兰目Magnoliales。科(family):相近的属合并成科,如木兰科Magnoliaceae。科是植物分类等级的重要单位,同科的植物在系统进化上有某些共同的特征:科又是研究利用植物的重要等级。属(genus):具有共同起源、相近性状的种,归并为属,木兰属Magnolia。种(species):是生物物种或种群的简称。种是生物分类等级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能与其它物种中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种是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产物,是研究利用植物最基本的重要对象。如荷花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亚种(subspecies,subsp-,ssp.):是种以下的分类单位。一般指一个种内的类群,自然条件下,在形态上有区别,分布上、生态上、季节上有隔离。如斜叶榕(Ficustinctoriasubsp.gibbosa)。变种(variety,var.):是种以下的分类单位。自然条件下,一个种产生某些较为稳定的形态变异,且其分布的范围(或地区)小得多(比亚种)。在其特征上与原种有一定区别,并有一定的地理分布。如红花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其花形态与原种一致,只是其花呈红色,且仅在湖南、江西一带自然分布。变型(form,f):为形态或个别性状变异比较小的类型,通常只有1个性状的差异。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 f. tricolor)为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的一个变型,其叶不结球,常带彩色,叶面皱缩。品种(cultivar,cv.):是栽培植物的基本分类单位。它是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种,经人类选择、培育而得,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在其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它是为某一或某些专门目的而选择的,具有一致、稳定和明显区别的性状,而且经采用适当的方式繁殖后,这些性状仍能保持下来的一些植物的集合体。在植物学范畴,种与品种不能混淆。品种按《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命名。品种加词应是富于想象力的词,与由拉丁语形成的植物名称显著不同,如用拉丁词作品种加词,则必须符合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则和构成。品种的学名写法是在其原种的学名后,在单引号内写上品种加词的拼音,并且第一个字母用正体大写,其余用正体小写,加词前无须加“cv.”来表明它的栽培品种的等级,其后也无需引证它的命名人。如锦叶大红花(Hibiscusrosa-sinensis“Cooperi)。品种群(Group,Gp):是基于一定相似性的品种、植物个体或植物集合体的正式类级。品种群名称由它所录属的属或者更低分类单位的正确名称与品种群加词共同构成。品种群加词中每一个词的首位字母必须大写,其它小写,都为正体,不加其它符号。如报春花属Primula中,品种MacWatt'sBlue'、“OldIrishScented”与OsborneGreen”,其形态、生态适应性及生物学特性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它们被一起置于品种群PrimulaBorderAuriculaGroup中
2 植物分类等级及名称 分类等级(taxonomic ranks):生物分类体系中的不同级别,基本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 纲、目、科、属、种。在基本等级之间有时还设置辅助等级,其名称是在主要等级名称 前冠以前缀“超”或“亚”等组成,如亚纲、超目等,种以下还有亚种、变种、变型、 品种、品种系等。 界(kingdom):是生物科学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如植物界 Plantae 和动物界 Animalia。 门(division):具有最基本最显著的共同特征的生物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门,如被子植物 门 Angiospermae。 纲(class):相近的目合并成纲,如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目(order):相近的科合并成目,如木兰目 Magnoliales。 科(family):相近的属合并成科,如木兰科 Magnoliaceae。科是植物分类等级的重要单位,同 科的植物在系统进化上有某些共同的特征;科又是研究利用植物的重要等级。 属(genus):具有共同起源、相近性状的种,归并为属,木兰属 Magnolia。 种(species):是生物物种或种群的简称。种是生物分类等级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形态特 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 有生殖隔离的类群。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能与其它物种中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 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种是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产物,是研究利用植物最基 本的重要对象。