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户尽生光彩。天宝四载,唐玄宗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后,追赠其父杨玄琰 为太尉、齐国公;叔杨玄珪擢升光禄卿;宗兄杨铦为鸿胪卿;杨锜为侍御史; 杨钊为右丞相,赐名国忠;母封凉国夫人;大姐、三姐、八姐封为韩、虢、秦 三国夫人。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氏一门,出入宫廷,执掌朝政,势 焰熏天。“列土”,即裂土,封有爵位和食邑(分封土地)。“可怜”,可爱,值得 羡慕。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们都改变了心愿,不重视生男孩只想生个千金。杨 妃的得宠,居然改变了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观念。白居易如此写,目的很明 确,仍是为了显示李隆基对杨妃的宠爱之至,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陈鸿 《长恨歌传》通行本云,当时民谣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 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楣”,门户上的横木,古时显贵之家门户高大,因 以门楣称门第。此句指杨家因生女而一门显赫。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骊山的华淯宫,高高地耸入云霄;美妙动听的音乐,随风飘荡,处处都能 听到。此处是写音乐,更是写李隆基与杨贵妃。因为他们都懂音乐、爱音乐 音乐的美妙与持续隐寓着李、杨爱情的浓烈与缠绵。而在这快活似神仙的背后 君王已忘了“人间”“骊宫”,骊山上的宫殿,即华清宫。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配合着管弦之乐,她轻歌曼舞。皇帝如醉如痴,整日整夜,看个不够。据 《旧唐书?杨贵妃传》载:“太真姿质丰艳,普歌舞,通音律。”“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歌舞丝竹在缓慢舒长的节拍下,渐趋于平稳,李杨长相厮守的爱情生活, 也要就此在尘世间告终。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寬裳羽衣曲 突然间,渔阳叛乱的战鼓惊天动地而来,惊断了宫中演奏的《霓裳羽衣曲》。 至此,全诗的节奏和笔调,顿时由缠绵婉转,变为劲健快捷。“渔阳葺鼓”句, 指天宝十四载(755)十月,安禄山起兵叛乱。“渔阳”,郡名,辖今北京平谷 区和河北蓟县等地,当时属于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辈
一家门户尽生光彩。天宝四载,唐玄宗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后,追赠其父杨玄琰 为太尉、齐国公;叔杨玄珪擢升光禄卿;宗兄杨铦为鸿胪卿;杨锜为侍御史; 杨钊为右丞相,赐名国忠;母封凉国夫人;大姐、三姐、八姐封为韩、虢、秦 三国夫人。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氏一门,出入宫廷,执掌朝政,势 焰熏天。“列土”,即裂土,封有爵位和食邑(分封土地)。“可怜”,可爱,值得 羡慕。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们都改变了心愿,不重视生男孩只想生个千金。杨 妃的得宠,居然改变了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观念。白居易如此写,目的很明 确,仍是为了显示李隆基对杨妃的宠爱之至,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陈鸿 《长恨歌传》通行本云,当时民谣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 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楣”,门户上的横木,古时显贵之家门户高大,因 以门楣称门第。此句指杨家因生女而一门显赫。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骊山的华清宫,高高地耸入云霄;美妙动听的音乐,随风飘荡,处处都能 听到。此处是写音乐,更是写李隆基与杨贵妃。因为他们都懂音乐、爱音乐, 音乐的美妙与持续隐寓着李、杨爱情的浓烈与缠绵。而在这快活似神仙的背后, 君王已忘了“人间”。“骊宫”,骊山上的宫殿,即华清宫。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配合着管弦之乐,她轻歌曼舞。皇帝如醉如痴,整日整夜,看个不够。据 《旧唐书?杨贵妃传》载:“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歌舞丝竹在缓慢舒长的节拍下,渐趋于平稳,李杨长相厮守的爱情生活, 也要就此在尘世间告终。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突然间,渔阳叛乱的战鼓惊天动地而来,惊断了宫中演奏的《霓裳羽衣曲》。 至此,全诗的节奏和笔调,顿时由缠绵婉转,变为劲健快捷。“渔阳鼙鼓”句, 指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乱。“渔阳”,郡名,辖今北京平谷 区和河北蓟县等地,当时属于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鼙
