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 起点 张庆和 旭日喷薄而出,那是光明的起点;山间响泉叮咚,那是浩荡的起点:;婴儿呱呱坠 地,那是人生的起点;新年钟声悠扬,那是新生活的起点。 哦,起点! 你是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鸟,蓊蓊郁郁的日子,正期待你的悦耳歌谣:你是刚刚绽 蕾的花苞,芬芳馥郁的百花园,不嫉妒你的娇艳妖娆;你是一粒萌芽的种子,无 论长成参天大树,抑或生成茵茵小草,都将顽强地伸展一条条根须,不停地去探 索大地的奥妙 哦,起点! 你是零的突破,你是圆的创造:;你是映亮心性的水晶,你是宣布诞生的公告。 回首来路,起点驱动了多少豪杰;展望天下,起点美丽了多少人生。起点不是虚 无缥缈的云雾,起点不是遥不可及的彩虹。起点实实在在,起点可触可感:在每 个人行走的双脚下,在迈出的每一寸步幅间,在每时每刻脉搏的跳动里,在起起 伏伏深深地呼吸中。 在起点站立的,是人;在起点展翅的,是鹰。站立者,向往辽阔和奔驰;展翅者, 仰视蓝天与翱翔。 起点不是落点,从起点出发,不论攀登高峰,还是走向远方,只要肯于行进,成 功必定会一步步走来;起点不是终点,从起点出发,不论道路平坦,还是历经坎 坷,只要坚韧不拔,身后总会有一条优美的曲线蜿蜒。 蜜蜂的起点是花朵:起点一一落点一一直至终点,循环往复的行程,把香甜的事 业缭缭绕绕;苍蝇的起点是垃圾:起点一一落点一一直至终点,肮脏的路途,把 罪孽的病毒四处传播。因而,起点才拒绝五花八门的诱惑,起点才鄙视假恶丑陋 的角色。 哦,起点! 翻开崭新的日历,有如推开新年的大门:蓝天如洗,太阳鲜红;轻风拂面,松柏 泛青;弦歌悦耳,杂花繁盛。 条条大道在眼前铺展,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一一大道上,总是浩荡着向上、向 前、永不停步的人生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水瓮(weng) 咻(xiu) 蹲着(dun) 拂拭(fu)仇雠(chou)鸱鹗( chi xiao) 雍(yong)容胡诌(zhou)
铸 剑 起 点 张庆和 旭日喷薄而出,那是光明的起点;山间响泉叮咚,那是浩荡的起点;婴儿呱呱坠 地,那是人生的起点;新年钟声悠扬,那是新生活的起点。 哦,起点! 你是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鸟,蓊蓊郁郁的日子,正期待你的悦耳歌谣;你是刚刚绽 蕾的花苞,芬芳馥郁的百花园,不嫉妒你的娇艳妖娆;你是一粒萌芽的种子,无 论长成参天大树,抑或生成茵茵小草,都将顽强地伸展一条条根须,不停地去探 索大地的奥妙。 哦,起点! 你是零的突破,你是圆的创造;你是映亮心性的水晶,你是宣布诞生的公告。 回首来路,起点驱动了多少豪杰;展望天下,起点美丽了多少人生。起点不是虚 无缥缈的云雾,起点不是遥不可及的彩虹。起点实实在在,起点可触可感:在每 个人行走的双脚下,在迈出的每一寸步幅间,在每时每刻脉搏的跳动里,在起起 伏伏深深地呼吸中。 在起点站立的,是人;在起点展翅的,是鹰。站立者,向往辽阔和奔驰;展翅者, 仰视蓝天与翱翔。 起点不是落点,从起点出发,不论攀登高峰,还是走向远方,只要肯于行进,成 功必定会一步步走来;起点不是终点,从起点出发,不论道路平坦,还是历经坎 坷,只要坚韧不拔,身后总会有一条优美的曲线蜿蜒。 蜜蜂的起点是花朵:起点——落点——直至终点,循环往复的行程,把香甜的事 业缭缭绕绕;苍蝇的起点是垃圾:起点——落点——直至终点,肮脏的路途,把 罪孽的病毒四处传播。因而,起点才拒绝五花八门的诱惑,起点才鄙视假恶丑陋 的角色。 哦,起点! 翻开崭新的日历,有如推开新年的大门:蓝天如洗,太阳鲜红;轻风拂面,松柏 泛青;弦歌悦耳,杂花繁盛。 一条条大道在眼前铺展,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大道上,总是浩荡着向上、向 前、永不停步的人生。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水瓮(wèng) 咻(xiū) 蹲着(dūn) 拂拭(fú) 仇雠(chóu) 鸱鸮(chī xiāo) 雍(yōng)容 胡诌(zhōu)