如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亚种(subspecies, subsp., ssp.):是种以下的分类单位。一般指一个种内的类群,自然条件下, 在形态上有区别,分布上、生态上、季节上有隔离。如斜叶榕(Ficus tinctoria subsp. gibbosa)。 变种(variety, var.):是种以下的分类单位。自然条件下,一个种产生某些较为稳定的形态变 异,且其分布的范围(或地区)小得多(比亚种)。在其特征上与原种有一定区别,并有 一定的地理分布。如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其花形态与原种一致, 只是其花呈红色,且仅在湖南、江西一带自然分布。 变型(form, f.):为形态或个别性状变异比较小的类型,通常只有 1 个性状的差异。羽衣甘蓝 (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为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的一个 变型,其叶不结球,常带彩色,叶面皱缩。 品种(cultivar, cv.):是栽培植物的基本分类单位。它是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种,经人类 选择、培育而得,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在其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 求。它是为某一或某些专门目的而选择的,具有一致、稳定和明显区别的性状,而且经 采用适当的方式繁殖后,这些性状仍能保持下来的一些植物的集合体。在植物学范畴, 种与品种不能混淆。品种按《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命名。品种加词应是富 于想象力的词,与由拉丁语形成的植物名称显著不同,如用拉丁词作品种加词,则必须 符合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则和构成。品种的学名写法是在其原种的学名后,在单引号内写 上品种加词的拼音,并且第一个字母用正体大写,其余用正体小写,加词前无须加“cv.” 来表明它的栽培品种的等级,其后也无需引证它的命名人。如锦叶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 ‘Cooperi’)。 品种群(Group, Gp):是基于一定相似性的品种、植物个体或植物集合体的正式类级。品种群 名称由它所录属的属或者更低分类单位的正确名称与品种群加词共同构成。品种群加词 中每一个词的首位字母必须大写,其它小写,都为正体,不加其它符号。如报春花属 Primula 中,品种‘MacWatt’s Blue’、‘Old Irish Scented’与‘Osborne Green’ ,其形态、生态 适应性及生物学特性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它们被一起置于品种群 PrimulaBorder Auricula Group 中
3种的命名双名命名法(binomialnomenclature):亦称“二名法”。是生物分类之父、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Linnaeus)在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一书中,采用前人的建议创立的。后为全世界的植物和动物学家采用,并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实行。双名法要求1个种的科学名称(学名)必须用2个拉丁词或拉丁化了的词组成,第一词是属名,是这个种所处的属,属名的第1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或种区别词,通常是一个反映该植物特征的拉丁文形容词,种加词的字母一律小写;这2个词共同组成一个种名。同时,命名法规要求在双名之后还应附加命名人之名,以示负责,便于查证。一个物种的完整的学名必须符合本方法。如银杏GinkgobilobaL.。学名(scientificname):是指用拉丁文书写的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各项原则的科学名称,每种植物只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学名。也称拉工学名,但与拉工名不同。学名包括属名、种加词、命名人;正式发表的研究文章中,必须使用正确的学名,如月季花RosachinensisJacq;在科普著作中,为了阅读方便、节省篇幅而省略命名人,认可,但不规范。本文除“种的命名”部分外,其它举例植物学名,省略命名人。中名(Chinesename):是指在《中国植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等权威著作认可的正式中文名称,中名和学名应该是一对一的关系。建议使用中文正名,特指这些中名:避免使用中文学名。由于植物分布的地域差异、人们对植物和利用和认识不同而用的其它名称,称为别名、地方名或俗名。如中名(中文正名)为月季花(RosachinensisJacq)(学名),俗名为月月红、月月花、玫瑰等。其实玫瑰(Rosarugosa)为另一植物的中文正名。拉丁名(Latinname):是指用拉丁文书写的名称,它和中文书写的名称一样,有异名、别名、俗名和地方名。