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习音乐的机构。开元二年,选坐部伎子弟三百,唐玄宗亲自教法曲,号为“皇 帝弟子”;因院所靠近禁苑的梨园,故又称“梨园弟子”。“椒房”,后妃居住之 所,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兼辟除恶气,使有香气。后亦以“椒房”为后 妃的代称。“阿监”,宫内近侍之女官或太监。“青娥”,年轻的宫女。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夜晚的宫殿中流萤乱飞,玄宗愁闷无语,悄然相思。一盏孤灯相伴,灯草 挑尽,仍然辗转难眠。“夕”为时间意象,黄昏之时,最易引发人的思念与哀愁。 “殿”为空间意象,其空旷又易引发人的孤独之感。“萤”指萤火虫,古人认为 萤火虫是腐草所化,所聚之处多为荒芜冷落之地。萤火虫的微弱光亮与无边的 暮色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本已空旷的大殿更觉昏暗。就在这一片昏暗中,惟有 两种光,一是孤灯,一是萤火虫,更加烘托出凄凉的景象。“孤灯”,除了表示 数量意义之外,还带有一层情感色彩,实指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玄宗。古时 用灯草点油灯,过一会儿就要把灯草挑一下,让它继续燃烧。“挑尽”,是说夜 已深了,灯草即将挑尽,它表示一种结果,也暗示一个过程,即一直挑至终了。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总觉得长夜漫漫,钟鼓迟迟不响,眼看着夜色一点点退去,天空渐渐露出 曙光。上句照应上文“夕殿”句,下句照应“孤灯”句。一早一晚,暗示玄宗 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杨妃。“钟鼓”,报时的工具,所谓晨钟暮鼓是也。“迟迟”, 是说时间迟缓,拖得很长,这是不眠人的自我感觉。“初长夜”,意为漫漫长夜 刚刚开始。“耿耿”,明亮之意。“星河”,银河。银河在即将天亮时愈显明亮, 这是不眠人所见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寒冷的鸳鸯瓦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冰凉的翡翠绣被,与谁共用?这 两句是形容玄宗失去贵妃后的孤独、凄楚与悲伤。“鸳鸯瓦”,屋顶上的瓦一俯 仰,相合构成一对,如鸳鸯双栖,故名。“翡翠衾”,布面绣着翡翠鸟的被子 鸟儿雌雄双飞,是爱情的象征。白居易在作品后半部分往往明里暗里把李、杨 境遇前后进行对比。李、杨相亲相爱之时,“芙蓉帐暖度春宵”;爱情失落之后, “翡翠衾寒谁与共”。一“暖”一“寒”,是自然界变迁所致,更是人事变迁的 结果
教习音乐的机构。开元二年,选坐部伎子弟三百,唐玄宗亲自教法曲,号为“皇 帝弟子”;因院所靠近禁苑的梨园,故又称“梨园弟子”。“椒房”,后妃居住之 所,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兼辟除恶气,使有香气。后亦以“椒房”为后 妃的代称。“阿监”,宫内近侍之女官或太监。“青娥”,年轻的宫女。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夜晚的宫殿中流萤乱飞,玄宗愁闷无语,悄然相思。一盏孤灯相伴,灯草 挑尽,仍然辗转难眠。“夕”为时间意象,黄昏之时,最易引发人的思念与哀愁。 “殿”为空间意象,其空旷又易引发人的孤独之感。“萤”指萤火虫,古人认为 萤火虫是腐草所化,所聚之处多为荒芜冷落之地。萤火虫的微弱光亮与无边的 暮色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本已空旷的大殿更觉昏暗。就在这一片昏暗中,惟有 两种光,一是孤灯,一是萤火虫,更加烘托出凄凉的景象。“孤灯”,除了表示 数量意义之外,还带有一层情感色彩,实指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玄宗。古时 用灯草点油灯,过一会儿就要把灯草挑一下,让它继续燃烧。“挑尽”,是说夜 已深了,灯草即将挑尽,它表示一种结果,也暗示一个过程,即一直挑至终了。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总觉得长夜漫漫,钟鼓迟迟不响,眼看着夜色一点点退去,天空渐渐露出 曙光。上句照应上文“夕殿”句,下句照应“孤灯”句。一早一晚,暗示玄宗 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杨妃。“钟鼓”,报时的工具,所谓晨钟暮鼓是也。“迟迟”, 是说时间迟缓,拖得很长,这是不眠人的自我感觉。“初长夜”,意为漫漫长夜 刚刚开始。“耿耿”,明亮之意。“星河”,银河。银河在即将天亮时愈显明亮, 这是不眠人所见。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寒冷的鸳鸯瓦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冰凉的翡翠绣被,与谁共用?这 两句是形容玄宗失去贵妃后的孤独、凄楚与悲伤。