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罗意波的实验证明 1戴维孙一革末电子衍射实验(1927年) 0=50 U 电子枪」 电子束 G HH日 散射线 35 54 75U/V 当散射角θ=50°时 电子被镍晶体衍射实验电流与加速电压曲线
二 德布罗意波的实验证明 1 戴维孙 — 革末电子衍射实验(1927年) I 35 54 75 U /V = 50 当散射角 时 电流与加速电压曲线 = 50 检测器 电子束 散 射 线 电子被镍晶体衍射实验 M U K G 电子枪
2G.P.汤姆孙电子衍射实验(1927年) 电子束透过多晶铝箔的符射双缝衍射图 【■ 应用举例 1932年德国人鲁斯卡成功研制了电子显微镜;1981 年德国人宾尼希和瑞士人罗雷尔制成了扫瞄隧道显微镜
2 G . P . 汤姆孙电子衍射实验 ( 1927年 ) U M D P 电子束透过多晶铝箔的衍射 K 双缝衍射图 三 应用举例 1932年德国人鲁斯卡成功研制了电子显微镜 ; 1981 年德国人宾尼希和瑞士人罗雷尔制成了扫瞄隧道显微镜
例1、计算电子经过U=100v的电压加速,其德布 罗意波波长为多少? 解:U=100y<5×105非相对论 el 2m7 2el n=h h v emu 0 =1.23A
例 1、计算电子经过U=100v的电压加速 ,其德布 罗意波波 长为多少 ? 解 ∶ U=100v<< 非相对论
例2、计算质量m=001kg,速率v=300ms的子弹的 德布罗意波波长。 解 h663×10-34 / 0.0l×300 =2.21×10-34m 其波长之短已无法测量,故可认为不具有波动性
例 2、计算质量 m=o.o1kg ,速率 v=300m/s的子弹的 德布罗意 波波长 。 其波长之短已无法测量 ,故可认为不具有波动性。 解
15-5-3不确定关系 海森伯于1927年提出不确定原理 对于微观粒子不能同时用确定的位置和确定的 动量来描述 △xApx≥h 不确定关系 △y△Pp≥h △z△D≥h 物理意义 1)微观粒子同一方向上的坐标与动量不可同 时准确测量,它们的精度存在一个终极的不可逾越的 限制 2)不确定的根源是“波粒二象性”这是自然 界的根本属性
海森伯于 1927 年提出不确定原理 对于微观粒子不能同时用确定的位置和确定的 动量来描述 . 1) 微观粒子同一方向上的坐标与动量不可同 时准确测量,它们的精度存在一个终极的不可逾越的 限制 . 2) 不确定的根源是“波粒二象性”这是自然 界的根本属性 . ypy h xpx h zpz h 不确定关系 物理意义 15-5-3不确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