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林达尔均衡是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提出的关于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的模型。假定社会中有两个人,双方通过讨价还价来决定各自应负担 公共产品成本的比例,进一步假定两个人讨价还价的能力势均力敌, 通过若干回合的较量,在某个公共产品产量水平,两个人愿意承担的 公共产品成本比例相加等于1,这是就达到均衡的成本分配比例和均 衡的公共产品规模,这种均衡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6、搭便车问题是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中常见的现象。所谓搭便车就是 指某些个人虽然参与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是却不承担公共产品的成 本,完全依赖他人对公共产品成本的支付。搭便车问题产生的原因在 于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 五、问答题 1、答: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这两个 基本特征。 (1)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消费公共产品不会影响别人对同一公 共产品的消费,也不影响整个社会利益,或是指随着消费者的增加 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或通俗地讲,消费者获得该产品的消费权不 需要付出代价或以较低的代价来获得。 (2)非排斥性是指公共产品的消费是集体进行、共同消费的, 其效用在不同的消费者之间不能分割,任何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 都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其消费者为全体社会成员。 (3)非排斥性决定了提供公共产品不可能获得任何收益,而非
5、林达尔均衡是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提出的关于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的模型。假定社会中有两个人,双方通过讨价还价来决定各自应负担 公共产品成本的比例,进一步假定两个人讨价还价的能力势均力敌, 通过若干回合的较量,在某个公共产品产量水平,两个人愿意承担的 公共产品成本比例相加等于1,这是就达到均衡的成本分配比例和均 衡的公共产品规模,这种均衡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6、搭便车问题是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中常见的现象。所谓搭便车就是 指某些个人虽然参与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是却不承担公共产品的成 本,完全依赖他人对公共产品成本的支付。搭便车问题产生的原因在 于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 五、问答题 1、答: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这两个 基本特征。 (1)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消费公共产品不会影响别人对同一公 共产品的消费,也不影响整个社会利益,或是指随着消费者的增加, 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或通俗地讲,消费者获得该产品的消费权不 需要付出代价或以较低的代价来获得。 (2)非排斥性是指公共产品的消费是集体进行、共同消费的, 其效用在不同的消费者之间不能分割,任何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 都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其消费者为全体社会成员。 (3)非排斥性决定了提供公共产品不可能获得任何收益,而非
竞争性决定了按照实现经济效率要求的边际成本定价原则,公共产品 应该免费提供,因此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是不可能,需要由政府通 过税收筹集资金来提供公共产品。 2、答:①林达尔均衡是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提出的关于公共产 品有效供给的模型。假定社会中有两个人,双方通过讨价还价来决定 各自应负担公共产品成本的比例,进一步假定两个人讨价还价的能力 势均力敌,通过若干回合的较量,在某个公共产品产量水平,两个人 愿意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比例相加等于1,这是就达到均衡的成本分 配比例和均衡的公共产品规模,这种均衡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②林达尔均衡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民众的偏好高度集中体现为 两种,这样才能通过谈判来实现均衡的税负分配和公共产品的产出水 平。但现实中民众的偏好各不相同,不能够简单归结为两种,这时, 各个偏好不同的经济人就要进行相互间的双方谈判,每个谈判所确立 的结果未必相同,无法确定究竟选择哪个作为最终方案。该模型过度 强调了均衡方案由经济人决定,不可否认,在理想的民众偏好高度集 中的社会中,这样决定的结果肯定是最优的,然而在现实中这是难以 实现的,需要政府制定一个相对优越的方案,通过立法的形式在全社 会实行。另外,模型中谈判人谈判能力势均力敌的假定也不具备普遍 性。因此在中国不具备林达尔均衡的条件