“鸳鸯瓦”,屋顶上的瓦一俯 一仰,相合构成一对,如鸳鸯双栖,故名。“翡翠衾”,布面绣着翡翠鸟的被子。 鸟儿雌雄双飞,是爱情的象征。白居易在作品后半部分往往明里暗里把李、杨 境遇前后进行对比。李、杨相亲相爱之时,“芙蓉帐暖度春宵”;爱情失落之后, “翡翠衾寒谁与共”。一“暖”一“寒”,是自然界变迁所致,更是人事变迁的 结果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生离死别已经过了一年,杨妃的亡魂始终未曾进入梦中。思念到极处,在 梦中相见也可聊以慰藉,然而这样的期待依然落空。此时的痛苦真是到了无以 复加、难以忍受的地步。这两句语调酸楚动人,有浓重的抒情气氛,为下文作 好了铺垫。“经年”,唐玄宗于天宝十五载(756)六月离长安奔蜀,次年十二月 回长安,历经一年半。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有一位临邛的道士客居长安,能用至诚招回死者的魂魄。“临邛”,今四川 邛崃县。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把道士说成是临邛的 除四川为道教发祥地外,可能还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隐喻李杨故事 鸿都”,东汉都城洛阳的宫门名,这里借指长安。这两句与上面两句联系紧密。 前言生人不得见,期之以梦,而梦中相逢的希冀也属镜中之花,事情至此依稀 “山穷水复疑无路”,但接下来却“柳暗花明又一村”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为太上皇苦苦思念贵妃、辗转不眠之情而慼动,于是命道士想方设法努力 去寻找贵妃灵魂。“为感”、“遂教”之前省略了主语,至于是谁,不必细究。“展 转思”总结上文“黄埃”以下三十二句所写李隆基思恋杨妃之状。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道士腾云驾雾,疾驰如闪电,几乎一切地方都寻找个遍。结果,上登九天, 下入黄泉,两下里渺茫迷离,全都找不见。这里是具体描写“殷勤觅”的情状。 下”之后承上省一“穷”字。“碧落”,道家所称东方第一层天,为碧霞满空 状。这里泛指天上。“黄泉”,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借指阴间。“两处”与“皆” “茫茫”与“不见”相互作用,加强了否定与绝望的语气。为表现道士行动的 积极紧张,诗人在前二句紧锣密鼓地运用了动词“排”、“驭”“奔”和“升” “入”、“求”。句式于整齐中求变化,显得张弛有节、缓急有序。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忽然听说东海之上有座仙山,坐落在虚无缥缈的云海间。玲珑的楼阁上, 萦绕着五色祥瑞之云,楼里面住着风姿绰约的天仙。在寻觅希望即将破灭之际, 接以“忽闻”,使文章叙述陡起波澜。而由“忽闻”转入肯定性叙述,点逗出“仙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生离死别已经过了一年,杨妃的亡魂始终未曾进入梦中。思念到极处,在 梦中相见也可聊以慰藉,然而这样的期待依然落空。此时的痛苦真是到了无以 复加、难以忍受的地步。这两句语调酸楚动人,有浓重的抒情气氛,为下文作 好了铺垫。“经年”,唐玄宗于天宝十五载(756)六月离长安奔蜀,次年十二月 回长安,历经一年半。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有一位临邛的道士客居长安,能用至诚招回死者的魂魄。“临邛”,今四川 邛崃县。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把道士说成是临邛的, 除四川为道教发祥地外,可能还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隐喻李杨故事。 “鸿都”,东汉都城洛阳的宫门名,这里借指长安。这两句与上面两句联系紧密。 前言生人不得见,期之以梦,而梦中相逢的希冀也属镜中之花,事情至此依稀 “山穷水复疑无路”,但接下来却“柳暗花明又一村”。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为太上皇苦苦思念贵妃、辗转不眠之情而感动,于是命道士想方设法努力 去寻找贵妃灵魂。“为感”、“遂教”之前省略了主语,至于是谁,不必细究。“展 转思”总结上文“黄埃”以下三十二句所写李隆基思恋杨妃之状。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道士腾云驾雾,疾驰如闪电,几乎一切地方都寻找个遍。结果,上登九天, 下入黄泉,两下里渺茫迷离,全都找不见。这里是具体描写“殷勤觅”的情状。 “下”之后承上省一“穷”字。“碧落”,道家所称东方第一层天,为碧霞满空 状。这里泛指天上。“黄泉”,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借指阴间。“两处”与“皆”、 “茫茫”与“不见”相互作用,加强了否定与绝望的语气。为表现道士行动的 积极紧张,诗人在前二句紧锣密鼓地运用了动词“排”、“驭”、“奔”和“升”、 “入”、“求”。句式于整齐中求变化,显得张弛有节、缓急有序。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忽然听说东海之上有座仙山,坐落在虚无缥缈的云海间。玲珑的楼阁上, 萦绕着五色祥瑞之云,楼里面住着风姿绰约的天仙。在寻觅希望即将破灭之际, 接以“忽闻”,使文章叙述陡起波澜。而由“忽闻”转入肯定性叙述,点逗出“仙