鼓”,古代骑兵用的小鼓,这里泛指战场上的鼓声。“破”,古乐舞曲中有“入破”, 这里指破坏。“霓裳羽衣曲”,唐代大型舞曲。《新唐书·礼乐志》载,开元年间, “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经唐玄宗润色并作歌辞。乐曲 着意表现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天宝后曲调失传。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京城里到处升起了烟尘,成千上万的车辆马匹护卫着皇帝逃往西南。“九重 城阙”,九重门的京城,此指长安。“烟尘生”指发生战事。“西南行”指逃亡 四川。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破潼关,逼近长安。玄宗带领杨贵妃等 凌晨自延秋门出,随从仅宰相杨国忠、韦见素、陈玄礼、内侍高力士及太子等 人;亲王、妃主、皇孙以下,大都从之不及。可知这次逃亡极为仓促。“六军扈 从者,千人而已”,情况本来十分狼狈,可是写到诗里,就和历史不一样了。诗 中用“千乘万骑”,有“为尊者讳”之意。《傅雷家书》评价说:“写帝王逃难自 有帝王气概。”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皇帝的仪仗车驾飘飘摇摇,行进中走走停停。从京城西门逃出,两天才走 了不过一百余里,来到马嵬坡。安史叛军眼看就要杀来,逃难入蜀的队伍应该 是没命地奔跑,为何行进如此迟缓呢?这是因为“千乘万骑”本不想追随李、 杨落荒而逃。这两句反映出军心不稳、人心涣散,含蓄地烘托出兵变即将发生 时的气氛,预示着悲剧的高潮即将出现。“翠华”仪仗队上树立的华盖,以翠鸟 之羽毛为饰,故名。“百余里”,指马嵬距长安一百多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护驾的六军不肯前行,又有什么办法呢?在凄楚缠绵之中,绝代美人杨贵 妃就这样被凄惨地勒死于马前。“六军”,周代制度,天子六军,每军一万二千 五百人,后泛称皇帝的警卫部队。“宛转”,犹展转,形容美人临死前哀怨凄楚 缠绵的样子。“蛾眉”,本指美女的眉毛,后借指美女,此处指杨贵妃。《资治通 鉴》载,到马嵬驿后,将士饥疲,多已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起,要杀掉 他。正巧吐蕃使者二十余人拦住了杨国忠,诉说饥饿无食。杨国忠还没来得及 答复,军士就大呼:“杨国忠与胡虏谋反!”在逃跑中,杨国忠被军士杀死。唐 玄宗听到喧哗之声,出门察看情由,并慰劳军士,命令军士收队,但军士不肯
鼓”,古代骑兵用的小鼓,这里泛指战场上的鼓声。“破”,古乐舞曲中有“入破”, 这里指破坏。“霓裳羽衣曲”,唐代大型舞曲。《新唐书·礼乐志》载,开元年间, “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经唐玄宗润色并作歌辞。乐曲 着意表现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天宝后曲调失传。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京城里到处升起了烟尘,成千上万的车辆马匹护卫着皇帝逃往西南。“九重 城阙”,九重门的京城,此指长安。“烟尘生”,指发生战事。“西南行”,指逃亡 四川。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破潼关,逼近长安。玄宗带领杨贵妃等, 凌晨自延秋门出,随从仅宰相杨国忠、韦见素、陈玄礼、内侍高力士及太子等 人;亲王、妃主、皇孙以下,大都从之不及。可知这次逃亡极为仓促。“六军扈 从者,千人而已”,情况本来十分狼狈,可是写到诗里,就和历史不一样了。诗 中用“千乘万骑”,有“为尊者讳”之意。《傅雷家书》评价说:“写帝王逃难自 有帝王气概。”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皇帝的仪仗车驾飘飘摇摇,行进中走走停停。从京城西门逃出,两天才走 了不过一百余里,来到马嵬坡。安史叛军眼看就要杀来,逃难入蜀的队伍应该 是没命地奔跑,为何行进如此迟缓呢?这是因为“千乘万骑”本不想追随李、 杨落荒而逃。这两句反映出军心不稳、人心涣散,含蓄地烘托出兵变即将发生 时的气氛,预示着悲剧的高潮即将出现。“翠华”仪仗队上树立的华盖,以翠鸟 之羽毛为饰,故名。“百余里”,指马嵬距长安一百多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护驾的六军不肯前行,又有什么办法呢?在凄楚缠绵之中,绝代美人杨贵 妃就这样被凄惨地勒死于马前。“六军”,周代制度,天子六军,每军一万二千 五百人,后泛称皇帝的警卫部队。“宛转”,犹展转,形容美人临死前哀怨凄楚 缠绵的样子。“蛾眉”,本指美女的眉毛,后借指美女,此处指杨贵妃。《资治通 鉴》载,到马嵬驿后,将士饥疲,多已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起,要杀掉 他。正巧吐蕃使者二十余人拦住了杨国忠,诉说饥饿无食。杨国忠还没来得及 答复,军士就大呼:“杨国忠与胡虏谋反!”在逃跑中,杨国忠被军士杀死。唐 玄宗听到喧哗之声,出门察看情由,并慰劳军士,命令军士收队,但军士不肯