竞争性决定了按照实现经济效率要求的边际成本定价原则,公共产品 应该免费提供,因此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是不可能,需要由政府通 过税收筹集资金来提供公共产品。 2、答:①林达尔均衡是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提出的关于公共产 品有效供给的模型。假定社会中有两个人,双方通过讨价还价来决定 各自应负担公共产品成本的比例,进一步假定两个人讨价还价的能力 势均力敌,通过若干回合的较量,在某个公共产品产量水平,两个人 愿意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比例相加等于1,这是就达到均衡的成本分 配比例和均衡的公共产品规模,这种均衡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②林达尔均衡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民众的偏好高度集中体现为 两种,这样才能通过谈判来实现均衡的税负分配和公共产品的产出水 平。但现实中民众的偏好各不相同,不能够简单归结为两种,这时, 各个偏好不同的经济人就要进行相互间的双方谈判,每个谈判所确立 的结果未必相同,无法确定究竟选择哪个作为最终方案。该模型过度 强调了均衡方案由经济人决定,不可否认,在理想的民众偏好高度集 中的社会中,这样决定的结果肯定是最优的,然而在现实中这是难以 实现的,需要政府制定一个相对优越的方案,通过立法的形式在全社 会实行。另外,模型中谈判人谈判能力势均力敌的假定也不具备普遍 性。因此在中国不具备林达尔均衡的条件
第二部分社会公共选择 、判断题 1、市场缺陷的存在为政府决策代替市场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 现实基础。( 2、社会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 3、社会公共选择理论将政府作为经济人对待,认为政府也是具 有利益驱动的“个人”。 4、社会公共选择方案的实施带有一定的自愿性。( 、社会公众偏好的显示在技术上是容易做到的,无客观困难。 6、如果投票机制为“一致通过”,则方案通过不会影响任何一个 人的经济福利。这时帕累托最优可以实现。( 在任何情况下,多数票通过原则的决策结果是确定、唯一的 8、间接投票决策是一种直接投票决策与集中决策相结合的决策 形式。( 、单项选择题 1、多数票通过原则相对于全票通过原则的最大优点在于()。 A、决策结果唯 B、决策有效 决策过程冗长 D、决策成本低,避免了作不出决策的
第二部分 社会公共选择 一、判断题 1、市场缺陷的存在为政府决策代替市场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 现实基础。( ) 2、社会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 ( ) 3、社会公共选择理论将政府作为经济人对待,认为政府也是具 有利益驱动的“个人”。( ) 4、社会公共选择方案的实施带有一定的自愿性。( ) 5、社会公众偏好的显示在技术上是容易做到的,无客观困难。 ( ) 6、如果投票机制为“一致通过”,则方案通过不会影响任何一个 人的经济福利。这时帕累托最优可以实现。( ) 7、在任何情况下,多数票通过原则的决策结果是确定、唯一的。 ( ) 8、间接投票决策是一种直接投票决策与集中决策相结合的决策 形式。( ) 二、单项选择题 1、多数票通过原则相对于全票通过原则的最大优点在于( )。 A、决策结果唯一 B、决策有效 C、决策过程冗长 D、决策成本低,避免了作不出决策的
尴尬局面 2、采用“一人一票”的原则让所有人都参与表决的决策方式属 于 A、直接投票决策 B、间接投票决策 C、集中决策 D、独裁 、下列哪种决策的效率最高?( A、直接投票决策B、间接投票决策 C、集中决策 D、民主集中制 4、在下列什么情况下,不会产生投票悖论。( A、单峰偏好形态 B、双峰偏好形态 C、三峰偏好形态 D、多峰偏好形态 5、在战争时期,哪种决策是常用的和必要的?( A、直接投票决策 B、间接投票决策 C、集中决策 D、独裁 、多项选择题 1、根据决策程序的不同,公共决策可分为( A、直接投票决策 B、集中决策 C、间接投票决策 D、战术决策 2、全票通过原则的缺点表现为( A、决策效率低下 B、决策结果将较大程度地偏离产品组 合效率 C、难以产生决策结果D、决策成本低
尴尬局面 2、采用“一人一票”的原则让所有人都参与表决的决策方式属 于( )。 A、直接投票决策 B、间接投票决策 C、集中决策 D、独裁 3、下列哪种决策的效率最高?( ) A、直接投票决策 B、间接投票决策 C、集中决策 D、民主集中制 4、在下列什么情况下,不会产生投票悖论。( ) A、单峰偏好形态 B、双峰偏好形态 C、三峰偏好形态 D、多峰偏好形态 5、在战争时期,哪种决策是常用的和必要的?( ) A、直接投票决策 B、间接投票决策 C、集中决策 D、独裁 三、多项选择题 1、根据决策程序的不同,公共决策可分为( )。 A、直接投票决策 B、集中决策 C、间接投票决策 D、战术决策 2、全票通过原则的缺点表现为( )。 A、决策效率低下 B、决策结果将较大程度地偏离产品组 合效率 C、难以产生决策结果 D、决策成本低
3、多数票通过原则下,多数的含义通常是指( A、1/2以上的投票者表示赞成 B、2/3以上的投票者表示赞成 C、3/4以上的投票者表示赞成 D、3/5以上的投票者表示赞成 直接投票决策的决策形式有( A、一票制 B、全票通过原则 C、多数票通过原则D、集中制 5、公共选择的基本内容包括()。 A、公共项目的种类B、公共项目的成本分担方式 C、公共项目的规模D、公共项目的作用 6、在间接投票决策机制中,下列( 参与者的行为将对 决策过程产生影响。 企业家 B、选民 C、管理者 D、政治家 四、名词解释 1、社会公共选择理论 2、间接投票决策 3、投票悖论(反论) 五、问答题 1、政府决策面临哪些困难? 2、公共决策的三种类型是什么?
3、多数票通过原则下,多数的含义通常是指( )。 A、1/2以上的投票者表示赞成 B、2/3以上的投票者表示赞成 C、3/4以上的投票者表示赞成 D、3/5以上的投票者表示赞成 4、直接投票决策的决策形式有( )。 A、一票制 B、全票通过原则 C、多数票通过原则 D、集中制 5、公共选择的基本内容包括( )。 A、公共项目的种类 B、公共项目的成本分担方式 C、公共项目的规模 D、公共项目的作用 6、在间接投票决策机制中,下列( )参与者的行为将对 决策过程产生影响。 A、企业家 B、选民 C、管理者 D、政治家 四、名词解释 1、社会公共选择理论 2、间接投票决策 3、投票悖论(反论) 五、问答题 1、政府决策面临哪些困难? 2、公共决策的三种类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