山”后,复接以“虚无飘渺”之词再作跌宕,然后正式推出具体实在的“玲珑”、 “楼阁”和“仙子”,使得诗意曲折有致,并伴随着终有所得的惊喜。中有一人 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其中有一位仙女名叫太真,她雪一样的肌肤,花一样 的容貌,看起来很像要寻找的贵妃。诗人写杨妃的出现,故意不下背定语,而 模糊言之。“太真”杨玉环为道士时的道号。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轻轻叩响金色楼阁中西厢房的玉门,请求仙女小玉、双成速去报知。“金阙”, 黄金装饰的宫殿门楼。“玉扃”,玉石做的门环。“小玉”,吴王夫差女。“双成”, 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这里都是借指杨贵妃在仙山的侍女。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听说汉家天子派来了使者,九华帐里的她从梦中猛然惊醒。“惊”,既指杨 妃由梦而醒,也意味着方士的到来事出意外。“汉家”,代指唐朝。“九华帐” 绣饰华美的帐子。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披起衣服,推开枕头,走出床帷,激动得来回走动不停,一路上把珠帘银 屏层层打开。上句七字之中竟有四个动词,层次感很强地展示出杨妃接连不断 的行动,透露出她在仙界朝思暮想的殷切期待和由于消息突然传来而表现出的 惊喜,以及由惊喜带来的不知所措,描写逼真而传神。“珠箔”珠帘。“银屏”, 饰银的屏风。“迤逦”,接连不断。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她发髻半偏,刚刚睡醒,等不及梳洗打扮,甚至顾不上扶正花冠,便急急 忙忙走下堂来。“新睡觉”呼应上文“九华帐里梦魂惊”。“下堂来”呼应上文“珠 箔银屏迤逦开”。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杨贵妃站在仙山之上,清风吹来,衣袖随之轻轻飘起,就好像当年曾为君 王表演《寬裳羽衣舞》时一样妩媚动人。诗人借助想象,让杨贵妃的形象在仙 境中再现。她风采依旧,但已是亡魂,恒在的美丽,掩饰不住人世变迁的哀伤。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杨贵妃身居仙山蓬莱宫中,天长日久,生涯寂寞;听到玄宗派遣使节到来
山”后,复接以“虚无飘渺”之词再作跌宕,然后正式推出具体实在的“玲珑”、 “楼阁”和“仙子”,使得诗意曲折有致,并伴随着终有所得的惊喜。中有一人 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其中有一位仙女名叫太真,她雪一样的肌肤,花一样 的容貌,看起来很像要寻找的贵妃。诗人写杨妃的出现,故意不下肯定语,而 模糊言之。“太真”,杨玉环为道士时的道号。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轻轻叩响金色楼阁中西厢房的玉门,请求仙女小玉、双成速去报知。“金阙”, 黄金装饰的宫殿门楼。“玉扃”,玉石做的门环。“小玉”,吴王夫差女。“双成”, 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这里都是借指杨贵妃在仙山的侍女。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听说汉家天子派来了使者,九华帐里的她从梦中猛然惊醒。“惊”,既指杨 妃由梦而醒,也意味着方士的到来事出意外。“汉家”,代指唐朝。“九华帐”, 绣饰华美的帐子。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披起衣服,推开枕头,走出床帷,激动得来回走动不停,一路上把珠帘银 屏层层打开。上句七字之中竟有四个动词,层次感很强地展示出杨妃接连不断 的行动,透露出她在仙界朝思暮想的殷切期待和由于消息突然传来而表现出的 惊喜,以及由惊喜带来的不知所措,描写逼真而传神。“珠箔”,珠帘。“银屏”, 饰银的屏风。“迤逦”,接连不断。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她发髻半偏,刚刚睡醒,等不及梳洗打扮,甚至顾不上扶正花冠,便急急 忙忙走下堂来。“新睡觉”呼应上文“九华帐里梦魂惊”。“下堂来”呼应上文“珠 箔银屏迤逦开”。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杨贵妃站在仙山之上,清风吹来,衣袖随之轻轻飘起,就好像当年曾为君 王表演《霓裳羽衣舞》时一样妩媚动人。诗人借助想象,让杨贵妃的形象在仙 境中再现。她风采依旧,但已是亡魂,恒在的美丽,掩饰不住人世变迁的哀伤。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杨贵妃身居仙山蓬莱宫中,天长日久,生涯寂寞;听到玄宗派遣使节到来