响应。唐玄宗派高力士问是怎么回事,陈玄礼回答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 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唐玄宗说:“责妃深居,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回道: 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 将士安则陛下安矣。”玄宗只好命高力士把贵妃带到佛堂,将她勒杀。“六军不 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酒色,祸国殃民。诗句以替罪羊之死, 委婉含蓄地抨击了唐玄宗。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头上的花钿一件一件掉落地上,无人拾取;其中有珍贵的翠翅、金雀,还 有玉搔头。“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翠翘”,一种镀成翠色 的、像鸟儿翘着长尾样的头饰。“金雀”,指雀形的金钗。“玉搔头”,指用玉制 成的簪子。这些都是“花钿”的具体种类。诗人一一细数,写香消玉殒之凄情 惨状,宛然如在目前。上文的“云鬓”句,虽然也是罗列静态性名词,但尾字 “摇”却多少使句子具有了一点动感,这动感与李杨热烈的爱恋是映衬着的。 而“翠翘”句同样罗列静态性名词,全句无半分活力,这正与杨妃之惨死相宜, 与“无人收”相呼应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一代君王,面对此状,只能掩面痛哭,却无法挽救;回头眷顾,蔡不住血 泪交流。“救不得”,不是不想救,而是救不了,是无助与无奈。既曰“掩面”, 又曰“回看”,岂不矛盾?其实,“掩面”是不忍见其死,“回看”是不忍无情地 离去。这里,一“血”一“泪”,一死一生,衬托出凄惨、痛苦、万般无奈的情 状。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秋风瑟瑟,卷起漫天黄尘,君臣们历尽 艰辛,通过盘旋曲折、高入云宵的栈道,才抵达剑阁。“剑阁”,又称剑门关,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大、小剑山之间,是由秦入蜀的要道。此地群山如剑,峭 壁中断处,两山对峙如门。诸葛亮为蜀相时,命人凿石驾凌空栈道以通行。据 历史记载,玄宗幸蜀并不经过剑门关。白居易如此虚构,意在借助剑门关的险 峻,渲染一种艰辛的氛围。另外,入蜀之初在六月,七月即达成都,一路上的 真实景况也不会“黄埃散漫风萧索”。秋天乃万物凋零、生机消歇的季节,是生 命悲剧的季节。从春天到秋天,李、杨爱情也走向悲剧。白居易虚构路途的险 峻、时景的萧瑟,无非要与当时动荡的时局,与玄宗衰飒的心境相配合
响应。唐玄宗派高力士问是怎么回事,陈玄礼回答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 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唐玄宗说:“贵妃深居,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回道: “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 将士安则陛下安矣。”玄宗只好命高力士把贵妃带到佛堂,将她勒杀。“六军不 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酒色,祸国殃民。诗句以替罪羊之死, 委婉含蓄地抨击了唐玄宗。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头上的花钿一件一件掉落地上,无人拾取;其中有珍贵的翠翅、金雀,还 有玉搔头。“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翠翘”,一种镀成翠色 的、像鸟儿翘着长尾样的头饰。“金雀”,指雀形的金钗。“玉搔头”,指用玉制 成的簪子。这些都是“花钿”的具体种类。诗人一一细数,写香消玉殒之凄情 惨状,宛然如在目前。上文的“云鬓”句,虽然也是罗列静态性名词,但尾字 “摇”却多少使句子具有了一点动感,这动感与李杨热烈的爱恋是映衬着的。 而“翠翘”句同样罗列静态性名词,全句无半分活力,这正与杨妃之惨死相宜, 与“无人收”相呼应。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一代君王,面对此状,只能掩面痛哭,却无法挽救;回头眷顾,禁不住血 泪交流。“救不得”,不是不想救,而是救不了,是无助与无奈。既曰“掩面”, 又曰“回看”,岂不矛盾?其实,“掩面”是不忍见其死,“回看”是不忍无情地 离去。这里,一“血”一“泪”,一死一生,衬托出凄惨、痛苦、万般无奈的情 状。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秋风瑟瑟,卷起漫天黄尘,君臣们历尽 艰辛,通过盘旋曲折、高入云宵的栈道,才抵达剑阁。