拉丁名不是学名。如血桐(中名)(Macarangatanarius(L.)Mull.Arg.vartomentosa(Blume)Mull.Arg.)(学名)的拉丁名为Macaranga。英文名(Englishname):是指用英文书写的名称,它和中文书写的名称一样,有异名、别名、俗名和地方名。如月季花(中名)(RosachinensisJacq.)(学名)的英文名为Chineserose。接受名称(acceptedname):是符合ICBN或ICNCP法规规则,用于属、种、品种、品种群的最早建立的那个名称。除学名外,各国语言出现的名称则为权威著作认可的正式名称。异名(synonym):学名中,指符合法规建立条件规定的一个或多个名称,与接受名为同一植物,但发表较晚;或是原来的命名有误的名称。异名不能正式应用。商业名称(tradedesignation):不是植物名称,而是在种、品种或品种群的销售中,认为某一接受名称不适于商业目的时,用于代替该接受名称的手段。例如蔓花生(Arachisduranensis)的商品名叫“遍地黄金”。也不能将商业名称与异名混淆。4植物习性木本植物(woodyplant):茎显著木质化且木质部发达的一类多年生植物。茎干一般坚硬,包括乔木、灌木、亚灌木和木质藤本。乔木(tree):茎显著木质化且木质部极发达,具有一个明显树干、高5米以上的植物。依其体形高矮,可分为大乔木(20m以上),如木棉(Bombaxceiba):中乔木(8~20m),如阴香(Cinnamomumburmanni):小乔木(8m以下),如黄槐(Cassiasurattensis)。冬季不落叶,全年生长叶片的树木称为常绿乔木,如榕树(Ficusmicrocarpa):冬季落叶的称为落叶乔木,如木棉(Bombaxceiba)。乔木状(arborescent,tree-like):指像乔木状态的非乔木类植物。如番木瓜(Caricapapaya)、海南龙血树(Dracaenacambodiana)等。灌木(shrub):一般不具明显主茎的,高5m以下,茎基部多分枝的木本植物。灌木状(shrubby):指像灌木的草本植物。如朱蕉(Cordylinefruticosa)
3 种的命名 双名命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亦称“二名法”。是生物分类之父、瑞典博物学家林奈 (Carolus Linnaeus)在 1753 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一书中,采用前人的建议创立的。后为 全世界的植物和动物学家采用,并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实行。双名法要求 1 个种的科学名称(学名)必须用 2 个拉丁词或拉丁化了的词组成,第一词是属名,是 这个种所处的属,属名的第 1 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或种区别词,通常 是一个反映该植物特征的拉丁文形容词,种加词的字母一律小写;这 2 个词共同组成一 个种名。同时,命名法规要求在双名之后还应附加命名人之名,以示负责,便于查证。 一个物种的完整的学名必须符合本方法。如银杏 Ginkgo biloba L.。 学名(scientific name):是指用拉丁文书写的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各项原则的科学名称, 每种植物只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学名。也称拉丁学名,但与拉丁名不同。学名包括属 名、种加词、命名人;正式发表的研究文章中,必须使用正确的学名,如月季花 Rosa chinensis Jacq.;在科普著作中,为了阅读方便、节省篇幅而省略命名人,认可,但不规 范。本文除“种的命名”部分外,其它举例植物学名,省略命名人。 中名(Chinese name):是指在《中国植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等权威著作认可的正式中文 名称,中名和学名应该是一对一的关系。建议使用中文正名,特指这些中名;避免使用 中文学名。由于植物分布的地域差异、人们对植物和利用和认识不同而用的其它名称, 称为别名、地方名或俗名。如中名(中文正名)为月季花(Rosa chinensisJacq.)(学名), 俗名为月月红、月月花、玫瑰等。其实玫瑰(Rosa rugosa)为另一植物的中文正名。 拉丁名(Latin name):是指用拉丁文书写的名称,它和中文书写的名称一样,有异名、别名、 俗名和地方名。拉丁名不是学名。如血桐(中名)(Macaranga tanarius (L.) Müll. Arg. var. tomentosa (Blume) Müll. Arg.)(学名)的拉丁名为 Macaranga。 英文名(English name):是指用英文书写的名称,它和中文书写的名称一样,有异名、别名、 俗名和地方名。如月季花(中名)(Rosa chinensisJacq.)(学名)的英文名为 Chinese rose。 接受名称(accepted name):是符合 ICBN 或 ICNCP 法规规则,用于属、种、品种、品种群的 最早建立的那个名称。除学名外,各国语言出现的名称则为权威著作认可的正式名称。 异名(synonym):学名中,指符合法规建立条件规定的一个或多个名称,与接受名为同一植 物,但发表较晚;或是原来的命名有误的名称。异名不能正式应用。 商业名称(trade designation):不是植物名称,而是在种、品种或品种群的销售中,认为某一 接受名称不适于商业目的时,用于代替该接受名称的手段。例如蔓花生(Arachis duranensis)的商品名叫“遍地黄金”。也不能将商业名称与异名混淆。 4 植物习性 木本植物(woody plant):茎显著木质化且木质部发达的一类多年生植物。茎干一般坚硬,包 括乔木、灌木、亚灌木和木质藤本。 