(2)多音字 da打诨 增(撒娇 da-打铅笔 sa撒播 jue咀嚼 疼(千 jao味同嚼蜡ie瘪三 2.字形辨认 che掣肘 jao筱猾 j咀嚼 擎起 提纲qe挈颅 iao皎洁 j狙击 ao绞涂杀 炭u疽 真zhi挚) j沮)丧 (2)多音字3.词语辨析 打撒 嚼瘪 2.字形辨认 3.词语辨析 (1)劳乏·困乏 二者都是形容词。 “劳乏”指疲倦、劳累。 “困乏”指疲乏;(经济、生活)困难。如:连年歉收,百姓困乏。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观鱼亭在山腰,道路崎岖,才走一半山路,大家已气喘如牛,大家难敌攀山的 劳乏(劳乏/困乏),一一败下阵来。 ②柯坪县地处沙漠戈壁边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极端困乏(劳乏/困乏)的资源现 状使柯坪县各族群众一直徘徊在贫困边缘。 (2)悲哀·悲凉 者都是形容词 “悲哀”指伤心。如:显出十分悲哀的样子 “悲凉”指悲哀凄凉。如:悲凉激越的琴声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作家没有责任感,漠视现实,逃离生活,这是文学的悲哀(悲哀/悲凉) ②当记者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最在乎什么时,却出现了让人悲凉(悲哀/悲凉) 的回答一一年龄大了,不希望活着。 (3)猜忌·猜测 二者都是动词 猜忌”指对别人怀疑和不满 猜测”指推测、凭想象估计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进入清代,君王以蛮夷身份入关,自然心理上自卑猜忌(猜忌/猜测),文人行 为一旦放诞起来,就容易引起清人的联想,觉得汉人在重演南宋鄙视“胡人”的 旧戏
(2)多音字 打 撒 嚼 瘪 2.字形辨认 3.词语辨析 (1)劳乏·困乏 二者都是形容词。 “劳乏”指疲倦、劳累。 “困乏”指疲乏;(经济、生活)困难。如:连年歉收,百姓困乏。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观鱼亭在山腰,道路崎岖,才走一半山路,大家已气喘如牛,大家难敌攀山的 劳乏(劳乏/困乏),一一败下阵来。 ②柯坪县地处沙漠戈壁边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极端困乏(劳乏/困乏)的资源现 状使柯坪县各族群众一直徘徊在贫困边缘。 (2)悲哀·悲凉 二者都是形容词。 “悲哀”指伤心。如:显出十分悲哀的样子。 “悲凉”指悲哀凄凉。如:悲凉激越的琴声。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作家没有责任感,漠视现实,逃离生活,这是文学的悲哀(悲哀/悲凉)。 ②当记者问一位 80 岁的老奶奶最在乎什么时,却出现了让人悲凉(悲哀/悲凉) 的回答——年龄大了,不希望活着。 (3)猜忌·猜测 二者都是动词。 “猜忌”指对别人怀疑和不满。 “猜测”指推测、凭想象估计。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进入清代,君王以蛮夷身份入关,自然心理上自卑猜忌(猜忌/猜测),文人行 为一旦放诞起来,就容易引起清人的联想,觉得汉人在重演南宋鄙视“胡人”的 旧戏
②目前“辽宁舰”舰载机的型号尚未公开,网上猜测(猜忌/猜测)我国航母舰载 机型号或为歼15、歼21或歼31等。 4.熟语运用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太多的减肥“怪招”让我们面面相觑,什么大口吃肉瘦身、水流冲击瘦身 音乐瘦身等等,真不知其原理从何而来。(×) 请说明理由:“面面相觑”,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语句的意思是这些减肥的招教没有仟何科学根据,让人感觉十分奇怿,可以改为 “瞠目结舌” (②)郑医师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却十分隐蔽的疾病,容易被忽视,常常到 发生了脆性骨折才恍然大悟。