“剑阁”,又称剑门关,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大、小剑山之间,是由秦入蜀的要道。此地群山如剑,峭 壁中断处,两山对峙如门。诸葛亮为蜀相时,命人凿石驾凌空栈道以通行。据 历史记载,玄宗幸蜀并不经过剑门关。白居易如此虚构,意在借助剑门关的险 峻,渲染一种艰辛的氛围。另外,入蜀之初在六月,七月即达成都,一路上的 真实景况也不会“黄埃散漫风萧索”。秋天乃万物凋零、生机消歇的季节,是生 命悲剧的季节。从春天到秋天,李、杨爱情也走向悲剧。白居易虚构路途的险 峻、时景的萧瑟,无非要与当时动荡的时局,与玄宗衰飒的心境相配合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峨嵋山下行人稀少,太阳暗淡无光,旌旗也失去色泽。“峨嵋山”,今四川 峨眉山。明皇逃蜀,并未经过,这里也是泛用典故。“无光”与“薄”互文,渲 染气氛,以衬托人物的心境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蜀江一片碧绿,蜀山一派青葱,日日夜夜触动着君王的相思之情。上句写 连绵不断的碧水青山,下句写李隆基的内心世界。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反衬回 肠荡气的相思之情。“朝朝暮暮”,用循环往复的动态变迁,衬托李隆基内心的 孤寂与苦闷。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在行宫里望月亮,是一片伤心之色;空山夜雨里,听铃铛声响,是令人断 肠的哀音。这两句诗不直说唐明皇伤心断肠,而以悲凉之景,烘托人物的痛苦 悲情,曲尽其妙。“行宫”,皇帝外出时临时居住的宫室。“夜雨闻铃”,栈道险 要处,要拉铁索方能通过,上系铃铛,以便行人闻声前后照应。唐代郑处诲《明 皇杂录》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遇)霖雨(连阴雨)涉旬, 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明皇)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 以寄恨焉。”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战乱平定后,时局好转,君王起驾回京,路经赐死杨贵妃的马嵬坡,徘徊 留恋,不忍离去。“天旋日转”,暗指肃宗至德二年(757)九月,郭子仪军收复 长安,十二月唐玄宗回到长安。去时同车共载,返时人如黄鹤,再经马嵬,怎 感伤情!“龙驭”,皇帝的车驾。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马嵬坡下,杨妃葬身之处,空有荒凉的泥土,再也见不到她美丽的容颜 据史载,唐玄宗由蜀返回长安,途经马嵬坡葬杨妃处,曾派人置棺改葬。挖开 土冢,尸已腐烂,惟存所佩香囊。一个“空”字,蕴含着唐玄宗悲哀、痛苦的 回忆和无尽的思念之情。“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即“西出都门百余 里”所指之地。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峨嵋山下行人稀少,太阳暗淡无光,旌旗也失去色泽。“峨嵋山”,今四川 峨眉山。明皇逃蜀,并未经过,这里也是泛用典故。“无光”与“薄”互文,渲 染气氛,以衬托人物的心境。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蜀江一片碧绿,蜀山一派青葱,日日夜夜触动着君王的相思之情。上句写 连绵不断的碧水青山,下句写李隆基的内心世界。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反衬回 肠荡气的相思之情。“朝朝暮暮”,用循环往复的动态变迁,衬托李隆基内心的 孤寂与苦闷。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在行宫里望月亮,是一片伤心之色;空山夜雨里,听铃铛声响,是令人断 肠的哀音。这两句诗不直说唐明皇伤心断肠,而以悲凉之景,烘托人物的痛苦 悲情,曲尽其妙。“行宫”,皇帝外出时临时居住的宫室。“夜雨闻铃”,栈道险 要处,要拉铁索方能通过,上系铃铛,以便行人闻声前后照应。唐代郑处诲《明 皇杂录》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遇)霖雨(连阴雨)涉旬, 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明皇)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 以寄恨焉。”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战乱平定后,时局好转,君王起驾回京,路经赐死杨贵妃的马嵬坡,徘徊 留恋,不忍离去。“天旋日转”,暗指肃宗至德二年(757)九月,郭子仪军收复 长安,十二月唐玄宗回到长安。去时同车共载,返时人如黄鹤,再经马嵬,怎 感伤情!“龙驭”,皇帝的车驾。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马嵬坡下,杨妃葬身之处,空有荒凉的泥土,再也见不到她美丽的容颜。 据史载,唐玄宗由蜀返回长安,途经马嵬坡葬杨妃处,曾派人置棺改葬。