乔木(tree):茎显著木质化且木质部极发达,具有一个明显树干、高 5 米以上的植物。依其体 形高矮,可分为大乔木(20m 以上),如木棉(Bombax ceiba);中乔木(8~20m),如阴香 (Cinnamomum burmannii);小乔木(8m 以下),如黄槐(Cassia surattensis)。冬季不落叶, 全年生长叶片的树木称为常绿乔木,如榕树(Ficus microcarpa);冬季落叶的称为落叶乔 木,如木棉(Bombax ceiba)。 乔木状(arborescent, tree-like):指像乔木状态的非乔木类植物。如番木瓜(Carica papaya)、海 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等。 灌木(shrub):一般不具明显主茎的,高 5m 以下,茎基部多分枝的木本植物。 灌木状(shrubby):指像灌木的草本植物。如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
半灌木或亚灌木(subshrub,half-shrub):一般高不及1米,仅植株下部为木质化的多年生植物。如小驳骨(Justiciagendarussa)。藤状或攀援状灌木(frutexscandens):为灌木类而又以本身器官攀附或缠绕他物生物的木本植物。如假鹰爪(Desmoschinensis)。草本植物(herb):指植物体或器官不具次生木质部,只有初生木质部,木质化组织占40%以下,一般柔软、绿色,不能长得很粗。多为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的一类植物。藤本植物(liana,vine):茎无法直立,借助特有器官攀附或缠绕它物向上或匍甸生长的一类植物,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木质藤本(woodyliana):茎木质化的藤本植物,如使君子(Quisqualisindica)。草质藤本(herbaceousliana):茎草质化的藤本植物,如五爪金龙(Ipomoeacairica)。阳生植物(sunplant):指在阳光完全直射的环境下生长良好的植物。它们多生长在旷野、路边。如农作物、草原和沙漠植物以及先叶开花的植物。阴生植物(shadeplant):指在较弱光照条件下,即荫蔽环境下生长良好的植物。它们多生长在潮湿背阴或密林草丛处。如蜘蛛抱蛋(Aspidistraelatior)。中生植物(mesophyte):不能忍受强烈光照或荫蔽及严重干旱或长期水涝,仅在阳光、水分供应适中的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的植物。如绝大多数的阔叶树、草坪草和森林中的草类一般栽培的谷物、蔬菜、田间杂草等。耐阴植物(tolerantplant):指一般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的植物,它们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的环境下生长。如大多数的天南星科(Araceae)、兰科(Orchidaceae)植物。陆生植物(terrestrialplant):生活在陆地上的植物。大多数高等植物属于此类。水生植物(hydrophyte,aquaticplant):植株的部分或整体浸没在水里,能适应水环境的植物。包括底着沉水植物,整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如苦草(Vallisnerianatans):浮叶水生植物,地下茎和叶柄均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叶浮生或微挺出水面,如莲(Nelumbonucifera);飘浮水生植物,叶状体或水面叶有贮气囊,茎、叶均浮在水面,根系垂悬于水中,可随水流飘浮不定,如满江红(Azollapinnatasubsp.asiatica)、大藻((Pistiastratiotes))等。沙生植物(psammophyte):适生于松散的和可移动的砂质基质上的植物。它们耐旱,耐盐,多具发达的水平匍枝或根茎,具强大的营养繁殖能力,可抵抗砂土埋没,固定流沙。如沙滩及沙漠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如厚藤(Upomoeapes-caprae),沙拐枣(Calligonummongolicum),琐琐(Haloxylonammodendron)。盐生植物(halophyte):能在含有多量可溶性盐(主要是氯化钠)的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如怪柳(Tamarixchinensis),胡杨(Populuseuphratica)。热带滨海浅滩的红树植物则是耐盐植物。旱生植物(xerophyte):能耐受较长期或较严重的水分亏缺的植物。它们有发达的早生形态与生理适应,可生长在不易获得水分的生境中。形态上常见有肉质、硬叶、小叶或无叶的情况以适应干旱环境。如仙人掌(Opuntiastrictavar.dilleni),夹竹桃(Neriumoleander)等。湿生植物(hygrophyte):生长在很湿润的空气或土壤环境中的植物。如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喜早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等。沼生植物(helophyte):仅植株的近基部部分和根系浸没在水中的植物,一般生长于沼泽浅水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表。如香蒲(Typhaorientalis),水稻(Oryza sativa)。两栖植物(amphiphyte):既能在陆地上又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如两栖蓼(Polygommamphibium)。附生植物(epiphyte):附着于其他植物或物体表面上而非属寄生的植物,一般不危及附体生存。如多数兰科(Orchidaceae)植物