她如玉的容颜流满了晶莹的清泪,就好像一枝梨花带着点点春雨。“玉容”应以 梨花”,均有白皙之意。由于梨花色白且经不住晚春风雨,诗人往往用它象征 不幸而哀伤的女性。“泪阑干”应以“春带雨”,写杨妃珠泪潸然之貌。一句直 接描绘,一句间接描绘,同一意象获得了叠加的效果,二者融合成一个完整的 形象。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她含情凝目,再三请道士转谢君王,诉说着与玄宗一别以后音容渺茫的惆 怅。“两渺茫”,指李、杨两地悬隔,空有相思而不得相见。“两”与“一”相互 映衬,分别加强“别”和“渺茫”的效果。“一别”句以下数句,把叙述者(白 居易)的叙述与故事中人物(贵妃)的叙述结合在一起,用双声更好地唤起读 者心理上的共鸣。 昭阳殿里恩爱绝,莲莱宫中日月长 昭阳殿里的恩恩爱爱已经断绝,贵妃只能在莲莱宫中苦度漫长的时光。上 句对过去的爱情做了个总结,“绝”字凝重而断然;下句则一笔写入无限的未来, “长”字悠远而凄然。爱情属于短暂的过去,未来属于无尽的孤寂。“昭阳殿”, 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寝宫,此借指杨贵妃住过的宫殿。“蓬莱”,传说中的海上 仙山,这里指贵妃在仙山的居所。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回头下望人世间,只能望见尘雾,却始终无法看到长安。此二句道出生死 隔绝,为开启下文着笔。长安既不得见,相会自然更无因缘,于是才有聊寄信 物以表深情的描绘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壁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惟有拿出当年与君王恩爱时所得的旧物略表深情,请求道士把这钿盒、金 钗带回君王前。金钗被掰成两股,钿盒分作两半,双方各持一股、一扇。只要 两人同心,如金钿一样坚贞,天上人间虽阻隔重重,总会有相聚的那一天。不 写成“钿盒”而用“钿合”,也许还有相合、相会之意。以物之两半相合喻夫妻 合谐,或以两半之分喻两情悬隔,这种写法由来已久。金钗、钿盒原是完整的 两件东西,如今一分为二。一方面,如原文所言,是表示爱情的地久天长;但
她如玉的容颜流满了晶莹的清泪,就好像一枝梨花带着点点春雨。“玉容”应以 “梨花”,均有白皙之意。由于梨花色白且经不住晚春风雨,诗人往往用它象征 不幸而哀伤的女性。“泪阑干”应以“春带雨”,写杨妃珠泪潸然之貌。一句直 接描绘,一句间接描绘,同一意象获得了叠加的效果,二者融合成一个完整的 形象。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她含情凝目,再三请道士转谢君王,诉说着与玄宗一别以后音容渺茫的惆 怅。“两渺茫”,指李、杨两地悬隔,空有相思而不得相见。“两”与“一”相互 映衬,分别加强“别”和“渺茫”的效果。“一别”句以下数句,把叙述者(白 居易)的叙述与故事中人物(贵妃)的叙述结合在一起,用双声更好地唤起读 者心理上的共鸣。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昭阳殿里的恩恩爱爱已经断绝,贵妃只能在蓬莱宫中苦度漫长的时光。上 句对过去的爱情做了个总结,“绝”字凝重而断然;下句则一笔写入无限的未来, “长”字悠远而凄然。爱情属于短暂的过去,未来属于无尽的孤寂。“昭阳殿”, 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寝宫,此借指杨贵妃住过的宫殿。“蓬莱”,传说中的海上 仙山,这里指贵妃在仙山的居所。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回头下望人世间,只能望见尘雾,却始终无法看到长安。此二句道出生死 隔绝,为开启下文着笔。长安既不得见,相会自然更无因缘,于是才有聊寄信 物以表深情的描绘。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惟有拿出当年与君王恩爱时所得的旧物略表深情,请求道士把这钿盒、金 钗带回君王前。金钗被掰成两股,钿盒分作两半,双方各持一股、一扇。只要 两人同心,如金钿一样坚贞,天上人间虽阻隔重重,总会有相聚的那一天。不 写成“钿盒”而用“钿合”,也许还有相合、相会之意。以物之两半相合喻夫妻 合谐,或以两半之分喻两情悬隔,这种写法由来已久。金钗、钿盒原是完整的 两件东西,如今一分为二。一方面,如原文所言,是表示爱情的地久天长;但
