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 第三节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五节怎样学习环境经济学 第二章环境—一经济大系统 第一节传统经济系统模型 第二节环境——经济大系统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 第一节资源配置与效率目标 第二节静态效率、动态效率与环境资源最优配置 333456677889900 第三节环境资源配置的模型分析 第四章环境资源产权理论 第一节外部性、产权与价格 第二节产权与环境资源配置 11 第五章公共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 第一节具有公共物品特征的环境资源 第二节公共财政与环境资源配置 第三节公共选择理论与环境资源配置 第六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自然资源分类 第二节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 第三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七章环境评估 第一节环境评估的内容 第二节环境评估的方法 第八章环境管理的政策分析 第一节环境管理 第二节环境管理政策 第三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践 第九章环境保护投融资研究 第一节环境保护融资问题研究 567778889 第二节环境保护投资问题研究 第十章环境税费 第一节排污收费 第二节环境税 第十一章排污权交易 0022 第一节科斯理论与排污权交易 第二节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 第三节排污权交易的优点 第四节美国的排污权交易政策 第五节中国的排污权交易
1 第一章 导论................................................................................................................. 3 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3 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 3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5 第五节 怎样学习环境经济学.............................................................................. 6 第二章 环境——经济大系统........................................................................................ 6 第一节 传统经济系统模型 ................................................................................. 7 第二节 环境——经济大系统.............................................................................. 7 第三章 福利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 8 第一节 资源配置与效率目标.............................................................................. 8 第二节 静态效率、动态效率与环境资源最优配置 .............................................. 9 第三节 环境资源配置的模型分析....................................................................... 9 第四章 环境资源产权理论.......................................................................................... 10 第一节 外部性、产权与价格............................................................................ 10 第二节 产权与环境资源配置.............................................................................11 第五章 公共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 12 第一节 具有公共物品特征的环境资源.............................................................. 12 第二节 公共财政与环境资源配置..................................................................... 13 第三节 公共选择理论与环境资源配置.............................................................. 13 第六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4 第一节 自然资源分类 ...................................................................................... 14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 ........................................................................ 14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15 第七章 环境评估........................................................................................................ 15 第一节 环境评估的内容................................................................................... 15 第二节 环境评估的方法................................................................................... 16 第八章 环境管理的政策分析 ...................................................................................... 17 第一节 环境管理 ............................................................................................. 17 第二节 环境管理政策 ...................................................................................... 17 第三节 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践............................................................................ 18 第九章 环境保护投融资研究 ...................................................................................... 18 第一节 环境保护融资问题研究 ........................................................................ 18 第二节 环境保护投资问题研究 ........................................................................ 19 第十章 环境税费........................................................................................................ 19 第一节 排污收费 ............................................................................................. 20 第二节 环境税................................................................................................. 20 第十一章 排污权交易................................................................................................. 21 第一节 科斯理论与排污权交易 ........................................................................ 21 第二节 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 ........................................................................ 22 第三节 排污权交易的优点 ............................................................................... 22 第四节 美国的排污权交易政策 ........................................................................ 23 第五节 中国的排污权交易 ............................................................................... 24
第十二章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研究 第一节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势 第十三章国际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22222 第三节环境与贸易
2 第十二章 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研究............................................................................... 24 第一节 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24 第二节 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重要作用....................................................... 25 第三节 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势....................................................... 25 第十三章 国际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及政策 ................................................................. 26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 26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27 第三节 环境与贸易.......................................................................................... 27