半灌木或亚灌木(subshrub, half-shrub):一般高不及 1 米,仅植株下部为木质化的多年生植物。 如小驳骨(Justicia gendarussa)。 藤状或攀援状灌木(frutex scandens):为灌木类而又以本身器官攀附或缠绕他物生物的木本植 物。如假鹰爪(Desmos chinensis)。 草本植物(herb):指植物体或器官不具次生木质部,只有初生木质部,木质化组织占 40%以 下,一般柔软、绿色,不能长得很粗。多为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的一类植物。 藤本植物(liana, vine):茎无法直立,借助特有器官攀附或缠绕它物向上或匍匐生长的一类植 物,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 木质藤本(woody liana):茎木质化的藤本植物,如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草质藤本(herbaceous liana):茎草质化的藤本植物,如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阳生植物(sun plant):指在阳光完全直射的环境下生长良好的植物。它们多生长在旷野、路 边。如农作物、草原和沙漠植物以及先叶开花的植物。 阴生植物(shade plant):指在较弱光照条件下,即荫蔽环境下生长良好的植物。它们多生长在 潮湿背阴或密林草丛处。如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 中生植物(mesophyte):不能忍受强烈光照或荫蔽及严重干旱或长期水涝,仅在阳光、水分供 应适中的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的植物。如绝大多数的阔叶树、草坪草和森林中的草类, 一般栽培的谷物、蔬菜、田间杂草等。 耐阴植物(tolerant plant):指一般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的植物,它们 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的环境下生长。如大多数的天南星科(Araceae)、兰科 (Orchidaceae)植物。 陆生植物(terrestrial plant):生活在陆地上的植物。大多数高等植物属于此类。 水生植物(hydrophyte, aquatic plant):植株的部分或整体浸没在水里,能适应水环境的植物。 包括底着沉水植物,整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如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浮叶水生植物, 地下茎和叶柄均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叶浮生或微挺出水面,如莲(Nelumbo nucifera);飘 浮水生植物,叶状体或水面叶有贮气囊,茎、叶均浮在水面,根系垂悬于水中,可随水 流飘浮不定,如满江红(Azolla pinnata subsp. asiatica)、大薸(Pistia stratiotes)等。 沙生植物(psammophyte):适生于松散的和可移动的砂质基质上的植物。它们耐旱,耐盐,多 具发达的水平匍枝或根茎,具强大的营养繁殖能力,可抵抗砂土埋没,固定流沙。如沙 滩及沙漠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如 厚藤(Ipomoea pes-caprae) ,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琐琐(Haloxylon ammodendron)。 盐生植物(halophyte):能在含有多量可溶性盐(主要是氯化钠)的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如柽 柳(Tamarix chinensis),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热带滨海浅滩的红树植物则是耐盐植 物。 旱生植物(xerophyte):能耐受较长期或较严重的水分亏缺的植物。它们有发达的旱生形态与 生理适应,可生长在不易获得水分的生境中。形态上常见有肉质、硬叶、小叶或无叶的 情况以适应干旱环境。如仙人掌(Opuntia stricta var. dillenii),夹竹桃(Nerium oleander)等。 湿生植物(hygrophyte):生长在很湿润的空气或土壤环境中的植物。如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 沼生植物(helophyte):仅植株的近基部部分和根系浸没在水中的植物,一般生长于沼泽浅水 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表。如香蒲(Typha orientalis),水稻(Oryza sativa)。 两栖植物(amphiphyte) :既能在陆地上又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如两栖蓼(Polygonum amphibium)。 附生植物(epiphyte):附着于其他植物或物体表面上而非属寄生的植物,一般不危及附体生存。 如多数兰科(Orchidaceae)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