(×) 请说明理由:“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而语句的意思是病人开始不 知道自己得病,到了骨折时才明白,可以改为“如梦初醒” (3)此次事件的两位主角在争斗中互相揭短,恶语相向,再无往日那般似水柔情, 仿佛有不共戴天之仇。(√) 请说明理由:“不共戴天”,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语使用符合语境。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一一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 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先后创作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 《朝花夕拾》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 《铸剑》这篇小说是鲁迅写于1926年,当时国内一片黑暗,那些假革命的反革 命者,他们假借革命的名义,杀害无辜而天真的革命者。作者目睹辛亥革命实际 上的失败和秋瑾的被杀、袁世凯的屠杀“革命党人”“五卅惨案”“女师大事 件”直至“三一八惨案”,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请愿学 生,这一幕幕的惨案压得鲁迅喘不过气来,激发了他反抗、复仇的怒火。于是他 想用文学“振奋起人们的反抗力”,《铸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表达 了作者强烈的“复仇”精神。 本文最初发表于1927年4月25日、5月10日《莽原》半月刊,原题为“眉间 尺”。后收入小说集《故事新编》时改题为“铸剑” 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 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不同于真人真事, 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对人物语言、肖像、动作、心理以及细节描写等 完成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 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
②目前“辽宁舰”舰载机的型号尚未公开,网上猜测(猜忌/猜测)我国航母舰载 机型号或为歼 15、歼 21 或歼 31 等。 4.熟语运用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太多的减肥“怪招”让我们面面相觑,什么大口吃肉瘦身、水流冲击瘦身、 音乐瘦身等等,真不知其原理从何而来。(×) 请说明理由:“面面相觑”,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语句的意思是这些减肥的招数没有任何科学根据,让人感觉十分奇怪,可以改为 “瞠目结舌”。 (2)郑医师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却十分隐蔽的疾病,容易被忽视,常常到 发生了脆性骨折才恍然大悟。(×) 请说明理由:“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而语句的意思是病人开始不 知道自己得病,到了骨折时才明白,可以改为“如梦初醒”。 (3)此次事件的两位主角在争斗中互相揭短,恶语相向,再无往日那般似水柔情, 仿佛有不共戴天之仇。(√) 请说明理由:“不共戴天”,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词 语使用符合语境。