第一章导论 本章课时:4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环境经济学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解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及其主要内容,掌握环境资源配置的特殊性和环境经济学的特点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自然环境的发展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经济学 研究向自然科学世袭领地的扩展和入侵,是经济学和环境科学这两大类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 新兴学科 二、环境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同大多数经济学分支一样,环境经济学不是一门先验的科学,而是因为问题而诞生的科 学。其学科产生的背景就是导源于环境资源稀缺性的显现和稀缺程度的迅速提高所产生的环 境危机 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 在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中,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两方面的关系。经济增长与 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运行机制及两者间的协调标准,是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 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四、环境经济学理论发展历程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产生最初是为了回应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和对经济增长前 景的担忧而从发展经济学研究出发逐步形成的。它的两个奠基性理论基础是20世纪初意大 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从伦理意义上探讨资源配置效率而提出的“帕累托最优”理论,以及后来 由马歇尔和庇古等发展的外部性理论。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化国家环境资源 稀缺程度的提高和环境问题的加剧,随着其对环境治理实践的深λ,环境经济学理论得以向 系统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 、对资源稀缺性的重新认识 “资源稀缺”是经济学的岀发点。但是必须看到,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稀缺资 源,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十分不同的认识。长期以来,环境资源(环境容量、环境承载 力、生态系统的产出和服务功能)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公共物品,因此传统经济 学的一个重要的假设前提是:假设环境资源是可以无限供给的,不存在稀缺性,因此,将环
3 第一章 导论 本章课时:4 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环境经济学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解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及其主要内容,掌握环境资源配置的特殊性和环境经济学的特点。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环境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自然环境的发展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经济学 研究向自然科学世袭领地的扩展和入侵,是经济学和环境科学这两大类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 新兴学科。 二、环境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同大多数经济学分支一样,环境经济学不是一门先验的科学,而是因为问题而诞生的科 学。其学科产生的背景就是导源于环境资源稀缺性的显现和稀缺程度的迅速提高所产生的环 境危机。 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 在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中,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两方面的关系。经济增长与 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运行机制及两者间的协调标准,是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也 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四、环境经济学理论发展历程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产生最初是为了回应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和对经济增长前 景的担忧而从发展经济学研究出发逐步形成的。它的两个奠基性理论基础是20 世纪初意大 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从伦理意义上探讨资源配置效率而提出的“帕累托最优”理论,以及后来 由马歇尔和庇古等发展的外部性理论。到了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化国家环境资源 稀缺程度的提高和环境问题的加剧,随着其对环境治理实践的深入,环境经济学理论得以向 系统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 一、对资源稀缺性的重新认识 “资源稀缺”是经济学的出发点。但是必须看到,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稀缺资 源,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十分不同的认识。长期以来,环境资源(环境容量、环境承载 力、生态系统的产出和服务功能)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公共物品,因此传统经济 学的一个重要的假设前提是:假设环境资源是可以无限供给的,不存在稀缺性,因此,将环
境资源作为一种外生的、可以无限供给的资源。然而环境资源稀缺性的显现和稀缺程度的迅 速提高,在实践中证明了这一传统经济学假设前提是与当今现实不符的。西方环境经济理论 就是从意识到环境资源稀缺开始构建的,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环境资源的 配置和利用问题是环境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石 对经济系统的扩展 环境与经济是不可分的,环境是经济系统的一部分。这是环境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 当环境资源成为稀缺资源后,每一个经济决策和行为都会影响环境,而环境的每一个变化也 会影响经济系统的运转。当环境资源成为稀缺资源,并进λ经济分析系统之后,环境就被看 成是一种可以提供各种服务的财产,这种财产的特殊性在于,它提供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生 存支持系统。环境—经济大系统的建立,大大的扩大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为经济学研究 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环境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对外部性理论和价格理论的重新认识 环境问题的出现对外部性理论和价格理论是一个挑战。环境危机产生的经济学原因是因 为环境资源的免费使用,而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办法就是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和有偿使 用。而环境问题通常都表现为外部性问题,因此,环境资源定价实际上就是要确定外部边际 成本。稀缺就要有价,怎样为外部成本确定价格,这是环境经济学必须面对的问题。 四、对经济增长模式的重新选择 本世纪60年代前,西方发达国家推崇凯恩斯的经济发展决定论,遵循传统的经济发展 战略,追求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高速经济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质量下降 西方各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人类不得不重新 选择经济发展模式,考虑经济增长以什么方式能在环境资源约束下有助于社会福利的进一步 增加这一问题 五、效率、最优与可持续发展 效率、帕累托最优和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主题,环境经济学研究始 终都在寻求效率、最优和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的统一。效率是最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 条件。只有既满足了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又满足了该资源配置也是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 的,这样的资源配置才是最优。最优体现的是 效率与公平并重。但是,即使是最优标准,也还是无法准确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因为,可持续发展不但强调公平,而且还强调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只有将国际公平和代际 公平也纳入社会福利函数,可持续发展才能与最优相统一 第三节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是以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无限供给为假设前提的,将自然资源和 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外生的、可以无限供给的资源,不进入经济系统分析,不进入生产函数 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假设前提的一个基本修正就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 和环境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的选择就会对经 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现代环境经济学是将环境包容进入经济分析系统,把自然资源和环 境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进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环境经济 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
