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 (四)喀斯特景观中的水流动态 喀斯特水(岩溶水) 喀斯特水的运动形式:孔隙水、裂隙水、管道水、溶洞水、水平流动、 垂直下渗、潜水、承压水。 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图53-1) 垂直渗透带 季节变动带 3、水平流动带 4、深部滞流带 第9页
EXIT 旅游资源 与开发 二、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 (四)喀斯特景观中的水流动态 喀斯特水(岩溶水) 喀斯特水的运动形式:孔隙水、裂隙水、管道水、溶洞水、水平流动、 垂直下渗、潜水、承压水。 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图5—3--1) 1、垂直渗透带 2、季节变动带 3、水平流动带 4、深部滞流带 第9页
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 垂直下渗带中发育的溶洞景观:垂直溶洞(漏斗、落水洞、通 天洞)。 季节变动带中发育的溶洞景观:阶梯状多层溶洞。 水平流动带二、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中发育的溶洞景观: 大型水平溶洞、多层溶洞。 深部滞流带中发育的溶洞景观:小型、零星溶洞 由于构造运动使地壳间歇性抬升,早期上述四带中形成的溶洞 系统, 后期可抬升成为干涸或间歇性干涸的溶洞,而位于山体上部。 如盲洞、穿(通)山洞。 (图5-3-2) K第10页共10页
EXIT 旅游资源 与开发 二、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 垂直下渗带中发育的溶洞景观:垂直溶洞(漏斗、落水洞、通 天洞)。 季节变动带中发育的溶洞景观:阶梯状多层溶洞。 水平流动带二、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中发育的溶洞景观: 大型水平溶洞、多层溶洞。 深部滞流带中发育的溶洞景观: 小型、零星溶洞 由于构造运动使地壳间歇性抬升,早期上述四带中形成的溶洞 系统, 后期可抬升成为干涸或间歇性干涸的溶洞,而位于山体上部。 如盲洞、穿(通)山洞。 (图5—3—2) 第10页 共10页
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类型 喀斯特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更主要的是在地下,由此产生的地貌可分为地表 地貌和地下地貌两大类。地壳抬升,地表受蚀,喀斯特作用加强,地下地貌会逐渐向 地表地貌转化。所以从演化上须把两者联系起来研究。多数优质喀斯特地貌旅游景观 都由地下地上两种喀斯特作用共同形成。 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 石芽、溶沟、溶斗、落水洞,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干谷、盲谷、峰丛、峰林、 孤峰。 石芽: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图5-3-3) 溶沟: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裂隙进行溶蚀和冲蚀形成的沟槽。(图5-3-4) 溶斗:石灰岩地表出现的一种碟形、漏斗形的洼地。底部有消水道,一般深 度小于宽度。按成因分为溶蚀漏斗和塌陷漏斗。(图5-3-5)(图5-3-6) 落水洞: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般深 度远大于宽度。(图5-3-7) K圆第1页共4页
EXIT 旅游资源 与开发 三、 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类型 喀斯特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更主要的是在地下,由此产生的地貌可分为地表 地貌和地下地貌两大类。地壳抬升,地表受蚀,喀斯特作用加强,地下地貌会逐渐向 地表地貌转化。所以从演化上须把两者联系起来研究。多数优质喀斯特地貌旅游景观 都由地下地上两种喀斯特作用共同形成。 (一)、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 石芽、溶沟、溶斗、落水洞,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干谷、盲谷、峰丛、峰林、 孤峰。 石芽: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图5—3--3) 溶沟: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裂隙进行溶蚀和冲蚀形成的沟槽。(图5—3—4) 溶斗:石灰岩地表出现的一种碟形、漏斗形的洼地。底部有消水道,一般深 度小于宽度。按成因分为溶蚀漏斗和塌陷漏斗。(图5—3—5 ) (图5—3—6) 落水洞: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一般深 度远大于宽度。(图5—3—7) 第1页 共4页
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类型 溶蚀洼地:范围较大(一般数至十数平方公里)的近似园形的封闭洼地。(参 见图5-3-9) 溶蚀谷地:范围很大(一般数至十数百平方公里)的宽阔平坦谷地(坡立谷 溶蚀盆地),我国云、贵高原一带称作“坝子”。(参见图5-3-9) 干谷:石灰岩地区地表干涸的河谷。(图5-3-8) 盲谷:前方被陡崖阻断的死胡同式地表河谷,河水从崖下落水洞潜入地下变 为地下河。 峰丛:基座相连,相对高度超过顶部山峰的相对高度的一种连座石灰岩山峰 峰林:基座分离或微微相连,成群分布的石灰岩山峰 (图5-3-9)(图5-3-10)(图5-3--11)(图5-3--12) (图5-3-13) 二)、地下喀斯特景观 、溶洞 K|第2页共4页
EXIT 旅游资源 与开发 三、 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类型 溶蚀洼地:范围较大(一般数至十数平方公里)的近似园形的封闭洼地。(参 见图5—3—9) 溶蚀谷地:范围很大( 一般数至十数百平方公里)的宽阔平坦谷地(坡立谷, 溶蚀盆地),我国云、贵高原一带称作“坝子”。(参见图5—3—9) 干谷:石灰岩地区地表干涸的河谷。 (图5—3—8) 盲谷:前方被陡崖阻断的死胡同式地表河谷,河水从崖下落水洞潜入地下变 为地下河。 峰丛:基座相连,相对高度超过顶部山峰的相对高度的一种连座石灰岩山峰 峰林:基座分离或微微相连,成群分布的石灰岩山峰。 (图5—3—9) (图5—3—10) (图5—3---11) (图5—3---12) (图5—3—13) (二)、地下喀斯特景观 1、溶洞 第2页 共4页
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类型 )、地下喀斯特景观 1、溶洞 溶洞是地下喀斯特水沿可溶性岩石的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形成的地下空间 是溶蚀、流水侵蚀和重力作用的共同产物。 2、溶洞中的侵蚀地貌 石锅 边槽(图5-3-14) 3、溶洞中的堆积物地貌 (1)、化学堆积物为: 石钟乳(图 石幕(图5-3-15) 石笋(图5-3-16)边石堤(图5-3-18) 石柱(图5-3-16) 石葡萄(图5-3-19) 石珊瑚(图53-17)石珍珠(图5-3-19)石花等(图5320 K|圆第3页共4页
EXIT 旅游资源 与开发 三、 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类型 (二)、地下喀斯特景观 1、溶洞 溶洞是地下喀斯特水沿可溶性岩石的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形成的地下空间, 是溶蚀、流水侵蚀和重力作用的共同产物。 2、溶洞中的侵蚀地貌 石锅 边槽(图5—3--14) 3、溶洞中的堆积物地貌 (1)、化学堆积物为: 石钟乳(图5—3--15) 石幕 (图5—3--15) 石笋 (图5—3--16) 边石堤(图5—3--18) 石柱 (图5—3--16) 石葡萄(图5—3--19) 石珊瑚(图5—3--17) 石珍珠(图5—3--19) 石花等(图5-3-20) 第3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