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波粒二象性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学说,指出 光不仅是电磁波而且是一种光子流。即光 具有波粒二象性。动量为p的光子,其波 长为入,二者之间通过普朗克常数h联系起 来,即 P=h/入 光子学说提示了光的本质。极大地推 动了对光的研究。 普朗克常数h=6626×1034J·s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学说,指出 光不仅是电磁波而且是一种光子流。即光 具有波粒二象性。动量为p的光子,其波 长为l,二者之间通过普朗克常数h联系起 来,即: P=h/l 光子学说提示了光的本质。极大地推 动了对光的研究。 光的波粒二象性 普朗克常数h=6.626×10-34J·s
傲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924年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 L de broglie) 提出了电子、原子、分子等实物也具有波 二象性的假设。描述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关 系式也适用于电子等微粒。他预言运动作 的实物微粒总是和一个波相联系的,这种 波叫物质波,亦称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2=h/P=h/mv 此式称为德布罗意关系式。根据此式,可 算出电子波的波长
1924年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L.de Broglie) 提出了电子、原子、分子等实物也具有波 二象性的假设。描述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关 系式也适用于电子等微粒。他预言运动作 的实物微粒总是和一个波相联系的,这种 波叫物质波,亦称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l = h/P =h/mv 此式称为德布罗意关系式。根据此式,可 算出电子波的波长。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电子衍射实验 Prove It!证实了德布罗依的假设 1927年,美国物理学家戴维逊( Davison,CJ) 和盖末( Germer.,LH)通过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 德布罗意的假设。 sn, ffraction
1927年,美国物理学家戴维逊(Davissn,C.J.) 和盖末(Germer,L.H.)通过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 德布罗意的假设。 electron diffraction 电子衍射实验 证实了德布罗依的假设
当一束电子以一定的速度穿过晶体投射到照 相底片上时,在底片上得到的不是一个点而 是一系列明暗相间的衍射环纹。从而证明了 电子也如同光一样具有波动性。 Electron Diffraction Tube 的 Crystal Side view Front view
当一束电子以一定的速度穿过晶体投射到照 相底片上时,在底片上得到的不是一个点而 是一系列明暗相间的衍射环纹。从而证明了 电子也如同光一样具有波动性
它子黑微 c30
电子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