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 因为 (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 显性现象的发生。 2、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现型,它 们的比例如何? (1)RRxrr (2) Rrxrr (3) RrxRr (4) RrxRR (5) rrxrr 序号|杂交 基因型 表现型 RRE 红果色 2 1/2Rr,1/2rr 1/2红果色,1/2黄果色 3RxR4RR,2/4R,14r3红果色,14黄果色 4> 1/2RR,1/2Rr 红果色 rr×r 黄果色 3、下面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和表型已写明。问它们产生哪些配子?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 表型怎样? (1)Rr×RR (2)rrx (3)Rr×Rr 粉红红色 白色粉红 粉红粉红 解: 序号杂交配子类型 基因型 表现型 Rr XRRR,r:R 1/2RR,12Rr 1/2红色,1/2粉红 rr x Rr r: R, r 1/2Rr,1/2rr 2粉红,1/2白色 Rr×R 1/4R,2/4Rr,1/4r1/4红色,214粉色,14白色 4、在南瓜中,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这两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1、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因为 (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 显性现象的发生。 2、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现型,它 们的比例如何? (1)RR×rr (2)Rr×rr (3)Rr×Rr (4) Rr×RR (5)rr×rr 解: 序号 杂交 基因型 表现型 1 RR×rr Rr 红果色 2 Rr×rr 1/2Rr,1/2rr 1/2 红果色,1/2 黄果色 3 Rr×Rr 1/4RR,2/4Rr,1/4rr 3/4 红果色,1/4 黄果色 4 Rr×RR 1/2RR,1/2Rr 红果色 5 rr×rr rr 黄果色 3、下面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和表型已写明。问它们产生哪些配子?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 表型怎样? (1)Rr ×RR (2)rr ×Rr (3)Rr ×Rr 粉红 红色 白色 粉红 粉红 粉红 解: 序号 杂交 配子类型 基因型 表现型 1 Rr ×RR R,r;R 1/2RR,1/2Rr 1/2 红色,1/2 粉红 2 rr ×Rr r;R,r 1/2Rr,1/2rr 1/2 粉红,1/2 白色 3 Rr ×Rr R,r 1/4RR,2/4Rr,1/4rr 1/4 红色,2/4 粉色,1/4 白色 4、在南瓜中,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这两
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 (1)WwDD×wwdd (2)XwDdxwwdd (3)WwddxwwDd (4) WwddxWwDd 序号 杂交 基因型 表现型 WWDDxwwdd WwDc 白色、盘状果实 WwDdxwwdd14wwDd,l4wwd,|i4白色、盘状,14白色、球状, /4wDd,l/4wwd,|1/4黄色、盘状,l4黄色、球状 wwDdxwwdd IwDd,Iwwd1/黄色、盘状,12黄色、球状 WwddxwwDd|l/4WwDd,/4Wwd,|l4白色、盘状,14白色、球状, l/4wDd,14wd,1/4黄色、盘状,1/4黄色、球状 WwddxWwDd1/8WWDd,1/8WWdd 28wwD,2X8Wwd,38白色、盘状,38白色、球状, 1/8wwDd, 1/8wwdd 1/8黄色、盘状,1/8黄色、球状 5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 皱种子(r)是显性。现在有下列两种杂交组合,问它们后代的表型如何? (1) TTGgRrxttGgrr (2)Tt GgrrxttGgrr 解:杂交组合 TTGeRr x ttGgrr: TTxtt Gg× Gg Rrxrr Rr 8 TtG.rr蔓、繚、圆 G r=3TtG,r蔓、绿,鍍 Tt Rr Ttgr蔓、黄园 31x=1rgr蔓,货、皱 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1⑧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⑧8 杂交组合TGgr×tigr:
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 (1)WWDD×wwdd (2)XwDd×wwdd (3)Wwdd×wwDd (4)Wwdd×WwDd 解: 序号 杂交 基因型 表现型 1 WWDD×wwdd WwDd 白色、盘状果实 2 WwDd×wwdd 1/4WwDd,1/4Wwdd, 1/4wwDd,1/4wwdd, 1/4 白色、盘状,1/4 白色、球状, 1/4 黄色、盘状,1/4 黄色、球状 2 wwDd×wwdd 1/2wwDd,1/2wwdd 1/2 黄色、盘状,1/2 黄色、球状 3 Wwdd×wwDd 1/4WwDd,1/4Wwdd, 1/4wwDd,1/4wwdd, 1/4 白色、盘状,1/4 白色、球状, 1/4 黄色、盘状,1/4 黄色、球状 4 Wwdd×WwDd 1/8WWDd,1/8WWdd, 2/8WwDd,2/8Wwdd, 1/8wwDd,1/8wwdd 3/8 白色、盘状,3/8 白色、球状, 1/8 黄色、盘状,1/8 黄色、球状 5.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 皱种子(r)是显性。现在有下列两种杂交组合,问它们后代的表型如何? (1)TTGgRr×ttGgrr (2)TtGgrr×ttGgrr 解:杂交组合 TTGgRr ×ttGgrr: 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 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 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 1/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 1/8。 杂交组合 TtGgrr × ttGgrr:
Tt Tt Ggx Gg rrxrr 3 tTg 蔓、绿、皱 T 38 rr=ttgr 蔓、黄、皱 3 G rett 8 燬、绿皱 4 33 ttgr 矮、黄、皱 即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⑧,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⑧8,矮茎绿豆荚皱种子3/⑧8,矮茎黄豆荚皱种子1⑧8。 6.在番茄中,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C控制缺刻叶,基因型c是马铃薯叶 紫茎和绿茎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A控制紫茎,基因型a的植株是绿茎。把紫茎、马铃薯叶的 纯合植株与绿茎、缺刻叶的纯合植株杂交,在F2中得到9∶3:3:1的分离比。如果把Fl:(1)与紫 茎、马铃薯叶亲本回交;(2)与绿茎、缺刻叶亲本回交:以及(3)用双隐性植株测交时,下代表型比 例各如何? 解:题中F2分离比提示:番茄叶形和茎色为孟德尔式遗传。所以对三种交配可作如下分析: (1)紫茎马铃暮叶对F1的回交 AaCc x AAcc AACc AaCc AAcc A 1紫茎缺刻叶:1紫茎马铃薯叶 (2)绿茎缺刻叶对F1的回交: AaCc CC AaCCAaCc aaCC aacc 1紫茎缺刻叶:I绿茎缺刻叶 (3)双隐性植株对F测交
即蔓茎绿豆荚皱种子 3/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 1/8,矮茎绿豆荚皱种子 3/8,矮茎黄豆荚皱种子 1/8。 6.在番茄中,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 C 控制缺刻叶,基因型 cc 是马铃薯叶。 紫茎和绿茎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 A 控制紫茎,基因型 aa 的植株是绿茎。把紫茎、马铃薯叶的 纯合植株与绿茎、缺刻叶的纯合植株杂交,在 F2 中得到 9∶3∶3∶1 的分离比。如果把 F1:(1)与紫 茎、马铃薯叶亲本回交;(2)与绿茎、缺刻叶亲本回交;以及(3)用双隐性植株测交时,下代表型比 例各如何? 解:题中 F2 分离比提示:番茄叶形和茎色为孟德尔式遗传。所以对三种交配可作如下分析: (1) 紫茎马铃暮叶对 F1 的回交: (2) 绿茎缺刻叶对 F1 的回交: (3)双隐性植株对 Fl 测交: AaCc × aacc
AaCc Aacc aaC 1紫缺:1紫马:1绿缺:1绿马 即两对性状自由组合形成的4种类型呈1:1:1:1。) 7.在下列表中,是番茄的五组不同交配的结果,写出每一交配中亲本植株的最可能的基因型。