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 年 5 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 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先后创作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 《朝花夕拾》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 《铸剑》这篇小说是鲁迅写于 1926 年,当时国内一片黑暗,那些假革命的反革 命者,他们假借革命的名义,杀害无辜而天真的革命者。作者目睹辛亥革命实际 上的失败和秋瑾的被杀、袁世凯的屠杀“革命党人”“五卅惨案”“女师大事 件”直至“三一八惨案”,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请愿学 生,这一幕幕的惨案压得鲁迅喘不过气来,激发了他反抗、复仇的怒火。于是他 想用文学“振奋起人们的反抗力”,《铸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表达 了作者强烈的“复仇”精神。 本文最初发表于 1927 年 4 月 25 日、5 月 10 日《莽原》半月刊,原题为“眉间 尺”。后收入小说集《故事新编》时改题为“铸剑”。 小 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 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不同于真人真事, 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对人物语言、肖像、动作、心理以及细节描写等 完成。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 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
史背景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能反 映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铸剑 鲁迅 眉间尺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他轻轻地叱了 几声,最初还有些效验,后来是简直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径自咬。他又不敢大 声赶,怕惊醒了白天做得劳乏,晚上一躺就睡着了的母亲。 许多时光之后,平静了;他也想睡去。忽然,扑通一声,惊得他又睁开眼。同时 听到沙沙地响,是爪子抓着瓦器的声音。 “好!该死!”他想着,心里非常髙兴,一面就轻轻地坐起来 他跨下床,借着月光走向门背后,摸到钻火家伙,点上松明,向水瓮里一照。果 然,一匹很大的老鼠落在那里面了;但是,存水已经不多,爬不出来,只沿着水 瓮内壁,抓着,团团地转圈子。 活该!”他一想到夜夜咬家具,闹得他不能安稳睡觉的便是它们,很觉得畅快。 他将松明插在土墙的小孔里,赏玩着;然而那圆睁的小眼睛,又使他发生了憎恨, 伸手抽出一根芦柴,将它直按到水底去。过了一会,才放手,那老鼠也随着浮了 上来,还是抓着瓮壁转圈子。只是抓劲已经没有先前似的有力,眼睛也淹在水里 面,单露出一点尖尖的通红的小鼻子,咻咻地急促地喘气。 他近来很有点不大喜欢红鼻子的人。但这回见了这尖尖的小红鼻子,却忽然觉得 它可怜了,就又用那芦柴,伸到它的肚下去,老鼠抓着,歇了一回力,便沿着芦 干爬了上来。待到他看见全身,一一湿淋淋的黑毛,大的肚子,蚯蚓似的尾巴 便又觉得可恨可憎得很,慌忙将芦柴一抖,扑通一声,老鼠又落在水瓮里 他接着就用芦柴在它头上捣了几下,叫它赶快沉下去。 换了六回松明之后,那老鼠已经不能动弹,不过沉浮在水中间,有时还向水面微 微一跳。眉间尺又觉得很可怜,随即折断芦柴,好容易将它夹了出来,放在地面 上。老鼠先是丝毫不动,后来才有一点呼吸:又许多时,四只脚运动了,一翻身 似乎要站起来逃走。这使眉间尺大吃一惊,不觉提起左脚,一脚踏下去。只听得 吱的一声,他蹲下去仔细看时,只见口角上微有鲜血,大概是死掉了。 他又觉得很可怜,仿佛自己作了大恶似的,非常难受。他蹲着,呆看着,站不起 来 层解:写眉间尺在夜里杀死老鼠的过程,表现了眉间尺的慈悲、优柔寡断的性格 特征,体现眉间尺心理的不成熟。 “尺儿,你在做什么?”他的母亲已经醒来了,在床上问。 老鼠……。”他慌忙站起来,回转身去,却只答了两个字。 “是的,老鼠。这我知道。可是你在做什么?杀它呢,还是在救它? 他没有回答。松明烧尽了;他默默地立在暗中,渐看见月光的皎洁