另一方面,意味着永无复合的可能。这也正象征李、杨再次结合的期望永无实 现的可能。故具有反讽效果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临别时又反复多次委托道士把话儿捎去,其中的誓愿只有君妾两人知道。 有一年七月七日,在长生殿上,夜深人静时,两人曾山盟海誓:在天上愿作相 依双飞的比翼鸟,在地上愿作相生相缠的连理枝。“七月七日”,为牛郎织女 年一度相会之时。“长生殿”,在骊山华清宫集灵台侧近。不过,唐代也称皇帝 寝殿为长生殿,不必细究。这几句写得哀婉动人,深情缠绵。“七月”以下六句, 为作者虚拟之词。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长恨歌》云:“长生殿七夕私誓之为 后来增饰之物语,并非当时真确之事实”,“玄宗临幸温汤必在冬季、春初寒冷 之时节。今详检两《唐书·玄宗纪》无一次于夏日炎暑时幸骊山。”“比翼鸟”, 传说中的鸟名,只有一目一翼,其名鹣鹣,雌雄并列,紧靠而飞。“连理枝”, 两棵树枝干连生在一起。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虽然天长地久,也会有穷尽时,而这生离死别的绵绵长恨,却永远不会有 了结的时候。最后两句以概括性的语言点明“长恨”,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 爱情誓言不能实现的千古遗恨。这两句常为后人引用。《老子》谓“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里则反其意而用之。通过“尽” 对“天长地久”的否定,极度夸张地写出了“恨”之永。同时,又通过“此恨 绵绵无绝期”,显示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愿望的虚妄,加深 了李、杨爱情的悲剧意义。其实,愈是饱含泪水不懈地追求与思恋,其分离就 愈具有悲剧意义,使人冥冥之中感受到的那一份无可奈何的心灵负荷就愈沉重 感伤的心灵就愈丰富。而李、杨永恒的分离与彼此痛苦的思恋,又把他们的悲 剧放大了,使他们的爱情悲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评解 这是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以“长恨”为中心,生动地描绘了唐玄宗、 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及悲剧结局。其中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练的几 句话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诗人从反思的角度写出了造成悲剧的原
另一方面,意味着永无复合的可能。这也正象征李、杨再次结合的期望永无实 现的可能。故具有反讽效果。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临别时又反复多次委托道士把话儿捎去,其中的誓愿只有君妾两人知道。 有一年七月七日,在长生殿上,夜深人静时,两人曾山盟海誓:在天上愿作相 依双飞的比翼鸟,在地上愿作相生相缠的连理枝。“七月七日”,为牛郎织女一 年一度相会之时。“长生殿”,在骊山华清宫集灵台侧近。不过,唐代也称皇帝 寝殿为长生殿,不必细究。这几句写得哀婉动人,深情缠绵。“七月”以下六句, 为作者虚拟之词。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长恨歌》云:“长生殿七夕私誓之为 后来增饰之物语,并非当时真确之事实”,“玄宗临幸温汤必在冬季、春初寒冷 之时节。今详检两《唐书·玄宗纪》无一次于夏日炎暑时幸骊山。”“比翼鸟”, 传说中的鸟名,只有一目一翼,其名鹣鹣,雌雄并列,紧靠而飞。“连理枝”, 两棵树枝干连生在一起。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虽然天长地久,也会有穷尽时,而这生离死别的绵绵长恨,却永远不会有 了结的时候。最后两句以概括性的语言点明“长恨”,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 爱情誓言不能实现的千古遗恨。这两句常为后人引用。《老子》谓“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里则反其意而用之。通过“尽” 对“天长地久”的否定,极度夸张地写出了“恨”之永。同时,又通过“此恨 绵绵无绝期”,显示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愿望的虚妄,加深 了李、杨爱情的悲剧意义。其实,愈是饱含泪水不懈地追求与思恋,其分离就 愈具有悲剧意义,使人冥冥之中感受到的那一份无可奈何的心灵负荷就愈沉重, 感伤的心灵就愈丰富。而李、杨永恒的分离与彼此痛苦的思恋,又把他们的悲 剧放大了,使他们的爱情悲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评解 这是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以“长恨”为中心,生动地描绘了唐玄宗、 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及悲剧结局。其中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练的几 句话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诗人从反思的角度写出了造成悲剧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