挖开 土冢,尸已腐烂,惟存所佩香囊。一个“空”字,蕴含着唐玄宗悲哀、痛苦的 回忆和无尽的思念之情。“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即“西出都门百余 里”所指之地。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君看着臣,臣望着君,伤心的眼泪,打湿了衣裳。向东远望长安城,放松 马绳,任它前行。马嵬坡距长安百余里,东望是望不到的,此处只是说长安从 心理上感觉已近。即将回到失而复得的京城,本该快马加鞭,然而玄宗怅然若 失,意趣全无,只因美人已去,其他一切似已无足轻重,正所谓“不爱江山爱 美人”。“都门”都城之门,这里代指长安。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回到宫中,水池庭苑依然如故;太液池的荷花、未央宫的杨柳,还是那样 娇媚动人。那荷花就像贵妃美丽的面容,柳叶就似她的双眉,面对此景,叫人 如何不伤心落泪?“太液”、“未央”,是对“池苑”的具体申说。“太液”,即太 液池,在大明宫内。“未央”,汉有未央宫。这里借指唐长安皇宫。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熬过了春风拂面、桃李盛开的夜晚,却难度秋风秋雨吹打梧桐落叶的时日。 上句呼应前文“春从春游夜专夜”等句,暗示李、杨昔日形影相随缠绵甜蜜的 爱情;下句开启下文“西宫南内多秋草”等句,点出李隆基目前形影相吊思恋 欲绝的处境。诗人以时光和景物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把秋天与春天进行近距 高地观照、对比,使李、杨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更为鲜明地表现出来,给读 者以更强烈的心灵震撼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西宫、南内到处都是枯黄的秋草;台阶上落满了红叶,无人清扫。这两句 用凄凉的气氛、环境,烘托出李隆基居处的荒凉冷落和后期生活的痛苦孤独、 百无聊赖。其中所突出的衰草这一意象,和人物的心情是对应的,同时暗示了 被隔离的处境。“西宫南内”,皇帝居住的皇宫叫“大内”,亦简称“内”。唐代 以太极宫为西内,大明宫为东内,兴庆宫为南内。唐玄宗回京后,先住在南内 上元元年(760),宦官李辅国挑拨玄宗和肃宗的父子关系,把玄宗迁到西内的 甘露殿,实际是幽禁。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当年的梨园弟子新添了根根白发,椒房的宫女太监们一个个容颜衰老。“梨 园弟子”“椒房阿监”,都是承平时李、杨生活的见证人,而今都垂垂老矣。时 间的流逝、人事的流转、今昔变迁之慨,已意在言外。“梨园”,唐玄宗时宫中
君看着臣,臣望着君,伤心的眼泪,打湿了衣裳。向东远望长安城,放松 马绳,任它前行。马嵬坡距长安百余里,东望是望不到的,此处只是说长安从 心理上感觉已近。即将回到失而复得的京城,本该快马加鞭,然而玄宗怅然若 失,意趣全无,只因美人已去,其他一切似已无足轻重,正所谓“不爱江山爱 美人”。“都门”,都城之门,这里代指长安。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回到宫中,水池庭苑依然如故;太液池的荷花、未央宫的杨柳,还是那样 娇媚动人。那荷花就像贵妃美丽的面容,柳叶就似她的双眉,面对此景,叫人 如何不伤心落泪?“太液”、“未央”,是对“池苑”的具体申说。“太液”,即太 液池,在大明宫内。“未央”,汉有未央宫。这里借指唐长安皇宫。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熬过了春风拂面、桃李盛开的夜晚,却难度秋风秋雨吹打梧桐落叶的时日。 上句呼应前文“春从春游夜专夜”等句,暗示李、杨昔日形影相随缠绵甜蜜的 爱情;下句开启下文“西宫南内多秋草”等句,点出李隆基目前形影相吊思恋 欲绝的处境。诗人以时光和景物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把秋天与春天进行近距 离地观照、对比,使李、杨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更为鲜明地表现出来,给读 者以更强烈的心灵震撼。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西宫、南内到处都是枯黄的秋草;台阶上落满了红叶,无人清扫。这两句 用凄凉的气氛、环境,烘托出李隆基居处的荒凉冷落和后期生活的痛苦孤独、 百无聊赖。其中所突出的衰草这一意象,和人物的心情是对应的,同时暗示了 被隔离的处境。“西宫南内”,皇帝居住的皇宫叫“大内”,亦简称“内”。唐代 以太极宫为西内,大明宫为东内,兴庆宫为南内。唐玄宗回京后,先住在南内。 上元元年(760),宦官李辅国挑拨玄宗和肃宗的父子关系,把玄宗迁到西内的 甘露殿,实际是幽禁。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当年的梨园弟子新添了根根白发,椒房的宫女太监们一个个容颜衰老。“梨 园弟子”、“椒房阿监”,都是承平时李、杨生活的见证人,而今都垂垂老矣。时 间的流逝、人事的流转、今昔变迁之慨,已意在言外。“梨园”,唐玄宗时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