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公共选择和政府失灵 ■公共部门资源配置与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区别 ■公共选择的偏好显示问题 ■公共选择的偏好加总问题 ■多数票决策制度 ■官僚理论 政府失灵
专题三 公共选择和政府失灵 ◼ 公共部门资源配置与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区别 ◼ 公共选择的偏好显示问题 ◼ 公共选择的偏好加总问题 ◼ 多数票决策制度 ◼ 官僚理论 ◼ 政府失灵
公共部门资源配置与私人部 门瓷源配置的区别 ■私人部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是 种简单而有效的价格机制,通过这种机 制决定私人产品的产量,并决定产品如 何在消费者之间分配 ■公共部门配置瓷源的机制有当前大多数 国家都在实行的间接民主政治制度,公 民个人投票选举代票,再通过这些代表 对公共预算进行表决
一 公共部门资源配置与私人部 门资源配置的区别 ◼ 私人部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是一 种简单而有效的价格机制,通过这种机 制决定私人产品的产量,并决定产品如 何在消费者之间分配。 ◼ 公共部门配置资源的机制有当前大多数 国家都在实行的间接民主政治制度,公 民个人投票选举代票,再通过这些代表 对公共预算进行表决
公共选择的偏好显示问题 The Problem of Preference revelation 揽子投票无法真实显示偏好 ■真实的偏好可能会增加自己承担公共产 品的成本 为了采用策略的投票方式而不显示真实 偏好 ■人们不愿意显示自己的偏好 ■院外活动集团或压力集团对偏好显示的 影响
二 公共选择的偏好显示问题 The Problem of Preference Revelation ◼ 一揽子投票无法真实显示偏好 ◼ 真实的偏好可能会增加自己承担公共产 品的成本 ◼ 为了采用策略的投票方式而不显示真实 偏好 ◼ 人们不愿意显示自己的偏好 ◼ 院外活动集团或压力集团对偏好显示的 影响
选民对复数政策的复合投票 设C和D两个候选政党,它们围绕若干争议点(S1,S2,Sn) 在选举中互争高低。此时,选民对双方候选者的效用进行甄别: E (UC)=U (SIt, S2c,.,Snc E(Up )=U(SI, S2D,., SnD 选民将选择具有较高效用的候选政党并进行投票。因而 即使在i项的争议点S上选民从D获得的效用比C高,即: U (So)<u(sD 但从争议点总体上来看,由于 U(SIcS2c,.Snc)>U(SD, S2D,... SD 选民最终只有投C的票才有利可图
选民对复数政策的复合投票 设C和D两个候选政党,它们围绕若干争议点(S1 ,S2 ,… Sn) 在选举中互争高低。此时,选民对双方候选者的效用进行甄 别: E( UC )=U( S1C,S2C,…,SnC ) E( UD )=U( S1D,S2D,…,SnD ) 选民将选择具有较高效用的候选政党并进行投票。因而, 即使在 i 项的争议点 Si上选民从D获得的效用比C高,即: U( SiC)< U( SiD) 但从争议点总体上来看,由于: U( S1C,S2C,…SnC )> U( S1D,S2D,…,SnD ) 选民最终只有投C的票才有利可图
投票悖论(循环投票图境) Paradox of Cyclical Voting 假定有三个投票人甲、乙、丙,三个备选方案 A、B、C,三个人对这三个方案的偏好次序如下: 甲:A、B、C 乙:C、A、B 丙:B、C、A 在A、B两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A胜过BA>B 在B、C两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B胜过CB>C 在A、C两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C胜过AC>A 公理:A>B>C,但实际出现悖论:C>A 在只进行两次表决的情况下,将投票次序加以 改变,三个方案都有获胜的可能
假定有三个投票人甲、乙、丙,三个备选方案 A、B、C,三个人对这三个方案的偏好次序如下: 甲: A、B、C 乙: C、A、B 丙: B、C、A 在A、B两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A胜过B A>B 在B、C两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B胜过C B>C 在A、C两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C胜过A C>A 公理:A>B>C,但实际出现悖论:C>A 在只进行两次表决的情况下,将投票次序加以 改变,三个方案都有获胜的可能。 投票悖论(循环投票困境) Paradox of Cyclical V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