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tenT目录 第一部分常识篇/1 第二部分心态及应对篇/7 、确诊患者的心态及应对/8 二、疑似患者的心态及应对/16 三、医护及一线人员的心态及应对/20 四、医护及一线人员家属的心态及应对/24 五、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心态及应对/28 六、不愿公开就医人群的心态及应对/33 七、普通大众的心态及应对/36
1 第一部分 常识篇 / 1 第二部分 心态及应对篇 / 7 一、确诊患者的心态及应对 / 8 二、疑似患者的心态及应对 / 16 三、医护及一线人员的心态及应对 / 20 四、医护及一线人员家属的心态及应对 / 24 五、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心态及应对 / 28 六、不愿公开就医人群的心态及应对 / 33 七、普通大众的心态及应对 / 36 CONTENT 目 录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的肺炎心理防护指南 第三部分心理调适技术篇/41 一、认知技术/43 、正念减压技术/45 三、放松训练技术/47 四、人际交往技术/49 五、“蝴蝶拍”心理稳定化技术/51 第四部分心理援助资源篇/53 全国各省免费心理援助热线一览/54 河北省免费心理援助热线一览/57 石家庄市免费心理援助热线/58
2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的肺炎 心理防护指南 第三部分 心理调适技术篇 / 41 一、认知技术 / 43 二、正念减压技术 / 45 三、放松训练技术 / 47 四、人际交往技术 / 49 五、“蝴蝶拍”心理稳定化技术 / 51 第四部分 心理援助资源篇 / 53 全国各省免费心理援助热线一览 / 54 河北省免费心理援助热线一览 / 57 石家庄市免费心理援助热线 / 58
第一部分 DIYI BUFEN CHANGSHI PIAN A
1 第一部分 常识篇 第一部分 常 识 篇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的肺炎心理防护指南 目前,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全 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这种严峻形势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每个人都要调动我们的身 心储备去应对这种令人恐惧的未知状况。这种创伤会导致我们发 生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变化,通常在受到创伤后立即出现,这就 是急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的表现多种多样,可以表现为强烈的恐惧感、 号啕大哭、行为盲目,也可表现为神情呆滞、意识清晰度下降 还可能有自主神经症状,如面色潮红或苍白、心跳过速、震颤、 出汗等,也可以表现在思维上,比如盲目确信这种倒霉事不会找 上自己,有点不舒服就反复怀疑自己得病了。这些反应都可能影
2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的肺炎 心理防护指南 目前,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全 国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这种严峻形势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每个人都要调动我们的身 心储备去应对这种令人恐惧的未知状况。这种创伤会导致我们发 生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变化,通常在受到创伤后立即出现,这就 是急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的表现多种多样,可以表现为强烈的恐惧感、 号啕大哭、行为盲目,也可表现为神情呆滞、意识清晰度下降, 还可能有自主神经症状,如面色潮红或苍白、心跳过速、震颤、 出汗等,也可以表现在思维上,比如盲目确信这种倒霉事不会找 上自己,有点不舒服就反复怀疑自己得病了。这些反应都可能影
第一部分常识篇 响行为:有人回避,有人反复洗手、消毒,有人频繁大量吸烟 饮酒甚至吸毒,有人容易与人发生冲突。这些反应大约在4周内 逐渐消失 这些反应是如何产生的?只是心理问题吗?为什么有许多身 体症状? 科学研究发现,在应激状态下,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轴 (HPA)在起作用,显著的标志是皮质醇水平增高。研究发现 思考应激事件越多,皮质醇水平越高,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和盐皮 质激素升高。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具有强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的物质;近期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在应激情况下会引起大脑中 枢的炎症,这些炎症反应可能引起一些神经疼痛。盐皮质激素也 可以引起脑内的炎症反应,增加大脑血液循环的氧化应激反应和 内皮损伤。在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水平增高,引起 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胃肠道蠕 动减慢等,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心慌、憋气、食欲下降等。同时, 急性心理应激会导致炎症因子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机体的免 疫力变化。这些体内变化正是为了保证我们在紧张状态时的生理 需要。因此,心理上的压力就是这样转换成身体上的不适感。 那么这些身体感受、情绪和想法是怎么在4周内逐渐消失的 呢?一般而言,严重的心理应激和创伤引发心身反应,包括以下 4个阶段 第一阶段:否认、麻木和混乱期。在这个阶段,人们否认对 自己有巨大冲击力的事实,比如说“我肯定不会得这个病的! 或者没什么情绪反应,但反复数小时都在询问医务人员“什么时 候能确诊?什么时候能康复?";还有人发生一些神志不清、大 哭大闹、冲动、不理性的行为。这不是心理素质不好,也不是道
3 第一部分 常识篇 响行为:有人回避,有人反复洗手、消毒,有人频繁大量吸烟、 饮酒甚至吸毒,有人容易与人发生冲突。这些反应大约在 4 周内 逐渐消失。 这些反应是如何产生的?只是心理问题吗?为什么有许多身 体症状? 科学研究发现,在应激状态下,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 (HPA)在起作用,显著的标志是皮质醇水平增高。研究发现, 思考应激事件越多,皮质醇水平越高,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和盐皮 质激素升高。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具有强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的物质;近期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在应激情况下会引起大脑中 枢的炎症,这些炎症反应可能引起一些神经疼痛。盐皮质激素也 可以引起脑内的炎症反应,增加大脑血液循环的氧化应激反应和 内皮损伤。在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水平增高,引起 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胃肠道蠕 动减慢等,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心慌、憋气、食欲下降等。同时, 急性心理应激会导致炎症因子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机体的免 疫力变化。这些体内变化正是为了保证我们在紧张状态时的生理 需要。因此,心理上的压力就是这样转换成身体上的不适感。 那么这些身体感受、情绪和想法是怎么在 4 周内逐渐消失的 呢?一般而言,严重的心理应激和创伤引发心身反应,包括以下 4 个阶段: 第一阶段:否认、麻木和混乱期。在这个阶段,人们否认对 自己有巨大冲击力的事实,比如说“我肯定不会得这个病的!”; 或者没什么情绪反应,但反复数小时都在询问医务人员“什么时 候能确诊?什么时候能康复?”;还有人发生一些神志不清、大 哭大闹、冲动、不理性的行为。这不是心理素质不好,也不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