史背景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能反 映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铸 剑 鲁 迅 一 眉间尺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 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他轻轻地叱了 几声,最初还有些效验,后来是简直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径自咬。他又不敢大 声赶,怕 惊醒了白天做得劳乏,晚上一躺就睡着了的母亲。 许多时光之后,平静了;他也想睡去。忽然,扑通一声,惊得他又睁开眼。同时 听到沙沙地响,是爪子抓着瓦器的声音。 “好!该死!”他想着,心里非常高兴,一面就轻轻地坐起来。 他跨下床,借着月光走向门背后,摸到钻火家伙,点上松明,向水瓮里一照。果 然,一匹很大的老鼠落在那里面了;但是,存水已经不多,爬不出来,只沿着水 瓮内壁,抓着,团团地转圈子。 “活该!”他一想到夜夜咬家具,闹得他不能安稳睡觉的便是它们,很觉得畅快。 他将松明插在土墙的小孔里,赏玩着;然而那圆睁的小眼睛,又使他发生了憎恨, 伸手抽出一根芦柴,将它直按到水底去。过了一会,才放手,那老鼠也随着浮了 上来,还是抓着瓮壁转圈子。只是抓劲已经没有先前似的有力,眼睛也淹在水里 面,单露出一点尖尖的通红的小鼻子,咻咻地急促地喘气。 他近来很有点不大喜欢红鼻子的人。但这回见了这尖尖的小红鼻子,却忽然觉得 它可怜了,就又用那芦柴,伸到它的肚下去,老鼠抓着,歇了一回力,便沿着芦 干爬了上来。待到他看见全身,——湿淋淋的黑毛,大的肚子,蚯蚓似的尾巴, ——便又觉得可恨可憎得很,慌忙将芦柴一抖,扑通一声,老鼠又落在水瓮里, 他接着就用芦柴在它头上捣了几下,叫它赶快沉下去。 换了六回松明之后,那老鼠已经不能动弹,不过沉浮在水中间,有时还向水面微 微一跳。眉间尺又觉得很可怜,随即折断芦柴,好容易将它夹了出来,放在地面 上。老鼠先是丝毫不动,后来才有一点呼吸;又许多时,四只脚运动了,一翻身, 似乎要站起来逃走。这使眉间尺大吃一惊,不觉提起左脚,一脚踏下去。只听得 吱的一声,他蹲下去仔细看时,只见口角上微有鲜血,大概是死掉了。 他又觉得很可怜,仿佛自己作了大恶似的,非常难受。他蹲着,呆看着,站不起 来。 层解:写眉间尺在夜里杀死老鼠的过程,表现了眉间尺的慈悲、优柔寡断的性格 特征,体现眉间尺心理的不成熟。 “尺儿,你在做什么?”他的母亲已经醒来了,在床上问。 “老鼠……。”他慌忙站起来,回转身去 ,却只答了两个字。 “是的,老鼠。这我知道。可是你在做什么?杀它呢,还是在救它?” 他没有回答。松明烧尽了;他默默地立在暗中,渐看见月光的皎洁
“唉!”他的母亲叹息说,“一交子时,你就是十六岁了,性情还是那样,不 冷不热地,一点也不变。看来,你的父亲的仇是没有人报的了 他看见他的母亲坐在灰白色的月影中,仿佛身体都在颤动;低微的声音里,含着 无限的悲哀,使他冷得毛骨悚然,而一转眼间,又觉得热血在全身中忽然腾沸。 “父亲的仇?父亲有什么仇呢?”他前进几步,惊急地问。 “有的。还要你去报。我早想告诉你的了;只因为你太小,没有说。现在你已经 成人了,却还是那样的性情。这教我怎么办呢?你似的性情,能行大事的么?” “能。说罢,母亲。我要改过……。” “自然。我也只得说。你必须改过……。那么,走过来罢。” 他走过去;他的母亲端坐在床上,在暗白的月影里,两眼发出闪闪的光芒。 听哪!”她严肃地说,“你的父亲原是一个铸剑的名工,天下第一。他的工具, 我早已都卖掉了来救了穷了,你已经看不见一点遗迹;但他是一个世上无二的铸 剑的名工。二十年前,王妃生下了一块铁,听说是抱了一回铁柱之后受孕的,是 块纯青透明的铁。大王知道是异宝,便决计用来铸一把剑,想用它保国,用它 杀敌,用它防身。不幸你的父亲那时偏偏入了选,便将铁捧回家里来,日日夜夜 地锻炼,费了整三年的精神,炼成两把剑。 “当最末次开炉的那一日,是怎样地骇人的景象呵!哗拉拉地腾上一道白气的时 候,地面也觉得动摇。