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掌握太阳辐射的概念,能量表达方法 目的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教 一、 太阳辐射 学 1、 有关辐射的基本知识 内 太阳辐射的概念 容 能量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重点:1、太阳辐射光谱、强度 难点 2、太阳在大气中的减弱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作业 1、 太阳辐射光谱可分为哪几个区?各有何特征? 思考题 2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与哪些因素有关? 阅读材料 题后记 2009年月 6
6 教学 目的 掌握太阳辐射的概念,能量表达方法 教 学 内 容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一、太阳辐射 1、 有关辐射的基本知识 2、 太阳辐射的概念 3、 能量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太阳辐射光谱、强度 2、太阳在大气中的减弱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1、 太阳辐射光谱可分为哪几个区?各有何特征? 2、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与哪些因素有关? 题后记 2009 年 月 日
教学 掌握地面与太阳辐射的概念、地面有效辐射、辐射差 目的 额的概念 教 二、地面和大气的辐射 学 1、 地面、大气的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 内 2、 地面及地一一气系统的辐射差额 容 教学重点 重点:地面、大气辐射及地面有效辐射的概念 难点 难点:地面有效辐射及地一气系统的辐射差额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作业 论述:大气和地面之间是如何进行热量交换 思考题 阅读材料 题后记 2009年月 ◇ 7
7 教学 目的 掌握地面与太阳辐射的概念、地面有效辐射、辐射差 额的概念 教 学 内 容 二、地面和大气的辐射 1、 地面、大气的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 2、 地面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地面、大气辐射及地面有效辐射的概念 难点:地面有效辐射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论述:大气和地面之间是如何进行热量交换 题后记 2009 年 月 日
教学 掌握海陆增温冷却的差异及空气增温、冷却的规律 目的 三、大气的增温和冷却 教 1、 海陆的增温与冷却的差异 学 空气的增温和冷却 内 空气温度的个别变化和局地变化 容 教学重点 重点:1、海陆性质的差异2、增温、冷却的机理 难点 3 空气个别变化与局地变化的关系 难点:局地变化的机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析法 作业 1、 比较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气温直减率 思考题 2、如何判断大气层结的稳定度(判据) 阅读材料 题后记 2009年月 日 8
8 教学 目的 掌握海陆增温冷却的差异及空气增温、冷却的规律 教 学 内 容 三、大气的增温和冷却 1、 海陆的增温与冷却的差异 2、 空气的增温和冷却 3、 空气温度的个别变化和局地变化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海陆性质的差异 2、增温、冷却的机理 3、空气个别变化与局地变化的关系 难点:局地变化的机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析法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1、比较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气温直减率 2、如何判断大气层结的稳定度(判据) 题后记 2009 年 月 日
教学 掌握大气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目的 四、气温随时间的变化 教 1、 气温的周期性变化 学 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 内 容 教学重点 重点:气温的周期性的变化 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运用挂图并绘示意图) 作业 分析1月、7月世界海平面等温线分布特征及原因 思考题 阅读材料 题后记 2009年月 9
9 教学 目的 掌握大气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 学 内 容 四、气温随时间的变化 1、 气温的周期性变化 2、 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气温的周期性的变化 教学方法 讲授法(运用挂图并绘示意图)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分析 1 月、7 月世界海平面等温线分布特征及原因 题后记 2009 年 月 日
教学 掌握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目的 五、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 教 1、 气温的水平分布 学 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分布 的 容 教学重点 重点与难点: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难点 教学方法 结合图讲授 作业 分析全球气温分布规律 思考题 阅读材料 题后记 2009年月日 10
10 教学 目的 掌握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教 学 内 容 五、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 1、 气温的水平分布 2、 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分布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与难点: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结合图讲授 作业 思考题 阅读材料 分析全球气温分布规律 题后记 2009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