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 普通厌氧消化池 集气罩出气管 蒸气 检修口 循环消化液 沼气 污泥管 出水 进水 排泥 图15-12螺旋桨搅拌的消化池 图15-13循环消化液搅拌式消化池 在一个消化池内进行酸化,甲烷化和固液分离。设备简单。反应时间长,池容 积大。污泥易随水流带走,消化器内难以保持大量的微生物细胞。搅拌方式有三 种:池内机械搅拌;沼气搅拌;循环消化液搅拌。容积负荷为2~6 kg COD/m3d
11.3 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 一、普通厌氧消化池 在一个消化池内进行酸化,甲烷化和固液分离。设备简单。反应时间长,池容 积大。污泥易随水流带走,消化器内难以保持大量的微生物细胞。搅拌方式有三 种:池内机械搅拌;沼气搅拌;循环消化液搅拌。容积负荷为2~6kgCOD/m3•d
11.3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 消化气 二、厌氧接触法 接真空系统 进水 ① 出水 ② 污泥回流 剩余污泥 厌氧接触法的流程 ①混合接触池(消化池)②沉淀池③真空脱气器 用沉淀池分离污泥并进行回流。消化池中进行适当搅拌,池内呈完全混合。 能适应高有机物浓度和高悬浮物的废水。有一定抗冲击负荷能力,运行较稳定, 不受进水悬浮物的影响。负荷高时污泥会流失。设备较多,操作上要求较高。污 泥浓度10~15g/L,容积负荷2~10 kgCOD/m3d
11.3 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 二、厌氧接触法 用沉淀池分离污泥并进行回流。消化池中进行适当搅拌,池内呈完全混合。 能适应高有机物浓度和高悬浮物的废水。有一定抗冲击负荷能力,运行较稳定, 不受进水悬浮物的影响。负荷高时污泥会流失。设备较多,操作上要求较高。污 泥浓度10~15g/L,容积负荷2~10kgCOD/m3•d
11.3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 、厌氧生物滤池和厌氧生物转盘 消化气 固定盘片 沼气转动盘片 进水 出水 出水 转轴 反应槽 填X料 隔板 厌氧生物转盘构造图 微生物固着生长在滤料表面。适用于悬浮物量低 进水 的废水。设备简单,能承受较高负荷。出水悬浮固 体低。底部易发生堵塞,填料费用较贵。容积负荷 厌氧生物滤池2~16 kg COD/m3d
11.3 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 三、 厌氧生物滤池和厌氧生物转盘 微生物固着生长在滤料表面。适用于悬浮物量低 的废水。设备简单,能承受较高负荷。出水悬浮固 体低。底部易发生堵塞,填料费用较贵。容积负荷 2~16kgCOD/m3•d
11.3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 四、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一消化气 消化和固液分离在一个池内。微生物量 出水 特高。负荷率高(10~20 kg COD/m3d) 总容积小。能耗低,不需搅拌。污泥浓度可 澄清区 达40~80g/L 悬浮污泥层 污泥层 进水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11.3 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 四、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消化和固液分离在一个池内。微生物量 特高。负荷率高(10~20kgCOD/m3•d)。 总容积小。能耗低,不需搅拌。污泥浓度可 达40~80g/L
11.3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 五、厌氧流化床 沼气 池内充填粒径为05mm左右的 挂膜介质,全部悬浮于上升水流中, 平移的 废水常需回流。负荷率高 上界面 出水 (10~40 kg COD/m3d),反应器内 VSS浓度可达60g/L,容积小,抗 冲击负荷能力强。但管理较复杂。 载体 废水 循环泵 厌氧流化床工艺流程
11.3 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 五、厌氧流化床 池内充填粒径为0.5mm左右的 挂膜介质,全部悬浮于上升水流中, 废水常需回流。负荷率高 (10~40kgCOD/m3•d),反应器内 VSS浓度可达60g/L,容积小,抗 冲击负荷能力强。但管理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