那白气到天半便变成白云,罩住了这处所,渐渐现出绯红 颜色,映得一切都如桃花。我家的漆黑的炉子里,是躺着通红的两把剑。你父亲 用井华水慢慢地滴下去,那剑嘶嘶地吼着,慢慢转成青色了。这样地七日七夜 就看不见了剑,仔细看时,却还在炉底里,纯青的,透明的,正像两条冰。糖 “大欢喜的光采,便从你父亲的眼睛里四射出来;他取起剑,拂拭着,拂拭着。 然而悲惨的皱纹,却也从他的眉头和嘴角出现了。他将那两把剑分装在两个匣子 里 “‘你只要看这几天的景象,就明白无论是谁,都知道剑已炼就的了。’他悄悄 地对我说。‘一到明天,我必须去献给大王。但献剑的一天,也就是我命尽的日 子。怕我们从此要长别了。 ““你……。’我很骇异,猜不透他的意思,不知怎么说的好。我只是这样地说: 你这回有了这么大的功劳… “‘唉!你怎么知道呢!’他说。‘大王是向来善于猜疑,又极残忍的。这回我 给他炼成了世间无二的剑,他一定要杀掉我,免得我再去给别人炼剑,来和他匹 敌,或者超过他。 “我掉泪了。 “‘你不要悲哀。这是无法逃避的。眼泪决不能洗掉运命。我可是早已有准备在 这里了!’他的眼里忽然发出电火似的光芒,将一个剑匣放在我膝上。‘这是雄 剑。’他说。‘你收着。明天,我只将这雌剑献给大王去。倘若我一去竟不回来 了呢,那是我一定不在人间了。你不是怀孕已经五六个月了么?不要悲哀;待生 了孩子,好好地抚养。一到成人之后,你便交给他这雄剑,教他砍在大王的颈子 上,给我报仇!’” “那天父亲回来了没有呢?”眉间尺赶紧问
“唉!”他的母亲叹息 说,“一交子时,你就是十六岁了,性情还是那样,不 冷不热地,一点也不变。看来,你的父亲的仇是没有人报的了。” 他看见他的母亲坐在灰白色的月影中,仿佛身体都在颤动;低微的声音里,含着 无限的悲哀,使他冷 得毛骨悚然,而一转眼间,又觉得热血在全身中忽然腾沸。 “父亲的仇?父亲有什么仇呢?”他前进几步,惊急地问。 “有的。还要你去报。我早想告诉你的了;只因为你太小,没有说。现在你已经 成人了,却还是那样的性情。这教我怎么办呢?你似的性情,能行大事的么?” “能。说罢,母亲。我要改过……。” “自然。我也只得说。你必须改过……。那么,走过来罢。” 他走过去;他的母亲端坐在床上,在暗白的月影 里,两眼发出闪闪的光芒。 “听哪!”她严肃地说,“你的父亲原是一个铸剑的名工,天下第一。他的工具, 我早已都卖掉了来救了穷了,你已经看不见一点遗迹;但他是一个世上无二的铸 剑的名工。二十年前,王妃生下了一块铁,听说是抱了一回铁柱之后受孕的,是 一块纯青透明的铁。大王知道是异宝,便决计用来铸一把剑,想用它保国,用它 杀敌,用它防身。不幸你的父亲那时偏偏入了选,便将铁捧回家里来,日日夜夜 地锻炼,费了整三年的精神,炼成两把剑。 “当最末次开炉的那一日,是怎样地骇人的景象呵!哗拉拉地腾上一道白气的时 候,地面也觉得动摇。那白气到天半便变成白云,罩住了这处所,渐渐现出绯红 颜色,映得一切都如桃花。我家的漆黑的炉子里,是躺着通红的两把剑。你父亲 用井华水慢慢地滴下去,那剑嘶嘶地吼着,慢慢转成青色了。这样地七日七夜, 就看不见了剑,仔细看时,却还在炉底里,纯青的,透明的,正像两条冰。 “大欢喜的光采,便从你父亲的眼睛里四射出来;他取起剑,拂拭着,拂拭着。 然而悲惨的皱纹,却也从他的眉头和嘴角出现了。他将那两把剑分装在两个匣子 里。 “‘你只要看这几天的景象,就明白无论是谁,都知道剑已炼就的了。’他悄悄 地对我说。‘一到明天,我必须去献给大王。但献剑的一天,也就是我命尽的日 子。怕我们从此要长别了。’ “‘你……。’我很骇异,猜不透他的意思,不知怎么说的好。我只是这样地说: ‘你这回有了这么大的功劳……。’ “‘唉!你怎么知道呢!’他说。‘大王是向来善于猜疑,又极残忍的。这回我 给他炼成了世间无二的剑,他一定要杀掉我,免得我再去给别人炼剑,来和他匹 敌,或者超过他。’ “我掉泪了。 “‘你不要悲哀。这是无法逃避的。眼泪决不能洗掉运命。我可是早已有准备在 这里了!’他的眼里忽然发出电火似的光芒,将一个剑匣放在我膝上。‘这是雄 剑。’他说。‘你收着。明天,我只将这雌剑献给大王去。倘若我一去竟不回来 了呢,那是我一定不在人间了。你不是怀孕已经五六个月了么?不要悲哀;待生 了孩子,好好地抚养。一到成人之后,你便交给他这雄剑,教他砍在大王的颈子 上,给我报仇!’” “那天父亲回来了没有呢?”眉间尺赶紧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