4 境资源作为一种外生的、可以无限供给的资源。然而环境资源稀缺性的显现和稀缺程度的迅 速提高,在实践中证明了这一传统经济学假设前提是与当今现实不符的。西方环境经济理论 就是从意识到环境资源稀缺开始构建的,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环境资源的 配置和利用问题是环境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石。 二、对经济系统的扩展 环境与经济是不可分的,环境是经济系统的一部分。这是环境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 当环境资源成为稀缺资源后,每一个经济决策和行为都会影响环境,而环境的每一个变化也 会影响经济系统的运转。当环境资源成为稀缺资源,并进入经济分析系统之后,环境就被看 成是一种可以提供各种服务的财产,这种财产的特殊性在于,它提供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生 存支持系统。环境——经济大系统的建立,大大的扩大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为经济学研究 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环境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对外部性理论和价格理论的重新认识 环境问题的出现对外部性理论和价格理论是一个挑战。环境危机产生的经济学原因是因 为环境资源的免费使用,而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办法就是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和有偿使 用。而环境问题通常都表现为外部性问题,因此,环境资源定价实际上就是要确定外部边际 成本。稀缺就要有价,怎样为外部成本确定价格,这是环境经济学必须面对的问题。 四、对经济增长模式的重新选择 本世纪60 年代前,西方发达国家推崇凯恩斯的经济发展决定论,遵循传统的经济发展 战略,追求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高速经济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质量下降, 西方各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人类不得不重新 选择经济发展模式,考虑经济增长以什么方式能在环境资源约束下有助于社会福利的进一步 增加这一问题。 五、效率、最优与可持续发展 效率、帕累托最优和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主题,环境经济学研究始 终都在寻求效率、最优和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的统一。效率是最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 条件。只有既满足了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又满足了该资源配置也是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 的,这样的资源配置才是最优。最优体现的是 效率与公平并重。但是,即使是最优标准,也还是无法准确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因为,可持续发展不但强调公平,而且还强调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只有将国际公平和代际 公平也纳入社会福利函数,可持续发展才能与最优相统一。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是以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无限供给为假设前提的,将自然资源和 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外生的、可以无限供给的资源,不进入经济系统分析,不进入生产函数。 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假设前提的一个基本修正就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 和环境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的选择就会对经 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现代环境经济学是将环境包容进入经济分析系统,把自然资源和环 境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进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环境经济 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
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将环境经济学定位于经济学科,就是要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探讨环境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杠杆,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但是 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向自然科学世袭领地的扩展和入侵,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必须基于环 境科学研究的基础。放弃了经济学理念和经济学分析工具的环境经济学就偏离了学科的本 源,因为环境经济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就来源于经济学理念和经济学手段在解决环境 问题中的有效性。而如果没有环境科学知识做支撑,仅仅闭门造车的研究环境经济学,则会 使环境经济学的硏究失去根基。环境经济学研究,就是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 科学发现进行反向的各种层面的综述从而归纳其共性规律的工作。环境经济学的发展需要经 济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配合行动。 三、环境经济学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 时,协调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环境经济学正是为解决这个 重大课题而诞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自然成为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 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思想要贯穿于学科始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在学科 的内容中得以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三:(1)可持续原则。(2)共同性原则。(3) 公平性原则。 四、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选择 由于环境经济学就是硏究稀缺的环境资源如何实现有效配置,因此,环境经济学对环境 资源效率目标的选择十分重视,因为,这决定了环境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的选择。在环境经 济硏究中,环境经济学家从经济理论角度对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进行了探讨,试图找出 一种合理的福利标准,将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联系起来,在兼顾效率和公平 的基础上对环境经济问题加以分析。 第四节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物质平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资源配置效率 理论、环境产权理论、环境公共经济学理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等。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环境经济投入产出 分析等 环境经济政策。包括环境税费政策、环境资源交易政策、环境资源价格政策、环 境保护投融资政策、环境财政金融政策等 四、环境管理实践。包括环境税费、环境资源产杈交易、环境保护投融资、环境资源 的合理定价、国际环境问题等
5 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将环境经济学定位于经济学科,就是要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探讨环境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杠杆,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但是, 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向自然科学世袭领地的扩展和入侵,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必须基于环 境科学研究的基础。放弃了经济学理念和经济学分析工具的环境经济学就偏离了学科的本 源,因为环境经济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就来源于经济学理念和经济学手段在解决环境 问题中的有效性。而如果没有环境科学知识做支撑,仅仅闭门造车的研究环境经济学,则会 使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失去根基。环境经济学研究,就是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 科学发现进行反向的各种层面的综述从而归纳其共性规律的工作。环境经济学的发展需要经 济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配合行动。 三、环境经济学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 时,协调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环境经济学正是为解决这个 重大课题而诞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自然成为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 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思想要贯穿于学科始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在学科 的内容中得以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三:(1)可持续原则。(2)共同性原则。(3) 公平性原则。 四、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选择 由于环境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的环境资源如何实现有效配置,因此,环境经济学对环境 资源效率目标的选择十分重视,因为,这决定了环境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的选择。在环境经 济研究中,环境经济学家从经济理论角度对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进行了探讨,试图找出 一种合理的福利标准,将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联系起来,在兼顾效率和公平 的基础上对环境经济问题加以分析。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 一、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物质平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资源配置效率 理论、环境产权理论、环境公共经济学理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等。 二、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环境经济投入产出 分析等。 三、 环境经济政策。包括环境税费政策、环境资源交易政策、环境资源价格政策、环 境保护投融资政策、环境财政金融政策等。 四、 环境管理实践。包括环境税费、环境资源产权交易、环境保护投融资、环境资源 的合理定价、国际环境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