(这些 数据不是实验资料,是为了说明方便而假设的。) F1代数目 亲本表型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_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叶 a紫茎缺刻叶x|321 310 绿茎缺刻叶 b紫茎缺刻叶×|219 紫茎马铃薯叶 c紫茎缺刻叶×|722 231 绿茎缺刻叶 d紫茎缺刻×404 0 38T 绿茎马铃薯叶 e紫茎马铃薯叶70 解 序号 亲本基因型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8AaCC, 2/8AaCc, 1/8Aacc 3/8紫缺,1/8紫马 紫茎缺刻叶ⅹ绿茎缺刻叶 1/8aaCC, 2/8aaCc, 1/8aacc 3/8绿缺,1/8绿马 AaCc 1/8AACC, 1/8AAcc, 2/8AaCc 3/8紫缺,3/8紫马 紫茎缺刻叶ⅹ紫茎马铃薯叶 /8Aacc, 1/8aaCc, 1/aacc 1/8绿缺,1/8绿马 1/4AaCC, 2/4AaCc, 1/4Aacc 3/4紫缺,1/4紫马 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 aacc 1/2AaCc, 1/2aaCc 1/2紫缺,1/2绿缺 紫茎缺刻叶ⅹ绿茎马铃薯叶 1/4AaCc, 1/4Aacc 1/4紫缺,1/4紫马 紫茎马铃薯叶ⅹ绿茎缺刻叶 1/4aaCc, 1/4aacc 1/4绿缺,1/4绿马 8、纯质的紫茎番茄植株(AA)与绿茎的番茄植株(a)杂交,F1植株是紫茎。F1植株与绿茎植株回交时, 后代有482株是紫茎的,526株是绿茎的。问上述结果是否符合1:1的回交比例。用x2检验。 解:根据题意,该回交子代个体的分离比数是:
AaCc Aacc aaCc aacc 1 紫缺:1 紫马:1 绿缺:1 绿马 (即两对性状自由组合形成的 4 种类型呈 1:1:1:1。) 7.在下列表中,是番茄的五组不同交配的结果,写出每一交配中亲本植株的最可能的基因型。(这些 数据不是实验资料,是为了说明方便而假设的。) 解: 序号 亲本基因型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1 AaCc × aaCc 紫茎缺刻叶 × 绿茎缺刻叶 1/8AaCC,2/8AaCc,1/8Aacc 1/8aaCC,2/8aaCc,1/8aacc 3/8 紫缺,1/8 紫马 3/8 绿缺,1/8 绿马 2 AaCc × Aacc 紫茎缺刻叶 × 紫茎马铃薯叶 1/8AACc,1/8AAcc,2/8AaCc 2/8Aacc,1/8aaCc,1/8aacc 3/8 紫缺,3/8 紫马 1/8 绿缺,1/8 绿马 3 AACc × aaCc 紫茎缺刻叶 ×绿茎缺刻叶 1/4AaCC,2/4AaCc,1/4Aacc 3/4 紫缺,1/4 紫马 4 AaCC × aacc 紫茎缺刻叶 × 绿茎马铃薯叶 1/2AaCc,1/2aaCc 1/2 紫缺,1/2 绿缺 5 Aacc × aaCc 紫茎马铃薯叶 × 绿茎缺刻叶 1/4AaCc,1/4Aacc 1/4aaCc,1/4aacc 1/4 紫缺,1/4 紫马 1/4 绿缺,1/4 绿马 8、纯质的紫茎番茄植株(AA)与绿茎的番茄植株(aa)杂交,F1 植株是紫茎。F1 植株与绿茎植株回交时, 后代有 482 株是紫茎的,526 株是绿茎的。 问上述结果是否符合 1:1 的回交比例。用 2 检验。 解:根据题意,该回交子代个体的分离比数是:
紫茎 绿茎 测值(O) 482 526 预测值(e) 504 504 代入公式求x2 ∑ (-el-0.5)2(482-504-0.)2(526-504-0.5) 504 34 这里,自由度df=1 查表得概率值(P):0.10<P<0.50。根据概率水准,认为差异不显著 因此,可以结论:上述回交子代分离比符合理论分离比1:1。 9、真实遗传的紫茎、缺刻叶植株(AACC)与真实遗传的绿茎、马铃薯叶植株(aacc)杂交,F2 结果如下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丨绿茎马铃薯叶 247 (1)在总共454株F2中,计算4种表型的预期数。 (2)进行x2测验 (3)问这两对基因是否是自由组合的?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 (O) 247 预测值(e) (四舍五入) ∑ (o-e)2(247-255)2(90-85) 255 8: (83-855)(34-29 1454
紫茎 绿茎 观测值(O) 482 526 预测值(e) 504 504 代入公式求 2: 1.834 504 (526 504 0.5) 504 ( 0.5) ( 482 504 0.5) 2 2 2 2 = − − + − − = − − = e o e C 这里,自由度 df = 1。 查表得概率值(P):0.10<P<0.50。根据概率水准,认为差异不显著。 因此,可以结论:上述回交子代分离比符合理论分离比 1:1。 9、真实遗传的紫茎、缺刻叶植株(AACC)与真实遗传的绿茎、马铃薯叶植株(aacc)杂交,F2 结果如下: 紫茎缺刻叶 紫茎马铃薯叶 绿茎缺刻叶 绿茎马铃薯叶 247 90 83 34 (1)在总共 454 株 F2 中,计算 4 种表型的预期数。 (2)进行 2 测验。 (3)问这两对基因是否是自由组合的? 解: 紫茎缺刻叶 紫茎马铃薯叶 绿茎缺刻叶 绿茎马铃薯叶 观测值(O) 247 90 83 34 预测值(e) (四舍五入) 255 85 85 29 1.454 29 (34 29) 85 (83 855) 85 (90 85) 255 ( ) (247 255) 2 2 2 2 2 2 = − + − + − + − = − = e o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