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诗人戴望舒
雨巷诗人戴望舒
就望舒和《兩巷》 戴望舒(1905-1950) 诗歌创作以抗日战争爆发为界分为前 后两个时期
戴望舒和《雨巷》 戴望舒(1905-1950) 诗歌创作以抗日战争爆发为界分为前 后两个时期
A、前期诗歌: 1922年-1937年。表现个人的寂寞和感 伤情绪。隐秘、朦胧。 “旧锦囊”时期:多借景物抒发幽情。注 意辞藻的色彩感。对诗体作了多样探求。 《雨巷》时期:语言纯净,运用现代口语, 音乐成分加强;诗的意境更富朦胧美
A、前期诗歌: ▪ 1922年—1937年。表现个人的寂寞和感 伤情绪。隐秘、朦胧。 ▪ “旧锦囊”时期:多借景物抒发幽情。注 意辞藻的色彩感。对诗体作了多样探求。 ▪ 《雨巷》时期:语言纯净,运用现代口语, 音乐成分加强;诗的意境更富朦胧美
“我的记忆”时期 抛弃外在、表面的韵律和格式,追 求内在的诗情、内在的节奏和神韵。 题材上从个人生活中发现诗的材料。 《我的记忆》是其代表作
“我的记忆” 时期 抛弃外在、表面的韵律和格式,追 求内在的诗情、内在的节奏和神韵。 题材上从个人生活中发现诗的材料。 《我的记忆》是其代表作
后期(1937-1945年)诗风发 生明显的变化 转向明朗、雄浑的现实主义 格调。《我用残损的手掌》是 其代表作。一
后期(1937-1945年)诗风发 生明显的变化 转向明朗、雄浑的现实主义 格调。《我用残损的手掌》是 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