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噻嗪类( thiazides) 【药理作用及机制】 1.用药初期:排钠利尿,造成体内Na+、水负平衡,使 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减少而降低血压。 2.长期用药: ①因排钠降低动脉壁细胞内Na+的含量,经Na十-Ca2+交 换,细胞内Ca2+减少 ②降低血管平滑肌对收缩血管物质反应性 ③诱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
(一)、噻嗪类(thiazides) 【药理作用及机制】 1. 用药初期:排钠利尿,造成体内Na+、水负平衡,使 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减少而降低血压。 2. 长期用药: ①因排钠降低动脉壁细胞内Na+的含量,经Na+- Ca2+交 换,细胞内Ca2+减少。 ②降低血管平滑肌对收缩血管物质反应性。 ③诱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
【体内过程及影响因素】 口服生物利用度为60%90%,tmax1-3h。口服1h产生效应 可透过胎盘。大多数噻嗪类作用持续时间为12h 【临床应用与评价】 1.用于高血压治疗,通常小剂量氢氯噻嗪(6,25-12.5mgd) 即可获得满意降压作用。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g 2.长期单独应用,应与保钾药合用
【体内过程及影响因素】 口服生物利用度为60%-90%,tmax1-3h。口服1h产生效应 可透过胎盘。大多数噻嗪类作用持续时间为12h。 【临床应用与评价】 1. 用于高血压治疗,通常小剂量氢氯噻嗪(6.25-12.5mg/d) 即可获得满意降压作用。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g。 2. 长期单独应用,应与保钾药合用
【不良反应】 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镁、低氯碱血症。 2.潴留现象: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 3.代谢性变化:高血糖、高脂血症。 4.高敏反应:皮疹、光敏性、发热等 5.其他:可增高血尿素氮,加重肾功能不良。 【药物剂量与用法】 多与其他降压药合用,12.5-50mgd,1-2次口服。小于 25mgd,对糖耐量与血脂代谢影响较小
【不良反应】 1. 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镁、低氯碱血症。 2. 潴留现象: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 3. 代谢性变化:高血糖、高脂血症。 4. 高敏反应:皮疹、光敏性、发热等。 5. 其他:可增高血尿素氮,加重肾功能不良。 【药物剂量与用法】 多与其他降压药合用,12.5-50mg/d,1-2次口服。小于 25mg/d,对糖耐量与血脂代谢影响较小
(二)袢例尿药 代表药是呋塞米,作用时间短,利尿作用强,不良反应 多,抗高血压作用于噻嗪类相仿。主要用于髙血压危象 时,快速控制血压;也可用于具有氮质血症的肾功能不 全高血压患者
(二)袢例尿药 代表药是呋塞米,作用时间短,利尿作用强,不良反应 多,抗高血压作用于噻嗪类相仿。主要用于高血压危象 时,快速控制血压;也可用于具有氮质血症的肾功能不 全高血压患者
(三)潴钾利尿药 常用的保钾利尿药为螺内酯、氨苯蝶啶,降压作用与噻 嗪类相似。优点降压不引起低血钾、高血糖与高尿酸血 症,不影响血脂。但可致高血钾症,对肾功能受损者不 宜使用,常用于对抗其他利尿药的失钾作用及发挥协同 利尿作用
(三)潴钾利尿药 常用的保钾利尿药为螺内酯、氨苯蝶啶,降压作用与噻 嗪类相似。优点降压不引起低血钾、高血糖与高尿酸血 症,不影响血脂。但可致高血钾症,对肾功能受损者不 宜使用,常用于对抗其他利尿药的失钾作用及发挥协同 利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