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浒京通大¥ SHANGHAI JO TONG UNIVERSITY 1896 1920 1987 2006 材料的相变、微观组织与强韧化 组织调控的基本原理之一: 钢铁材料仍然是我国金属材料的主体。 相变 珠光体相变 贝氏体相变 材料强韧性: 马氏体相变 因素 臭氏体转变 机制 应用 基于相变的组织类型: /臭民体组织 珠光体组织 平衡组织 贝氏体组织 非平衡组织 马氏体组织 复相组织 马氏体十铁素体 马氏体十贝氏体 珠光体十铁素体
1896 1920 1987 2006 材料的相变、微观组织与强韧化 组织调控的基本原理之一: 相变 珠光体相变 材料 韧性 钢铁材料仍然是我国金属材料的主体。 贝氏体相变 马氏体相变 奥氏体转变 材料强韧性: 因素 奥氏体转变 机制 基于相变的组织类型: 奥氏体组织 应用 珠光体组织 贝氏体组织 马体织 平衡组织 非平衡组织 马氏体组织 复相组织 马氏体+铁素体 马氏体+贝氏体 珠光体+铁素体
上谱充通大¥ SHANGHAI JO TONG UNIVERSITY 1896 1920 1987 2006 低合全高强度钢组织设计变化趋势 珠光体十铁素体 粒状贝氏体+铁素体 双相钢 ↓ 低碳贝氏体 超低碳贝氏体 针状铁素体 低碳马氏体 O TONG U
1896 1920 1987 2006 低合金高强度钢组织设计变化趋势 珠光体+铁素体 粒状贝氏体+铁素体 双相钢 低碳贝氏体 超低碳贝氏体 低碳马氏体 针状铁素体
上谱京足大淫 SHANGHAI JO TONG UNIVERSITY 1896 1920 1987 2006 工程中碳钢的一般分类: 低碳钢:<0.25wt% 中碳钢:0.25~0.6wt% 高碳钢:>0.6wt% !珠光体钢属于高碳钢,其不能进行焊接; !低碳贝氏体钢具有高强韧性外,还具有很好的焊接性能。 why? 1
1896 1920 1987 2006 工程中碳钢的一般分类: 低碳钢:<0.25wt% 中碳钢:0.25‾0.6wt% 高碳钢:>0.6wt% 珠光体钢属于高碳钢,其不能进行焊接; 低碳贝氏体钢具有高强韧性外,还具有很好的焊接性能。 wh ?y
上谱京足大¥ SHANGHAI JO TONG UNIVERSITY 1896 1920 1987 2006 判断是否可进行焊接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碳当量。 原因:碳当量(carbon equivalent,CE)与焊接热影响区的景高硬 度问存在着确定关票。一般强度越高,热影响区的硬度也越高,出 现裂键的可能性也越高。 碳当量含义: 把钢中合金元素的舍量按其对某种性能(如焊接性、铸造工艺 性等)的作用换算成碳的相当含量。 碳钢及合全结构钢的碳当量经验公式: CE=[C+Mn/6+(Cr+Mo+V)/5+(Ni+Cu)/15]x100%; 在铸铁中: CE=[C+1/3(Si+P)]x100%; 式中:C、Mn、Cr、Mo、V、Ni、Cu、Si、P为该元素百分含量。 判据:碳当量火于0.45时不能焊接
1896 1920 1987 2006 判断是否可进行焊接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碳当量。 原因:碳当量(carbon equivalent,CE)与焊接热影响区的最高硬 度间存在着确定关系。一般强度越高,热影响区的硬度也越高,出 现裂缝的可能性也越高。 碳当量含义: 把钢中合金元素的含量按其对某种性能(如焊接性、铸造工艺 性等)的作用换算成碳的相当含量。 碳钢及合金结构钢的碳当量经验公式: CE=[C+Mn/6+(Cr+Mo+V)/5+(Ni+Cu)/15]x100%; 在铸铁中: CE [C+1/3(Si+P)]x100% =[C+1/3(Si+P)]x100%; 式中:C、Mn、Cr、Mo、V、Ni、Cu、Si、P为该元素百分含量。 判据:碳当量大于0 45 . 时不能焊接
上谱京足大淫 SHANGHAI JO TONG UNIVERSITY 1896 1920 1987 2006 贝氏体组织与材料的强韧化 知识要点: 1.贝氏体组织形态与材料强韧性之间的关系 2.基于贝氏体组织及贝氏体相变的材料强韧化的技术途径 JIAO TONG UNI
1896 1920 1987 2006 贝氏体组织与材料的强韧化 知识要点: 1.贝氏体组织形态与材料强韧性之间的关系 2.基于贝氏体组织及贝氏体相变的材料强韧化的技术途径