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失业率度量:概念、方法与问题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口=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度量方法和标准 其在定义劳动力年龄界限、一定时期在工作的次数、以及暂时星失业的统 计方法和标准等方面,都存在国别差异 其各国失业数据来源也不同:一些国家采用住户调查方式获得信息,一些 国家利用领取失业救济人数等社会保险数据,还有的国际利用官方就业 人数和劳动力数据来推算失业数据 困难:高估和低估 其有的人实际自愿离开工作,但是为了得到失业补贴,还是对向他们调查 的社会保险机构表示在寻找工作,试图获得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保障 福利,从而发生高故失业率问题 其有的失业工人实际上愿意获得工作,但长期找不到工作,失去了继续寻 找工作的信心和耐心,从而被归类到自愿离开了的劳动人口中(不在劳 动力),因而没有被统计为失业人员。低估问题
6 6.1.2 失业率度量:概念、方法与问题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口=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度量方法和标准: 在定义劳动力年龄界限、一定时期在工作的次数、以及暂时星失业的统 计方法和标准等方面,都存在国别差异。 各国失业数据来源也不同:一些国家采用住户调查方式获得信息,一些 国家利用领取失业救济人数等社会保险数据,还有的国际利用官方就业 人数和劳动力数据来推算失业数据。 困难:高估和低估 有的人实际自愿离开工作,但是为了得到失业补贴,还是对向他们调查 的社会保险机构表示在寻找工作,试图获得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保障 福利,从而发生高故失业率问题。 有的失业工人实际上愿意获得工作,但长期找不到工作,失去了继续寻 找工作的信心和耐心,从而被归类到自愿离开了的劳动人口中(不在劳 动力),因而没有被统计为失业人员。低估问题
4失业:美国数据 劳动力的 百分比 虚线线为经济学家认定的不同时期美国 自然失业率 086420 失业率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7 失业:美国数据 虚线线为经济学家认定的不同时期美国 自然失业率
4数据背后的故事:谁是失业者 人口 劳动力参冷 (哂) 况年人(16岁以上) 总计 自人,男世 7s.了 自人,性 4, 59.O 用人,男 人,女 号少年(1619) 53,s 口人,男 1s.6 58.5 白人,女世 134 55. 人,男世 37。1 用人,女世 54,3 安料来测工计局。 ■失业世界不同人的命运镁国人在1995年 变动的数据:男女劳动力参工率比较 1950年为87%:33% 1995年为75%:59%
8 数据背后的故事:谁是失业者 失业世界:不同人的命运(美国人在 1995年) 变动的数据:男女劳动力参工率比较 – 1950年为87%:33% – 1995年为75%:59%
6.2失业的代价 ■奥肯定律( Okuns law ■经济代价 ■社会代价 ■政治代价
9 6.2 失业的代价 奥肯定律(Okun’s Law) 经济代价 社会代价 政治代价
6.2.1奥肯定律 (Okun's Law)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Ok对美国经验数 据进行的分析中发现增长率与失业率变 动之间存在规则性联系或数量关系: 失业率变动=-1/2×(实际GDP增长率 3%) GDP增长率为3%时失业率不变。增长率 高于3%时失业率下降幅度等于增长率 超过3%部分的一半;增长率低于3%时失 业率上升幅度等于增长率不足3%部分的 一半。例如,当经济增长率为5%时失业 率会下降1个百分点(5%-3%)/2。失 业率与增长率之间这一数量关系,被称为 Arthur M. okun 1928-1980 奥肯定律
10 6.2.1 奥肯定律 (Okun’s Law)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Okun)对美国经验数 据进行的分析中,发现增长率与失业率变 动之间存在规则性联系或数量关系: 失业率变动 = -1/2 ×(实际GDP增长率 一 3%) GDP增长率为3%时失业率不变。增长率 高于3%时,失业率下降幅度等于增长率 超过3%部分的一半;增长率低于3%时,失 业率上升幅度等于增长率不足3%部分的 一半。例如,当经济增长率为5%时,失业 率会下降1个百分点 (5%-3%)/ 2 。失 业率与增长率之间这一数量关系,被称为 Arthur M. Okun,1928-1980 奥肯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